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头、过滤器以及过滤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07991发布日期:2021-07-23 21:2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滤头、过滤器以及过滤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过滤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过滤器的滤头、具有该滤头的过滤器以及具有该过滤器的过滤机组。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内容仅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过滤器在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常用于各种流体的过滤。净水器作为一种常见的过滤器,广泛应用于居民用水系统,消除水源、输送过程等对水的污染以及对水质的影响,以保证用水安全。过滤器主要包括滤芯和滤头。原水流入滤芯,经滤芯过滤之后得到的产品水从滤头的流体出口流出。在过滤器的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滤芯的状态例如定期地更换滤芯,以确保过滤器提供有效的过滤。在更换滤芯时,涉及滤芯与滤头之间的安装与拆卸。通常需要先关闭过滤器的各流体管路的阀门,然后再将滤芯从滤头拆下并安装新的滤芯,滤芯与滤头之间的安装需防止不同流体管路的流体的回流以及混合。

为此,希望提出一种新的过滤器,该过滤器的滤芯与滤头之间的安装与拆卸操作简单,并且能够提供各流体管路之间的有效隔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滤头、过滤器以及过滤机组,能够简化滤芯与滤头之间的安装与拆卸,并有效防止各流体管路的流体的回流以及混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滤头,该滤头包括:滤头壳体,滤头壳体包括中空的壳体本体;阀体,阀体安装在壳体本体的内腔内,阀体包括中空的阀体本体,阀体本体的内腔待容置滤芯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以及滤头基座,滤头基座安装至滤头壳体以将阀体限制在滤头壳体内。壳体本体设置有与壳体本体的内腔连通的原水端口、第一出水端口和第二出水端口。阀体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滤头壳体转动至导通位置或者关闭位置,在导通位置,阀体本体的内腔与原水端口、第一出水端口以及第二出水端口流体连通,在关闭位置,阀体本体的内腔与原水端口、第一出水端口以及第二出水端口均不流体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阀体本体的周壁设置有沿阀体的轴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组通孔和第二组通孔,阀体本体的横向壁设置有内筒形部,内筒形部沿轴向延伸穿过横向壁并且具有位于横向壁的轴向上方的第一内筒部,第一内筒部设置有开口部。在导通位置,第一组通孔中的一个通孔与原水端口流体连通,第二组通孔中的一个通孔与第一出水端口流体连通,并且开口部与第二出水端口流体连通。在关闭位置,第一组通孔均不与原水端口流体连通,第二组通孔均不与第一出水端口流体连通,并且开口部不与第二出水端口流体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本体还设置有从壳体本体的顶壁沿轴向在壳体本体的内腔中延伸的环形壁,环形壁的轴向端部设置有槽口,环形壁与第一内筒部密封接合。在导通位置,开口部经槽口与第二出水端口流体连通。在关闭位置,开口部被环形壁完全遮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本体和阀体本体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并且壳体本体和阀体本体中的另一者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共同限定阀体相对于滤头壳体的转动范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开口部包括沿周向间隔开的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槽口包括沿周向间隔开的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使得环形壁的轴向端部形成有沿周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在导通位置,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分别经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与第二出水端口流体连通。在关闭位置,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分别被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完全遮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是设置在第一弧形壁的轴向端部上的限位突起,第二限位部是设置在阀体本体的横向壁上的限位凹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阀体本体的周壁与壳体本体的周壁之间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以及第三密封件,第一密封件位于第一组通孔的轴向下方,第二密封件位于第一组通孔与第二组通孔之间,并且第三密封件设置在第二组通孔的轴向上方并且位于第二出水端口的轴向下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环绕第一组通孔和第二组通孔中的每个通孔设置有环形密封件。

滤头壳体还包括壳体凸缘,壳体凸缘位于壳体本体的径向外侧,并且在滤头壳体的内腔中,在壳体本体与壳体凸缘之间形成有壳体台阶部,壳体台阶部与滤头基座共同保持阀体的轴向位置。

阀体还包括阀体凸缘,阀体凸缘位于阀体本体的径向外侧,并且在阀体的内腔中,在阀体本体与阀体凸缘之间形成有阀体台阶部,其中,阀体凸缘安装在滤头基座与壳体台阶部之间。

阀体凸缘的周壁的内表面设置有突起部,突起部构造成被操作以使阀体相对于滤头壳体转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本体设置有沿壳体本体的轴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组管状部、第二组管状部和第三组管状部,第一组管状部中的一个管状部形成原水端口,第二组管状部中的一个管状部形成第一出水端口,第三组管状部中的一个管状部形成第二出水端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原水端口、第一出水端口以及第二出水端口沿轴向对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本体的外周壁设置有沿壳体本体的外周壁周向地延伸的肋部。

肋部包括第一环形肋和第二环形肋,第一环形肋设置在第一组管状部与第二组管状部之间,第二环形肋设置在第二组管状部与第三组管状部之间。并且/或者,肋部包括在第一组管状部、第二组管状部以及第三组管状部中的每一组管状部的各管状部之间沿壳体本体的外周壁周向地延伸的弧形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本体的第一组管状部、第二组管状部、第三组管状部以及肋部通过注塑一体地形成。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过滤器,该过滤器包括滤芯,滤芯设置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该过滤器还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滤头。滤芯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安装在滤头的阀体本体的内腔中,流体入口与原水端口流体连通,并且流体出口与第一出水端口和第二出水端口中的一者或两者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流体出口包括第一流体出口和第二流体出口,第一流体出口与第一出水端口流体连通,第二流体出口与第二出水端口流体连通。

滤芯设置有保持凹部,保持凹部配合至阀体的突起部,使得阀体能够随滤芯转动至导通位置或关闭位置。

滤芯设置有安装部,滤头基座的内壁设置有保持部,当阀体随滤芯转动时,安装部沿保持部移动,在导通位置,安装部被限制在保持部与阀体的阀体台阶部之间,在关闭位置,安装部离开保持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保持凹部设置在安装部上。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过滤机组,该过滤机组包括多个根据本发明的过滤器,多个过滤器彼此流体连接。

多个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并且过滤机组设置有:入水口,入水口连接至第一过滤器的原水端口;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连接至第一过滤器的第二出水端口;第二出水口,第二出水口连接至第二过滤器的第一出水端口;以及第三出水口,第三出水口连接至第二过滤器的第二出水端口。第一过滤器的第一出水端口连接至第二过滤器的原水端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过滤器还包括第三过滤器。

第二过滤器的原水端口、第一出水端口以及第二出水端口中的一者与第三过滤器的原水端口流体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器的原水端口与第三过滤器的原水端口流体连通,第三过滤器的第一出水端口连接至第二出水口,第三过滤器的第二出水端口连接至第三出水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的滤芯为预过滤复合滤芯,第二过滤器的滤芯为反渗透膜滤芯。

本发明通过将阀体设置在滤头壳体内,将滤芯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安装在阀体内,将阀体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滤头壳体旋转至导通位置或者关闭位置,以使滤头的原水端口、第一出水端口以及第二出水端口与阀体的内腔流体连通或者不流体连通,使得可以在不关闭连接至过滤器或过滤机组的流体管路的情况下进行滤芯的拆卸与安装,并且通过在阀体与滤头壳体之间提供合适的密封,可以有效地防止流体的回流与混合。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仅以示例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特征或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的截面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过滤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过滤器的滤芯的局部立体图;

图4和图5示出了图1中的过滤器的滤头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过滤器的滤头的局部立体图;

图7至图9分别从不同角度示出了图4和图5中的滤头的阀体的立体图;

图10示出了图4和图5中的滤头的立体图;

图11示出了沿图4中的截面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2示出了沿图11中的截面线c-c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3示出了沿图5中的截面线b-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4示出了沿图13中的截面线d-d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改型示例的过滤器的滤头的横截面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改型示例的过滤器的滤头的横截面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过滤机组的截面图;

图18示出了图17中的过滤机组的一个滤芯的局部截面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过滤机组的截面图;以及

图20示出了图19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发明、应用及用途。应当理解,在所有这些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零件及特征。各个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思和原理,并不一定示出了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尺寸及其比例。在特定的附图中的特定部分可能采用夸张的方式来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相关细节或结构。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所采用的与“上”、“下”相关的方位术语是以附图中所示出的视图的上、下位置来描述的。在实际应用中,本文中所使用的“上”、“下”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限定,这些关系是可以相互颠倒的。

根据本发明的滤头可以应用于各种过滤器以及过滤机组,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滤头的过滤器和过滤机组可以用于对市政自来水进行过滤,也可以用于对其他流体进行过滤。下面将结合附图,以过滤器在市政自来水过滤系统中的应用为例,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滤头以及具有该滤头的过滤器。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1的截面图,图2示出了图1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和图2所示,过滤器1包括彼此安装在一起的滤芯10和滤头20。过滤器1构造成对原水(例如,市政自来水)进行处理并提供两路出水,包括设置在滤头20上的原水端口p1、第一出水端口p2和第二出水端口p3。原水端口p1可以连接至原水管路(例如,市政自来水管路)。图3示出了滤芯10的局部立体图。如图1至图3所示,滤芯10具有壳体11以及容置在壳体11内的过滤介质12。滤芯10设置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滤芯10可以设置有一个流体入口或者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多个流体入口。在本示例中,滤芯10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两个流体入口111,并且设置有第一流体出口112和第二流体出口113。在滤芯10与滤头20安装就位时,滤芯10的流体入口111与过滤器1的原水端口p1流体连通,滤芯10的第一流体出口112和第二流体出口113分别与过滤器1的第一出水端口p2和第二出水端口p3流体连通。滤芯10还设置有安装部114以及设置在安装部114上的保持凹部115(仅在图3中示出)。安装部114设置在壳体11的壳体顶盖上。安装部114的上表面为平坦表面,并且安装部114的下表面为螺旋表面。当滤芯10安装至滤头20时,安装部114的下表面以及保持凹部115与滤头20的相应部分配合,如将在下文中介绍的。

如图1和图2所示,原水经原水端口p1进入过滤器1,经流体入口111进入滤芯10内的原水通道l1。进入原水通道l1的原水经滤芯10的过滤介质12处理后得到第一流出流体和第二流出流体。第一流出流体流入第一流出通道l2,经第一流体出口112流出滤芯10,并可以从第一出水端口p2流出过滤器1以供使用或进一步处理。第二流出流体流入第二流出通道l3,经第二流体出口113流出滤芯10,并可以从第二出水端口p3流出过滤器1以供使用或进一步处理。

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滤芯10为反渗透膜滤芯,过滤介质12包括反渗透膜,第一流出流体为纯水,第二流出流体为浓水。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滤芯10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滤芯,并且因此第一流出流体和第二流出流体可以为经滤芯处理后的其他流体。例如,在一个示例中,滤芯10的过滤介质12可以包括多级过滤介质,滤芯10构造成分别对原水进行不同程度的过滤并能够提供经过不同过滤程度的两种产品流体,则第一流出流体和第二流出流体可以分别为经过滤的第一产品流体和第二产品流体。

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处于不同安装状态的滤头20的局部剖切的立体图。滤头20包括滤头壳体30、安装在滤头壳体30内的阀体40以及滤头基座50。

滤头壳体30包括呈带底筒形的壳体本体31以及壳体凸缘32。壳体本体31的周壁设置有多个管状部。在本示例中,壳体本体31的周壁设置有沿壳体本体31的轴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组管状部、第二组管状部以第三组管状部。第一组管状部包括大体位于同一轴向高度的第一管状部311、第四管状部314。第二组管状部包括大体位于同一轴向高度的第二管状部312、第五管状部315。第三组管状部包括大体位于同一轴向高度的第三管状部313、第六管状部316。第一管状部311、第二管状部312、第三管状部313沿壳体本体31的轴向对齐,并且自壳体本体31径向向外延伸。第四管状部314、第五管状部315、第六管状部316沿壳体本体31的轴向对齐,并且自壳体本体31径向向外延伸。第一组管状部中的至少一个管状部与壳体本体31的内腔流体连通以形成过滤器1的原水端口p1,第二组管状部中的至少一个管状部与壳体本体31的内腔流体连通以形成过滤器1的第一出水端口p2,并且第三组管状部中的至少一个管状部与壳体本体31的内腔流体连通以形成过滤器1的第二出水端口p3。在图4和图5所示的本示例中,第一管状部311形成过滤器1的原水端口p1,第二管状部312形成过滤器1的第一出水端口p2,第三管状部313形成过滤器1的第二出水端口p3。

壳体凸缘32自壳体本体31的开口端(图4和图5中的下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并且沿轴向延伸,壳体凸缘32的周壁的内表面位于壳体本体31的周壁的内表面的径向外侧,从而在滤头壳体30的内腔中,在壳体本体31的周壁的内表面与壳体凸缘32的周壁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壳体台阶部321。壳体凸缘32的轴向端面设置有沿周向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安装孔322。安装孔322构造成与下文中介绍的滤头基座50配合。

滤头壳体30还设置有自壳体本体31的顶壁317沿轴向在壳体本体31的内腔中延伸的环形壁33。图6示出了滤头壳体30的局部立体图,示出了环形壁33。环形壁33的轴向端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槽口。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环形壁33的轴向端部设置有沿周向间隔开并且对称设置的第一槽口335和第二槽口336,使得环形壁33的轴向端部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弧形壁331和第二弧形壁332,第一弧形壁331和第二弧形壁332沿周向彼此间隔开并且对称设置。第一弧形壁331和第二弧形壁332中的一者的轴向端部设置有限位突起333。在附图所示的示例中,限位突起333设置在第一弧形壁331的轴向端部上。第一弧形壁331和第二弧形壁332与将在下文中介绍的阀体40配合。

优选地,滤头壳体30的壳体本体31的外周壁设置有沿壳体本体31的外周壁周向地延伸的肋部,以改善壳体本体31的强度。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滤头壳体30的壳体本体31的外周壁上的肋部包括第一环形肋318和第二环形肋319。第一环形肋318在壳体本体31的轴向上设置在第一组管状部与第二组管状部之间,并且沿壳体本体31的外周壁周向地延伸。第二环形肋319在壳体本体31的轴向上设置在第二组管状部与第三组管状部之间,大体平行于第一环形肋318,沿壳体本体31的外周壁周向地延伸。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滤头壳体30的各部分通过注塑而一体地形成。在注塑形成滤头壳体30的上述各部分的过程中,例如,在形成滤头壳体30的各管状部时,熔融的注塑流体绕内模分开流动,然后在相邻的管状部之间汇合。所形成的滤头壳体30的各部分的强度可能不一致,熔融的注塑流体在相邻的管状部之间的汇合处的强度可能较弱。通过注塑而一体地形成上述第一环形肋318和第二环形肋319,可以显著地提高管状部之间的位置处的强度,改善滤头壳体30的整体强度。第一环形肋318和第二环形肋319的厚度(沿滤头壳体30的轴向的尺寸)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不妨碍各管状部与其他接头之间的连接即可。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组管状部与第二组管状部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环形肋318,并且在第二组管状部与第三组管状部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环形肋319。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在不妨碍各管状部与其他接头之间的连接的情况下,在第一组管状部与第二组管状部之间可以设置在壳体本体31的轴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一环形肋,并且/或者在第二组管状部与第三组管状部之间可以设置在壳体本体31的轴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二环形肋。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除了设置位于各组管状部之间的上述第一环形肋318和第二环形肋319之外,滤头壳体30的壳体本体31的外周壁上的肋部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同一组管状部之间沿壳体本体31的外周壁周向地延伸的弧形肋。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滤头壳体30的壳体本体31的外周壁上,可以设置沿壳体本体31的外周壁在第一组管状部之间(第一管状部311与第四管状部314之间)周向地延伸的弧形肋,该弧形肋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组管状部中的相邻管状部(第一管状部311与第四管状部314);可以设置沿壳体本体31的外周壁在第二组管状部之间(第二管状部312与第五管状部315之间)周向地延伸的弧形肋,该弧形肋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组管状部中的相邻管状部(第二管状部312与第五管状部315);以及可以设置沿壳体本体31的外周壁在第三组管状部之间(第三管状部313与第六管状部316之间)周向地延伸的弧形肋,该弧形肋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三组管状部中的相邻管状部(第三管状部313与第六管状部316)。

阀体40安装在滤头壳体30内,能够相对于滤头壳体30转动而处于图4所示的导通位置或图5所示的关闭位置。图7至图9从不同角度示出了阀体40的立体图,其中,图7所示的阀体40与图4中的阀体40的位置对应,图8示出了图7中所示的阀体40沿箭头k1的方向旋转一角度(例如,旋转90度)之后的立体图,其位置与图5中所示的阀体40的位置对应,图9则从另一角度示出了阀体40的顶部结构。

如图7至图9所示,阀体40包括阀体本体41和阀体凸缘42。阀体本体41的周向壁设置有沿阀体本体41的轴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组通孔和第二组通孔。第一组通孔和第二组通孔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孔。优选地,阀体本体41的第一组通孔和第二组通孔中的通孔的数量分别与壳体本体31的第一组管状部和第二组管状部中的管状部的数量相同。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一组通孔和第二组通孔均分别包括两个通孔。第一组通孔包括沿阀体本体41的周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一通孔411和第三通孔413,第一通孔411与第三通孔413位于大体相同的轴向高度处;第二组通孔包括沿阀体本体41的周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二通孔412和第四通孔414,第二通孔412与第四通孔414位于大体相同的轴向高度处。阀体本体41的周向壁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环绕各通孔的环形槽,以用于安装密封件。具体地,阀体本体41的周向壁的外表面设置有环绕第一通孔411的第一环形槽415、环绕第二通孔412的第二环形槽416、环绕第三通孔413的第三环形槽417以及环绕第四通孔414的第四环形槽418。

阀体本体41设置有位于阀体本体41的一个轴向端部(图7和图8中的轴向上端部)处的横向壁43。横向壁43的中央部形成有内筒形部44。内筒形部44沿轴向延伸穿过横向壁43并在横向壁43的轴向两侧延伸,包括位于横向壁43的轴向上方的第一内筒部441和位于横向壁43的轴向下方的第二内筒部442(在图7-图9中不可见,在图2、图11以及图13中示出)。第一内筒部441设置有一个开口部或者设置有沿周向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开口部。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一内筒部441设置有沿周向彼此对称地设置的第一开口部443和第二开口部444。在本示例中,第一内筒部441为带底的筒形部,第一内筒部441的上端部设置有端壁445,第一开口部443和第二开口部444可以延伸至第一内筒部441的端壁445。可替换地,第一内筒部441也可以是不带底的筒形部,即,不设置端壁445。第一内筒部441的尺寸设计成与滤头壳体30的环形壁33的尺寸相配合,使得当阀体40安装在壳体本体31内时,滤头壳体30的环形壁33套置在阀体40的第一内筒部441上,并且阀体40能够相对于滤头壳体30转动,以选择性地使第一开口部443和第二开口部444分别被滤头壳体30的第一弧形壁331和第二弧形壁332完全遮挡或者分别与滤头壳体30的第一槽口335和第二槽口336对准。第二内筒部442的尺寸设计成与滤芯10的第二流体出口113配合。返回参见图1和图2,滤芯10的第二流体出口113密封地安装在阀体40的第二内筒部442内。横向壁43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限位凹槽431,如图9中最佳地示出的。限位凹槽431为圆弧角度为约90度的弧形凹槽,位于内筒形部44的径向外侧。限位凹槽431构造成容置滤头壳体30的第一弧形壁331上的限位突起333,当阀体40相对于滤头壳体30旋转时,滤头壳体30的限位突起333在阀体40的限位凹槽431内移动。为了限定阀体40相对于滤头壳体30的转动范围,在阀体40和滤头壳体30中的一者上设置第一限位部,并且在阀体40和滤头壳体30中的另一者上设置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共同限定阀体40相对于滤头壳体30的转动范围。在本示例中,第一限位部是设置在第一弧形壁331上的限位突起333,第二限位部是设置在阀体本体41的横向壁43上的限位凹槽431。

阀体凸缘42自阀体本体41的另一轴向端部(图7和图8中的轴向下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并且沿轴向延伸,阀体凸缘42的周壁的内表面位于阀体本体41的周壁的内表面的径向外侧,从而在阀体40的内腔中,在阀体本体41的周壁的内表面与阀体凸缘42的周壁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阀体台阶部421(在图2、图11、图13中示出)。阀体凸缘42分别与滤头壳体30以及滤头基座50配合。另外,阀体凸缘42的周壁的内表面设置有突起部422,如图10中最佳地示出的。当滤芯10安装至滤头20时,突起部422容置在滤芯10的保持凹部115中(突起部422和保持凹部115分别在图10和图3中示出),并且与保持凹部115配合,使得当转动滤芯10时,通过彼此配合的保持凹部115和突起部422,可以带动阀体40一起转动。

阀体40还设置有第一周向槽g1、第二周向槽g2以及第三周向槽g3。第一周向槽g1设置在阀体凸缘42的周壁的外表面上,用于安装第一密封件s1。第二周向槽g2设置在阀体本体41的周壁的外表面上,在轴向上位于第一组通孔(第一通孔411、第三通孔413)与第二组通孔(第二通孔412、第四通孔414)之间,用于安装第二密封件s2。第三周向槽g3设置在阀体本体41的周壁的外表面上,位于第二组通孔(第二通孔412和第四通孔414)的轴向上方,用于安装第三密封件s3,并且当阀体40安装在滤头壳体30内时,第三周向槽g3以及第三密封件s3位于滤头壳体30的第三管状部313的轴向下方,以将第三管状部313与第二管状部312彼此隔离而不连通。

滤头基座50安装至滤头壳体30,并且与滤头壳体30共同限定阀体40的轴向位置。滤头基座50包括基座本体部51以及多个定位突起52。多个定位突起52自基座本体部51的一侧表面(图4和图5中的上表面)沿轴向延伸,并且沿周向彼此间隔开。如图10所示,滤头基座50通过多个固定螺钉54固定安装至滤头壳体30,使得定位突起52安装至滤头壳体30的壳体凸缘32的安装孔322中,并且基座本体部51的位于定位突起52的径向内侧的上表面与滤头壳体30的壳体凸缘32的轴向端部表面抵接,以将阀体40的阀体凸缘42限制在基座本体部51与滤头壳体30的壳体台阶部321之间,从而保持阀体40的轴向位置,使得阀体40能够相对于滤头壳体30以及滤头基座50转动,但不能够相对于滤头壳体30以及滤头基座50沿轴向移动。另外,滤头基座50的基座本体部51的内壁面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多个保持部53,如图10所示。在本示例中,基座本体部51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两个保持部53。保持部53的上表面设置成与滤芯10的安装部114的下表面对应的螺旋表面(安装部114在图3中示出)。当滤芯10与滤头20安装就位时,滤芯10的安装部114搁置在相应的保持部53上,安装部114的下表面与保持部53的上表面配合。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在滤头基座50与滤头壳体30之间还夹置有垫片60,以使滤头基座50与滤头壳体30之间的安装更稳定。垫片60可以是金属垫片,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垫片。

图11示出了沿图4中的截面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彼此安装在一起的滤头壳体30、阀体40以及滤头基座50。

阀体40经第一密封件s1、第二密封件s2、第三密封件s3密封地安装在滤头壳体30的内腔中,使得阀体40的第一通孔411和第三通孔413分别位于与滤头壳体30的第一管状部311和第四管状部314大体对应的轴向高度处,阀体40的第二通孔412和第四通孔414分别位于与滤头壳体30的第二管状部312和第五管状部315大体对应的轴向高度处,并且阀体40的第一内筒部441的第一开口部443和第二开口部444位于滤头壳体30的第一弧形壁331和第二弧形壁332的轴向末端的上方,使得第一开口部443和第二开口部444能够选择性地被第一弧形壁331和第二弧形壁332完全遮挡,以中断第一开口部443和第二开口部444与滤头壳体30的第三管状部313之间的流体连通;或者选择性地与滤头壳体30的第一槽口335和第二槽口336对准,以建立第一开口部443和第二开口部444经第一槽口335和第二槽口336与滤头壳体30的第三管状部313之间的流体连通。第一密封件s1安装在阀体40的第一周向槽g1中并且与滤头壳体30的周壁的内表面接触,防止经第一管状部311流入的原水从阀体40与滤头壳体30之间泄漏。第二密封件s2安装在阀体40的第二周向槽g2中并且与滤头壳体30的周壁的内表面接触,防止从阀体40的第二通孔412和第四通孔414流出的第一流出流体与从第一管状部311流入的原水混合。第三密封件s3安装在阀体40的第三周向槽g3中并且与滤头壳体30的周壁的内表面接触,防止从阀体40的第一开口部443和第二开口部444流出的第二流出流体与从阀体40的第二通孔412和第四通孔414流出的第一流出流体混合。

另外,环绕阀体40的各通孔还设置有相应的密封件。具体地,在环绕第一通孔411的第一环形槽415中安装有密封件s11,在环绕第二通孔412的第二环形槽416中安装有密封件s21,在环绕第三通孔413的第三环形槽417中安装有密封件s12,在环绕第四通孔414的第四环形槽418中安装有密封件s22。密封件s11、s12与滤头壳体30的周壁的内表面接触,以防止流经第一通孔411和第三通孔413的原水渗漏至密封件s11、s12的外部区域。密封件s21、s22与滤头壳体30的周壁的内表面接触,以防止流经第二通孔412和第四通孔414的第一流出流体渗漏至密封件s21、s22的外部区域。

图11示出了阀体40的各通孔处于与滤头壳体30的相应管状部导通的导通位置。如图11所示,当阀体40处于导通位置时,阀体40的第一通孔411与滤头壳体30的第一管状部311的开口对准连通,阀体40的第二通孔412与滤头壳体30的第二管状部312的开口对准连通,并且阀体40的第一内筒部441的第一开口部443和第二开口部444未被滤头壳体30的第一弧形壁331和第二弧形壁332完全遮挡,第一开口部443和第二开口部444因此与滤头壳体30的第三管状部313流体连通。

图12示出了沿图11中的截面线c-c截取的横截面图,示出了滤头壳体30的环形壁33的第一弧形壁331和第二弧形壁332与阀体40的第一开口部443和第二开口部444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12所示,阀体40定位成使得第一开口部443对准滤头壳体30的第一弧形壁331与第二弧形壁332之间的第一槽口335,第二开口部444对准滤头壳体30的第一弧形壁331与第二弧形壁332之间的第二槽口336,第一开口部443和第二开口部444未被第一弧形壁331与第二弧形壁332完全遮挡,第一开口部443和第二开口部444与滤头壳体30的环形壁33的径向外侧的腔体连通,并因此与第三管状部313的开口连通,使得阀体40的内筒形部44的内腔与第三管状部313流体连通,并由此使得位于内筒形部44内的滤芯10的第二流体出口113与第三管状部313连通,即,滤芯10的第二流体出口113与过滤器1的第二出水端口p3流体连通(如图2所示)。

图13示出了沿图5中的截面线b-b截取的横截面图,示出了阀体40的各通孔处于与滤头壳体30的各管状部不导通的关闭位置。

如图13所示,当阀体40处于关闭位置时,阀体40的第一通孔411面向滤头壳体30的周壁的内表面,不与第一管状部311对准,设置在环绕第一通孔411的第一环形槽415中的密封件s11(图13中未示出)与滤头壳体30的周壁的内表面接触,使得第一通孔411不与第一管状部311流体连通。类似地,第三通孔413也不与第一管状部311流体连通。并且第一密封件s1设置在阀体40与滤头壳体30之间,因此,即使不关闭与原水端口p1连接的原水管路,经原水端口p1流入第一管状部311的原水也不会流入阀体40内或从阀体40与滤头壳体30之间泄漏。

类似地,第二通孔412、第四通孔414(图13中未示出)均面向滤头壳体30的周壁的内表面,设置在环绕第二通孔412的第二环形槽416中的密封件s21以及设置在环绕第四通孔414的第四环形槽418中的密封件s22均与滤头壳体30的周壁的内表面接触,第二通孔412和第四通孔414均不与第二管状部312流体连通。因此,即使不关闭与第一出水端口p2连接的第一出水管路,第二管状部312中的第一流出流体也不会回流至阀体40内。

图14示出了沿图13中的截面线d-d截取的横截面图。如图14所示,当阀体40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内筒部441的第一开口部443和第二开口部444分别被滤头壳体30的第一弧形壁331和第二弧形壁332完全遮挡,第一弧形壁331和第二弧形壁332与第一内筒部441密封接合,第一开口部443和第二开口部444均不与第三管状部313流体连通,并且因此内筒形部44的内腔不与第三管状部313流体连通。因此,即使不关闭与第二出水端口p3连接的第二出水管路,第三管状部313中的第二流出流体也不会回流至阀体40内。

另外,由于在阀体40与滤头壳体30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s1、第二密封件s2以及第三密封件s3,能够防止流经第一管状部311的原水、流经第二管状部312的第一流出流体以及流经第三管状部313的第二流出流体彼此混合。

在图示的示例中,阀体40的第一内筒部441设置有沿周向对称地设置的第一开口部443和第二开口部444,滤头壳体30的环形壁33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槽口335和第二槽口336。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阀体40的第一内筒部441可以仅设置一个开口部,例如第一开口部443,并且相应地,滤头壳体的环形壁33的轴向端部可以仅设置一个槽口,例如第一槽口335。

以上介绍了滤头20以及具有滤头20的过滤器1的主要结构。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过滤器1的滤芯10与滤头20之间的安装与拆卸的过程。

参见图3和图10,当滤芯10与滤头20安装就位时,滤芯10的安装部114限制在滤头基座50的保持部53与阀体40的阀体台阶部421之间,安装部114搁置在滤头20的滤头基座50的保持部53上,并且滤芯10的保持凹部115与滤头20的突起部422彼此配合。返回参见图1和图2,在滤芯10与滤头20安装就位时,滤芯10的两个流体入口111分别与滤头20的阀体40的第一通孔411以及第三通孔413对准并连通,滤芯10的第一流体出口112与阀体40的第二通孔412以及第四通孔414连通,滤芯10的第二流体出口113密封地安装在阀体40的内筒形部44的第二内筒部442中,并且滤头20的阀体40相对于滤头壳体30处于图11所示的导通位置。因此,原水端口p1与滤芯10的流体入口111流体连通,第一出水端口p2与滤芯10的第一流体出口112流体连通,第二出水端口p3与滤芯10的第二流体出口113流体连通。原水从原水端口p1流入过滤器1,经阀体40的第一通孔411以及滤芯10的流体入口111流入滤芯10的原水通道l1,原水经滤芯10的过滤介质12处理后得到第一流出流体和第二流出流体。第一流出流体流入滤芯10的第一流出通道l2,从第一流体出口112流出滤芯,流过阀体40的第二通孔412,从第一出水端口p2流出过滤器1。第二流出流体流入滤芯10的第二流出通道l3,从第二流体出口113流出滤芯10,流入阀体40的内筒形部44,经第一开口部443和第二开口部444(见图11)流出阀体40,流入第三管状部313,并经第二出水端口p3流出过滤器1。

当过滤器1的滤芯10需更换时,操作者沿拆卸方向转动滤芯10。由于滤芯10的保持凹部115与滤头20的阀体40上的突起部422彼此配合,因此滤芯10的转动带动阀体40相对于滤芯壳体30转动。当滤芯10以及阀体40一起转动成使得阀体40处于图13所示的关闭位置时,原水端口p1、第一出水端口p2以及第二出水端口p3与阀体40内的流体连通均被切断。即使不关闭与这些端口连接的各管路,各管路中的流体也不会流入阀体40。并且此时,滤芯10的安装部114不再搁置在滤头基座50的保持部53上。因此,可以向下拔下滤芯10,使滤芯10的保持凹部115与阀体40的突起部422脱开,从而将滤芯10从滤头20拆卸。

在将新的滤芯10安装至滤头20时,将新的滤芯10的保持凹部115与阀体40的突起部422对准,向上推动滤芯10,以使阀体40的突起部422与滤芯10的保持凹部115接合,然后沿与拆卸方向相反的安装方向转动滤芯10,并通过彼此接触的保持凹部115和突起部422带动滤头20的阀体40一起转动,滤芯10的安装部114的螺旋形的下表面沿着滤头基座50的保持部53的螺旋形的上表面螺旋上升。当滤芯10和阀体40一起转动成使得当滤芯10的安装部114被限制在阀体40的阀体台阶部421与保持部53之间而不能进一步转动时,滤芯10的安装部114搁置在滤头基座50的保持部53上,并且阀体40处于图11所示的导通位置,此时如图1和图2所示,新的滤芯10与滤头20已安装就位。

以上介绍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滤头20以及具有滤头20的过滤器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滤头20与滤芯10之间的安装与拆卸操作方便,在安装与拆卸过程中无需预先关闭与过滤器的各端口连接的流体管路,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各流体之间的混合。

在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中,滤头壳体30的第一组管状部、第二组管状部以及第三组管状部中的每一者中的一个管状部与壳体本体31的内腔流体连通以形成沿轴向对齐的原水端口p1、第一出水端口p2和第二出水端口p3,而其余管状部不与壳体本体31的内腔流体连通。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改型示例中,可以根据过滤器1的具体应用而使第一组管状部、第二组管状部以及第三组管状部中的每一者中的任一管状部或两个管状部与壳体本体31的内腔流体连通。另外,在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中,滤头壳体30的第一组管状部、第二组管状部以及第三组管状部中的每一者均设置有两个管状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第一组管状部、第二组管状部以及第三组管状部中的一者或多者可以设置更少或更多个管状部,例如设置一个管状部或三个管状部。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改型示例的滤头20a。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改型示例的滤头20a具有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滤头20大体相同的构造,区别仅在于滤头20a的滤头壳体30a的构造。因此,在附图和下文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相应的描述。下文将主要针对之间的区别进行说明。

滤头20a包括滤头壳体30a、阀体40以及滤头基座50。滤头20a的阀体40和滤头基座50与以上介绍的滤头20的阀体40和滤头基座50相同。滤头20a的滤头壳体30a与滤头20的滤头壳体30的区别仅在于,滤头壳体30a的第一管状部311a、第二管状部312a、第三管状部313a均不与滤头壳体30a的内腔连通,而第四管状部314a、第五管状部315a以及第六管状部316a均与滤头壳体30a的内腔连通,并且因此能够分别与安装至滤头20a的滤芯的流体入口、第一流体出口以及第二流体出口流体连通。第四管状部314a形成原水端口p1,第五管状部315a形成第一出水端口p2,以及第六管状部316a形成第二出水端口p3。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改型示例的滤头20a以及具有滤头20a的过滤器能够实现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滤头20以及过滤器1相同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一个示例中,安装有滤头20a的过滤器也可以通过将图1所示的过滤器1的滤头20相对于滤芯旋转180度安装而成。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改型示例的滤头20b。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改型示例的滤头20b具有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滤头20大体相同的构造,区别仅在于滤头20b的滤头壳体30b的构造。

滤头20b的滤头壳体30b与滤头20的滤头壳体30的区别仅在于,滤头壳体30b的所有管状部均与滤头壳体30b的内腔连通。并且因此滤头壳体30b的第一管状部311b以及第四管状部314b均可以与安装至滤头20b的滤芯的流体入口111连通,第二管状部312b以及第五管状部315b均可以与滤芯的第一流体出口112连通,第三管状部313b以及第六管状部316b均可以与滤芯的第二流体出口113流体连通。滤头20b可以应用于由多个过滤器组成的过滤机组。当应用于过滤机组时,滤头20b的第一管状部311b和第四管状部314b中的一者可以用作安装有滤头20b的过滤器的原水端口,滤头20b的第二管状部312b和第五管状部315b中的一者可以用作该过滤器的第一出水端口,滤头20b的第三管状部313b和第六管状部316b中的一者可以用作该过滤器的第二出水端口。滤头20b的第一管状部311b和第四管状部314b中的另一者、第二管状部312b和第五管状部315b中的另一者以及第三管状部313b和第六管状部316b中的另一者则可以用作该过滤器与过滤机组中的其他过滤器的连接端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改型示例的滤头20b以及具有滤头20b的过滤器能够实现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滤头20以及过滤器1相同的有益技术效果,均能够实现滤芯的方便的拆卸与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滤头20、滤头20a以及滤头20b可以分别安装在滤芯10上,以形成单独使用的过滤器。在上述示例中,滤芯10为反渗透膜滤芯。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滤头20、滤头20a以及滤头20b也可以分别安装在其他类型的滤芯上。另外,滤头20、滤头20a以及滤头20b还可以用在包括多个滤芯的过滤机组中,分别安装至过滤机组的相应滤芯上。

图17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滤头的过滤机组的一个示例。如图17所示,过滤机组100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经第一连接件70彼此流体连通。

第一过滤器包括第一滤芯10a以及上述滤头20,滤头20安装在第一滤芯10a上。第一滤芯10a为预过滤复合滤芯。第一滤芯10a的壳体与前文介绍的滤芯10的壳体11相同。图18示出了第一滤芯10a的局部横截面图,示出了第一滤芯10a的壳体内的过滤介质以及各流体通道。第一滤芯10a包括第一过滤介质12a、第二过滤介质12b以及第三过滤介质12c。第一滤芯10a具有一个流体入口或者彼此间隔开的多个流体入口111a,并且具有第一流体出口112a和第二流体出口113a。原水从流体入口111a进入第一滤芯10a的原水通道l1a,经第一过滤介质12a和第二过滤介质12b过滤之后,再经第三过滤介质12c过滤,之后进入第一流出通道l2a,并从第一流体出口112a流出滤芯10a。或者,原水在经第一过滤介质12a和第二过滤介质12b过滤之后流入滤芯10a的第二流出通道l3a,并从第二流体出口113a流出滤芯10a,而不流经第三过滤介质12c。

如图17所示,滤头20安装至第一滤芯10a,使得第一滤芯10a的流体入口111a与滤头20的原水端口(即,第一管状部311)连通,第一滤芯10a的第一流体出口112a与滤头20的第一出水端口(即,第二管状部312)连通,并且第一滤芯10a的第二流体出口113a密封安装在滤头20的内筒形部44内,以与滤头20的第二出水端口(即,第三管状部313)连通。

第二过滤器包括第二滤芯10b以及上述滤头20a。第二滤芯10b为反渗透膜滤芯,与前文介绍的滤芯10完全相同。滤头20a安装在第二滤芯10b上,第二滤芯10b的流体入口与滤头20a的原水端口(即,第四管状部314a)连通,第二滤芯10b的第一流体出口与滤头20a的第一出水端口(即,第五管状部315a)连通,并且第二滤芯10b的第二流体出口与滤头20a的第二出水端口(即,第六管状部316a)连通。

第一连接件70将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流体连接。具体地,如图17所示,第一连接件70连接在滤头20与滤头20a之间。第一连接件70内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71、第二流体通道72、第三流体通道73、第四流体通道74以及第五流体通道75。第一流体通道71、第二流体通道72以及第三流体通道73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滤头20的第一管状部311、第二管状部312以及第三管状部313。第一流体通道71的另一端为过滤机组100的入水口711,连接至原水管路。原水可以从入水口711流入第一流体通道71,并经第一管状部311流入第一过滤器以过滤,如图17中的带箭头的线f1所示。第二流体通道72的另一端连接至滤头20a的原水端口(即,第四管状部314a)。经第一过滤器的第一过滤介质12a、第二过滤介质12b以及第三过滤介质12c过滤后的过滤流体作为第二过滤器的原水,流入第二过滤器以进一步过滤,如图17中的带箭头的线f2所示。第三流体通道73的另一端为过滤机组100的第一出水口732。经第一过滤器的第一过滤介质12a和第二过滤介质12b过滤后的过滤流体(第一流出流体)从滤头20的第三管状部313流入第一连接件70的第三流体通道73,并可以从第一出水口732流出供使用,如图17中的带箭头的线f3所示。第四流体通道74和第五流体通道75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滤头20a的第五管状部315a和第六管状部316a。第四流体通道74和第五流体通道75的另一端则分别为过滤机组100的第二出水口742和第三出水口752。经第一过滤器的第一过滤介质12a、第二过滤介质12b以及第三过滤介质12c过滤后的过滤流体流入第二过滤器,经滤芯10b处理后得到的纯水(第二流出流体)从滤头20a的第五管状部315a流入第一连接件70的第四流体通道74,并从第二出水口742流出供使用,如图17中的带箭头的线f4所示。经第二过滤器的滤芯10b处理后得到的浓水(第三流出流体)从滤头20a的第六管状部316a流入第一连接件70的第五流体通道75,并从第三出水口752流出,如图17中的带箭头的线f5所示。

过滤机组100对原水进行过滤后可以得到三种流出流体,分别经第一出水口732、第二出水口742以及第三出水口752流出过滤机组100。

图19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滤头的过滤机组的另一个示例,图20示出了图19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9和图20所示,过滤机组200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以及第三过滤器以及将各过滤器彼此流体连接的连接件。过滤机组200的第一过滤器经第一连接件70与第二过滤器彼此流体连通,并且第三过滤器经第二连接件80与第二过滤器以及第一过滤器彼此流体连通。过滤机组200的第一过滤器与过滤机组100的第一过滤器相同,并且过滤机组200的第一连接件70与过滤机组100的第一连接件相同。过滤机组200与过滤机组100的区别在于过滤机组200还包括第三过滤器以及第三过滤器与其他过滤器之间的流体连接。下面将仅对过滤机组200与过滤机组100之间的区别进行说明。

过滤机组200的第二过滤器包括第二滤芯10b以及上述滤头20b。过滤机组200的第二滤芯10b与前文介绍的滤芯10以过滤机组100的第二滤芯完全相同。滤头20b安装在第二滤芯10b上,第二滤芯10b的流体入口与滤头20b的原水端口(即,滤头20b的第一管状部311b和第四管状部314b中的一者)连通,第二滤芯10b的第一流体出口与滤头20b的第一出水端口(即,滤头20b的第二管状部312b和第五管状部315b中的一者)连通,并且第二滤芯10b的第二流体出口与滤头20b的第二出水端口(即,滤头20b的第三管状部313b和第六管状部316b中的一者)连通。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滤头20b的原水端口为第四管状部314b,连接至第一连接件70的第二流体通道72的一端以与第一过滤器的滤头20的第一出水端口(即,滤头20的第二管状部312)流体连通,使得经第一过滤器的第一过滤介质12a、第二过滤介质12b以及第三过滤介质12c过滤后的过滤流体为第二滤芯10b的原水。滤头20b的第一出水端口为第五管状部315b,连接至第一连接件70的第四流体通道74的一端以与过滤机组200的第二出水口742流体连通,使得经第二滤芯10b进一步处理后得到的纯水作为第二流出流体从过滤机组200的第二出水口742流出。滤头20b的第二出水端口为第六管状部316b,连接至第一连接件70的第五流体通道75的一端以与过滤机组200的第三出水口752流体连通,使得经第二滤芯10b进一步处理后得到的浓水作为第三流出流体从过滤机组200的第三出水口752流出。滤头20b的第一管状部311b、第二管状部312b以及第三管状部313b为滤头20b与第三过滤器的连接端口。

过滤机组200的第三过滤器包括第三滤芯10c以及上述滤头20a。过滤机组200的第三滤芯10c与第二滤芯10b完全相同。滤头20a安装在第三滤芯10c上,第三滤芯10c的流体入口与滤头20a的原水端口(即,滤头20a的第四管状部314a)连通,第三滤芯10c的第一流体出口与滤头20a的第一出水端口(即,滤头20a的第五管状部315a)连通,并且第三滤芯10c的第二流体出口与滤头20a的第二出水端口(即,滤头20a的第六管状部316a)连通。第三过滤器经第二连接件80与第二过滤器以及第一过滤器流体连通。

第二连接件80构造成将第三过滤器的滤头20a与第二过滤器的滤头20b流体连接,使得第三过滤器的滤头20a可以与第一连接件70以及第一过滤器流体连通。第二连接件80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81、第二流体通道82以及第三流体通道83。如图20所示,第一流体通道81的一端连接至第二过滤器的滤头20b的第一管状部311b,第一流体通道81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过滤器的滤头20a的第四管状部314a。第二流体通道82的一端连接至第二过滤器的滤头20b的第二管状部312b,第二流体通道8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过滤器的滤头20a的第五管状部315a。第三流体通道83的一端连接至第二过滤器的滤头20b的第三管状部313b,第三流体通道8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过滤器的滤头20a的第六管状部316a。

经第一过滤器的第一过滤介质12a、第二过滤介质12b以及第三过滤介质12c过滤后的过滤流体经第一连接件70的第二流体通道72流入第二过滤器的滤头20b的第四管状部314b,并经滤头20b的阀体40的第三通孔413进入阀体40的内腔。进入滤头20b的阀体40的内腔内的过滤流体一部分经第二滤芯10b的流体入口流入第二滤芯10b以经第二滤芯10b进一步过滤,并且另一部分则经滤头20b的阀体40的第一通孔411流入滤头20b的第一管状部311b,进而流入第二连接件80的第一流体通道81,并经滤头20a的第四管状部314a流入第三过滤器以经第三滤芯10c进一步过滤。因此,经第一过滤器的第一过滤介质12a、第二过滤介质12b以及第三过滤介质12c过滤后的过滤流体为第二过滤器和第三过滤器的原水。

经第二过滤器的第二滤芯10b处理后得到的纯水作为第二流出流体从滤头20b的第五管状部315b流入第一连接件70的第四流体通道74,并从过滤机组200的第二出水口742流出。经第二过滤器的第二滤芯10b处理后得到的浓水作为第三流出流体从滤头20b的第六管状部316b流入第一连接件70的第五流体通道75,并从过滤机组200的第三出水口752流出。

从滤头20a的第四管状部314a流入第三过滤器中的原水经第三过滤器的第三滤芯10c处理后得到的纯水从滤头20a的第五管状部315a经第二连接件80的第二流体通道82、滤头20b的第二管状部312b以及滤头20b的阀体40的第二通孔412流入滤头20b的阀体40,并经滤头20b的阀体40的第四通孔414、第五管状部315b流入第一连接件70的第四流体通道74,并从过滤机组200的第二出水口742流出。经第三过滤器的第三滤芯10c处理后得到的浓水从滤头20a的第六管状部316a经第二连接件80的第三流体通道83、滤头20b的第三管状部313b流入滤头20b的壳体本体31,并经滤头20b的第六管状部316b流入第一连接件70的第五流体通道75,从过滤机组200的第三出水口752流出。

因此,经第二过滤器的第二滤芯10b处理后得到的纯水以及经第三过滤器的第三滤芯10c处理后得到的纯水为过滤机组200的第二流出流体,从第二出水口742流出;经第二过滤器的第二滤芯10b处理后得到的浓水以及经第三过滤器的第三滤芯10c处理后得到的浓水为过滤机组200的第三流出流体,从第三出水口752流出。

在图示的过滤机组200中,第二滤芯10b与第三滤芯10c为完全相同的滤芯,第二过滤器与第三过滤器并联连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发明的过滤机组的其他示例中,第二过滤器与第三过滤器也可以串联地连接。例如,在一个示例中,第二过滤器的滤头20b的第二管状部312b可以连接至第三过滤器的原水端口,以使得经第二过滤器处理后得到的流体可以经第三过滤器进一步处理,并且相应地,将第三过滤器的第五管状部315a和第六管状部316a流体连接至过滤机组的另外的出水口,以提供过滤程度进一步不同的流出流体,提供更多的选择。

以上以本发明在市政自来水过滤中的应用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滤头、过滤器以及过滤机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优选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构思,可以在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型,这些改型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以上优选示例的滤头中,第一内筒部441具有顶壁445,第一开口部443和第二开口部444设置在第一内筒部441的周壁以及顶壁上,并且滤头壳体30的环形壁33与阀体40的第一内筒部441密封接合,而未在两者之间设置密封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第一内筒部441也可以不具有顶壁445,可以在第一内筒部的周壁上设置开口部,并且在安装空间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一内筒部的周壁上环绕该开口部设置密封件,以提供更好的密封。

在以上优选示例的滤头中,原水端口p1、第一出水端口p2以及第二出水端口p3均位于同一侧,由同一侧的管状部提供。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原水端口p1、第一出水端口p2以及第二出水端口p3中的一个端口设置成与其他端口位于不同侧。例如,在一个示例中,原水端口p1由第一管状部311提供,而第一出水端口p2和第二出水端口p3则可以分别由第五管状部315和第六管状部316提供,为此,第一管状部311、第五管状部315以及第六管状部316与滤头壳体30的内腔连通。

在以上优选示例的过滤器中,滤头应用于具有两个流体出口的滤芯。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本发明的滤头也可以应用于具有一个流体出口的滤芯。在此应用中,可以将滤芯的流体出口安装成与滤头的第一出水端口和第二出水端口中的任一者连通。

在以上优选示例的过滤机组中,过滤机组的入水口711、第一出水口732、第二出水口742以及第三出水口752均设置在第一连接件70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过滤机组的入水口711、第一出水口732、第二出水口742以及第三出水口752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布置。例如,在图17所示的过滤机组以及图19所示的过滤机组的一个改型示例中,可以将滤头20a的第二管状部312a和第三管状部313a设置成与滤头壳体的内腔连通,并且分别设置为过滤机组的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在此改型中,滤头20a的第五管状部315a以及第六管状部316a可以设置成不与滤头壳体的内腔连通。在图19所示的过滤机组的另一改型示例中,过滤机组的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件80上,相应地,第二过滤器的滤头20b的第五管状部315b以及第六管状部316b可以设置成不与滤头20b的滤头壳体的内腔连通。

在以上优选示例的过滤机组200中,第三过滤器的滤头经第二连接件80连接至第二过滤器的滤头20b,从第一过滤器的第一出水端口流出的过滤流体经第二过滤器的滤头20b流入第三过滤器的滤头21a的原水端口。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可以将第一过滤器的滤头20的第五管状部315设置成与滤头20的滤头壳体的内腔连通,并且将第三过滤器的滤头20a的原水端口连接至第一过滤器的滤头20的第五管状部315,在此改型示例中,第二过滤器的滤头20b的第一管状部311b可以设置成不与滤头壳体的内腔连通。

在以上优选示例的过滤机组中,过滤机组的各滤头经第一连接件70和第二连接件80内的各流体通道彼此连通。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过滤机组的各滤头可以分别经相应的流体管彼此连通。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过滤机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的过滤器,例如,可以设置四个过滤器。

在此,已结合根据本发明的滤头、具有该滤头的过滤器以及过滤机组在饮用水过滤方面的应用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文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型和变体。所有这些变型和变体都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而且,所有在此描述的构件都可以由其他技术性上等同的构件来代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