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城市河道水质净化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6415发布日期:2021-03-30 19:5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升城市河道水质净化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河道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升城市河道水质净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河道水污染虽然经过几轮治污,但有些也只是暂时好转,污染状况仍然非常严重,需要经常性保持河道水体的净化。城市河道安装有增氧设备、生态浮岛、生物填料、水生植物,投放水质净化剂等等,通过这些生物技术措施有效降解河水中的污染物,使河道治理后水质得到改善及提升。但好景不长,没过多长时间,河道水体又慢慢变黑变臭,究其原因,河道缺少水生物这一重要生态系统的构建。

城市河道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如鱼类、虾类、两生类、水生昆虫、藻类)也利用河流做为栖息、摄食或繁衍的场所。河道通常会为很多物种提供非常适合生存的条件,它们利用河道来进行生活、觅食、饮水、繁殖以及形成重要的生物群落。为节约土地资源,城市河道多采用直立式护岸,例如,上海市中心城区基本均为直立式挡土墙。这种直立式挡土墙,不利于水生动物栖息和生长,因此,河道自净能力被大幅削弱,像一个缺乏免疫力的病人,迫切需要增强体质,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另外,现状表明挡土墙护岸较容易受污染,污染物往往临近护岸浓度更大、更加集聚,临近护岸的水域是污染的重灾区,更需要进行水质净化,因此,需要针对城市河道现状条件提出水质净化的创新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升城市河道水质净化的装置,解决了河道内缺乏微生物,河道的自净能力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提升城市河道水质净化的装置,包括河道挡墙,所述河道挡墙的一侧靠近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膨胀螺丝,所述膨胀螺丝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内固定连接有竹杆,所述竹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竹筏,所述竹筏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竹筏的表面竖直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套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植物槽,所述植物槽内设置有水生植物。

优选的,所述竹筏竖直设置,且竹筏所在平面与河道挡墙所在平面平行。

优选的,所述插杆的底部固定在河道底部淤泥内。

优选的,所述竹杆与竹筏采用藤条分点绑扎固定,所述竹杆的轴向与河道挡墙延伸方向一致。

优选的,所述植物槽的底部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滑杆为竹杆,所述滑杆通过藤条绑扎固定在竹筏的表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升城市河道水质净化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种提升城市河道水质净化的装置,通过竹筏悬挂于河道挡墙一侧,河水浸没竹筏为微生物提供利于附着的场所,在其表面形成生物膜,填料作为载体对微生物的附着生长和接触氧化效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河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同时通过植物槽内的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吸收水中营养物质在阳光作用下进行光合反应,放出氧气并自身获得成长,哺育了诸多浮游生物,并使生态食物链系统的各个环节之间平衡,并始终控制在某一个度的范围内,达到自然的良性循环,从而保持永久美丽清澈生动的景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净化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1-河道挡墙、2-膨胀螺丝、3-挂钩、4-竹杆、5-竹筏、6-插杆、7-滑杆、8-固定环、9-植物槽、10-水生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提升城市河道水质净化的装置,包括河道挡墙1,河道挡墙1的一侧靠近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膨胀螺丝2,膨胀螺丝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3,挂钩3内固定连接有竹杆4,竹杆4用于固定竹筏5,竹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竹筏5,竹筏作为微生物载体,有利于微生物繁殖,有利于溶解氧的转移;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使河道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最大限度地降解、消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竹筏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6,竹筏5的表面竖直固定连接有滑杆7,滑杆7的表面套接有固定环8,固定环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植物槽9,植物槽9可浮在水面上,并随水位而改变位置,植物槽9内设置有水生植物10,水生植物吸收水中营养物质在阳光作用下进行光合反应,放出氧气并自身获得成长,哺育了诸多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又作为鱼类动物的饵料,鱼类排出的粪便和水体外部输入的有机物质、无机碳源等污染物被微生物菌分解、吸收或转化,成了藻类水生植物的营养源,在河道中有了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培育和保持好鱼类动物、浮游原生生物、藻类等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细菌自然生态食物链系统的各个环节,并使它们之间平衡,并始终控制在某一个度的范围内,达到自然的良性循环,从而保持永久美丽清澈生动的景象。

竹筏5竖直设置,且竹筏5所在平面与河道挡墙1所在平面平行。

插杆6的底部固定在河道底部淤泥内。

竹杆4与竹筏5采用藤条分点绑扎固定,竹杆4的轴向与河道挡墙1延伸方向一致。

植物槽9的底部开设有通孔。

滑杆7为竹杆,滑杆7通过藤条绑扎固定在竹筏5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采用构建一个有利于多种环境微生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使河道恢复自净能力,微生物有了生存的环境,可灵活地改变其代谢和调控途径,同时产生不同类型的酶,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将转运进入体内的污染物降解转化,保持河道水体清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提升城市河道水质净化的装置,包括河道挡墙(1),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挡墙(1)的一侧靠近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膨胀螺丝(2),所述膨胀螺丝(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3),所述挂钩(3)内固定连接有竹杆(4),所述竹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竹筏(5),所述竹筏(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6),所述竹筏(5)的表面竖直固定连接有滑杆(7),所述滑杆(7)的表面套接有固定环(8),所述固定环(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植物槽(9),所述植物槽(9)内设置有水生植物(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城市河道水质净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筏(5)竖直设置,且竹筏(5)所在平面与河道挡墙(1)所在平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城市河道水质净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6)的底部固定在河道底部淤泥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城市河道水质净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杆(4)与竹筏(5)采用藤条分点绑扎固定,所述竹杆(4)的轴向与河道挡墙(1)延伸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城市河道水质净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槽(9)的底部开设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城市河道水质净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7)为竹杆,所述滑杆(7)通过藤条绑扎固定在竹筏(5)的表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升城市河道水质净化的装置,包括河道挡墙,河道挡墙的一侧靠近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膨胀螺丝,膨胀螺丝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挂钩内固定连接有竹杆,竹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竹筏,竹筏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竹筏的表面竖直固定连接有滑杆,滑杆的表面套接有固定环,固定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植物槽,植物槽内设置有水生植物,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河道净化技术领域。该种提升城市河道水质净化的装置采用构建一个有利于多种环境微生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使河道恢复自净能力,微生物有了生存的环境,可灵活地改变其代谢和调控途径,同时产生不同类型的酶,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将转运进入体内的污染物降解转化,保持河道水体清澈。

技术研发人员:徐舒;金小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舒
技术研发日:2020.04.17
技术公布日:2021.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