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沟槽式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文档序号:10712046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院落沟槽式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净化领域,尤其涉及院落沟槽式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方法。包含院落地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院落地层上包含一个污水水槽,所述污水水槽一侧通过管道连接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着一个以上的人工湿地营养单体,所述一个以上的人工湿地营养单体上种植有湿地植物,一个以上的人工湿地营养单元连接起来后一侧包含街道排水管。有益效果:(1)工厂化生产,施工简单,见效快。(2)便于维修与更换,保证系统稳定运行。(3)节省施工面积,降低施工造价。
【专利说明】
院落沟槽式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院落沟槽式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0003]人工湿地的一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水生植物池和集水排水3大部分(李寒娥.人工湿地系统在我国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5(7): 9-12.)。根据污水在湿地床中流动的方式,可将人工湿地分为3种类型:垂直流人工湿地、潜流式人工湿地和表面流人工湿地(蔡佩英,马祥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8,20(1): 8-11.)。
[0004]潜流式人工湿地由一个或多个填料床组成,污水从一端水平流过填料床到另一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类型,但潜流式人工湿地运行不稳定、检测困难、不易更换、容易发生堵塞现象,影响系统的可持续利用(Ryszard B , Sedzide M B.Soil cloggingPhenomena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with Subsurface Flow[J].Wat.Sc1.Tech.,1997, 35: 183-188.)0

【发明内容】

[0005]发明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效果更好的院落沟槽式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方法,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0006]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方案一:
院落沟槽式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含院落地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院落地层上包含一个污水水槽,所述污水水槽一侧通过管道连接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着一个以上的人工湿地营养单体,所述一个以上的人工湿地营养单体上种植有湿地植物,一个以上的人工湿地营养单元连接起来后一侧包含街道排水管。
[0007]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人工湿地营养单体中包含上层的营养土,营养土下方还包含粗砂。
[0008]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人工湿地营养单体的壳体上包含多个开孔。
[0009]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污水水槽中包含过滤篦子。
[0010]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进水管为倾斜的管道,从污水水槽到人工湿地营养单体的方向上管道逐渐朝下倾斜。
[0011]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营养土为细砂、粘土和泥炭土按照质量比1:1:1配比而成。
[0012]方案二:
院落沟槽式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污水首先进入污水水槽,经过过滤篦子,将较大的杂物过滤并人工清除;然后进入人工湿地营养单体即潜流箱体组合成的人工湿地区,通过这个区域的污水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水进入出水管与街道排水管排出处理系统。
[0013]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I)工厂化生产,施工简单,见效快。(2)便于维修与更换,保证系统稳定运行。(3)节省施工面积,降低施工造价。
【附图说明】
[0014]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人工湿地剖面图;
图2是人工湿地营养单体剖面图;
其中:1.污水水槽;2.过滤篦子;3.湿地植物;4.进水管;5.人工湿地营养单体;6.街道排水管;7.营养土;8.粗砂;9.开孔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方案一:
院落沟槽式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含院落地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院落地层上包含一个污水水槽,所述污水水槽一侧通过管道连接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着一个以上的人工湿地营养单体,所述一个以上的人工湿地营养单体上种植有湿地植物,一个以上的人工湿地营养单元连接起来后一侧包含街道排水管。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院落沟槽式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污水首先进入污水水槽,经过过滤篦子,将较大的杂物过滤并人工清除;然后进入人工湿地营养单体即潜流箱体组合成的人工湿地区,通过这个区域的污水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水进入出水管与街道排水管排出处理系统。
[001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以院落排水沟槽为载体,以人工湿地营养单体为单元,用人工湿地营养单体组合的方法建造院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水槽设有过滤篦子,便于清理的大型垃圾和杂物;污水处理湿地人工湿地营养单体组合带是污水处理的主体部分,污水通过该区,通过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处理得到净化;处理后排水管与街道排水管连接流出系统。人工湿地营养单体由塑料制作,由底面和四个侧面构成,四个侧面中有相对的两个有孔的侧面和无孔的两个侧面,人工湿地营养单体有孔侧与相邻人工湿地营养单体的有孔侧面连接,与污水流动的方向一致。在箱体内承载不同层的填料,包括营养层、过滤层、排水层,达到污水处理目的。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I)工厂化生产,施工简单,见效快。(2)便于维修与更换,保证系统稳定运行。(3)节省施工面积,降低施工造价。
[0018]作为优先,所述人工湿地营养单体中包含上层的营养土,营养土下方还包含粗砂。图中植物根据气候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水生和湿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填料的上层为植物生长的营养土,以细砂、粘土和泥炭土1:1:1合成;下层为粗砂层,主要作用是物理过滤和透水。营养钵沿流水方向两侧打孔,用于营养钵之间水流通过。所述人工湿地营养单体的壳体上包含多个开孔。所述污水水槽中包含过滤篦子。
[0019]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进水管为倾斜的管道,从污水水槽到人工湿地营养单体的方向上管道逐渐朝下倾斜。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该朝下倾斜能够起到导向倒流的作用和效果。
[0020]开创性地,以上各个效果独立存在,还能用一套结构完成上述结果的结合。
[0021]以上结构实现的技术效果实现清晰,如果不考虑附加的技术方案,本专利名称还可以是一种湿地处理结构。本专利根据污水质和流量的需求,将人工湿地以营养钵为单元组合建造人工湿地沟槽,解决农村院落污水处理、局部更换、稳定运行问题。图中未示出部分细节。
[0022]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相互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组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00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主权项】
1.院落沟槽式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含院落地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院落地层上包含一个污水水槽,所述污水水槽一侧通过管道连接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着一个以上的人工湿地营养单体,所述一个以上的人工湿地营养单体上种植有湿地植物,一个以上的人工湿地营养单元连接起来后一侧包含街道排水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院落沟槽式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营养单体中包含上层的营养土,营养土下方还包含粗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院落沟槽式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营养单体的壳体上包含多个开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院落沟槽式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水槽中包含过滤篦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院落沟槽式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为倾斜的管道,从污水水槽到人工湿地营养单体的方向上管道逐渐朝下倾斜。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院落沟槽式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土为细砂、粘土和泥炭土按照质量比1:1:1配比而成。7.院落沟槽式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污水首先进入污水水槽,经过过滤篦子,将较大的杂物过滤并人工清除;然后进入人工湿地营养单体即潜流箱体组合成的人工湿地区,通过这个区域的污水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水进入出水管与街道排水管排出处理系统。
【文档编号】C02F9/14GK106082563SQ201610686351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19日 公开号201610686351.1, CN 106082563 A, CN 106082563A, CN 201610686351, CN-A-106082563, CN106082563 A, CN106082563A, CN201610686351, CN201610686351.1
【发明人】王太春
【申请人】王太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