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染废水脱氮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5846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染废水脱氮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印染废水脱氮工艺,属于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曝气区和反硝化区,所述的反硝化区位于曝气区端部,曝气区与反硝化区之间设置有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进水管自曝气区底部连入曝气区。将发明应用于印染废水脱氮,具有脱氮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改造成本低等优点。
【专利说明】
-种印染废水脱氮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印染废水脱氮工艺,属于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印染废水中通常会含有N03^、N也+,运些离子的存在会影响排放废水的总含氮量, 总含氮量过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处理过程中通常进行脱氮处理。常用的脱氮方 式主要由=种:第一种是采用氧化沟的结构,如图1所示的装置,其按照图1所示将处理池分 为曝气区Ia(硝化区)和非曝气区(反硝化区),曝气区Ia(硝化区)溶解氧要求在3-5mg/L,非 曝气区(反硝化区)单次过流反应时间非常短,实际溶解氧远高于〇.5mg/l,氧化沟内硝化反 应充足而反硝化反应不充分,总氮去除率一般在40%-50% ;第二种是先设置一个反硝化 工艺系统或反硝化区,再曝气处理系统(设置硝化工艺段)或硝化区,曝气处理系统(设置硝 化工艺段)或硝化区的泥水混合物通过内回流送至反硝化工艺系统或反硝化区,其操作过 程中反硝化工艺段或反硝化区的污废水作为碳源,要求内回流比控制在100-300%,流量较 大,对管道内径要求较高,建造成本高;第=种是污废水曝气处理系统(作为硝化段)后单独 设置反硝化处理系统(作为反硝化段),曝气处理系统(作为硝化段)溶解氧要求在3-5mg/L, 将N化+转化为N02^,属于有氧处理区,反硝化处理系统(作为反硝化段)则将溶解氧控制在 0.5mg/L W下,将N03-转化为化,需要外加 C也OH作为反硝化碳源,其处理成本较高。
[0003]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克服现有脱氮工序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印染废水脱氮工艺。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种印染废水脱氮工艺,包括曝气区和反硝化区,所述的反硝化区位于曝气区端 部,曝气区与反硝化区之间设置有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且过流 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顺次连接,将反硝化区与曝气区隔断;所述的过 流板上设置有过流口,过流口处设置有累,将曝气区的流体经过流口吸入反硝化区,返流 板上设置有返流口,用于将反硝化处理后的流体回入曝气区;进水管自曝气区底部连入曝 气区;待处理废水自进水管进入曝气区,经曝气区处理后废水由累经过流口压入,在过流 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所围成的反硝化区中停留5-6小时,再经过流板 上的过流口重新返回曝气区,经出水管排出。
[0007]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000引所述的过流板倾斜设置,起到导流的效果,避免出现死角。
[0009] 所述的隔流板倾斜设置,起到导流的效果,避免出现死角。
[0010] 所述的反硝化区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反硝化区对称设置在曝气区的两端。
[0011] 所述的反硝化区侧边连接有备用管,用于提供外加碳源。
[0012] 所述的曝气区中设置有揽拌器,推进待处理废水流动。
[0013] 所述的过流板一端与曝气区外壁连接,另一端与隔流板一连接,返流板一端与隔 流板二连接,另一端与曝气区的另一侧外壁连接,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 返流板与其外侧的曝气区外壁形成封闭的反硝化区,对应的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 隔流板二和返流板与其内侧的曝气区外壁形成封闭的曝气区,W确保反硝化区与曝气区的 充分隔断,曝气区与反硝化区仅通过累和返流口连通。
[0014] 所述的曝气区对称设置有两个,对应的每个曝气区上设置一个或一对反硝化区, 进水管分别与两个曝气区连通。
[0015] 所述的曝气区对称设置有两个,对应的每个曝气区上设置有两个反硝化区,且该 两个反硝化区对称设置在对应的曝气区两端,进水管分别与两个曝气区连通。
[0016] 将本申请应用于印染废水的脱氮处理,反硝化区在曝气区上单侧设置,也可两侧 设置,而曝气区可设置为一个,也可设置为相互平行的两个,不同的结构可实现不同处理量 的废水处理,待处理废水自曝气区和反硝化区的底部供入,其中,曝气区中,在曝气区中所 设置的揽拌器推进废水运行;而曝气区与反硝化区相互隔断,并仅通过安装在过流板上的 累和返流板上的返流口连通,整个装置从曝气区内部进行隔开,同时,经累供入反硝化区的 流体中额外添加(印染)废水,该(印染)废水的添加量是反硝化区总进水量的1/4-1/5,W确 保每个反硝化区中的反应时长控制在5-6小时;当该累入的流体不足时,启动备用管进行 外加碳源加入,强化反硝化效果,在完成流体回流使用并保证反硝化充分的同时,避免了内 循环改造工作,整体占地面积小,并减轻了内循环压力;曝气区上隔离出来的反硝化区延长 了待处理废水在反硝化区的停留时间,处理效率大大提高,将处理后废水中氮含量由80- 90mg/L降低至lOmg/LW下,脱氮处理后可直接进行排放,而不会造成富营养化现象。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常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0018] 图2为本申请印染废水脱氮装置的第一种示意图;
[0019]图3为本申请印染废水脱氮装置的局部侦晒图;
[0020] 图4为本申请印染废水脱氮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申请印染废水脱氮装置的第=种结构示意图。
[0022] 其中标号:A.曝气区;Al.曝气区一;A2.曝气区二;B.反硝化区;Bi.反硝化区一;B2. 反硝化区二;Bs.反硝化区二;B4.反硝化区四;1.过流板;11.过流口; 2.隔流板一;3.循环弧 板;4.隔流板二;5.返流板;51.返流口; 6.进水管;7.备用管;8.揽拌器;9.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实施例1
[0024] 本实施例一种印染废水脱氮工艺,结合图2,包括曝气区A和反硝化区B,反硝化区B 位于曝气区A左端,且曝气区A与反硝化区B之间设置有过流板1、隔流板一 2、循环弧板3、隔 流板二4和返流板5,过流板1 一端固定在其所在一侧曝气区A的外壁上,另一端与隔流板一 2 连接,隔流板一 2、循环弧板3和隔流板二4顺次连接,返流板5-端与隔流板二4连接,另一端 则固定在其所在一侧曝气区A的外壁上,将反硝化区B与曝气区A隔断;过流板1上设置有过 流口 11,过流口 11处设置有累,将曝气区A的流体经过流口 11吸入反硝化区B,返流板5上设 置有返流口 51,用于将反硝化处理后的流体回入曝气区A;结合图3,进水管6自曝气区A底部 连入,该进水管6与曝气区A连通。本实施例中,过流板1和隔流板5均倾斜45°设置,隔流板一 2与隔流板二4相互平行设置,循环弧板3与其外侧的曝气区A外壁弧度一致;反硝化区B的侧 边设置有备用管7,用于为反硝化区提供额外的碳源;与进水管6对应的另一端设置出水管 9,而在曝气区A内,设置揽拌器8,该揽拌器財隹进流体随之揽拌方向移动。
[0025] 待处理废水自进水管6和进水管6上的分流管61分别进入曝气区A和反硝化区B,进 入曝气区A的废水处理后由累经过流口 11压入,在过流板1、隔流板一 2、循环弧板3、隔流板 二4和返流板5所围成的反硝化区B中停留5-6小时,再经过流板上5的过流口 51重新返回曝 气区A,经出水管9排出。
[0026] 将本申请应用于印染废水的脱氮处理,待处理废水自曝气区A和反硝化区B的底部 供入,其中,曝气区A中,在曝气区A中所设置的揽拌器8为曝气区A提供运行动力;而曝气区A 与反硝化区B相互隔断,并仅通过安装在过流板1上的累和返流板5上的返流口51连通,整个 装置从曝气区A内部进行隔开,同时,经累供入反硝化区B的流体可作为反硝化碳源使用,降 低成本,当该累入的流体不足时,启动备用管7进行外加碳源加入,强化反硝化效果,在完成 流体回流使用并保证反硝化充分的同时,避免了内循环改造工作,整体占地面积小,并减轻 了内循环压力;曝气区A上隔离出来的反硝化区B延长了待处理废水在反硝化区的停留时 间,处理效率大大提高,将处理后废水中氮含量由80-90mg/L降低至40mg/L W下,脱氮处理 后可直接进行排放,而不会造成富营养化现象。实施例2
[002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 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反硝化区B设置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于曝气区A的两端;一 个曝气区A设置两个反硝化区B,可W更进一步强化脱氮效果,待处理废水在反硝化区B的停 留时间延长一倍,处理效率大大提高,将处理后废水中氮含量由80-90mg/L降低至lOmg/LW 下。
[0028] 实施例3
[002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4,曝气区A并排设 置有两个,分别是曝气区一 Al和曝气区二A2,曝气区一 Al和曝气区二A2的同一端上分别设置 有反硝化区B,即反硝化区一Bi和反硝化区二化,即每个曝气区A中分别设置一组过流板1-隔 流板一2-循环弧板3-隔流板二4-返流板5;进水管6自曝气区A底部连入,使进水管6分别与 两个曝气区A连通。并行设置的两个曝气区A有利于提高其处理能力,将废水处理量提升一 倍。
[0030] 实施例4
[003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5,曝气区A并排设 置有两个,分别是曝气区一 Al和曝气区二A2,曝气区一 Al和曝气区二A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反 硝化区B,即反硝化区一Bi、反硝化区二B2、反硝化区;83和反硝化区四B4,即每个曝气区A中 分别设置两组过流板1-隔流板一2-循环弧板3-隔流板二4-返流板5;进水管6自曝气区A底 部连入,使进水管6与曝气区A连通。并行设置的两个曝气区A有利于提高其处理能力,将废 水处理量提升一倍;而在每个曝气区A中对称设置的反硝化区B则有利于提高脱氮效果,将 处理后废水中氮含量由80-90mg/L降低至lOmg/LW下。
[0032] 采用本申请的工艺进行废水脱氮处理后,其处理效果参见表1所示。
[0033]表1不同处理条件下脱氮效果对照表 [0034]单位:mg/L
[0035]
[0036] 注:原液未取上清液,COD做混合液。
[0037] 从上述方案的阐述W及表1的对比可W看出,将本申请应用于印染废水的脱氮处 理,反硝化区B在曝气区A上单侧设置,也可两侧设置,而曝气区可设置为一个,也可设置为 相互平行的两个,不同的结构可实现不同处理量的废水处理,待处理废水自曝气区A和反硝 化区B的底部供入,其中,曝气区A中所设置的揽拌器8为曝气区A提供充足的氧气,确保曝气 充分;而曝气区A与反硝化区B相互隔断,并仅通过安装在过流板1上的累和返流板5上的返 流口 51连通,整个装置从曝气区A内部进行隔开,同时,经累供入反硝化区B的流体可作为反 硝化碳源使用,降低成本,当该累入的流体不足时,启动备用管7进行外加碳源加入,强化 反硝化效果,在完成流体回流使用并保证反硝化充分的同时,避免了内循环改造工作,整体 占地面积小,并减轻了内循环压力;曝气区A上隔离出来的反硝化区B延长了待处理废水在 反硝化区B的停留时间,处理效率大大提高,将处理后废水中氮含量由80-90mg/L降低至 lOmg/L W下,脱氮处理后可直接进行排放,而不会造成富营养化现象。
[0038] W上内容是结合本发明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 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运些说明,对于本发明创造所属技术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W做出若干简单推演 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印染废水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区和反硝化区,所述的反硝化区位于 曝气区端部,曝气区与反硝化区之间设置有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 板,且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顺次连接,将反硝化区与曝气区隔 断;所述的过流板上设置有过流口,过流口处设置有栗,将曝气区的流体经过流口吸入反硝 化区,返流板上设置有返流口,用于将反硝化处理后的流体回入曝气区;进水管自曝气区底 部连入曝气区;待处理废水自进水管进入曝气区,经曝气区处理后,废水由栗经过流口压 入,在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所围成的反硝化区中停留5-6小时, 再经过流板上的过流口重新返回曝气区,经出水管排出。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流板倾斜设置。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流板倾斜设置。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硝化区设置有两 个,且两个反硝化区对称设置在曝气区的两端。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硝化区侧边连接 有备用管。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区中设置有搅 拌器。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流板一端与曝气 区外壁连接,另一端与隔流板一连接,返流板一端与隔流板二连接,另一端与曝气区的另一 侧外壁连接,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与其外侧的曝气区外壁形成 封闭的反硝化区,对应的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与其内侧的曝气 区外壁形成封闭的曝气区。8.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区并 列设置有多个,对应的每个曝气区上设置一个反硝化区,进水管与曝气区连通。9.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区并 列设置有多个,对应的每个曝气区上两端处分别设置一对反硝化区,进水管与曝气区连通。10.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区 并列设置有多个,对应的每个曝气区上设置有两个反硝化区,且该两个反硝化区对称设置 在对应的曝气区两端,进水管与曝气区连通。
【文档编号】C02F103/30GK106064850SQ201610377435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31日 公开号201610377435.7, CN 106064850 A, CN 106064850A, CN 201610377435, CN-A-106064850, CN106064850 A, CN106064850A, CN201610377435, CN201610377435.7
【发明人】奚晓东, 钱建华, 王林君
【申请人】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