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污泥沉底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07875发布日期:2021-07-23 21:27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污泥沉底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污泥沉底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污水来源的观点,污水可以定义为从住宅、机关、商业或者工业区排放的与地下水、地表水、暴风雪等混合的携带有废物的液体或者水,污水由许多类别,相应地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也有许多技术和工艺。

污水进行处理后,会出现淤泥等杂质,当排放污水时,由于污水的流动会带动淤泥向排水口和污水池底部聚集,导致淤泥附着在污水池底部,而现如今的污水池没有防止淤泥附着在底部的装置,不利于污水池排放完污水后的清洗,会增大清洁员工的工作强度。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止污泥沉底的污水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污水排放时,淤泥堆积在污水池表面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防止污泥沉底的污水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污泥沉底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的底端侧壁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污水池的侧壁插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插设连接有中转箱,所述中转箱的底端侧壁插设连接有通管,所述通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直径大于通管的直径,所述出水管的侧壁插设有圆管,所述圆管的另一端贯穿污水池的侧壁,所述圆管的侧壁与污水池的底端内侧壁的最短间距为5cm,所述圆管靠近污水池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污水池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阵列分布的过滤孔,所述圆管靠近污水池的一端位于防护壳内。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靠近污水池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连接管的侧壁与通管的侧壁最短距离为30cm,所述中转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收集盒。

优选地,所述中转箱的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回形阻碍框,所述中转箱的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负重块。

优选地,所述转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底端侧壁设置有斜面,所述负重块的侧壁位于第一挡板的顶端侧壁上,所述第一挡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侧壁与第二挡板的侧壁均与转轴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板的长度与回形阻碍框的长度差为20cm,所述转板的厚度与回形阻碍框的厚度差为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污水池内污水处理过后,进行排放,打开连接管内的开口,使污水池内的污水可以进入到连接管内,再进入到中转箱内,利用污水的重力,污水从中转箱内进入到通管内,污水再从通管进入到出水管内,利用出水管的直径大于通管的直径,利用流体力学的原理,污水在流速发生降低时,污水对出水管的侧壁会产生更大的挤压力,污水会从圆管排出,利用单向阀,避免污水池内的污水进入到圆管内,污水从圆管排出,冲击了污水池底部的淤泥,使淤泥不能附着在污水池的底部;

2、本发明,当中转箱的污水排放速度较慢时,会使中转箱内的污水增多,污水会向上挤压转板,转板会带动滑块向上移动,并且转板带着转轴转动,当转板碰到回形阻碍框的底端侧壁时,转板将不再转动,转板利用污水向上的挤压力,将回形阻碍框的开口堵住,避免污水从回形阻碍框的开口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止污泥沉底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止污泥沉底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污水池;2、排水管;3、中转箱;4、出水管;5、圆管;6、环形收集盒;7、通管;8、回形阻碍框;9、连接管;10、槽;11、滑块;12、转板;13、转轴;14、负重块;15、防护壳;16、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照图1-3,一种防止污泥沉底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池1,污水池1的底端侧壁设置有排水管2,污水池1的侧壁插设有连接管9,连接管9的另一端插设连接有中转箱3,中转箱3的底端侧壁插设连接有通管7,通管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4,出水管4的直径大于通管7的直径,出水管4的侧壁插设有圆管5,圆管5的另一端贯穿污水池1的侧壁,圆管5的侧壁与污水池1的底端内侧壁的最短间距为5cm,圆管5靠近污水池1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6。

污水池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防护壳15,防护壳15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阵列分布的过滤孔,圆管5靠近污水池1的一端位于防护壳15内。

利用污水池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防护壳15,防护壳15可以淤泥阻挡在防护壳15以外,避免圆管5内进入淤泥,利用防护壳15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阵列分布的过滤孔,圆管5靠近污水池1的一端位于防护壳15内,使污水可以从圆管5出去,也可以将淤泥阻碍在防护壳15以外,不影响污水从圆管5排入到污水池1内。

连接管9靠近污水池1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连接管9的侧壁与通管7的侧壁最短距离为30cm,中转箱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收集盒6。

利用连接管9靠近污水池1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避免污水内淤泥进入到连接管9内,使连接管9发生堵塞,利用连接管9的侧壁与通管7的侧壁最短距离为30cm,可以对污水池1底部的淤泥进行冲刷,避免污泥附着在污水池1的底端侧壁,中转箱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收集盒6,避免中转箱3内的污水排放速度不够快,从中转箱3内溢出,环形收集盒6可以对从中转箱3内溢出的污水进行收集。

本发明中,污水池1内污水处理过后,进行排放,打开连接管9内的开口,使污水池1内的污水可以进入到连接管9内,再进入到中转箱3内,利用污水的重力,污水从中转箱3内进入到通管7内,污水再从通管7进入到出水管4内,利用出水管4的直径大于通管7的直径,利用流体力学的原理,污水在流速发生降低时,污水对出水管4的侧壁会产生更大的挤压力,污水会从圆管5排出,利用单向阀16,避免污水池1内的污水进入到圆管5内,污水从圆管5排出,冲击了污水池1底部的淤泥,使淤泥不能附着在污水池1的底部。

实施例二:

参照图4,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中转箱3的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回形阻碍框8,中转箱3的侧壁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的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1,滑块1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转轴13,转轴1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转板12,转板1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负重块14.

转板12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的底端侧壁设置有斜面,负重块14的侧壁位于第一挡板的顶端侧壁上,第一挡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的侧壁与第二挡板的侧壁均与转轴13固定连接。

利用转板12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的底端侧壁设置有斜面,负重块14的侧壁位于第一挡板的顶端侧壁上,第一挡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的侧壁与第二挡板的侧壁均与转轴13固定连接,使转板12在没有污水提供的向上挤压力时,会出现第一挡板向下偏移转动的现象,可以保证观测人员可以观察到中转箱3内的污水情况,便于观测人员的记录。

转板12的长度与回形阻碍框8的长度差为20cm,转板12的厚度与回形阻碍框8的厚度差为5cm。

利用转板12的长度与回形阻碍框8的长度差为20cm,转板12的厚度与回形阻碍框8的厚度差为5cm,确保转板12不会被污水挤出中转箱3外。

当中转箱3的污水排放速度较慢时,会使中转箱3内的污水增多,污水会向上挤压转板12,转板12会带动滑块11向上移动,并且转板12带着转轴13转动,当转板12碰到回形阻碍框8的底端侧壁时,转板12将不再转动,转板12利用污水向上的挤压力,将回形阻碍框8的开口堵住,避免污水从回形阻碍框8的开口流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