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水体治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46893发布日期:2022-04-07 07:42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水体治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治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水体治理设备。


背景技术:

2.黑臭水体是水环境遭受到超过其自净能力的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体现,水体明显发黑,并伴有臭味,水中的浮游生物基本没有,水生植物严重退化,食物链已经断裂,水体生态已经失衡,功能基本丧失。现在也有一些对黑臭水体进行治理的设备,这些设备一般是通过臭氧进行消毒杀菌,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气管一般是直接插入治理设备内的污水中,但是这样会使臭氧难以快速均匀分散至不同的水体层,影响污水消毒杀菌的效果和速度,因此需要一种自动化水体治理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水体治理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4.一种自动化水体治理设备,包括治理箱、臭氧发生器及臭氧输送组件,所述治理箱内由右至左依次设有筛板和活性炭板,位于筛板右侧的治理箱底部设有出污斗,所述出污斗的底部通过螺丝连接有底板,所述治理箱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顶板,所述臭氧发生器安装于顶板上,所述臭氧输送组件设于筛板右侧的治理箱中并与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气管连接,所述臭氧输送组件用于将臭氧均匀输送至水体中,所述治理箱的右外侧设有进水管,所述治理箱的底部设有安装有阀门的出水管。
5.优选的,所述臭氧输送组件包括集中管、分散管及管体固定板,所述集中管的外侧通过固定边与顶板的内侧固定,所述集中管的顶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臭氧出气管法兰连接,所述分散管设有四个并沿集中管的外侧圆周均布,所述分散管为倒“l”字型且其侧部由上至下均布有若干出气孔,所述分散管的上部通过“u”字型的管体固定板与顶板固定。
6.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处设有管盖,所述管盖的一端通过销轴与进水管铰接,另一端通过工业搭扣与进水管固定。
7.优选的,所述筛板的下端插接于治理箱内侧底部的限位槽一中且其上端插接于顶板内侧的限位槽二中,所述活性炭板的下端插接于治理箱内侧底部的限位槽三中且其上端插接于顶板内侧的限位槽四中。
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在治理箱中设置筛板及活性炭板,将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臭氧发生器将产生的臭氧经臭氧输送组件中的出气孔均匀分散至不同污水水体层中进行杀菌消毒,提高杀菌效果和效率。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2.图3为图1中未安装筛板和活性炭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臭氧输送组件及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14.其中:1、治理箱,11、出污斗,12、底板,13、进水管,131、管盖,132、工业搭扣,14、限位槽一,15、限位槽三,16、出水管,141、阀门,2、筛板,3、活性炭板,4、顶板,41、限位槽二,42、限位槽四,5、臭氧发生器,51、臭氧出气管,6、臭氧输送组件,61、集中管,611、固定边,62、连接管,63、分散管,631、出气孔,64、管体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16.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水体治理设备,包括治理箱1、臭氧发生器5及臭氧输送组件6,所述治理箱1内由右至左依次设有筛板2和活性炭板3,位于筛板2右侧的治理箱1底部设有出污斗11,所述出污斗11的底部通过螺丝连接有底板12,所述治理箱1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顶板4,所述臭氧发生器5安装于顶板4上,所述臭氧输送组件6设于筛板2右侧的治理箱1 中并与臭氧发生器5的臭氧出气管51连接,所述臭氧输送组件6用于将臭氧均匀输送至水体中,所述治理箱1的右外侧设有进水管13,所述治理箱1的底部设有安装有阀门141的出水管16。
17.需要注意的是,所述臭氧输送组件6包括集中管61、分散管63及管体固定板64,所述集中管61的外侧通过固定边611与顶板4的内侧固定,所述集中管 61的顶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连接管62,所述连接管62与臭氧出气管51法兰连接,所述分散管63设有四个并沿集中管61的外侧圆周均布,所述分散管63为倒“l”字型且其侧部由上至下均布有若干出气孔631,出气孔631可以将臭氧均匀分散至污水的不同水体层中进行消毒杀菌,所述分散管63的上部通过“u”字型的管体固定板64与顶板4固定。
18.此外,所述进水管13的进水口处设有管盖131,所述管盖131的一端通过销轴与进水管13铰接,另一端通过工业搭扣132与进水管13固定,设置的工业搭扣132方便对管盖131进行关闭与打开。
19.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筛板2的下端插接于治理箱1内侧底部的限位槽一14 中且其上端插接于顶板4内侧的限位槽二41中,所述活性炭板3的下端插接于治理箱1内侧底部的限位槽三15中且其上端插接于顶板4内侧的限位槽四42 中,方便对筛板2及活性炭板3被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或清理。
20.具体实施方式及原理:
21.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时,通过治理箱1上的进水管13将待治理的污水通入治理箱1中,接着启动臭氧发生器5,臭氧发生器5将产生的臭氧经臭氧出气管51、连接管62进入集中管61中,并经分散管63上的出气孔631,将臭氧均匀分散至不同水体层的污水中,对污水进行杀菌消毒,杀菌消毒后的污水经筛板 2及活性炭板3过滤后,从打开了阀门141的出
水管16排出到治理箱1外,过滤下的杂质等可以通过出污斗11排出至治理箱1外。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治理箱中设置筛板2及活性炭板3,将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臭氧发生器5将产生的臭氧经臭氧输送组件6中的出气孔631 均匀分散至不同污水水体层中进行杀菌消毒,提高杀菌效果和效率。
2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化水体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理箱(1)、臭氧发生器(5)及臭氧输送组件(6),所述治理箱(1)内由右至左依次设有筛板(2)和活性炭板(3),位于筛板(2)右侧的治理箱(1)底部设有出污斗(11),所述出污斗(11)的底部通过螺丝连接有底板(12),所述治理箱(1)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顶板(4),所述臭氧发生器(5)安装于顶板(4)上,所述臭氧输送组件(6)设于筛板(2)右侧的治理箱(1)中并与臭氧发生器(5)的臭氧出气管(51)连接,所述臭氧输送组件(6)用于将臭氧均匀输送至水体中,所述治理箱(1)的右外侧设有进水管(13),所述治理箱(1)的底部设有安装有阀门(141)的出水管(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水体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输送组件(6)包括集中管(61)、分散管(63)及管体固定板(64),所述集中管(61)的外侧通过固定边(611)与顶板(4)的内侧固定,所述集中管(61)的顶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连接管(62),所述连接管(62)与臭氧出气管(51)法兰连接,所述分散管(63)设有四个并沿集中管(61)的外侧圆周均布,所述分散管(63)为倒“l”字型且其侧部由上至下均布有若干出气孔(631),所述分散管(63)的上部通过“u”字型的管体固定板(64)与顶板(4)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水体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3)的进水口处设有管盖(131),所述管盖(131)的一端通过销轴与进水管(13)铰接,另一端通过工业搭扣(132)与进水管(13)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水体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筛板(2)的下端插接于治理箱(1)内侧底部的限位槽一(14)中且其上端插接于顶板(4)内侧的限位槽二(41)中,所述活性炭板(3)的下端插接于治理箱(1)内侧底部的限位槽三(15)中且其上端插接于顶板(4)内侧的限位槽四(42)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水体治理设备,涉及水体治理的技术领域,包括治理箱、臭氧发生器及臭氧输送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治理箱中设置筛板及活性炭板,将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臭氧发生器将产生的臭氧经臭氧输送组件中的出气孔均匀分散至不同污水水体层中进行杀菌消毒,提高杀菌效果和效率。提高杀菌效果和效率。提高杀菌效果和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诺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09
技术公布日:2022/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