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湖泊景观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90792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湖泊景观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主要涉及环境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湖水景观净化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我国城市水体污染状况十分严峻,全国约90%的湖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采用截污、清淤、引水等市政工程手段治理城镇河湖,虽然短期内能够改善城镇河湖污染现象,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水体污染物,水体自净能力没有得到恢复,一旦停止调水、补水,水质将很快恶化,黑臭问题依旧会反复,更谈不到利用城市河湖美化环境、调节空气,发挥适宜人群生活、工作的优良功能。
[0003]在传统湖泊治理中,常采用“清淤泥、修边坡、撒药剂”的方式来治理湖泊,三种方式仅属于单项技术的累积,常常在设计施工中相互脱节,未形成治理系统,往往导致效果不佳。而且常为了水利考虑而常使用坡岸硬化形式进行整治,即使没有将坡岸硬化,一般改造措施也没办法对较深湖底进行有效的生态化改造并提高其对水体的净化效果,而由于受污染湖水透明度低深度高也限制了水生植物在其中的生长及治污效果。利用旁路净化设施虽然效果良好,但又面临投资大、用地紧张、扰民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湖泊景观净化装置,该装置克服受污染水体透明度差、水深、水生态丧失的问题,改善湖泊水系生态环境,提升湖泊水质,恢复湖泊水生态系统,解决单一水生态构建方式运行空间限制多、空间利用低、成本高、净化效果差的问题。
[0005]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湖泊景观净化装置,包括设置在湖泊内的植物景观净化系统和设置在该植物景观净化系统上的生化净化系统,在该植物景观净化系统上设置有浮球和牵引绳,该牵引绳的一端与该植物景观净化系统连接,在该牵引绳的另一端上设置有重锚。
[0007]由上述可知,该装置的植物景观净化系统通过植物生长吸收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湖泊水体,植物可同时营造景观效果,提高生态效果;该装置的生化净化系统设置在植物景观净化系统上,可吸收降解湖泊水体中的污染物,并分泌促使悬浮物絮凝的分泌物,从而达到净化湖水的目的;而该植物景观净化系统利用浮球的浮力悬浮于湖水中,并可通过牵引绳和重锚调整植物景观净化系统和生化净化系统所处的深度,植物景观净化系统和生化净化系统的深度根据湖泊实际深度进行选择,使其适合植物生长,并可对不同深度的污染水体进行净化,克服受污染水体透明度差、水深、水生态丧失的问题,改善湖泊水系生态环境,提升湖泊水质,恢复湖泊水生态系统,解决单一水生态构建方式运行空间限制多、空间利用低、成本高、净化效果差的问题;重锚的设置亦可使植物景观净化系统位置相对固定而不受风浪影响;装置的空间利用率高,成本低,净化效果优。
[0008]植物景观净化系统包括复数个拼接的种植篮,在各个种植篮上均种植有沉水植物。植物景观净化系统由复数个种植篮拼接而成,因而可根据湖泊的地形或设计造型进行随意拼接,简单灵活,适于实际应用;种植篮上设置有沉水植物,营造景观效果。
[0009]在各种植篮上均设有相互配合的插扣。各种植篮之间通过插扣实现拼接,简单易实现。
[0010]生化净化系统包括复数根条状生物载体填料,在各条状生物载体填料上附着有微生物\真菌\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且各条状生物载体填料分散挂设于植物景观净化系统的下方。最大化条状生物载体填料上微生物\真菌\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与湖泊水体的接触面积,使得生化净化系统的净化效果达到最佳。
[0011]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0012]1、通过本装置可改善湖泊水系生态环境,提升湖泊水质,同时营造优质的景观效果,恢复湖泊水生态系统;
[0013]2、解决湖泊污染水体透明度差、水深、水生态丧失的问题,通过在湖泊中构建一套植物/微生物景观净化装置,立体空间的构造使净化系统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可操作性,解决单一水生态构建方式运行空间限制多、空间利用低、成本高、净化效果差的问题;
[0014]3、可根据环境地形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设置组合,最大效率利用湖泊面积,因地制宜配置灵活,无需能耗,节能环保,处理效率出众,使湖泊内的水质能长久地维持在干净状态,满足湖泊生态长期维持平衡;
[0015]4、无需将湖水抽离湖泊进行处理,保证湖泊生态构建用水量;
[0016]5、通过培养本地微生物/植物对湖泊水体进行净化,无二次污染产生。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单个种植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干个拼接的种植篮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湖泊;2、种植篮;3、沉水植物;4、浮球;5、牵引绳;6、重锚;7、条状生物载体填料;8、插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3所示,一种湖泊景观净化装置,包括设置在湖泊1内的植物景观净化系统和设置在该植物景观净化系统上的生化净化系统,在该植物景观净化系统上设置有浮球4和牵引绳5,该牵引绳5的一端与该植物景观净化系统连接,在该牵引绳5的另一端上设置有重锚6。
[0023]由上述可知,该装置的植物景观净化系统通过植物生长吸收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湖泊1的水体,植物可同时营造景观效果,提高生态效果;该装置的生化净化系统设置在植物景观净化系统上,可吸收降解湖泊1的水体中的污染物,并分泌促使悬浮物絮凝的分泌物,从而达到净化湖水的目的;而该植物景观净化系统利用浮球4的浮力悬浮于湖水中,并可通过牵引绳5和重锚6调整植物景观净化系统和生化净化系统所处的深度,植物景观净化系统和生化净化系统的深度根据湖泊1的实际深度进行选择,使其适合植物生长,并可对不同深度的污染水体进行净化,克服受污染水体透明度差、水深、水生态丧失的问题,改善湖泊1的水系生态环境,提升湖泊1的水质,恢复湖泊1的水生态系统,解决单一水生态构建方式运行空间限制多、空间利用低、成本高、净化效果差的问题;重锚6的设置亦可使植物景观净化系统位置相对固定而不受风浪影响;装置的空间利用率高,成本低,净化效果优。
[0024]植物景观净化系统包括复数个拼接的种植篮2,在各个种植篮2上均种植有沉水植物3。植物景观净化系统由复数个种植篮2拼接而成,因而可根据湖泊1的地形或设计造型进行随意拼接,简单灵活,适于实际应用;种植篮2上设置有沉水植物3,营造景观效果。
[0025]在各种植篮2上均设有相互配合的插扣8。各种植篮2之间通过插扣8实现拼接,简单易实现。
[0026]生化净化系统包括复数根条状生物载体填料7,在各条状生物载体填料7上附着有微生物\真菌\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且各条状生物载体填料7分散挂设于植物景观净化系统的下方。最大化条状生物载体填料7上微生物\真菌\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与湖泊1中水体的接触面积,使得生化净化系统的净化效果达到最佳。
[0027]在该装置的实际应用中,经多个实际项目所得数据验证(污染水体水质范围:70彡CODcr彡50mg/L, 10彡氨氮彡5mg/L),每1000m3的本发明净化装置每天能去除300m3受污染湖水中60%以上的常见污染物浓度,对系统关键要素(微生物/植物物种和活性等)进行优化后部分污染物(CODcr、氨氮等)的处理效率能达到80%以上,与现有湖泊改造措施相比大幅度降低投资并提高了总体处理效果,能满足湖泊1的基本生态补水要求,为后续生态系统治理打下基础。
[0028]本发明是立体式多维度生物降解作用的有机结合,具有污染负荷高,抗冲击能力强,湖泊空间利用率高,因地制宜配置灵活,无需能耗,无化学投药污染等特点。由于本发明提高了空间净化效率,无需额外征地建设,大幅度减少了投资;无能耗,无二次污染排放,确保对环境无负面影响,运营维护简单,费用低廉;本发明能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和配置,在其他措施最难介入的地方进行就地处理,实现了高效果低投入,并能与更多改造措施相组入口 ο
[0029]本发明可工厂化批量生产,可方便项目的迅速开展,进入运营维护阶段后只需很低程度的维护,一次性投入低,运营简单费用低廉。
[00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开发并产业化推广运用具有水体净化和景观功能的关键技术,改善河网水系生态环境、提升湖泊水质,恢复湖泊水生态系统,并在湖泊改造水体净化等环保产业中树立标志性作用,大力推动我国环保事业向前迈进。
[0031]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主权项】
1.一种湖泊景观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湖泊内的植物景观净化系统和设置在该植物景观净化系统上的生化净化系统,在该植物景观净化系统上设置有浮球和牵引绳,该牵引绳的一端与该植物景观净化系统连接,在该牵引绳的另一端上设置有重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泊景观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景观净化系统包括复数个拼接的种植篮,在各个种植篮上均种植有沉水植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湖泊景观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种植篮上均设有相互配合的插扣。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湖泊景观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净化系统包括复数根条状生物载体填料,在各条状生物载体填料上附着有微生物\真菌\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且各条状生物载体填料分散挂设于所述植物景观净化系统的下方。
【专利摘要】一种湖泊景观净化装置,包括设置在湖泊内的植物景观净化系统和设置在该植物景观净化系统上的生化净化系统,在该植物景观净化系统上设置有浮球和牵引绳,该牵引绳的一端与该植物景观净化系统连接,在该牵引绳的另一端上设置有重锚。该装置克服受污染水体透明度差、水深、水生态丧失的问题,改善湖泊水系生态环境,提升湖泊水质,恢复湖泊水生态系统,解决单一水生态构建方式运行空间限制多、空间利用低、成本高、净化效果差的问题。
【IPC分类】C02F3/34, C02F3/32
【公开号】CN105347501
【申请号】CN201510915746
【发明人】杨曦, 朱明石, 黄龙翔, 严华夏, 王素玉, 李秋然, 黎德俊
【申请人】广州市新之地生态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