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束回转式污泥蒸汽干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23605发布日期:2022-02-09 11:3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束回转式污泥蒸汽干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干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束回转式污泥蒸汽干化设备。


背景技术:

2.污泥干化又称污泥脱水,是指通过渗滤或蒸发等作用,从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过程,一般指采用污泥干化场(床)等自蒸发设施。现有的污泥干化设备有:
3.(1)、直接加热转鼓干化设备,其工作原理是:脱水后的污泥从漏斗进入混合器,按比例充分混合已经被干化的返料污泥,再经螺旋输送机运到转鼓式干燥器中,与从同一端进入的热气流接触混合、集中加热,经烘干后的污泥被送到分离器,从分离器中排出的湿热气体被收集进行热力回用,带污泥的恶臭气体被送到生物过滤器处理达标后排放,而该设备体积比较庞大,工作效率比较低;
4.(2)、间接加热流化床污泥干化设备,其工作原理是:脱水污泥送至污泥计量储存仓,然后用污泥泵将污泥送至流化床污泥干燥机的进料口。干燥机由三部分组成:最下是风箱,将循环气体分送到装置的不同区域;间段是将蒸汽或导热油的热量送入流化床内;最上部为抽吸罩,使流化的干颗粒脱离循环气体。流化床干燥温度为200℃左右,产生的污泥颗粒滞留时间长。污泥颗粒通过旋转气锁阀送至冷却器,冷凝到40℃以下输送至产品料仓。一部份干料返回进料混合机与未被干燥的污泥进行混合后再进入干燥系统干燥,其是采用低温返混工艺,但设备体积较大,工艺路线复杂,总装机功率大,占地面积大,虽然应用了国外成熟的污泥干化设备,实现了解决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置的目的,但是它投资规模巨大,运转费用高昂,不适应我国污水处理厂目前运转费用偏低的现状;
5.(3)、旋翼式强制流态化刮壁式污泥干化装置,该装置属于直接加热式强制流态化干化型式,适用于城市污泥高含水,带有一定粘度的污泥干燥脱水,是一种干燥、燃烧供热和尾气处理的一系列系统成套设备,但该系统存在旋翼强度限制的问题,处理量较小;
6.(4)、旋转立式污泥干化设备,该装置是利用流化床闪蒸原理,使污泥与高温烟气在干燥器内充分接触混合,热利用率高,干污泥含水量低,运行稳定,设备简单,但出力较小,干化效率低;
7.综上,目前的干化干燥设备普遍存在:投资大、干化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束回转式污泥蒸汽干化设备,其操作简单,分散性强,干化效率高,成本低。
9.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管束回转式污泥蒸汽干化设备,其包括底座、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筒体以及若干换热管束,所述筒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管、出料管,所述筒体内中心装有转动组件,以通过旋转破碎由所述进料管进入所述筒体内的待处理污泥,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包括内换热管束、外换热管束,所述内换热管束为圆管结构,所述外换热管束为截面呈c型的半管结构,若干所述内换热管束以所述筒体内圆心为中心环形分布于
所述筒体内,若干所述外换热管束环形布置于所述筒体外壁,所述筒体内壁无规律环向设置有导流板、铲板、扬料板、返混板。
10.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11.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轴及装于所述转轴上的分散件,所述分散件包括第一分散板、第二分散板,所述第一分散板、第二分散板形成十字形结构装配于所述转轴上;
12.所述第一分散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分散板的宽度,所述第二分散板的两端末端面为齿形;
13.所述铲板包括直型铲板、t型铲板,所述直型铲板、t型铲板无规律环向布置于所述筒体内壁;
14.所述导流板为齿形结构,且所述导流板的一侧面为弧形面。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操作简单,分散性强,干化效率高,成本低,通过采用内换热管束、外换热管束布置,可增加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保证产能稳定,外换热管束为截面呈c型的半管结构,一方面起到辅助加热的作用,保证设备受热均匀,不会产生热应力交替变化的效应,另一方面有利于设备的运行平稳,且筒体内壁无规律环向设置有导流板、铲板、扬料板、返混板,不仅确保了物料的流动性能及物料的合理停留时间,且大大提高了混合干化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使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中的a-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束回转式污泥蒸汽干化设备,其包括底座1、装于底座1上的筒体2以及若干换热管束,筒体2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管3、出料管4,筒体2内中心装有转动组件,以通过旋转破碎由进料管3进入筒体2内的待处理污泥,换热管束包括内换热管束5、外换热管束6,内换热管束5为圆管结构,外换热管束6为截面呈c型的半管结构,若干内换热管束5以筒体2内圆心为中心环形分布于筒体2内,保证设备运行平稳;若干外换热管束6环形布置于筒体2外壁,筒体2内壁无规律环向设置有导流板7、铲板、扬料板8、返混板9。
19.转动组件包括转轴10及装于转轴10上的分散件,分散件包括第一分散板11、第二分散板12,第一分散板11、第二分散板12形成十字形结构装配于转轴10上;第一分散板11的宽度小于第二分散板12的宽度,第二分散板12的两端末端面为齿形。
20.铲板包括直型铲板13、t型铲板14,直型铲板13、t型铲板14无规律环向布置于筒体2内壁;导流板7为齿形结构,且导流板7的一侧面为弧形面。
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轴10转动而带动分散件旋转,从而破碎经由进料管3进入筒体2内的待处理污泥,同时,通过在筒体2内壁无规律环向设置的导流板7、铲板、扬料板8、返混板9配合作用,可使得待处理污泥呈月牙状分布,在内换热管束5、筒体2内壁、颗粒间的摩擦力以及颗粒自身的惯性力和离心力作用下,干燥机内物料颗粒群在密相区内具有明显的流态化特性,避免物料进入糊滞区而产生堵塞问题,且确保了物料的流动性能以及物料的
合理停留时间,进一步提高分散性,最后破碎的待处理污泥在内换热管束5、外换热管束6的作用下干化处理,处理后的污泥经由出料管4排出筒体2,而干化后的污泥成颗粒状,粉尘少,分散性强,对环境污染小(其他干燥机烘干污泥成粉状),有利于电厂锅炉掺烧;另外,内换热管束5可采用低合金耐腐蚀、耐磨钢管,加强耐腐蚀能力,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2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管束回转式污泥蒸汽干化设备,其包括底座、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筒体以及若干换热管束,所述筒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管、出料管,所述筒体内中心装有转动组件,以通过旋转破碎由所述进料管进入所述筒体内的待处理污泥,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包括内换热管束、外换热管束,所述内换热管束为圆管结构,所述外换热管束为截面呈c型的半管结构,若干所述内换热管束以所述筒体内圆心为中心环形分布于所述筒体内,若干所述外换热管束环形布置于所述筒体外壁,所述筒体内壁无规律环向设置有导流板、铲板、扬料板、返混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束回转式污泥蒸汽干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轴及装于所述转轴上的分散件,所述分散件包括第一分散板、第二分散板,所述第一分散板、第二分散板形成十字形结构装配于所述转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束回转式污泥蒸汽干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散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分散板的宽度,所述第二分散板的两端末端面为齿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束回转式污泥蒸汽干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板包括直型铲板、t型铲板,所述直型铲板、t型铲板无规律环向布置于所述筒体内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束回转式污泥蒸汽干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为齿形结构,且所述导流板的一侧面为弧形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束回转式污泥蒸汽干化设备,其操作简单,分散性强,干化效率高,成本低;其包括底座、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筒体以及若干换热管束,所述筒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管、出料管,所述筒体内中心装有转动组件,以通过旋转破碎由所述进料管进入所述筒体内的待处理污泥,所述换热管束包括内换热管束、外换热管束,所述内换热管束为圆管结构,所述外换热管束为截面呈C型的半管结构,若干所述内换热管束以所述筒体内圆心为中心环形分布于所述筒体内,若干所述外换热管束环形布置于所述筒体外壁,所述筒体内壁无规律环向设置有导流板、铲板、扬料板、返混板。返混板。返混板。


技术研发人员:葛建新 陈彪 吴旭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九州禹澄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25
技术公布日:2022/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