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75844发布日期:2020-12-04 14:0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水修复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生活环境也受到了不少影响,随着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量增加,对河道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急需对河道水体进行修复。现有技术中,一般是直接采用加药、沉淀、排放回河工艺,这种工艺处理的水中溶解氧含量不高。而且对于处理庞大流量的河湖水而言,还存在着占地面积大,投资费用高,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对于有机污染型河道而言,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道中溶解氧偏低,河水黑臭,透明度低,臭气散发,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造成威胁。

现有对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多为将空气打入水中,以此来提高水中氧含量;但是采用此种方法无法进一步提高水中的含氧量,而且打入水中的空气有一大部分都会跑出水面,无法得到实际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该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结构简单,设备能耗低,极大程度地增加了水中的氧含量,可有效增加河道水体的修复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包括泵体和混流道,所述泵体包括外壳、电机、传动轴和一组叶轮,所述电机与外壳之间通过连接块相连,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设于连接块与传动轴相连,所述传动轴端部与叶轮相连,所述混流道穿设于外壳,所述叶轮设于混流道内;所述混流道进口端连有进水管和进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混流道进口端设有混合室,所述混合室一端与进水管相连,所述进气管设于混合室侧面靠近进水管处,所述混合室另一端套设于混流道内侧。混合室方便空气与水进行混合,可促进氧分子与水的溶解。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上设有进气阀。进气阀可调节控制进入空气的流量大小,以免空气流量太大,带出很多空气溢出水面;空气流量太小,则没有充分利用电机能耗,导致能耗的浪费。

进一步地,所述混流道内设有多孔板,所述多孔板设于靠近混合室出口部位。多孔板可对流经的空气进行粉碎,使之变成微小气泡颗粒,可增加氧分子在水中的溶解量。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室出口端为锥形。可使空气与水形成的混合液缓慢流进混流道,使增加水中的空气含量。

进一步地,所述混流道出口端设有发射室,所述发射室出口端为锥形。锥形出口的发射室可使空气与水的混合液缓慢溢出,以免射出速度太快,许多氧分子溢出水面。

进一步地,所述混流道与外壳接触部位设有密封圈。可增强混流道与外壳之间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增氧设备还包括浮块,所述浮块设于电机底部。可使该种增氧设备漂浮在水中,可在水中提供更多的氧。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由防水耐腐蚀硬质pp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结构简单,设备能耗低,极大程度地增加了水中的氧含量,可有效增加河道水体的修复能力;混合室可促进氧分子与水的溶解;多孔板可对流经的空气进行粉碎,使之变成微小气泡颗粒,可增加氧分子在水中的溶解量;浮块可使该种增氧设备漂浮在水中,可在水中提供更多的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结构图。

图中:1泵体、11外壳、12电机、13传动轴、14叶轮、15连接块、16提手、2混流道、21混合室、22进水管、23进气管、231进气阀、24发射室、25多孔板、26密封圈、3浮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包括泵体1和混流道2,所述泵体1包括外壳11、电机12、传动轴13和一组叶轮14,所述电机12与外壳11之间通过连接块15相连,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穿设于连接块15与传动轴13相连,所述传动轴13端部与叶轮14相连,所述混流道2穿设于外壳11,所述叶轮14设于混流道2内;所述混流道2进口端连有进水管22和进气管23。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包括泵体1、混流道2和浮块3,所述泵体1包括由防水耐腐蚀硬质pp材料制成的外壳11、电机12、传动轴13和一组叶轮14,所述电机12与外壳11之间通过连接块15相连,所述浮块3设于电机12底部,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穿设于连接块15与传动轴13相连,所述传动轴13端部与叶轮14相连,所述混流道2穿设于外壳11,所述混流道2与外壳11接触部位设有密封圈26,所述叶轮14设于混流道2内;所述混流道2进口端设有混合室21,所述混合室21一端与进水管22相连,所述进气管23设于混合室21侧面靠近进水管22处,所述混合室21另一端套设于混流道2内侧,所述进气管23上设有进气阀231;所述混流道2内设有多孔板25,所述多孔板25设于靠近混合室21出口部位;所述混合室21出口端为锥形;所述混流道2出口端设有发射室24,所述发射室24出口端为锥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和混流道(2),所述泵体(1)包括外壳(11)、电机(12)、传动轴(13)和一组叶轮(14),所述电机(12)与外壳(11)之间通过连接块(15)相连,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穿设于连接块(15)与传动轴(13)相连,所述传动轴(13)端部与叶轮(14)相连,所述混流道(2)穿设于外壳(11),所述叶轮(14)设于混流道(2)内;所述混流道(2)进口端连有进水管(22)和进气管(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道(2)进口端设有混合室(21),所述混合室(21)一端与进水管(22)相连,所述进气管(23)设于混合室(21)侧面靠近进水管(22)处,所述混合室(21)另一端套设于混流道(2)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3)上设有进气阀(2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道(2)内设有多孔板(25),所述多孔板(25)设于靠近混合室(21)出口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21)出口端为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道(2)出口端设有发射室(24),所述发射室(24)出口端为锥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道(2)与外壳(11)接触部位设有密封圈(2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设备还包括浮块(3),所述浮块(3)设于电机(12)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由防水耐腐蚀硬质pp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设备,属于河水修复设备领域,包括泵体(1)和混流道(2),所述泵体(1)包括外壳(11)、电机(12)、传动轴(13)和一组叶轮(14),所述电机(12)与外壳(11)之间通过连接块(15)相连,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穿设于连接块(15)与传动轴(13)相连,所述传动轴(13)端部与叶轮(14)相连,所述混流道(2)穿设于外壳(11),所述叶轮(14)设于混流道(2)内;所述混流道(2)进口端连有进水管(22)和进气管(23)。该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的增氧结构简单,设备能耗低,极大程度地增加了水中的氧含量,可有效增加河道水体的修复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宋大成;杨爽;张二恒;许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他山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9
技术公布日:2020.12.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