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工业污水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9741344阅读:1970来源:国知局
造纸工业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造纸工业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造纸企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废水,这些废水如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由于结构过于复杂,投资成本大,处理工艺过剩,并不适合中小造纸企业应用。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对造纸工业污水处理的方法,是从车间排出的污水会进入集水池对污水进行收集和缓冲,集水池对污水进行收集后进入管道混合器开始加药例如PAC和PAM,经过加药后的污水进入混凝池使药物与污水进行充分混合絮凝,经过混合絮凝后的污水送入初沉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无机泥通过污泥栗抽送至第一污泥池中,第一污泥池中的污泥通过压滤机排放,污泥上清液通过回流的方式回到集水池,初沉池中的上清液进入水解酸化池中将废水中的非溶解态有机物截留并逐步转变为溶解态有机物,一些难于生物讲解大分子物质被转化为易于降解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水解酸化池酸化的污水送入接触氧化池,通过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污水中各种有机物COD、SS和BOD等进行分解,从接触氧化池中分解的污水再次送入二沉缓冲池进行充分分解和缓冲,分解和缓冲后的污水中的上层清夜大部分送入至纤维转盘滤池进行最后的过滤,过滤后的达到出水标准的污水对外进行排放,二沉缓冲池进行充分分解和缓冲中的下层污泥送入第二污泥池中,第二污泥池中的上清液进行回流回到集水池或混凝池或水解酸化池中,下层污泥通过污泥栗送入压滤机中对夕卜排放。
[0004]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目前现有技术的造纸工业污水处理的方法中需要两个污泥池,导致占用面积较大同时每个污泥池还需要至少一个污泥栗,所以能耗也较大。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节约能源、减少占地且工作步骤简洁同时处理效果好的造纸工业污水处理方法。
[0006]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造纸工业污水处理方法,包括:
[0007]步骤一:车间排水入集水池,将车间内的污水对外排放送入集水池进行缓冲和收集;
[0008]步骤二:集水池排水入管道混合器,在管道混合器内进行加药操作;
[0009]步骤三:管道混合器排水入混凝池,将加药后的污水送入混凝池中进行充分混凝结成絮状沉淀物;
[0010]步骤四:混凝池排水入初沉池,将混凝池中含有絮状沉淀物的污水送入初沉池中进行沉淀,下层污泥送入污泥池中;
[0011 ]步骤五:初沉池排水入水解酸化池,将初沉池中的污水送入水解酸化池中进行大分子断链操作;
[0012]步骤六:水解酸化池排水入接触氧化池,将经过大分子断链后的污水进一步的进行接触氧化操作;
[0013]步骤七:接触氧化池排水入二沉缓冲池,接触氧化后的污水在二沉缓冲池内进行沉淀操作;
[0014]步骤八:二沉缓冲池排水入纤维转盘滤池,二沉缓冲池内的部分上清液排入限位转盘滤池进行最后过滤,部分上清液排入混凝池和水解酸化池中,下部污泥和悬浮物回流至污管道混合器和水解酸化池中;
[0015]步骤九:纤维转盘滤池排水,纤维转盘滤池中大部分污水对外排放,少量下层污水回流至污管道混合器和水解酸化池中;
[0016]步骤十:污泥池排泥,污泥池中的下层污泥通过压滤机进行泥饼处理,上层清夜回流至集水池。
[0017]作为改进,所述的集水池、管道混合器、混凝池和初沉池各为两个。
[0018]作为改进,步骤六中水解酸化池还设有自身回流步骤,即通过水栗或搅拌器对水解酸化池的上层污水和下层污水进行充分混合。
[0019]作为改进,所述加药操作是指添加PAC和PAM。。
[0020]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将二沉缓冲池内的部分上清液排入限位转盘滤池进行最后过滤,部分上清液排入混凝池和水解酸化池中,下部污泥和悬浮物回流至污管道混合器和水解酸化池中,不仅可以循环利用有效菌群,同时不再需要将二沉缓冲池栗入第二污泥池,进而不仅节约了占地面积,同时所述的集水池、管道混合器、混凝池和初沉池各为两个可以大大提高净化效率,同时因为不再需要第二污泥池,所以使得也不再需要安装在第二污泥池上的污泥栗,进而大大的节约了能源消耗,并且这样的净化方法可以有效的保证其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发明的造纸工业污水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所示,一种造纸工业污水处理方法,包括:
[0023]步骤一:车间排水入集水池,将车间内的污水对外排放送入集水池进行缓冲和收集;
[0024]步骤二:集水池排水入管道混合器,在管道混合器内进行加药操作;
[0025]步骤三:管道混合器排水入混凝池,将加药后的污水送入混凝池中进行充分混凝结成絮状沉淀物;
[0026]步骤四:混凝池排水入初沉池,将混凝池中含有絮状沉淀物的污水送入初沉池中进行沉淀,下层污泥送入污泥池中;
[0027]步骤五:初沉池排水入水解酸化池,将初沉池中的污水送入水解酸化池中进行大分子断链操作;
[0028]步骤六:水解酸化池排水入接触氧化池,将经过大分子断链后的污水进一步的进行接触氧化操作;
[0029]步骤七:接触氧化池排水入二沉缓冲池,接触氧化后的污水在二沉缓冲池内进行沉淀操作;
[0030]步骤八:二沉缓冲池排水入纤维转盘滤池,二沉缓冲池内的部分上清液排入限位转盘滤池进行最后过滤,部分上清液排入混凝池和水解酸化池中,下部污泥和悬浮物回流至污管道混合器和水解酸化池中;
[0031]步骤九:纤维转盘滤池排水,纤维转盘滤池中大部分污水对外排放,少量下层污水回流至污管道混合器和水解酸化池中;
[0032]步骤十:污泥池排泥,污泥池中的下层污泥通过压滤机进行泥饼处理,上层清夜回流至集水池。
[0033]所述的集水池、管道混合器、混凝池和初沉池各为两个。
[0034]步骤六中水解酸化池还设有自身回流步骤,即通过水栗或搅拌器对水解酸化池的上层污水和下层污水进行充分混合。
[0035]所述加药操作是指添加PAC和PAM。
[0036]以下对该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污水出水中悬浮物浓度不仅涉及到出水SS指标,出水中的B0D5、CODcr的指标也与之有关。这是因为组成出水悬浮物的主体是活性污泥絮体,其本身的有机成分就很高,因而较高的出水悬浮物含量会使得出水的B0D5、CODcr、氮均增加。因此,控制污水厂出水的SS指标是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
[0037]污水中SS的去除主要靠沉淀作用:其中无机颗粒和大直径的有机颗粒靠自然沉淀作用就可去除,小直径的有机颗粒靠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而小直径的无机颗粒(包括尺度大小在胶体和亚胶体范围内的无机颗粒)则要靠活性污泥絮体的吸附、网络作用,与污泥絮体同时沉淀被去除。
[0038]本工程进水SS经过初沉池,去除大部分SS,后续进入生化池进一步进行处理。
[0039]B0D5
[0040]污水中B0D5的去除是通过微生物的吸附作用和代谢作用后对污泥与水进行分离来完成的。
[0041]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污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用于合成新的细胞,将另一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以便获得细胞合成所需的能量,其最终产物是C02和H20等稳定物质。在这种合成代谢与分解的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如低分子有机酸等易降解有机物)直接进入细胞内部被利用,而非溶解性有机物则首先被吸附在微生物表面,然后被酶水解后进入细胞内部被利用。由此可见,微生物的好氧代谢作用对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非溶解性有机物都起作用,并且代谢产物是无害的稳定物质,因此,可以使处理后污水中的残余B0D5浓度很低。
[0042]CODCr
[0043]污水中CODCr去除的原理与B0D5基本相同。
[0044]污水出水中的剩余CODCr,S卩CODCr的去除率,取决于原污水的可生化性,它与污水的组成有关。通常采用B0D5/C0DCr,S卩B/C比值来判断废水的可生化性。目前普遍认为,B0D5/C0DCK0.3的废水可生化性较差,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提高可生化性后方可进入好氧生物处理单元;而B0D5/C0DCr>0.3的废水可生化性较好,宜直接采用生化法进行处理。
[0045]本工程污水处理厂进水B0D5/C0DCr比值为0.2〈0.3,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差,需采用水解酸化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并投加营养液后进入好氧处理系统。
[0046]本工程进水⑶DCr浓度低于4000mg/L,不符合厌氧处理系统进水⑶DCr应不低于6000mg/L的要求,因此在好氧处理前需增加水解酸化和缺氧处理单元。
[0047]水解酸化工艺
[0048]水解酸化生物处理工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该工艺不具有厌氧消化过程中对环境条件严格要求,及降解速度较慢的甲烷发酵阶段,将系统控制在缺氧状态下的水解酸化阶段。其原理是通过水解菌、产酸菌释放的酶促使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发生生物催化反应,具体表现为断链和水溶,微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