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床调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68110发布日期:2020-11-25 17:55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床调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河床调质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治理中,对于河床的治理尤为重要。河内的有机物易在河床上形成沉淀,继而产生发酵,最终导致水体黑臭,所以要河床进行定期修复。现有技术中,在对污染河床进行原位修复时,常采用直接将修复剂抛洒入水中,但由于污泥较厚,这样会使修复剂大部分只停留在水中或者表面的淤泥,且不能有效地与下层的污泥发生反应进行分解,从而降低了修复剂的修复效果。此外受水流的影响,修复剂并不能均匀的到达泥层,影响反应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床调质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河床修复时,修复剂不能均匀进入泥层,修复剂与下层的淤泥不能进行充分反应,修补效果不佳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机架下端安装有轮子,机架内有沿前后方向布置且能主动转动的转轴,转轴上有多个第一锥齿轮,机架内固定有多个与锥齿轮一一对应的水泵,转轴能带动水泵运行,机架下端固定有壳体,壳体内有竖直的空心筒,空心筒上端贯穿机架下侧板且置于机架内,空心筒上端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空心筒下端固定有第三锥齿轮,壳体左侧壁上贯穿有水平且能转动圆管,壳体下端左侧固定有圆柱壳,圆管左端与圆柱壳同轴固定且与圆柱壳腔内连通,圆柱壳左侧板上开设有通孔,圆柱壳上扣装有圆柱形且开口向右的外壳,外壳与壳体固定在一起,外壳左侧壁与圆柱壳紧贴且能使通孔封堵,外壳左侧壁上开设有与通孔对应的弧形槽,当通孔与弧形槽对应时,修复剂能流向外侧;

所述的水泵能将修复剂经空心筒、圆管、圆柱壳、通孔输送出去,圆管右端固定有与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壳体右侧板上贯穿有水平状的横轴,横轴固定有与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五锥齿轮,横轴右端置于壳体外侧,横轴右端上有锥状固定块,固定块上固定有螺旋叶片。

本发明结构巧妙,能将修复剂打入泥层内,使修复剂能与泥层进行充分的反应,也能避免水流对修补剂的稀释及滞留,简单实用,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剖视图。

图3为图1中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刀盘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中刀具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第三锥齿轮、圆管、圆柱壳及其上的通孔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外壳及其上弧形槽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8给出,本发明包括机架1,机架1下端安装有轮子2,机架1内有沿前后方向布置且能主动转动的转轴3,转轴3上有多个第一锥齿轮4,机架1内固定有多个与锥齿轮一一对应的水泵5,转轴3能带动水泵5运行,机架1下端固定有壳体6,壳体6内有竖直的空心筒7,空心筒7上端贯穿机架1下侧板且置于机架1内,空心筒7上端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4啮合的第二锥齿轮8,空心筒7下端固定有第三锥齿轮9,壳体6左侧壁上贯穿有水平且能转动圆管10,壳体6下端左侧固定有圆柱壳101,圆管10左端与圆柱壳101同轴固定且与圆柱壳101腔内连通,圆柱壳101左侧板上开设有通孔12,圆柱壳101上扣装有圆柱形且开口向右的外壳11,外壳11与壳体6固定在一起,外壳11左侧壁与圆柱壳101紧贴且能使通孔12封堵,外壳11左侧壁上开设有与通孔12对应的弧形槽13,当通孔12与弧形槽13对应时,修复剂能流向外侧;

所述的水泵5能将修复剂经空心筒7、圆管10、圆柱壳101、通孔12输送出去,圆管10右端固定有与第三锥齿轮9啮合的第四锥齿轮15;壳体6右侧板上贯穿有水平状的横轴17,横轴17固定有与第三锥齿轮9啮合的第五锥齿轮16,横轴17右端置于壳体6外侧,横轴17右端上有锥状固定块18,固定块18上固定有螺旋叶片。

为了加速修复剂在淤泥分散速度,所述的圆柱壳101左端固定有与其同轴的搅拌轴28,搅拌轴28左端贯穿外壳11且置于外壳11外侧,搅拌轴28左端固定有多个与其垂直且呈圆周均布的搅拌杆29。

为了实现修复剂能顺利从空心管进入到圆管10内,也为了能在通孔12封堵时防止修复剂的运输路径上的零件受压力太大,所述的第三锥齿轮9下端有矩形盒19,矩形盒19与空心筒7下端连通,空心筒7与矩形盒19转动连接在一起;矩形盒19与圆管10连通,圆管10右端与矩形盒19左侧板转动连接在一起;矩形盒19内下端有水平状且能上下滑动的活塞14,活塞14外缘与矩形盒19侧壁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活塞14下端与矩形盒19下端之间安装有压簧,矩形盒19下侧板上开有透气孔。

由于工作时,壳体6下端置于河床淤泥内,为了防止被泥内物体绊住,所述的固定块18与壳体6之间有间隔,横轴17置于间隔处的部分上套装有圆筒20,圆筒20的外圆面呈螺纹结构,圆筒20的四周有多个能转动的蜗轮21,圆筒20经其上的螺纹结构与蜗轮21啮合构成蜗轮21蜗杆结构,蜗轮21经连接板安装在横轴17上,蜗轮21与连接板铰接,蜗轮21上固定由于其同轴的第一齿轮22,横轴17四周安装有多个与蜗轮21一一对应且能转动的刀盘23,刀盘23外缘上有多个刀具24,刀盘23上同轴固定有第二齿轮25,第一齿轮22经第二齿轮25带动刀盘23转动。

为了防止刀盘23卡住,所述的刀盘23外圆面上有多个与刀具24一一对应的凹槽,刀具24经扭簧铰接在凹槽内。

为了提高刀具24的切割能力,所述的刀具24的截面呈t状,刀具24的外圆面为刀刃。

所述的空心筒7上端经管道与水泵5连通,管道与空心筒7上端之间转动连接,水泵5的进水口与修复剂出料筒经管道连通。

为了实现转轴3转动,所述的转轴3上连接有电机,电机固定在机架1上。

为了更方便水下作业,所述的转轴3两端安装有第一链轮26,轮子2上安装有第二链轮27,第一链轮26与第二链轮27之间经链条连接在一起。

为了防止轮子2打滑,所述的轮子2外圆面上均布有多个凸起块。

为了更好的适应河床底部的高低起伏,所述的机架1的前后侧板上端向外倾斜,使机架1截面呈v状。

所述的壳体6下端呈流线型,使得壳体6在前进的过程中减少阻力。

值得注意的是,储存修复剂的储料箱设置在机架1上或者附近;本装置中采用的电机为水下防水特种电机;本装置也可以不使用电机,具体操作,人力或者轮船等器械通过绳索牵引机架1移动,机架1移动后,轮子2带动第一链轮26转动,第一链轮26经第二链轮27带动转动转动,转轴3转动使得水泵5运行,使得修复剂经水泵5、空心筒7、圆管10、圆柱壳101等最终被挤入到河床淤泥;储料箱可以设置在岸上或者水面船舶上,也可以直接将储料箱设置在机架1上,较为灵活;水泵5经固定杆固定在机架1下侧板上;通孔上覆盖有滤网能有效防止淤泥进入;圆筒20经螺纹结构与蜗杆结合,能传递较大的扭矩,能够提供足够的切割力;通孔12边缘安装有密封圈。

所述的空心筒7与机架1之间安装有轴承,圆管10与壳体6之间安装有轴承,横轴17与圆筒20之间安装有轴承,空心管上端与其对应的管道之间安装有轴承,搅拌轴28与外壳11之间安装有轴承,本发明中的轴承均采用防水轴承。

使用时,将储料箱置于船舶或者岸上,方便加料,将本装置置于河床,且壳体6下端完全置于淤泥内,然后将水泵5经管道与储料箱连通,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转轴3转动,转轴3转动带动多个水泵5转动,水泵5抽取修复剂,与此同时,转轴3转动带动多个第一锥齿轮4转动,第一锥齿轮4带动与其对应的第二锥齿轮8转动,第二锥齿轮8经空心筒7带动第三锥齿轮9转动,第三锥齿轮9转动经第四锥齿轮15带动圆管10转动,圆管10带动圆柱壳101转动,当通孔12与弧形槽13不相通时,修复剂在矩形盒19内堆积形成高压,迫使活塞14逐渐向下移动,随着圆柱壳101继续转动,当通孔12与弧形槽13相连通时,在水泵5及活塞14上的压簧作用下,修复剂能经通孔12被喷射进入淤泥内;圆柱壳101转动经搅拌轴28带动搅拌杆29转动,搅拌杆29在转动中将淤泥与修补剂搅拌混合,加速修补剂的扩散。

在上述过程中,第三锥齿轮9同时也带动第五锥齿轮16转动,第五锥齿轮16经横轴17带动锥状的固定块18转动,固定块18上的螺旋叶片具有钻进的作用,并且能将淤泥中的一部分异物向四周挤压,横轴17转动也经连接板带动多个蜗轮21绕着圆筒20转动,圆筒20上的螺纹结构使得蜗轮21发生自转,蜗轮21自转经第一齿轮22转动带动第二齿轮25转动,第二齿轮25转动带动刀盘23转动。

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及显著进步:

1.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河床修复方法,能将修复剂打入泥层内,使修复剂能与泥层进行充分的反应,也能避免水流对修补剂的稀释及滞留,简单实用,适用性强。

2.本发明中利用水泵5将修复剂运送至矩形盒19内部,在通孔12被封堵时,修复剂在矩形盒19内行聚集形成高压,当通孔12与弧形槽13连通时,在水泵5、活塞14及其上的压簧作用下,修复剂被挤入淤泥内,在此过程中,搅拌轴28带动其上的搅拌杆29转动使得修复剂能与淤泥快速混合,加速反应节奏,提高工作效率。

3.本发明中的固定块18呈锥状,并且固定有螺旋叶片,固定块18转动在螺旋叶片的作用下具有钻进的功能,并且能为壳体6顺利前进做好准备,减少壳体6遇到的阻力。

4.本发明中的刀盘23及其上的刀具24,刀盘23绕着横轴17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使得水泥的部分水草及垃圾粉碎,同时,刀盘23上的刀具24在遇到难以割裂或者粉碎的杂物时,刀具24回缩进凹槽内,然后下一个刀具24再进行碰撞切割,这种方式能防止由于刀具24顿挫造成的卡死,有力保证整个装置顺利前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