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储油罐的排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0786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用于储油罐的排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用于储油罐的排泥结构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石油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储油罐的排泥结构。
【背景技术】
[0003]在开采原油过程中,储层中的微小颗粒与采出液一起进入地面处理系统,是采油污水中产生污泥的主要来源,再加上污水净化处理中投加净水剂形成的絮体,设备和管道腐蚀产物及垢物、细菌(尸体)等,这些物质组成的含油污泥一般都具有含油量高、粘度大、颗粒细、流动性差等特点。沉积在污水处理容器底部不易排出,造成回注净化污水因含油污泥的存在而使悬浮物含量严重超标,堵塞精滤装置,污染地层,使油层吸水能力下降,注水压力不断升高。
[0004]当完成排污工作后,长期运作的排污装置也需要清理以便持续有效的进行工作,而吸盘以及与吸盘相连接的管道由于难以清理,往往需要浪费很多清理资源以及增加工人的劳动量进行有效的清理。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储油罐的排泥结构,该装置通过设置有清理系统,能够帮助有效清理排污装置,结构简单,能够节约清理清除污物的资源,并减少工人清理的劳动量。
[0006]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储油罐的排泥结构,包括混合管、扩散管、引泥室、吸盘、运泥管、助排系统、清理系统,其中吸盘和运泥管数量相等且均为偶数个;
每个所述吸盘和每个所述运泥管对应相连组成一个污泥运输端,偶数个所述污泥运输端均通过运泥管和引泥室相连且均分在引泥室两侧,所述运泥管为弯管,且弯度β为25-35。;
引泥室的一端和混合管相连,混合管和扩散管相连,引泥室的另一端和助排系统相连,所述助排系统包括喷嘴、喷管和高压水泵,所述喷嘴设置在引泥室内并且和混合管相对,喷嘴的末端连接有喷管,喷管为漏斗型,喷管还和高压水泵相连;
所示清理系统包括抽吸管道、抽吸泵,所示抽吸管道设置在运泥管内,且抽吸管道沿着运泥管构型曲线设置一周,抽吸管道的一端延伸到吸盘底部,未使用时,抽吸管道延伸到吸盘底部的端口封闭,抽吸管道的另一端和抽吸泵活动相连。
[0007]本发明设置的清理系统通过抽吸管道沿着运泥管的构型曲线设置,并延伸到吸盘,能够在清理的时候将吸盘内的污物沉积死区抽吸干净,便于将装置清洗干净。当不需要将装置清理的时候,可将抽吸泵和抽吸管道拆分开来。
[0008]所述混合管为矩形管,扩散管为喇叭形。混合管的设计有利于污物在此处能够稳定的混合不至于沉寂而降低排除效果,扩散管的喇叭形设计能够有利于污物的顺利快速排放。
[0009]所述混合管和扩散管之间的长度比为1:5-8。实验表明,混合管和扩散管之间的长度比对污物的排放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在1:5-8的长度比范围内,排放效率快速,且基本不会有沉积死区。
[0010]所述抽吸管道的半径为0.4-0.7cm。抽吸管道的半径不宜过大,否则将影响排污装置的排污功能。
[0011]所述扩散管包括喇叭形的前端和圆柱形的后端,其中前端的末尾的直径小于后端的直径。在实践过程中,为使得排污能力显著,将扩散管的末端进一步扩大其容积量,以提高污物的排放量。
[0012]所述偶数个运泥管的长度不等,且偶数个吸盘的大小不等,长的运泥管对应连接大的吸盘。对于运泥管的设计,运泥管并不一定都是同样长度,因在实际排污过程中在长的运泥管处设置较大的吸盘有利于吸附远处的污物,因吸盘较大,吸附能力较强,适合于远处吸附。当然近处的污物同样需要处理,在排污的时候,显然也需要较短的运泥管和较小的吸盘相连。
[0013]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设置的清理系统通过抽吸管道沿着运泥管的构型曲线设置,并延伸到吸盘,能够在清理的时候将吸盘内的污物沉积死区抽吸干净,便于将装置清洗干净。
[0014]2、运泥管的弯管的设计能够使得污物在抽吸过程中较小阻力的被吸入到引泥室内,并且弯管弧形也不容易被污物累积在其上,能够保证排泥器的使用功效,延长排泥器的使用寿命;
3、对于运泥管的设计,运泥管并不一定都是同样长度,因在实际排污过程中在长的运泥管处设置较大的吸盘有利于吸附远处的污物,因吸盘较大,吸附能力较强,适合于远处吸附。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发明结构图。
[0016]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吸盘,2、运泥管,3、引泥室,4、混合管,5、扩散管,61、喷嘴,62、喷管,63、高压水泵,71、抽吸管道,72、抽吸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8]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用于储油罐的排泥结构,包括混合管4、扩散管5、引泥室3、吸盘1、运泥管
2、助排系统、清理系统,其中吸盘I和运泥管2数量相等且均为偶数个;
每个所述吸盘I和每个所述运泥管2对应相连组成一个污泥运输端,偶数个所述污泥运输端均通过运泥管2和引泥室3相连且均分在引泥室3两侧,所述运泥管2为弯管,且弯度 β 为 25-35° ;
引泥室3的一端和混合管4相连,混合管4和扩散管5相连,引泥室3的另一端和助排系统相连,所述助排系统包括喷嘴61、喷管62和高压水泵63,所述喷嘴61设置在引泥室3内并且和混合管4相对,喷嘴61的末端连接有喷管62,喷管62为漏斗型,喷管62还和高压水泵63相连;
所示清理系统包括抽吸管道71、抽吸泵72,所示抽吸管道71设置在运泥管2内,且抽吸管道71沿着运泥管2构型曲线设置一周,抽吸管道71的一端延伸到吸盘I底部,未使用时,抽吸管道71延伸到吸盘I底部的端口封闭,抽吸管道71的另一端和抽吸泵72相连。
[0019]本发明设置的清理系统通过抽吸管道71沿着运泥管2的构型曲线设置,并延伸到吸盘1,能够在清理的时候将吸盘I内的污物沉积死区抽吸干净,便于将装置清洗干净。
[0020]实施例2:
和实施例1类似,区别在于:
所述混合管4为矩形管,扩散管5为喇叭形。混合管4的设计有利于污物在此处能够稳定的混合不至于沉寂而降低排除效果,扩散管5的喇叭形设计能够有利于污物的顺利快速排放。
[0021]所述混合管4和扩散管5之间的长度比为1:5-8。实验表明,混合管4和扩散管5之间的长度比对污物的排放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在1:5-8的长度比范围内,排放效率快速,且基本不会有沉积死区。
[0022]所述抽吸管道71的半径为0.4-0.7cm。抽吸管道71的半径不宜过大,否则将影响排污装置的排污功能。
[0023]所述扩散管5包括喇叭形的前端和圆柱形的后端,其中前端的末尾的直径小于后端的直径。在实践过程中,为使得排污能力显著,将扩散管5的末端进一步扩大其容积量,以提高污物的排放量。
[0024]所述偶数个运泥管2的长度不等,且偶数个吸盘I的大小不等,长的运泥管2对应连接大的吸盘I。对于运泥管2的设计,运泥管2并不一定都是同样长度,因在实际排污过程中在长的运泥管2处设置较大的吸盘I有利于吸附远处的污物,因吸盘I较大,吸附能力较强,适合于远处吸附。当然近处的污物同样需要处理,在排污的时候,显然也需要较短的运泥管2和较小的吸盘I相连。
[0025]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
【主权项】
1.用于储油罐的排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管(4)、扩散管(5 )、引泥室(3 )、吸盘(1)、运泥管(2)、助排系统、清理系统,其中吸盘(I)和运泥管(2)数量相等且均为偶数个; 每个所述吸盘(I)和每个所述运泥管(2)对应相连组成一个污泥运输端,偶数个所述污泥运输端均通过运泥管(2)和引泥室(3)相连且均分在引泥室(3)两侧,所述运泥管(2)为弯管,且弯度β为25-35° ; 引泥室(3)的一端和混合管(4)相连,混合管(4)和扩散管(5)相连,引泥室(3)的另一端和助排系统相连,所述助排系统包括喷嘴(61)、喷管(62)和高压水泵(63),所述喷嘴(61)设置在引泥室(3)内并且和混合管(4)相对,喷嘴(61)的末端连接有喷管(62),喷管(62)为漏斗型,喷管(62)还和高压水泵(63)相连; 所示清理系统包括抽吸管道(71)、抽吸泵(72),所示抽吸管道(71)设置在运泥管(2)内,且抽吸管道(71)沿着运泥管(2)构型曲线设置一周,抽吸管道(71)的一端延伸到吸盘(I)底部,未使用时,抽吸管道(71)延伸到吸盘(I)底部的端口封闭,抽吸管道(71)的另一端和抽吸泵(72 )活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储油罐的排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4)为矩形管,扩散管(5)为喇叭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储油罐的排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4)和扩散管(5)之间的长度比为1:5-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储油罐的排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道(71)的半径为 0.4-0.7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储油罐的排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管(5)包括喇叭形的前端和圆柱形的后端,其中前端的末尾的直径小于后端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储油罐的排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偶数个运泥管(2)的长度不等,且偶数个吸盘(I)的大小不等,长的运泥管(2)对应连接大的吸盘(I)。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储油罐的排泥结构,该装置包括混合管、扩散管、引泥室、吸盘、运泥管、助排系统、清理系统,其中吸盘和运泥管数量相等且均为偶数个;每个所述吸盘和每个所述运泥管对应相连组成一个污泥运输端,偶数个所述污泥运输端均通过运泥管和引泥室相连且均分在引泥室两侧,所述运泥管为弯管,且弯度β为25-35°;引泥室的一端和混合管相连,混合管和扩散管相连,引泥室的另一端和助排系统相连。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清理系统,能够帮助有效清理排污装置,结构简单,能够节约清理清除污物的资源,并减少工人清理的劳动量。
【IPC分类】B08B9-08
【公开号】CN104624582
【申请号】CN201510056922
【发明人】贺昶明
【申请人】成都大漠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2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