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9843发布日期:2020-06-05 19:5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工业企业所产生的废水处理难度日益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工业企业或市政污水处理厂(站)的排放标准也逐渐提高,因此,对各污水处理厂(站)的深度处理工艺,需在更复杂的进水水质条件下,满足更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而现有高难度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往往以芬顿或臭氧催化为主,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大量的化学污泥,不利于污水处理厂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其处理能力有限,对于较难处理的水很难满足较高的排放标准。

uv/h2o2催化氧化工艺,是近几年新兴的污水处理厂预处理或深度处理工艺,其依靠紫外光的活化作用,诱发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oh,氧化还原电位为2.80v),·oh可以无选择性的将有机物开环、断链或直接矿化为co2和h2o,由于其清洁、高效的优点,逐渐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紫外灯管需较高能量,方能激发h2o2生成·oh,uv/h2o2催化氧化系统面临能耗较高、紫外灯管寿命短、·oh生成速率低等不足,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催化氧化反应的废水处理装置,装置由h2o2投加装置、臭氧发生器、臭氧曝气盘、紫外灯管、非均相催化剂、臭氧尾气破坏器等组成。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主体反应器,在所述主体反应器下端侧壁设有进水管及管道混合器;h2o2投加装置,输出端与所述进水管相连,用于在污水中投加h2o2;臭氧曝气盘,安装在所述主体反应器的底部;其中,所述臭氧曝气盘通过管道连接有臭氧发生器;紫外灯管,用于连接在主体反应器内部;三相分离器,固定连接在主体反应器的顶部内壁;出水管,用于连接在主体反应器的上端侧壁;所述主体反应器上设有催化剂投放口。

优选的,所述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臭氧尾气破坏器,所述臭氧尾气破坏器的输入端与主体反应器的顶部相连通。

作为改进的第一种,在常规uv/h2o2催化氧化系统中加入了臭氧。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不但其自身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对双键有机物有选择性的去除,且也可快速诱发h2o2生成·oh,提高·oh生成速率;此外,臭氧气体由底部曝气盘进入系统,可使非均相催化氧化填料处于悬浮状态。

作为改进的第二种,催化填料以非均相形式存在于系统中。一方面,与均相填料相比,非均相填料无需长期投加,大幅度降低了运行成本,避免了二次污染等问题;另一方面,在臭氧曝气下,非均相填料均匀的悬浮在紫外灯管附近,在紫外光诱导下,催化剂表面空穴电子对吸附h2o2生成·oh。

作为改进的第三种,采用低压紫外灯管,且将其均匀的分布在反应器内,提高氧化剂对紫外光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行能耗,提高了灯管寿命。

作为改进的第四种,上部设有三相分离器,可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非均相催化剂从净化后的水中分离,非均相催化剂沉降后再次进入反应体系,循环利用。净化后的水无需沉淀,直接进入下一处理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引入臭氧与非均相催化剂,使得系统中存在两种催化剂:uv与非均相催化剂,存在两种氧化剂:o3与h2o2,因此系统中oh生成速率大幅度提高。催化剂以非均相形式存在于系统中,经三相分离器后沉降返回至反应体系,无需增设二沉池等构筑物,降低了占地面积,且避免了对水体的二次污染。最后,由于非均相催化剂的引入,大幅度降低了灯管所需的能量,因此灯管寿命延长,能耗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反应器;2、进水管;3、h2o2投加装置;4、管道混合器;5、臭氧发生器;6、臭氧曝气盘;7、紫外灯管;8、非均相催化氧化填料;9、三相分离器;10、臭氧尾气破坏器;11、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是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反应器为全封闭式,在下端侧壁设有进水管2及管道混合器4,主体反应器1底部安装有臭氧曝气盘6,经臭氧发生器5产生的臭氧由此通入主体反应器1,主体反应器1内固定有紫外灯管7,并投加非均相催化剂8,反应器上部固定有三相分离器9,反应器上端侧壁设有出水管11,反应器顶端为气体出气口及臭氧尾气破坏器10。

反应时,污水由进水管2通入主体反应器1之前,通过h2o2投加装置3在污水中投加h2o2,并经管道混合器4混合后,污水进入主体反应器1,臭氧发生器5产生的臭氧,经曝气盘后,变成粒径较小的臭氧微气泡,自下而上曝气,并使非均相催化剂8悬浮在系统中。h2o2在紫外光及非均相催化剂8激发下,生成oh。反应后的污水经三相分离器9后,非均相催化剂8沉降再次进入反应系统,未反应的臭氧及其他气体,通过顶端的出气口后,进入臭氧尾气破坏器10,防止对环境的破坏,净化后的出水经出水口进入下一处理工艺。

作为改进的第一种,在常规uv/h2o2催化氧化系统中加入了臭氧。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不但其自身有较强的氧化能力(氧化还原电位为2.07v),对双键有机物有选择性的去除,且也可快速诱发h2o2生成·oh,提高·oh生成速率;此外,臭氧气体由底部曝气盘进入系统,可使非均相催化氧化填料处于悬浮状态。

作为改进的第二种,催化填料以非均相形式存在于系统中,一方面,与均相填料相比,非均相填料无需长期投加,大幅度降低了运行成本,避免了二次污染等问题;另一方面,在臭氧曝气下,非均相填料均匀的悬浮在紫外灯管附近,在紫外光诱导下,催化剂表面空穴电子对吸附h2o2生成·oh。

作为改进的第三种,采用低压紫外灯管,且将其均匀的分布在反应器内,提高氧化剂对紫外光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行能耗,提高了灯管寿命。

作为改进的第四种,上部设有三相分离器,可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非均相催化剂从净化后的水中分离,非均相催化剂沉降后再次进入反应体系,循环利用。净化后的水无需沉淀,直接进入下一处理工艺。

通过引入臭氧与非均相催化剂,使得系统中存在两种催化剂:uv与非均相催化剂,存在两种氧化剂:o3与h2o2,因此系统中·oh生成速率大幅度提高。催化剂以非均相形式存在于系统中,经三相分离器后沉降返回至反应体系,无需增设二沉池等构筑物,降低了占地面积,且避免了对水体的二次污染。最后,由于非均相催化剂的引入,大幅度降低了灯管所需的能量,因此灯管寿命延长,能耗降低。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它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

本技术:
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反应器(1),在所述主体反应器(1)下端侧壁设有进水管(2)及管道混合器(4);

h2o2投加装置(3),输出端与所述进水管(2)相连,用于在污水中投加h2o2;

臭氧曝气盘(6),安装在所述主体反应器(1)的底部;

其中,所述臭氧曝气盘(6)通过管道连接有臭氧发生器(5);

紫外灯管(7),用于连接在主体反应器(1)内部;

三相分离器(9),固定连接在主体反应器(1)的顶部内壁;

出水管(11),用于连接在主体反应器(1)的上端侧壁;

所述主体反应器(1)上设有催化剂投放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臭氧尾气破坏器(10),所述臭氧尾气破坏器(10)的输入端与主体反应器(1)的顶部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主体反应器,在主体反应器下端侧壁设有进水管及管道混合器;H2O2投加装置,输入端与进水管相连;其中,臭氧曝气盘通过管道连接有臭氧发生器;紫外灯管;三相分离器,固定连接在主体反应器的顶部内壁;本实用新型过引入臭氧与非均相催化剂,使得系统中存在两种催化剂:O3与H2O2,因此系统中·OH生成速率大幅度提高,经三相分离器后沉降返回至反应体系,无需增设二沉池等构筑物,降低了占地面积,且避免了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姚俊;彭锦玉;张玉生;仇爽;孟繁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华城城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