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污水高效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44080发布日期:2021-07-13 15:28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污水高效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污水高效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采油回注水和生活污水的回收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油水分离在回收利用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一种高效的油水分离方法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污水高效分离设备,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油污水高效分离设备,包括沉淀箱,所述沉淀箱的一端设有用来引入油污水的注水管,沉淀箱的另一端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通过排水管连接至分离箱上的进水口;所述注水管的一端设有浊度传感器,注水管上开设有加药口,注水管的侧面还设有与所述加药口连通的加药装置,注水管内对应所述加药口的后方设有混流结构;所述沉淀箱内设有斜板填料,沉淀箱的底部斜向下倾斜至集渣槽,沉淀箱的侧壁设有排渣口;所述分离箱内设有斜管填料,分离箱的底部设有密度传感器,分离箱的底部还设有延伸至集水箱的导水管以及延伸至集油箱的导油管,所述导水管上设有水泵,所述导油管上设有油泵。

基于上述,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药箱,所述药箱内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上设有螺旋搅拌叶以及搅拌桨,所述螺旋搅拌叶的表面均布开设有通孔,转杆由设置在药箱顶部的减速电机驱动其转动,药箱的底部设有多根延伸至汇流管的下药管,所述下药管内均设有电磁阀,所述汇流管与所述加药口连接。

基于上述,所述浊度传感器、电磁阀、驱动电机、水泵以及油泵均电性连接至控制器。

基于上述,所述混流结构包括多个扰流叶片组,每个所述扰流叶片组包括设置在所述注水管内的多个导流叶片,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叶片之间形成导流方向一致的导流口。

基于上述,相邻的两个所述扰流叶片组的导流口的导流方向相反。

基于上述,所述溢流口处设有过滤网。

基于上述,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消毒器。

基于上述,所述排水管内还设有活性炭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浊度传感器,可对油污水的浊度值进行检测,进而控制器根据浊度值不同打开加药装置中不同数量的电磁阀来控制加药速度,起到节省药液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混流结构的结构设计可使油污水与絮凝剂充分搅拌混合,加快油污水中杂质的沉淀速度。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排水管上设置消毒器,可对油污水进行杀菌消毒,通过在排水管内设置活性炭过滤网,可除去油污水中的异味。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分离箱内设置斜管填料,可加速油污水中油、水分离速度,分层后的油污水根据密度的差异分别通过水泵排入集水箱,通过油泵排入集油箱,结构设计简单,且分离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注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水管;2.沉淀箱;3.分离箱;4.浊度传感器;5.混流结构;51.导流叶片;52.导流口;6.药箱;61.转杆;62.螺旋搅拌叶;63.搅拌桨;64.减速电机;7.下药管;8.汇流管;9.加药口;10.斜板填料;12.集渣槽;13.排渣口;14.溢流口;15.排水管;16.过滤网;17.消毒器;18.活性炭过滤网;19.进水口;22.斜管填料;23.密度传感器;24.导水管;25.集水箱;26.水泵;27.导油管;28.集油箱;29.油泵;30.电磁阀;3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污水高效分离设备,包括沉淀箱2,所述沉淀箱2的一端设有用来引入油污水的注水管1,沉淀箱2的另一端设有溢流口14,所述溢流口14通过排水管15连接至分离箱3上的进水口19。

注水管1的一端设有浊度传感器4,注水管1上开设有加药口9,注水管1的侧面还设有与所述加药口9连通的加药装置,注水管1内对应所述加药口9的后方设有混流结构55。

为加快油污水中杂的沉淀速度,在沉淀箱2内设有斜板填料10,沉淀箱2的底部斜向下倾斜至集渣槽12,沉淀箱2的侧壁设有排渣口13。

所述分离箱3内设有斜管填料22,分离箱3的底部设有密度传感器23,分离箱3的底部还设有延伸至集水箱25的导水管24以及延伸至集油箱28的导油管27,所述导水管24上设有水泵26,所述导油管27上设有油泵29。

所述加药装置包括用来配置絮凝剂的药箱6,药箱6内设有转杆61,所述转杆61上设有螺旋搅拌叶62以及搅拌桨63,所述螺旋搅拌叶62的表面均布开设有通孔,转杆61由设置在药箱6顶部的减速电机64驱动其转动,药箱6的底部设有多根延伸至汇流管8的下药管7,所述下药管7内均设有电磁阀30,所述汇流管8与所述加药口9连接。

为便于对整个分离设备进行控制,所述浊度传感器4、电磁阀30、驱动电机、水泵26以及油泵29均电性连接至控制器31。

所述混流结构55包括多个扰流叶片组,每个所述扰流叶片组包括设置在所述注水管1内的多个导流叶片51,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叶片51之间形成导流方向一致的导流口52。

需要注意的是,相邻的两个所述扰流叶片组的导流口52的导流方向相反,以提高絮凝剂与油污水的混合均匀度。

为防止沉淀箱2内的杂质从溢流口14排出,在溢流口14处设有过滤网16。

考虑到油污水可能含有杀菌或有毒物质,在排水管15上设有消毒器17。

由于油污水中含有大量异味气体,为避免污染空气,在排水管15内还设有活性炭过滤网18。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原理:油污水从注水管1进入沉淀箱2,浊度传感器4将油污水的浊度值传输至控制器31,控制器31根据浊度值的大小打开不同数量的电磁阀30往注水管1内添加絮凝剂,在混流结构55的作用下,絮凝剂与油污水混合均匀后进入沉淀箱2,油污水中的杂质沉淀后落入集渣槽12,干净的油水混合物经过滤、除臭、杀菌消毒处理后进入分离箱3,在斜管填料22的作用下,油、水快速分层,控制器31根据密度传感器23测得的密度值先后分别打开水泵26、油泵29将水、油分别引出至集水箱25、集油箱28。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油污水高效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箱(2),所述沉淀箱(2)的一端设有用来引入油污水的注水管(1),沉淀箱(2)的另一端设有溢流口(14),所述溢流口(14)通过排水管(15)连接至分离箱(3)上的进水口(19);所述注水管(1)的一端设有浊度传感器(4),注水管(1)上开设有加药口(9),注水管(1)的侧面还设有与所述加药口(9)连通的加药装置,注水管(1)内对应所述加药口(9)的后方设有混流结构(5);所述沉淀箱(2)内设有斜板填料(10),沉淀箱(2)的底部斜向下倾斜至集渣槽(12),沉淀箱(2)的侧壁设有排渣口(13);所述分离箱(3)内设有斜管填料(20),分离箱(3)的底部设有密度传感器(23),分离箱(3)的底部还设有延伸至集水箱(25)的导水管(24)以及延伸至集油箱(28)的导油管(27),所述导水管(24)上设有水泵(26),所述导油管(27)上设有油泵(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污水高效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装置包括药箱(6),所述药箱(6)内设有转杆(61),所述转杆(61)上设有螺旋搅拌叶(62)以及搅拌桨(63),所述螺旋搅拌叶(62)的表面均布开设有通孔,转杆(61)由设置在药箱(6)顶部的减速电机(64)驱动其转动,药箱(6)的底部设有多根延伸至汇流管(8)的下药管(7),所述下药管(7)内均设有电磁阀(30),所述汇流管(8)与所述加药口(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污水高效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浊度传感器(4)、电磁阀(30)、驱动电机、水泵(26)以及油泵(29)均电性连接至控制器(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污水高效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结构(5)包括多个扰流叶片组,每个所述扰流叶片组包括设置在所述注水管(1)内的多个导流叶片(51),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叶片(51)之间形成导流方向一致的导流口(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污水高效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扰流叶片组的导流口(52)的导流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污水高效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14)处设有过滤网(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污水高效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5)上设有消毒器(1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污水高效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5)内还设有活性炭过滤网(1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污水高效分离设备,包括沉淀箱,沉淀箱的一端设有注水管,另一端设有溢流口,溢流口通过排水管连接至分离箱;注水管的一端设有浊度传感器,注水管上开设有加药口,注水管的侧面还设有与加药口连通的加药装置,注水管内对应加药口的后方设有混流结构;沉淀箱内设有斜板填料,沉淀箱的底部斜向下倾斜至集渣槽,沉淀箱的侧壁设有排渣口;分离箱内设有斜管填料,分离箱的底部设有密度传感器,分离箱的底部还设有延伸至集水箱的导水管以及延伸至集油箱的导油管,导水管上设有水泵,导油管上设有油泵。本实用新型可在节省成本的前提下快速对油污水进行净化、消毒、杀菌、除臭以及油、水分离处理,结构设计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濮阳市科润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0
技术公布日:2021.07.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