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低碳源条件下的生物脱氮工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99956阅读:来源:国知局
堪,7为揽拌奖,8为分隔板,9为导流管,10为刮泥板,11为硝化池分隔板,12 为曝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阳〇1引 实施例1 : 本实施例使用的污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由UAAR、硝化池、沉淀池串联而成。硝化 池、沉淀池分别设有混合液与污泥回流装置,进水、回流混合液、回流污泥均从UAAR顶部通 过导流管进入反应器。UAAR设有环装隔板将其分割为内外层,导流管将混合液导入内层底 部,水流在内层由下至上,流至外层从上至下再流入内层,不断循环。同时内层内部设有揽 拌奖,W使内层内水流得到充分混合。UAAR出水通过溢流进入硝化池,水流由于隔板的分 隔,先向下再向上通过硝化池,池底设有曝气装置。硝化池出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 清水通过溢流流出。
[0014] 本发明按照W下步骤实施: (1)进水、回流混合液和回流污泥通过UAAR进水槽、导流管从其底部进入,向上推流。 在反应器内存在的厌氧/缺氧的环境下,利用自身碳源与底部污泥发酵产酸产生的VFAs将 回流混合液中的硝酸盐氮通过反硝化还原为氮气W达到脱氮的效果。保证固体停留时间为 30天左右W达到良好的脱氮效果,剩余污泥从底部排放。
[0015] 似污水经过UAAR后进入硝化池,在硝化池中曝气设施的作用下利用溶解氧将 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硝化池内泥水混合液W-定比例回流进UAAR。
[0016] (3)污水通过硝化池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沉淀下来的污泥W-定比例回 流进入UAAR,沉淀后出水排放。
[0017]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使用的污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W南方某污水厂沉砂池出水为小试装置进 水,W该污水厂二沉池回流污泥作为接种污泥。运行时间为冬季12月至3月间,小试装置 所处环境平均气溫为13. 5°C,平均水溫为11. 5°C。且进水BODs/TKN< 4,属于低碳氮比污 水。
[0019] 经过30d的启动阶段,该脱氮工艺可达到稳定运行的状态。本实例中混合液回流 比为200%,污泥回流比为100%。污水依次进入W下工况工段: (1)UAAR:MLSS从上到下逐渐变大,范围在3000~15000mg/L之间;水力停留时间为化, 固体停留时间为30d。
[0020] 似硝化池:平均MLSS为2200mg/L;末端溶解氧为2. 5~5.Omg/L;水力停留时间为 她。
[0021] 处理前后污水水质对比如表1所示。
[0022] 表1处理前后污水水质对比表
实施例3 : W南方某养猪厂污水为小试装置进水。污水氨氮浓度达到500~lOOOmg/l,且进水BODs/TKN< 4,属于低碳氮比污水。 阳023] 本实施例使用的污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污水水力停留时间为2她,在UAAR与 硝化池内停留时间分别为1化与16h。硝化池混合液回流比为600%,沉淀池污泥回流比为 100%。在此工况下,COD去除率可达到90%W上,出水COD浓度低于400mg/l,B0D5浓度小 于50mg/L。氨氮平均去除率为93. 4%,出水平均浓度小于50mg/L。在不外加碳源的情况下, 总氮的去除率达到70%。
【主权项】
1. 一种低温低碳源条件下的生物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脱氮工艺由生物脱 氮装置实现,所述装置由升流式缺氧/厌氧反应器(UAAR)、硝化池与沉淀池构成,所述UAAR 内通过垂直布置的环形分隔板将UAAR分隔成内、外两层,UAAR内布置有中心变频传动装 置,UAAR内层顶部设置有泥水混合器,UAAR内层设置有搅拌桨,搅拌桨上固定有导流管,导 流管呈L型结构,其一端固定于泥水混合器底部;进水口、混合液回流口和回流污泥进口均 与泥水混合器连接;UAAR上部设有整流出水堰;硝化池内垂直布置有硝化池分隔板,底部 设有曝气装置,硝化池底部设有混合液回流装置,混合液回流装置通过混合液回流管连接 UAAR顶部的混合液回流口;沉淀池设有中心变频传动装置,顶部设有整流出水堰,底部设 有污泥回流装置,所述污泥回流装置通过污泥回流管连接UAAR顶部的回流污泥进口;UAAR 和沉淀池底部均设有刮泥板;具体步骤如下: (1) 污水、混合回流液及回流污泥依次通过泥水混合器、导流管进入UAAR内层底,采用 向上推流的方式,使泥水混合,泥水混合器和导流管在搅拌桨的带动下,一起转动,在向上 水流的带动下,UAAR内层的混合液由下而上流入UAAR外层,UAAR外层的混合液由上而下入 流回到UAAR内层,使UAAR内层和外层的混合液不断进行循环,由于UAAR底部设置有较大 有效深度的污泥斗,UAAR底部的厌氧环境,降低混合流回流对水解环境的影响,有利于产生 易被微生物利用的碳源,提升C/N比;污水停留时间为5. 5 - 6. 5小时,污泥停留时间为30 天;UAAR内MLSS由上到下逐渐升高,浓度范围为3000 - 150000mg/L; (2) 步骤(1)所得混合液由UAAR上部通过整流出水堰溢流后进入硝化池,硝化池 通过曝气装置使在常温硝化池末端出水DO控制在1. 0~1. 5mg/L,低温下出水DO控制在 2. 5~5.Omg/L;在处理市政低碳氮比污水时,控制污水回流比为200%~250%,污水在硝化池 内停留时间为7. 0~7. 5小时,硝化池内MLSS为2200mg/L; (3) 污水经硝化池处理后进入沉淀池后出水,沉淀池为中进周出式沉淀池,控制污泥 回流比为501100%,在处理市政低碳氮比污水时,混合液回流比与污泥回流比之和控制在 300%~350%〇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低碳源条件下的生物脱氮工艺。该工艺包括升流式缺氧/厌氧反应器(UAAR)、硝化池与沉淀池。UAAR集初沉、厌氧、缺氧、污泥浓缩功能于一体。反应器内的水流状态及有效深度更高的底部泥斗为污泥在泥斗内发生厌氧酸化产生VFAs提供了条件,为系统补充易于生物利用的碳源,使该系统在低温低碳源条件下实现脱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工艺仅由三个构筑物组成,工艺简单,省去了多个池体的繁琐,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造价费用;其主体构筑物新UAAR采用上向流推流式的形式,能够保持高污泥浓度,承受较强的冲击负荷,且通过上向水流进行混合,大大降低了传统工艺所需的搅拌能量;在不投加碳源时能达到良好的脱氮效果,低温下出水COD、氨氮与总氮浓度可达到一级A标准;污泥浓度高,SRT较长,大大降低了剩余污泥量。
【IPC分类】C02F3/30, C02F101/16, C02F3/34
【公开号】CN105254007
【申请号】CN201510641754
【发明人】张 杰, 王妍昱, 周佚芳, 由伟, 孙慧明, 陈钢, 许丽萍
【申请人】同济大学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