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淡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3121发布日期:2021-06-18 20:3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水淡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海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海水淡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淡水生产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及化石能源,且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对于淡水和浓海水的余热不能充分利用,不仅会影响生态环境且已经不适应当前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因此急需一种新的开采淡水资源的方式来化解当前危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水淡化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海水淡化过程中的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闪蒸室和吸收式热泵,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管内用于通入海水,所述吸收式热泵用于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内提供加热介质,所述加热介质用于对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海水加热,且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管出口与所述闪蒸室连通,并用于向所述闪蒸室内通入加热后的海水,所述闪蒸室能够将海水闪蒸形成气态水和浓海水,并将气态水通入至冷凝换热管内,所述冷凝换热管位于所述闪蒸室内,且所述冷凝换热管内的气态水能够加热所述闪蒸室内的海水,同时气态水冷凝形成液态淡水,所述冷凝换热管的出口与所述吸收式热泵连通,所述吸收式热泵能够吸收所述液态淡水的余热。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内管与所述闪蒸室连通,且所述闪蒸室内的浓海水能够通入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内管内,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水口用于通入海水,且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内管内的浓海水用于对所述第二换热器内的海水预热,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管入口连通,并用于将预热后的海水通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管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内管出口与一污水箱连通,所述污水箱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换热器内管内的浓海水。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器为封闭式换热器,且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污水箱之间,均通过管道连接并连通。

优选地,所述闪蒸室的上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管道与一储气箱连通,且所述储气箱用于收集所述闪蒸室内蒸发出的气态水,所述储气箱还与一压缩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冷凝换热管的进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用于对所述气态水加压,所述冷凝换热管内的气态水用于对所述闪蒸室内的浓海水加热并相变成液态淡水。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为封闭式换热器,且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管出口处固定一喷头,所述喷头伸入所述闪蒸室内,且所述喷头位于所述冷凝换热管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所述发生器内用于通入驱动热源,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吸收器的进口连通,所述吸收器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吸收器和所述冷凝器形成一加热介质的循环回路,所述冷凝换热管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一淡水箱连通,所述淡水箱用于收集所述蒸发器内的冷凝淡水。

优选地,所述冷凝换热管与所述蒸发器之间、所述蒸发器与所述淡水箱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吸收器之间、所述吸收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均通过管道连通。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海水淡化装置,第一换热器的内管内用于通入海水,通过海水淡化装置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以形成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吸收式热泵用于向第一换热器内提供加热介质,加热介质用于对第一换热器内的海水加热,第一换热器的内管出口与闪蒸室连通,并用于向闪蒸室内通入加热后的海水,以使得进入闪蒸室内的海水达到特定温度,便于进行闪蒸,闪蒸室能够将海水闪蒸形成气态水和浓海水,并将气态水通入至冷凝换热管内,冷凝换热管位于闪蒸室内,且冷凝换热管内的气态水能够加热闪蒸室内的海水,从而对气态水的热能进行第一次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加热海水的成本,同时气态水冷凝形成液态淡水,实现淡水的制备,冷凝换热管的出口与吸收式热泵连通,放热后的液态淡水仍有部分余热,吸收式热泵能够吸收液态淡水的余热,实现液态淡水热能的第二次利用,从而利用液态淡水的余热作为吸收式热泵工作所需的低品位热源,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海水淡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海水淡化装置,1-吸收式热泵,11-发生器,12-冷凝器,13-吸收器,14-蒸发器,2-第一换热器,21-喷头,3-闪蒸室,4-第二换热器,5-冷凝换热管,6-储气箱,7-压缩机,8-污水箱,9-淡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水淡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海水淡化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水淡化装置100,包括第一换热器2、闪蒸室3和吸收式热泵1,第一换热器2的内管内用于通入海水,通过海水淡化装置100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以形成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吸收式热泵1用于向第一换热器2内提供加热介质,加热介质用于对第一换热器2内的海水加热,第一换热器2的内管出口与闪蒸室3连通,并用于向闪蒸室3内通入加热后的海水,以使得进入闪蒸室3内的海水达到特定温度,便于进行闪蒸,闪蒸室3能够将海水闪蒸形成气态水和浓海水,并将气态水通入至冷凝换热管5内,冷凝换热管5位于闪蒸室3内,且冷凝换热管5内的气态水能够加热闪蒸室3内的海水,以使闪蒸室3内的海水到达闪蒸初始温度,并且能够对气态水的热能进行第一次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加热海水的成本,同时气态水冷凝形成液态淡水,实现淡水的制备,冷凝换热管5的出口与吸收式热泵1连通,放热后的液态淡水仍有部分余热,吸收式热泵1能够吸收液态淡水的余热,对液态淡水的热能进行第二次利用,从而利用液态淡水的余热作为吸收式热泵1工作所需的低品位热源,提高热能的利用率,进而节约生产成本。

具体地,还包括第二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4的内管与闪蒸室3连通,且闪蒸室3内的浓海水能够通入至第二换热器4的内管内,第二换热器4的进水口用于通入海水,且第二换热器4的内管内的浓海水用于对第二换热器4内的海水预热,由于闪蒸室3内的浓海水温度较高,直接排出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将闪蒸室3内的浓海水先通入至第二换热管内,对第二换热管内的海水进行预热,实现对热能的充分利用,第二换热器4的出水口与第一换热器2的内管入口连通,并用于将预热后的海水通入至第一换热器2的内管内,从而使得预热后的海水在第一换热器2内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果,使其达到闪蒸所需的特定温度。

第二换热器4的内管出口与一污水箱8连通,污水箱8用于收集第二换热器4内管内的浓海水,从而对浓海水进行集中处理。

第二换热器4为封闭式换热器,且第二换热器4与第一换热器2之间、第二换热器4与污水箱8之间,均通过管道连接并连通,从而提高各元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防止发生泄漏,影响海水淡化效率。

闪蒸室3的上端开设有出气口,闪蒸出的气态水向上移动,并移动至出气口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一储气箱6连通,气态水经管道进入储气箱6内,并在储气箱6内保温保压,储气箱6用于收集闪蒸室3内蒸发出的气态水,储气箱6还与一压缩机7的进风口连通,压缩机7的出风口与冷凝换热管5的进口连通,压缩机7用于对储气箱6内排出的气态水加压,加压后的气态水在冷凝换热管5中放出热量加热闪蒸室3中的浓海水,使浓海水进一步浓缩,气态水在冷凝换热管5中放热相变为冷凝淡水。

第一换热器2为封闭式换热器,且第一换热器2的内管出口处固定一喷头21,喷头21伸入闪蒸室3内,且喷头21位于冷凝换热管5的上方,从而利用喷头21将第一换热器2内的海水均匀地喷洒在闪蒸室3内,海水在闪蒸室3内闪蒸形成气态水和浓海水,气态水上升至出气口,并被储气箱6收集,闪蒸室3内剩下的浓海水导入至第二换热器4的内管内,并充分利用其余热对第二换热器4内的海水进行预热,最终再收集至污水箱8内,提高能源利用率。

吸收式热泵1包括发生器11、冷凝器12、蒸发器14和吸收器13,发生器11内用于通入驱动热源,冷凝器12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2的进水口连通,第一换热器2的出水口与吸收器13的进口连通,吸收器13的出口与冷凝器12的进口连通,第一换热器2、吸收器13和冷凝器12形成一加热介质的循环回路,从而实现加热介质的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冷凝换热管5的出口与蒸发器14的进口连通,从而将冷凝换热管5内的冷凝淡水通入至蒸发器14内,并对冷凝淡水的余热充分利用,实现对加热介质的加热,蒸发器14的出口与一淡水箱9连通,淡水箱9用于收集蒸发器14内的冷凝淡水,从而实现淡水的制备与收集。

冷凝换热管5与蒸发器14之间、蒸发器14与淡水箱9之间、第一换热器2与吸收器13之间、吸收器13与冷凝器12之间、冷凝器12与第一换热器2之间,均通过管道连通,提高连接密封性,防止出现海水或气体的泄漏,影响海水淡化处理效率,更优的,在各个管道上均设有开关阀,用于控制管路内气体或液体的流通与否。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