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端防虹吸的汽水分离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33794发布日期:2020-09-15 19:39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端防虹吸的汽水分离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水分离管路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端防虹吸的汽水分离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反渗透膜架停机时,因其浓水管为直接排空管,管路会产生虹吸,导致反渗透膜壳内部水全部抽空,从而使装置内反渗透膜因缺水而遭到破坏。为避免这种情况,现有的技术是在反渗透浓水直排管上增设一个喇叭口,从而使浓水排空管在喇叭口处上下管路断开,在反渗透停机时,空气从喇叭口进入破坏浓水管的虹吸。但在实际反渗透运行时,喇叭口间隙因管路水中气体排出进而带水溅出,影响反渗透膜架带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另浓水管因喇叭口分成两段,而反渗透膜架正常运行时会产生振动,从而会让浓水排放管上下两端产生位移,从而加剧管路在喇叭口的漏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端防虹吸的汽水分离管路系统,既可以实现破坏虹吸保护反渗透膜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在反渗透正常运行时实现汽水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端防虹吸的汽水分离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渗透膜壳、连通所述反渗透膜壳的反渗透浓水管,所述反渗透浓水管的顶部设有浓水排放管,所述反渗透浓水管连接有汽水分离转向弯头,所述汽水分离转向弯头的另一端连接有汽水分离三通管,所述汽水分离三通管的上端设有汽水分离排气口,所述汽水分离三通管的下端通过汽水分离进水管连接至反渗透浓水管,所述浓水排放管与反渗透浓水管的连接处高于所述汽水分离进水管与反渗透浓水管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反渗透膜壳与反渗透浓水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与反渗透浓水管之间设有膜架浓水排放口。

进一步地,所述反渗透浓水管的顶端高于或等于反渗透膜壳的顶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方案不需要设置喇叭口,从而不会存在喇叭口喷水而影响反渗透膜架带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2.本方案的浓水排放管、汽水分离转向弯头、汽水分离三通管、汽水分离进水管依次连接,且所述浓水排放管、汽水分离进水管分别连接至反渗透浓水管,通过上述一体式设置,解决了断管振动移位现象。

3.本方案设置汽水分离三通管,可实现运行时排气、停机时进气破坏虹吸的目的;同时排气时带出的的水分通过汽水分离进水管进入反渗透浓水管,实现汽水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图。

图中:1、反渗透膜壳;2、反渗透浓水管;3、浓水排放管;4、汽水分离转向弯头;41、垂直直管;42、水平直管;43、转向弯头;5、汽水分离三通管;51、汽水分离排气口;6、汽水分离进水管;7、连接管;71、膜架浓水排放口;8、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端防虹吸的汽水分离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渗透膜壳1、连通所述反渗透膜壳1的反渗透浓水管2,所述反渗透浓水管2的顶部设有浓水排放管3,所述反渗透浓水管2连接有汽水分离转向弯头4,所述汽水分离转向弯头4的另一端连接有汽水分离三通管5,所述汽水分离三通管5的上端设有汽水分离排气口51,所述汽水分离三通管5的下端通过汽水分离进水管6连接至反渗透浓水管2,所述浓水排放管3与反渗透浓水管2的连接处高于所述汽水分离进水管6与反渗透浓水管2的连接处。

所述反渗透膜壳1与反渗透浓水管2通过连接管7连接,所述连接管7为冷凝管,所述连接管7与反渗透浓水管2之间设有膜架浓水排放口71。

所述反渗透浓水管2的顶端高于或等于反渗透膜壳1的顶端。

本发明反渗透浓水管2不设喇叭口,而是充分利用汽水比重不同,实现汽水分离,从而既可以保证反渗透停机时进行虹吸破坏保留住反渗透膜内部的水分,又可以实现反渗透正常运行时排出管内的空气,保证反渗透浓水的排水顺畅。因反渗透浓水管2不设喇叭口,也就不存在喇叭口间隙漏水的现象。具体的说明:反渗透浓水管2从膜架浓水排放口71处拔高至与膜架内部最高端反渗透膜壳1顶部位置,在反渗透浓水管2最高点设置汽水分离转向弯头434,所述汽水分离转向弯头4包括dn25垂直直管41、水平直管42及连接垂直直管41与水平直管42的转向弯头43,水平直管42末端连接汽水分离三通管5,利用汽水比重不同,汽水分离三通管5的上端与大气相连,既可以运行时排气,又可以停机时通气破坏虹吸;汽水分离三通管5的下端垂直向下并通过汽水分离进水管6连接至反渗透浓水管2,将排气时带出的的水分通过汽水分离进水管6进入反渗透浓水管2,实现汽水分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方案不需要设置喇叭口,从而不会存在喇叭口喷水而影响反渗透膜架带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2.本方案的浓水排放管3、汽水分离转向弯头4、汽水分离三通管5、汽水分离进水管6依次连接,且所述浓水排放管3、汽水分离进水管6分别连接至反渗透浓水管2,通过上述一体式设置,解决了断管振动移位现象。

3.本方案设置汽水分离三通管5,可实现运行时排气、停机时进气破坏虹吸的目的;同时排气时带出的的水分通过汽水分离进水管6进入反渗透浓水管2,实现汽水分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端防虹吸的汽水分离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渗透膜壳(1)、连通所述反渗透膜壳(1)的反渗透浓水管(2),所述反渗透浓水管(2)的顶部设有浓水排放管(3),所述反渗透浓水管(2)连接有汽水分离转向弯头(4),所述汽水分离转向弯头(4)的另一端连接有汽水分离三通管(5),所述汽水分离三通管(5)的上端设有汽水分离排气口(51),所述汽水分离三通管(5)的下端通过汽水分离进水管(6)连接至反渗透浓水管(2),所述浓水排放管(3)与反渗透浓水管(2)的连接处高于所述汽水分离进水管(6)与反渗透浓水管(2)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端防虹吸的汽水分离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壳(1)与反渗透浓水管(2)通过连接管(7)连接,所述连接管(7)与反渗透浓水管(2)之间设有膜架浓水排放口(7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端防虹吸的汽水分离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浓水管(2)的顶端高于或等于反渗透膜壳(1)的顶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反渗透浓水端防虹吸的汽水分离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渗透膜壳、连通所述反渗透膜壳的反渗透浓水管,所述反渗透浓水管的顶部设有浓水排放管,所述反渗透浓水管连接有汽水分离转向弯头,所述汽水分离转向弯头的另一端连接有汽水分离三通管,所述汽水分离三通管的上端设有汽水分离排气口,所述汽水分离三通管的下端通过汽水分离进水管连接至反渗透浓水管,所述浓水排放管与反渗透浓水管的连接处高于所述汽水分离进水管与反渗透浓水管的连接处,通过上述设置,既可以实现破坏虹吸保护反渗透膜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在反渗透正常运行时实现汽水分离。

技术研发人员:李敬东;迟守平;郭锋;章澔;姜建飞;王佳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7
技术公布日:2020.09.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