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作用于管道的电子凝絮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41143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作用于管道的电子凝絮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工业过滤或管道杂质过滤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作用于管道的电子凝絮装置,该电子凝絮装置采用纯物理方式,使水中的颗粒较小的杂质形成较大的凝絮体杂质,便于反冲洗过滤。
【背景技术】
[0002]在供暖系统、冷却系统中需要大量的过精过滤的水,而江河湖和井中的硬水中含有大量的含有钙(Ca)镁(Mg)盐类等矿物质,这些物质容易在管壁形成杂质,阻塞通路,不容易传热,影响管道的正常流通。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水会被管壁碎片污染。污垢、灰尘、有机材料和通常“碎物”进入水中,需要从中析出。过滤器基本上是作为一个筛子,它允许水通过,但阻塞碎片。一般的过滤装置无法滤除这些微小的矿物质,除非它们有足够小的小孔,能够在通过水分子的前提下,使污垢不能通行。但是,如果过滤器的孔过小,则将大大降低过滤效率。为了使过滤器能够有效地工作,一般使微小颗粒凝絮起团,在絮凝过程中,较小颗粒粘在一起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从而过滤器更容易滤出较大的团块。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凝絮的方法有化学凝絮和电子纯物理方式凝絮。化学凝絮是采用一种化学絮凝剂,它们在水中附在颗粒上,并使颗粒互相吸附。由于向水中添加了额外的絮凝剂,絮凝剂可以形成“粘性的”纤维,这种纤维开始在过滤器上形成一层滤网,使得反冲洗工作量加大,并且这种材料易从其本身开始阻塞过滤器。电子纯物理方式凝絮是在管道中施加电场,使微小颗粒带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形成较大絮凝体,无其它的副作用,絮凝体存续时间较长,所形成的絮凝体在过滤器的表面上形成圆团聚块,但不会阻塞过滤器(当然长期使用的情况下,这些絮凝体最终会覆盖过滤器,但不会形成化学絮凝剂能够形成的“滤网”),比化学方式更加有效率。另外,也有利用磁场进行凝絮作用的,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4591353A,它们主要依赖是磁铁与水中可磁化粒子(包括氧化铁皮肩、人为添加的磁种等)的相互作用,使水中的磁性杂质凝聚,从而去除这些杂质。
[0004]尽管电子凝絮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水中杂质进行凝絮的作用,但由于这些电子凝絮装置往往是采用两个电极板产生电场,使水管道夹在这两个电极板夹之间,通过改变电极板的极性来产生交变电场,因此电场凝絮作用的范围十分有限,仅仅在这两个电极板覆盖的区域能够进行有效凝絮。此外,现有的电子凝絮装置由于是要将电磁波传输至水中,受能量传递效率的影响,这些电子凝絮装置往往能量损耗大,影响实际应用效果。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用于管道的电子凝絮过滤装置,其中通过对其关键组件的结构及其设置方式、材料、电磁场产生方式、能量传输方式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电磁凝絮作用范围有限的问题,并且该电子凝絮装置的能量传输效果好,便于实际应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作用于管道的电子凝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凝絮装置包括振荡电路、线圈和导磁环;管道套在所述导磁环内,用于输送水;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导磁环上,并且该线圈与所述振荡电路相连形成电流回路;所述导磁环为铁氧体、钴和镍的一种或其混合物,该导磁环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管道轴线方向的夹角为0°?60°,用于向所述管道内引入交变电磁场,使该管道输送的水的中杂质发生絮凝反应。
[000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该电子凝絮装置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管道上,用于过滤所述絮凝反应后的水中的杂质。
[000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管道上还设置有排污阀门和液体流阀门,所述排污阀门位于所述过滤器和所述液体流阀门之间;
[0009]其中当所述管道中水流的方向与所述导磁环到所述过滤器的方向一致时,所述液体流阀门打开,所述排污阀门闭合,所述管道中的水经所述过滤器过滤去除杂质;
[0010]当所述管道中水流的方向与所述导磁环到所述过滤器方向的相反时,所述排污阀门打开,所述液体流阀门闭合,所述管道中的水用于清洗所述过滤器。
[0011 ]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磁导环为铁氧体环。
[00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管道上还设置有水栗,该水栗位于所述导磁环和所述过滤器之间。
[00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管道输送的水由所述水栗到所述过滤器流经的距离不小于I米;优选的,该距离不小于2米。
[00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水栗按周期间歇式工作,其周期为5分钟?30分钟,并且在所述周期内该水栗运行时间与关闭时间的比值为5:1?10:1。
[00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导磁环为四边形环、五边形环、六边形环和圆形环中的任意一种。
[00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振荡电路用于向所述线圈输送振荡电流,该振荡电流的频率为20Hz?10000Hz。
[0017]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发明中的电子凝絮过滤装置采用纯物理的方式,通过振荡电路、线圈、导磁环(如铁氧体环)等,将交变电磁场传递到水中;当穿过导磁环中心的管道输运水时,水中微小颗粒会依据所处交变电磁场的具体情况,随机带上正负电荷;并且,在该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带不同电荷的微小颗粒相遇,颗粒相互碰撞吸引,形成大尺寸的凝絮体杂质(该反应即絮凝反应);由于凝絮体杂质相较于原先的微小颗粒其尺寸会增大,可以方便的被过滤器(如过滤网)过滤掉,从而达到净化水的效果,避免使用化学凝絮剂,减小了水体污染。
[0019]本发明通过电磁场使水中的杂质带电,由于电场产生的电荷比化学制剂产生的电荷要强很多,通过该交变电场产生的絮凝体比化学絮凝剂形成的絮凝体要更加稳定,因此絮凝体存续时间更长,确保被过滤器过滤下来絮凝体不会轻易瓦解,避免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0020]2.本发明产生交变电磁场在管道中左右延伸,即使较远距离会存在些衰减,但是仍能大大扩展交变电磁场对水体杂质进行有效凝絮作用的范围。导磁环(尤其是铁氧体环)具备导磁率较高,磁导率越高,低频的阻抗越大,高频的阻抗越小,能够更好地将交变电磁场(尤其是高频交变电磁场)作用于水中。比起直接在管道上缠绕线圈引入电磁场的方式,本发明通过采用含有导磁环的互感线圈,能有效降低电磁场的能量损失,高效的将电磁场传递到管道的水中。
[0021]导磁环套在管道上,线圈则缠绕在导磁环上(既可缠绕导磁环的一部分了,例如四边形环的某一边,也可缠绕整个导磁环),形成等效变压器电路;导磁环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与管道的轴线方向的夹角为0°?60°,能够很好的将振荡电路的能量传输到,便于絮凝反应。
[0022]3.优选的,本发明还在管道上、过滤器前设置了水栗,通过水栗使水体产生大量紊流,进一步增加了微小带电颗粒相互碰撞吸引的机率,提高凝絮效果;并且,本发明还通过设定水栗的位置或其工作方式,以保证装置整体的凝絮过滤效果。水流由水栗流经到过滤器的距离不小于I米(优选的,不小于2米),在节省管道材料前提下,使水体中大部分杂质颗粒能够被有效凝絮过滤。另一方面,受管道的安装条件限制,若水流由水栗流经到过滤器的距离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也可以使水栗按周期间歇式工作,即以5分钟?30分钟为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内水栗的运行时间与关闭时间的比值为5:1?10:1,水栗如此循环往复进行按周期的间歇式工作,既确保了有效凝絮,又保证了管道水流的正常输送(当然,也可以既设定距离、又采用按周期间歇式工作进一步提高凝絮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电子凝絮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水中微小颗粒凝絮成较大颗粒的示意图;
[0025]图3a是使用前的电子凝絮装置,图3b是使用后的电子凝絮装置;
[0026]图4a是管道水流正常情况的示意图,图4b是管道水流反冲洗情况的示意图;
[0027]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为振荡电路;2为缠绕铁氧体环的线圈;3为套在管道外壁的铁氧体环;4为管道;5为水栗;6为过滤器;7为微小颗粒;8为絮凝体;9为过滤网;10为排污阀门(即排污口管道阀门);11为液体流阀门(即正常水流管道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9]实施例1
[0030]电子凝絮过滤装置包括振荡电路1,线圈2,铁氧体环3等,线圈2的一端连接振荡电路,另一端缠绕在的铁氧体环的一条边上,工作时,通过线圈2的电流作用于铁氧体环上,在管道4上产生交变电磁场,铁氧体环为导磁材料,将产生的电磁场在管道内延伸,将电能将传递到液体中,作用于管道内水中的微小颗粒,对于一些通过过滤网的微小粒子,使之直接带电,这种电荷可能为正为负,取决于在颗粒通过时在其循环中存在的交流电场。为了保证正负粒子结合在一起的几率,可以将设备放在水栗5前面,保证水充分混合,生成大量紊流。进而是这些正负颗粒相互吸引,形成较大的凝絮杂质。
[0031]由于使用了磁条,组成了正方形的导磁材料,每一个磁条为长方体条状结构,磁条与磁条之间通过连接孔相互连接,线圈绕在任意一边的磁条上,通过这的铁氧体环,在一段管道上形成闭合的电磁场。
[0032]关于器件维护方面,由于较大的凝絮杂质被滤到过滤器6,随着时间推移,最终会有更多尘垢积聚,使过滤器阻塞,因此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反冲洗过程使过滤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