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废水电解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99789发布日期:2022-01-22 11:03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镀废水电解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处理设备,尤其是一种电镀废水电解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电镀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成分,与电镀内容和电镀工艺有关,通常电镀废水中含有铜、镍等重金属离子和一些金、银等贵金属离子,有时还含有剧毒的氰化物等,或含有难分解的有机成分(cod)。而目前针对电镀废水的电解处理方法,一般为在电解槽中通入一定电压的直流电,让废水通过电解槽,使废水中的电解质的阴离子移向阳极,并在阳极失去电子而被氧化,阳离子移向阴极,并在阴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利用这种反应使污染成分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并生成气体从水中逸出,使废水净化,但是目前针对上述电解方法的处理设备发展依然尚不成熟,电解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用于完成电解的电解槽内,多仅有两组电极,且两组电极置于一个较大的电解容腔内,而在进液和出液的过程中,则极易出现电解不充分,且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镀废水电解处理设备,能够实现电镀废水的充分均匀电解,且亦能够大大提高电解处理效率。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电镀废水电解处理设备,包括电解槽,电解槽内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至少两组筒状隔件,每一组筒状隔件的内侧和外侧均形成有电解腔室,每一组电解腔室内均安装有阴极板和阳极板,且每一组筒状隔件的侧壁上均设有连通内侧和外侧的连通孔,且由内向外分布的筒状隔件上的连通孔的高度由高到低分布;电解槽的顶端还连接有排气管,且其底端连接有出液管,最内侧筒状隔件的顶侧还设有进液管,出液管与进液管之间还设有一循环管道,循环管道上连接有循环泵。
6.优选的,电解槽外还设有防护罩,循环管道、排气管和出液管均穿出防护罩设置。
7.优选的,任意相邻的两组筒状隔件之间以及最外层筒状隔件与电解槽之间均设有一隔板,隔板将两组连通孔或最外层连通孔与出液管分隔在两组隔腔,且隔板的底端还设有连通两组隔腔的贯通孔。
8.优选的,隔板的高度不低于对应电解腔室内连通孔的高度。
9.优选的,筒状隔件与电解槽的顶侧齐平。
10.优选的,出液管和进液管上还连接有一电磁阀。
11.优选的,筒状隔件上的连通孔呈同一高度环绕筒状隔件的中心分布。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由于在电解槽中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至少两组筒状隔件,从而使得电解槽内形成多个电解腔室,每一组电解腔室内均能够完成各自的电解反应,且循环液,由内向外依次扩散,而电解反应也由原来的较大的容腔变为局部较小的容腔内进行,从而使得反应更加
充分,同时也能够提高电解处理的效率;
14.2、同时由于在任意相邻的两组筒状隔件之间以及最外层筒状隔件与电解槽之间均设设置一隔板,使得从内层向外扩散的废液,会先经过隔板一侧的隔腔与对应电解腔室内的电解液充分混合后,再经过隔板底部的贯通孔进入到对应电解腔室内的另一隔腔,从而避免了当电解腔室内的电解液过多时,由内层电解腔室流入的电解液,没有经过充分混合,就从另一侧的连通孔流出。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实施例1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17.图2是实施例2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18.图3是实施例3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19.图中的标记:1为电解槽,2为筒状隔件,3为阴极板,4为阳极板,5为连通孔,6为排气管,7为出液管,8为进液管,9为循环管道,10为循环泵,11为电磁阀,12为防护罩,13为隔板,14为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1
21.如图1所示,一种电镀废水电解处理设备的结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电解槽1,电解槽1内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两组筒状隔件2,每一组筒状隔件2的内侧和外侧均形成有电解腔室,每一组电解腔室内均安装有阴极板3和阳极板4,且每一组筒状隔件2的侧壁上均设有连通内侧和外侧的连通孔5,且由内向外分布的筒状隔件2上的连通孔5的高度由高到低分布;电解槽1的顶端还连接有排气管6,且其底端连接有出液管7,最内侧筒状隔件2的顶侧还设有进液管8,出液管7与进液管8之间还设有一循环管道9,循环管道9上连接有循环泵10。电解槽1外还设有防护罩12,循环管道9、排气管6和出液管7均穿出防护罩12设置。出液管7和进液管上还均连接有一电磁阀11。筒状隔件2上的连通孔5呈同一高度环绕筒状隔件2的中心分布。
22.实施例2
23.如图2所示,一种电镀废水电解处理设备的结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任意相邻的两组筒状隔件2之间以及最外层筒状隔件2与电解槽1之间均设有一隔板13,隔板13将两组连通孔5或最外层连通孔5与出液管7分隔在两组隔腔,且隔板13的底端还设有连通两组隔腔的贯通孔14。隔板13的高度不低于对应电解腔室内连通孔5的高度。
24.实施例3
25.如图3所示,一种电镀废水电解处理设备的结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筒状隔件2与电解槽1的顶侧齐平。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由于在电解槽1中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至少两组筒状隔件2,从而使得电解槽1内形成多个电解腔室,每一组电解腔室内均能够完成各自的电解
反应,且循环液,由内向外依次扩散,而电解反应也由原来的较大的容腔变为局部较小的容腔内进行,从而使得反应更加充分,同时也能够提高电解处理的效率;
27.同时由于在任意相邻的两组筒状隔件2之间以及最外层筒状隔件2与电解槽1之间均设设置一隔板13,使得从内层向外扩散的废液,会先经过隔板13一侧的隔腔与对应电解腔室内的电解液充分混合后,再经过隔板13底部的贯通孔14进入到对应电解腔室内的另一隔腔,从而避免了当电解腔室内的电解液过多时,由内层电解腔室流入的电解液,没有经过充分混合,就从另一侧的连通孔5流出。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镀废水电解处理设备,包括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内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至少两组筒状隔件,每一组筒状隔件的内侧和外侧均形成有电解腔室,每一组电解腔室内均安装有阴极板和阳极板,且每一组筒状隔件的侧壁上均设有连通内侧和外侧的连通孔,且由内向外分布的筒状隔件上的连通孔的高度由高到低分布;所述电解槽的顶端还连接有排气管,且其底端连接有出液管,最内侧筒状隔件的顶侧还设有进液管,所述出液管与所述进液管之间还设有一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上连接有循环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废水电解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外还设有防护罩,所述循环管道、所述排气管和所述出液管均穿出所述防护罩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废水电解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组筒状隔件之间以及最外层筒状隔件与电解槽之间均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将两组连通孔或最外层连通孔与出液管分隔在两组隔腔,且所述隔板的底端还设有连通两组隔腔的贯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镀废水电解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高度不低于对应电解腔室内连通孔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镀废水电解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隔件与电解槽的顶侧齐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镀废水电解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上还连接有一电磁阀。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废水电解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隔件上的连通孔呈同一高度环绕筒状隔件的中心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镀废水电解处理设备,包括电解槽,电解槽内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至少两组筒状隔件,每一组筒状隔件的内侧和外侧均形成有电解腔室,每一组电解腔室内均安装有阴极板和阳极板,且每一组筒状隔件的侧壁上均设有连通内侧和外侧的连通孔,且由内向外分布的筒状隔件上的连通孔的高度由高到低分布;电解槽的顶端还连接有排气管,且其底端连接有出液管,最内侧筒状隔件的顶侧还设有进液管,出液管与进液管之间还设有一循环管道,循环管道上连接有循环泵,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电镀废水的充分均匀电解,且亦能够大大提高电解处理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 戴宜山 张心怡 季成华 周春华 朱洪萍 孙瑜键 徐媛 李昭 朱登亮 蔡俊 张伟 过瑶瑶 潘香勤 赵社龙 蔡孝龙 宋峰 沈湧 倪赟 李荣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中市宏飞镀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0
技术公布日:2022/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