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好氧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05207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好氧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好氧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器、固定化微生物系统和膜组件,在污水处理器内设有固定化微生物系统,固定化微生物的外围设有一层过滤网,固定化微生物系统分为三层,从外到内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第二固定化微生物层、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在污水处理器与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之间设有曝气装置e,在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内侧设有膜组件,膜组件与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之间设有曝气装置f,膜组件内设置有出水口,在曝气装置f与膜组件之间设有一层透水砖。本发明将固定化微生物、微生物的好氧厌氧和磁场相结合,从而加强微生物对有机质的降解。
【专利说明】
一种好氧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净化领域,特别是一种好氧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食品工业废水通常采用生物处理。然而,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物种分布和种群数量等有着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污水处理效率。此外,温度对活性污泥性能和废水的絮凝粘度有很大的影响。
[0003]随着污水处理标准的日益严格,传统的食品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无法满足要求。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能力降低,化学反应速率也会降低。因此,生物处理废水的效率也会降低。
[0004]传统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因为活性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快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并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但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混合在污水中处于一种流态。目前,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如专利号为:200910056687.X专利说明书中介绍了一种固定化微生物的制备方法;固定化微生物主要特征是微生物固定成一种固态,放在污水中具有固定的形状, 且微生物不丧失活性,具有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0005]本发明主要将固定化微生物与磁场同时应用在污水处理中,在低温条件下,增加微生物的作用效果,微生物具有好氧和厌氧交替环境,同时由于微生物处于固定化状态,因此可以有效防止膜污染。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好氧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将固定化微生物、微生物的好氧厌氧和磁场相结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好氧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包括污水处理器、固定化微生物系统和膜组件,所述污水处理器上端设有进水口,在污水处理器内设有固定化微生物系统,所述固定化微生物的外围设有一层过滤网,固定化微生物系统分为三层,从外到内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第二固定化微生物层、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所述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由多块固定化微生物板连接组成;所述固定化微生物板采用活性污泥与化学药剂的混合物组成,活性污泥与化学药剂混合成糊状混合物,再将糊状混合物通过模板固定,待糊状混合物干后取下模板,晾干后的活性污泥与化学药剂混合物再缠绕上螺旋线圈组成所述固定化微生物板,所述固定化微生物板厚度为2-4cm,所述第二固定化微生物层和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的制作方法与所述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制作方法相同,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第二固定化微生物层和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都与污水处理器底部紧密结合,所述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与第二固定化微生物层之间留有空隙,第二固定化微生物层和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之间留有空隙,所述螺旋线圈与变压器相连接,变压器与电源相连接,在污水处理器内侧与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之间设有曝气装置e,在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内侧设有膜组件,所述膜组件与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之间设有曝气装置f,膜组件内设置有出水口,在曝气装置f与膜组件之间设有一层透水砖,在污水处理器内还设置有磁场测试仪,电源通过变压器控制螺旋线圈的电流强度和方向,从而控制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在污水处理器中形成了一个可变磁场,此磁场作用于固定化微生物系统,磁场对固定化微生物系统中的微生物产生磁性生物效应,磁场测试仪在污水处理器内检测磁场强度。
[0008]优选的,所述螺旋线圈是由铁丝外面包裹一层塑料组成。
[0009]优选的,所述膜组件是由中空纤维膜组成。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和方法采用磁场微生物强化系统, 通过磁性生物效应提高微生物活性。因此,克服了低温条件下常规废水处理有机物不稳定和低的降解率的缺点,将固定化微生物与磁场同时应用在污水处理中,增加微生物的作用效果,微生物具有好氧和厌氧交替环境,同时由于微生物处于固定化状态,因此可以有效防止膜污染,本发明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图3为固定化微生物板结构图。
[0012]图中:1、污水处理器,2、进水口,3、固定化微生物系统,4、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5、 第二固定化微生物层,6、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7、膜组件,8、出水口,9、变压器,10、电源, 11、曝气装置e,12、曝气装置f,13、螺旋线圈,14、磁场测试仪,15、过滤网,16、透水砖。【具体实施方式】[〇〇1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〇〇14]请参阅图,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好氧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器1、固定化微生物系统3和膜组件7,污水处理器1上端设有进水口 2,在污水处理器1 内设有固定化微生物系统3,固定化微生物3的外围设有一层过滤网15,过滤一些颗粒较大的污染物,防止固定化微生物3系统被阻塞,固定化微生物系统3分为三层,从外到内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4、第二固定化微生物层5、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6,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4由多块固定化微生物板连接组成;固定化微生物板采用活性污泥与化学药剂的混合物组成,活性污泥与化学药剂混合成糊状混合物,再将糊状混合物通过模板固定,待糊状混合物干后取下模板,晾干后的活性污泥与化学药剂混合物再缠绕上螺旋线圈组成固定化微生物板, 固定化微生物板厚度为4cm,第二固定化微生物层5和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6的制作方法与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4制作方法相同,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4、第二固定化微生物层5和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6都与污水处理器1底部紧密结合,螺旋线圈13与变压器9相连接,变压器9 与电源10相连接,在污水处理器1内侧与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4之间设有曝气装置ell,在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6内侧设有膜组件7,膜组件7与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6之间设有曝气装置fl 2,膜组件7内设置有出水口 8,在曝气装置f 12与膜组件7之间设有一层透水砖16,透水砖 16防止固定微生物系统3由于水压冲散后膜组件7被阻塞,污水通过过滤网15经过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4,再经过第二固定化微生物层5,然后经过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6,再通过透水砖16,最后通过膜组件7,这样污水将经过好氧-厌氧-好氧的交替的过程,在污水处理器1内还设置有磁场测试仪14,电源10通过变压器9控制螺旋线圈13的电流强度和方向,从而控制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在污水处理器1中形成了一个可变磁场,此磁场作用于固定化微生物系统3,磁场对固定化微生物系统3中的微生物产生磁性生物效应,磁场测试仪14在污水处理器内检测磁场强度。
[001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好氧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污水处理器、固定化微生物系统 和膜组件,所述污水处理器上端设有进水口,在污水处理器内设有固定化微生物系统,所述 固定化微生物的外围设有一层过滤网,固定化微生物系统分为三层,从外到内第一固定化 微生物层、第二固定化微生物层、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所述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由多块固 定化微生物板连接组成;所述固定化微生物板采用活性污泥与化学药剂的混合物组成,活 性污泥与化学药剂混合成糊状混合物,再将糊状混合物通过模板固定,待糊状混合物干后 取下模板,晾干后的活性污泥与化学药剂混合物再缠绕上螺旋线圈组成所述固定化微生物 板,所述固定化微生物板厚度为2-4cm,所述第二固定化微生物层和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的 制作方法与所述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制作方法相同,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第二固定化微 生物层和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都与污水处理器底部紧密结合,所述第一固定化微生物层与 第二固定化微生物层之间留有空隙,第二固定化微生物层和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之间留有 空隙,所述螺旋线圈与变压器相连接,变压器与电源相连接,在污水处理器内侧与第一固定 化微生物层之间设有曝气装置e,在第三固定化微生物层内侧设有膜组件,所述膜组件与第 三固定化微生物层之间设有曝气装置f,膜组件内设置有出水口,在曝气装置f与膜组件之 间设有一层透水砖,在污水处理器内还设置有磁场测试仪,电源通过变压器控制螺旋线圈 的电流强度和方向,从而控制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在污水处理器中形成了一个可变磁场,此 磁场作用于固定化微生物系统,磁场对固定化微生物系统中的微生物产生磁性生物效应, 磁场测试仪在污水处理器内检测磁场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好氧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螺旋线圈 是由铁丝外面包裹一层塑料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好氧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膜组件是 由中空纤维膜组成。
【文档编号】C02F1/48GK105967331SQ201610485838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7日
【发明人】李晶晶, 汪浩
【申请人】汪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