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控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57715发布日期:2022-01-19 16:2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桶清理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辅助控油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200“l”油桶装入丙烷脱沥青油后,油桶底部部分丙烷脱沥青油无法短时间内倒出,需要正常加料操作双倍人工量和3小时时间才能完成,整个流程无法腾出这么多人和操作时间专门从事清桶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油桶最后剩余部分丙烷脱沥青原料油人工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倒出,如果抛弃既浪费了油桶内底部的丙烷脱沥青油,也不利于后期油桶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辅助控油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油桶底部的丙烷脱沥青油存在的清理完浪费人工以及清理效率低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辅助控油装置,包括底座、支撑座和控油架,底座下侧沿周向安装有若干个万向轮,底座左部上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左部上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侧铰接连接有控油架,控油架包括扶手和呈矩形的支撑框,支撑框呈左高右低状倾斜,支撑框中部下侧与支撑板上侧铰接连接在一起,支撑框内侧间隔分布有若干个前后向的横杆,对应支撑座右方位置的支撑框右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前后对称分布且均呈“l”形的扶手,支撑框左端固定安装有撬板,撬板为上薄下厚的楔形板状结构。
5.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6.上述横杆的竖直截面可呈矩形,对应每个横杆位置的支撑框前后两侧均设有前后贯通的安装孔,横杆的两端固定安装于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内。
7.上述支撑板左部上侧可前后间隔分布有两个呈倒“t”形的下铰接座,每个下铰接座上均设有前后贯通的下铰接孔,对应每个下铰接座后侧位置的支撑框中部下侧均固定连接有呈“t”形的上铰接座,对应每个下铰接孔位置的上铰接座上均设有前后贯通的上铰接孔,位于后方的上铰接孔内穿设有前端依次穿过后方的下铰接孔和前方的上铰接孔后位于前方的下铰接孔内的铰接轴,支撑框右部下侧与支撑座右端上侧相接触。
8.上述底座可为矩形板状结构,对应支撑框右方位置的底座右部上侧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凹槽内卡设有接油桶。
9.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设置底座和万向轮,便于对油桶进行转移,操作更加灵活,通过设置支撑座,便于安装控油架,能够将油桶安装在控油架上翻转后将油桶底部的丙烷脱沥青油控干,通过设置支撑框,便于安装油桶,降低制作成本,通过设置扶手,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10.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1.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2.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底座,2为支撑座,3为支撑板,4为万向轮,5为扶手,6为支撑框,7为横杆,8为撬板,9为上铰接座,10为下铰接座,11为铰接轴,12为接油桶。
具体实施方式
13.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14.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15.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6.如附图1、2所示,该辅助控油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座2和控油架,底座1下侧沿周向安装有若干个万向轮4,底座1左部上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座2,支撑座2左部上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3,支撑板3上侧铰接连接有控油架,控油架包括扶手5和呈矩形的支撑框6,支撑框6呈左高右低状倾斜,支撑框6中部下侧与支撑板3上侧铰接连接在一起,支撑框6内侧间隔分布有若干个前后向的横杆7,对应支撑座2右方位置的支撑框6右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前后对称分布且均呈“l”形的扶手5,支撑框6左端固定安装有撬板8,撬板8为上薄下厚的楔形板状结构。
17.根据需求,万向轮4可为现有公知的平顶刹车脚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底座1和万向轮4,便于对油桶进行转移,操作更加灵活,通过设置支撑座2,便于安装控油架,能够将油桶安装在控油架上翻转后将油桶底部的丙烷脱沥青油控干,通过设置支撑框6,便于安装油桶,降低制作成本,通过设置扶手5,便于操作,通过设置撬板8,能够将油桶底端翘起后放置于支撑框6上,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18.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辅助控油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19.如附图1、2所示,横杆7的竖直截面呈矩形,对应每个横杆7位置的支撑框6前后两侧均设有前后贯通的安装孔,横杆7的两端固定安装于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内。
20.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支撑框6的前部内侧和后部内侧能够阻挡油桶,防止油桶在滚动时掉落,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21.如附图1、2所示,支撑板3左部上侧前后间隔分布有两个呈倒“t”形的下铰接座10,每个下铰接座10上均设有前后贯通的下铰接孔,对应每个下铰接座10后侧位置的支撑框6中部下侧均固定连接有呈“t”形的上铰接座9,对应每个下铰接孔位置的上铰接座9上均设有前后贯通的上铰接孔,位于后方的上铰接孔内穿设有前端依次穿过后方的下铰接孔和前方的上铰接孔后位于前方的下铰接孔内的铰接轴11,支撑框6右部下侧与支撑座2右端上侧相接触。
22.根据需求,下铰接座10和上铰接座9也可为现有公知的铰接座,支撑框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介于25度至34度之间。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铰接处的强
度,支撑座2能够对支撑框6起到支撑作用,防止铰接座和支撑板3的铰接连接处负载过大而失效破损,能够提高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23.如附图1、2所示,底座1为矩形板状结构,对应支撑框6右方位置的底座1右部上侧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凹槽内卡设有接油桶12。
24.根据需求,接油桶12的上端位于支撑框6右端下方。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收集油桶内底部控出的丙烷脱沥青油,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25.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辅助控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座和控油架,底座下侧沿周向安装有若干个万向轮,底座左部上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左部上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侧铰接连接有控油架,控油架包括扶手和呈矩形的支撑框,支撑框呈左高右低状倾斜,支撑框中部下侧与支撑板上侧铰接连接在一起,支撑框内侧间隔分布有若干个前后向的横杆,对应支撑座右方位置的支撑框右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前后对称分布且均呈“l”形的扶手,支撑框左端固定安装有撬板,撬板为上薄下厚的楔形板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控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横杆的竖直截面呈矩形,对应每个横杆位置的支撑框前后两侧均设有前后贯通的安装孔,横杆的两端固定安装于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辅助控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左部上侧前后间隔分布有两个呈倒“t”形的下铰接座,每个下铰接座上均设有前后贯通的下铰接孔,对应每个下铰接座后侧位置的支撑框中部下侧均固定连接有呈“t”形的上铰接座,对应每个下铰接孔位置的上铰接座上均设有前后贯通的上铰接孔,位于后方的上铰接孔内穿设有前端依次穿过后方的下铰接孔和前方的上铰接孔后位于前方的下铰接孔内的铰接轴,支撑框右部下侧与支撑座右端上侧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辅助控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为矩形板状结构,对应支撑框右方位置的底座右部上侧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凹槽内卡设有接油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控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为矩形板状结构,对应支撑框右方位置的底座右部上侧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凹槽内卡设有接油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桶清理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辅助控油装置,包括底座、支撑座和控油架,底座下侧沿周向安装有若干个万向轮,底座左部上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左部上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侧铰接连接有控油架,控油架包括扶手和呈矩形的支撑框,支撑框呈左高右低状倾斜,支撑框中部下侧与支撑板上侧铰接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设置底座和万向轮,便于对油桶进行转移,操作更加灵活,通过设置支撑座,便于安装控油架,能够将油桶安装在控油架上翻转后将油桶底部的丙烷脱沥青油控干,通过设置支撑框,便于安装油桶,降低制作成本,通过设置扶手,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高效的特点。高效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袁芳南 杨亚奇 宋营来 潘多峰 史小松 崔军 高泽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克拉玛依市先能科创重油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0
技术公布日:2022/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