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57716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强化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适用于富营养化的湖泊、水库、河道。
【背景技术】
[0002]浮床技术作为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因其运行、管理简便并且能直接从水体中去除污染物等优点,在国内外的研宄和应用中日益增多。但是传统的生物浮床技术主要依靠浮床上种植的植物吸收N、P等营养物和有机物,由于受季节和浮床植物的限制,对于漂浮植物来说它只利用表层水体,其净化效果很难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的一种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包括:微曝气生态浮床,所述微曝气生态浮床包括漂浮载体框架,所述漂浮载体框架的上面设有网格,四周设有若干个浮球,所述网格上悬挂若干弹性填料,弹性填料的顶端系于所述网格交点上,下端连接沉子;微曝气系统,所述微曝气系统包括连接气源的布气主管,所述布气主管连接若干布气支管,所述布气支管的末端设有砂芯曝气头,所述砂芯曝气头伸入到所述网格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弹性填料的下端。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在传统的生态浮床中加入了微孔曝气装置强化系统的氧化功能、保持系统的富氧条件,生态浮床下方悬挂的柔性弹性填料表面的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染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促进氨氮硝化过程和有机磷矿化过程,浮床上生长的漂浮植物根际泌氧能力和对营养盐的吸收也起到了净化作用。本实用新型采用漂浮载体,整个净化系统随水位变化起伏,在地质承载力小的淤泥底质区域如河口区,利用本项技术建造复合湿地,避免了常规硬质构筑湿地所需要花费高昂的代价进行的基础处理,并能达到理想的净化效果。
[0006]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7]优选的,所述漂浮载体框架和网格为不锈钢制成。
[0008]优选的,所述浮球为4个,分别设在所述漂浮载体框架的四角。
[0009]优选的,所述漂浮载体框架呈矩形,规格为3mX3m。
[0010]优选的,所述漂浮载体框架通过固定绳连接连接到用于固定在水底的固定粧上。
[0011]优选的,所述弹性填料为毛刷状弹性填料,规格为Φ 150 X 1500mm。
[0012]优选的,所述气源包括电力风机,电力风机连接布气总管,布气总管通过球阀与布气主管相连,布气主管与布气支管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气源还包括风力供气装置,所述风力供气装置通过三通阀连接到所述布气总管。
[0013]优选的,所述布气主管延伸到所述网格的中部,布气主管上竖直向下连接若干布气支管。进一步的,所述若干布气支管之间的间距为500mm,边缘的布气支管距与其相邻的漂浮载体框架的距离为250mm。
[00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气源未显示);
[0017]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
[0018]图3是图1中B-B剖面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漂浮载体框架I ;网格2 ;浮球3 ;弹性填料4 ;沉子5 ;布气主管6 ;布气支管7 ;砂芯曝气头8。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2]如图1-3所示,一种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包括微曝气生态浮床和微曝气系统。
[0023]微曝气生态浮床包括漂浮载体框架I,漂浮载体框架I采用50 X 50 X 2mm不锈钢方管制成3mX3m的“田”字形框架。框架上面附着有不锈钢网格2。漂浮载体框架I的四角分别通过一 50X50X2mm的不锈钢方管与框架的两边连接,形成四个三角形区域,三角形区域内设有45kg浮球3以承载框架的重量。在每个网格2交点上均悬挂一气刷状弹性填料4,弹性填料4的顶端系于网格2交点上,下端连接沉子5以保持伸展。
[0024]布气主管6延伸到网格2的中部,布气主管6上竖直向下连接若干布气支管7。进一步的,若干布气支管7之间的间距为500mm,边缘的布气支管7距与其相邻的漂浮载体框架I的距离为250mm。弹性填料4的规格为Φ 150 X 1500mm。
[0025]微曝气系统包括连接气源的布气主管6,布气主管6连接若干布气支管7,布气支管7的末端设有砂芯曝气头8,砂芯曝气头8伸入到网格2的下方且位于弹性填料4的下端。气源包括电力风机,电力风机连接布气总管,布气总管通过球阀与布气主管6相连,布气主管6与布气支管7相连。气源还包括风力供气装置,风力供气装置通过三通阀连接到布气总管。
[0026]漂浮载体框架I通过固定绳连接连接到用于固定在水底的固定粧上。
[00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在传统的生态浮床中加入了微孔曝气装置强化系统的氧化功能、保持系统的富氧条件,生态浮床下方悬挂的柔性弹性填料4表面的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染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促进氨氮硝化过程和有机磷矿化过程,浮床上生长的漂浮植物根际泌氧能力和对营养盐的吸收也起到了净化作用。本实用新型采用漂浮载体,整个净化系统随水位变化起伏,在地质承载力小的淤泥底质区域如河口区,利用本项技术建造复合湿地,避免了常规硬质构筑湿地所需要花费高昂的代价进行的基础处理,并能达到理想的净化效果。
[0028]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微曝气生态浮床,所述微曝气生态浮床包括漂浮载体框架,所述漂浮载体框架的上面设有网格,四周设有若干个浮球,所述网格上悬挂若干弹性填料,弹性填料的顶端系于所述网格交点上,下端连接沉子; 微曝气系统,所述微曝气系统包括连接气源的布气主管,所述布气主管连接若干布气支管,所述布气支管的末端设有砂芯曝气头,所述砂芯曝气头伸入到所述网格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弹性填料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载体框架和网格为不锈钢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为4个,分别设在所述漂浮载体框架的四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载体框架呈矩形,规格为3m X 3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载体框架通过固定绳连接连接到用于固定在水底的固定粧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填料为毛刷状弹性填料,规格为φ 150 X 1500_。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包括电力风机,电力风机连接布气总管,布气总管通过球阀与布气主管相连,布气主管与布气支管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还包括风力供气装置,所述风力供气装置通过三通阀连接到所述布气总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主管延伸到所述网格的中部,布气主管上竖直向下连接若干布气支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布气支管之间的间距为500mm,边缘的布气支管距与其相邻的漂浮载体框架的距离为25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包括微曝气生态浮床,微曝气生态浮床包括框架,框架的上面设有网格,四周设有若干个浮球,网格上悬挂若干弹性填料,弹性填料的顶端系于网格交点上,下端连接沉子;微曝气系统,微曝气系统包括连接气源的布气主管,布气主管连接若干布气支管,布气支管的末端设有砂芯曝气头,砂芯曝气头伸入到网格的下方且位于弹性填料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中微孔曝气系统强化系统的氧化功能、保持系统的富氧条件,生态浮床下方悬挂的柔性弹性填料表面的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染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促进氨氮硝化过程和有机磷矿化过程,浮床上生长的漂浮植物根际泌氧能力和对营养盐的吸收也起到了净化作用。
【IPC分类】C02F3-02, C02F3-10, C02F3-32
【公开号】CN204265518
【申请号】CN201420741487
【发明人】潘继征, 李文朝, 徐力刚, 冯慕华, 柯凡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