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双曝气全过程生物除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81180发布日期:2022-06-04 08:4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双曝气全过程生物除臭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生物除臭技术,特别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双曝气全过程生物除臭系统。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厂传统的全过程生物除臭系统,仅在生物反应池内设置微生物培养箱,对该处生物培养箱进行曝气,然后将二沉池部分污泥回流至进水粗格栅。该方法为单点曝气,除臭效率较低。
3.例如,公开日为2021年07月06日,公开号为cn21362376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全过程除臭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预处理池、旋流沉砂池、厌氧池、好氧池、二沉池、除臭培养箱和污泥脱水室;所述除臭培养箱包括在箱体内设置的曝气管、布水管、可拆卸的填料层组,以及在箱体顶部设置的自动排气阀,箱体侧壁对应填料层组的位置设置观察窗,除臭培养箱的泥浆出口同时连接与粗格栅池相通的第一管道、以及与厌氧池相通的第二管道,污泥出口连接至污泥脱水室。该除臭系统通过对二沉池流出的污泥进行除臭培养后输送至待处理污水及厌氧池,实现污水全流程的无臭化。
4.但是针对上述惯常设计的全过程生物系统,仅在生物反应段设置微生物培养箱,仅在该微生物培养箱处设置曝气,这类单点曝气设计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5.1、污泥浓缩间的滤液未经处理即返回粗格栅,加大了进水端污水中致臭物质含量;
6.2、污泥浓缩间处理后的滤液中微生物未进行增殖直接排入粗格栅;
7.3、处理效率较低。
8.那么对于上述全过程生物除臭系统,应针对污泥浓缩间后的生物除臭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双曝气全过程生物除臭系统,从除臭发生机理出发,采用活性污泥回流法与氨氧化产物回流法相结合,采用双点曝气方案,有效保障微生物增殖条件,加强了除臭效果,且操作简单,从源头上对臭气进行有效治理。
10.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双曝气全过程生物除臭系统,按污水处理流向依次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初沉池、生物反应池、二沉池,所述生物反应池内设置有多个微生物培养箱;所述二沉池的剩余污泥出口连接至污泥脱水机房,污泥脱水机房的滤液出口通过滤液回流管道连接至粗格栅及进水泵房,所述滤液回流管道上设置有曝气池,所述曝气池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微生物培养箱;所述系统还设置有鼓风机,鼓风机的的出风口分别连接有两条风路,一条风路连接至生物反应池,另一条风路连接至曝气池,通过风路对微生物培养箱通入空气,实现双点曝气。
12.所述两条风路上均设置用于调节风流量的调节阀,可以根据生物反应池和曝气池内的微生物培养箱情况调节空气流量。
13.所述生物反应池中的微生物培养箱数量大于曝气池内的微生物培养箱数量。
14.所述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出口连接有两条支管,一条支管通过污泥泵接入至生物反应池,另一条支管通过污泥回流泵连接至粗格栅及进水泵房。
15.所述污泥回流泵连接至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的支管上设置有流量计。
16.所述污泥回流泵与流量计设计为连锁结构,可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回流比。
1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8.在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反应池内安装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培养箱,同时在污泥脱水机房与粗格栅之间的滤液回流管道上设置小型的曝气池,在曝气池内安装少量的微生物培养箱,微生物培养箱内含填料及菌种;经过初沉池的污水通过微生物培养箱后,经过填料的催化作用,促进对除臭有作用的菌种大量繁殖发展,形成优势除臭菌群,对生物反应池内的致臭物质进行分解降解;除臭菌群随污水进入后续二沉池内后返回到粗格栅,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源头的水体中的致臭物质进行消解处理;然后,通过鼓风机对生物反应池和小型曝气池内的微生物培养箱同时通入空气曝气,保证填料中微生物快速增殖的必要条件以及提高回流污泥中的溶解氧,加强除臭效果。
19.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20.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系统相比,弥补了传统全过程系统中单点曝气除臭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在生物反应池和小型曝气池内均设置微生物培养箱,分别在二沉池前和污泥脱水机房后分别实现两次生物除臭,双点曝气,经过生物除臭的滤液返回粗格栅,大大降低了进水端污水中致臭物质含量,实现了从源头除臭治理,可有效提高全过程的污水处理效率;本实用新型简单,操作便捷,仅需每年补充部分填料,运行费用低,特别适用于市政污水环保处理项目。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2.其中,附图标记为:1粗格栅及进水泵房;2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3初沉池;4生物反应池;5二沉池;6污泥泵;7污泥回流泵;8流量计;9污泥脱水机房;10曝气池;11微生物培养箱;12鼓风机;13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1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双曝气全过程生物除臭系统,按污水处理流向依次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房1、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2、初沉池3、生物反应池4、二沉池5。
25.所述生物反应池4内设置有多个微生物培养箱11,用于对进入二沉池5的污水进行生物除臭处理。
26.所述二沉池5的剩余污泥出口连接至污泥脱水机房9,污泥脱水机房9的滤液出口通过滤液回流管道连接至粗格栅及进水泵房1,所述滤液回流管道上设置有小型的曝气池
10,所述曝气池10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微生物培养箱11。所述微生物培养箱11内均内置菌种填料及曝气管,通过微生物培养箱11对污泥脱水机房9的滤液进行生物除臭,滤液回流至粗格栅及进水泵房1后,可以大大降低进水端污水中致臭物质含量。
27.同时,所述系统还设置有鼓风机12,鼓风机12的的出风口分别连接有两条风路,一条风路连接至生物反应池4,另一条风路连接至曝气池10,通过风路对微生物培养箱11通入空气,实现双点曝气,保证填料中微生物快速增殖的必要条件以及提高回流污泥中的溶解氧,加强除臭效果。
28.实施例2
2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两条风路上均设置有用于调节风流量的调节阀13,可以根据生物反应池4和曝气池10内的微生物培养箱11的情况调节空气流量。
30.实施例3
31.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生物反应池4中的微生物培养箱11数大于曝气池10内的微生物培养箱11数量,因为生物反应池4需要处理的致臭物质更多。
32.实施例4
33.在前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二沉池5的回流污泥出口连接有两条支管,一条支管通过污泥泵6接入至生物反应池4,另一条支管通过污泥回流泵7连接至粗格栅及进水泵房1。
34.所述污泥回流泵7连接至粗格栅及进水泵房1的支管上设置有流量计8。
35.所述污泥回流泵7与流量计8设计为连锁结构,通过流量计8进行流量测量控制,实现回流比约为3-8%。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双曝气全过程生物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按污水处理流向依次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房(1)、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2)、初沉池(3)、生物反应池(4)、二沉池(5),所述生物反应池(4)内设置有多个微生物培养箱(11);所述二沉池(5)的剩余污泥出口连接至污泥脱水机房(9),污泥脱水机房(9)的滤液出口通过滤液回流管道连接至粗格栅及进水泵房(1),所述滤液回流管道上设置有曝气池(10),所述曝气池(10)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微生物培养箱(11);所述系统还设置有鼓风机(12),鼓风机(12)的出风口分别连接有两条风路,一条风路连接至生物反应池(4),另一条风路连接至曝气池(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双曝气全过程生物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风路上均设置用于调节风流量的调节阀(1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双曝气全过程生物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池(4)中的微生物培养箱(11)数量大于曝气池(10)内的微生物培养箱(11)数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双曝气全过程生物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5)的回流污泥出口连接有两条支管,一条支管通过污泥泵(6)接入至生物反应池(4),另一条支管通过污泥回流泵(7)连接至粗格栅及进水泵房(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双曝气全过程生物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泵(7)连接至粗格栅及进水泵房(1)的支管上设置有流量计(8)。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双曝气全过程生物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泵(7)与流量计(8)为连锁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双曝气全过程生物除臭系统,按污水处理流向依次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初沉池、生物反应池、二沉池,生物反应池内设有微生物培养箱;二沉池的剩余污泥出口连接至污泥脱水机房,污泥脱水机房的滤液出口通过滤液回流管道连接至粗格栅及进水泵房,滤液回流管道上设有曝气池,曝气池内也有微生物培养箱,并且通过鼓风机送风至两处微生物培养箱。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生物反应池和小型曝气池内均设置微生物培养箱,可实现两次生物除臭,配合双点曝气,实现了从源头除臭治理,可有效提高全过程的污水处理效率;本实用新型简单,操作便捷,仅需每年补充部分填料,运行费用低。运行费用低。运行费用低。


技术研发人员:曹立勇 杨昌海 曾玲玲 谭得勤 何鹏 曾涛 刘有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零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1
技术公布日:2022/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