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工艺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布集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20113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可变工艺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布集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变工艺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布集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自上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的极大的发展,其研宄和应用已经涉及到多类污水处理和水生态环境的修复,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河水与景观湖水等等。
[0003]对比已有的地表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工艺特点和处理功效。其中,垂直流潜流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小,充氧效果好,能够充分利用处理基质,对污水环境中的BOD(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COD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也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尤其是氨氮的去除率较高,而且对其工艺进行合理改善和调整,在其充分发挥硝化作用的同时,加强其反硝化作用,可以提高整体的除氮效果,现有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开发与应用已对其充分验证。
[0004]目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类型主要有下行流与上行流结合、下行流与下行流结合、上行流与下行流等不同组合,在污水处理中均有其各自的缺点。(I)下行与上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是目前国内研宄较早的一种主流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有效解决了一些人工湿地易出现的水流短路现象,而且形成了下行池部分区域好氧、上行流部分厌氧的复合净水结构,促进了硝化与反硝化的脱氮效果。但其仍然存在下行池由于表层填料渗透系数的逐渐降低,而形成积水层阻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基质层,降低了系统中的好氧微生物活性,并且系统整体充氧能力较低,硝化的能力有限,总氮去除率不佳。(2)下行与下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提供一种污水分流直接从第一级下行池,进入第二级下行池补充反硝化碳源,提高反硝化的脱氮效果,同时,减少第一级下行池污染负荷,减少湿地系统堵塞以及雍水现象的发生,但表面细密基质堵塞的现象仍不能得到改善。(3)上行与下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提供了一种A2/0工艺与人工湿地结合的模式,即湿地系统由上行流厌氧缺氧湿地和下行流好氧湿地构成,可以有效减缓湿地的堵塞,但仍然存在系统供养能力不足,总氮去除率不高的现象。
[0005]因此,能够开发一种集合不同工艺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通过合理地改变和调节整个系统的运行工艺,解决单一的复合垂直人工湿地中存在的缺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工艺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布集水装置,可合理改变和调节整个湿地系统的运行工艺,解决人工湿地建成后,运行工艺定型不变的问题,更好的适应被处理的污水负荷变化,减少基质的堵塞,延长人工湿地的使用寿命。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可变工艺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布集水装置,包括:湿地,所述湿地包括第一级湿地和第二级湿地;
[0009]所述第一级湿地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第一级湿地上层设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级湿地下层设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
[0010]所述第二级湿地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第二级湿地上层设有第三进水管和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二级湿地下层设有第四进水管和第四出水管;
[0011]进一步包括进水水流调节结构、出水水流调节结构,以及连通第一级湿地和第二级湿地的湿地间水流调节结构;
[0012]所述进水水流调节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以及与水源连通;
[0013]所述湿地间水流调节结构包括水流过渡井和第一控制井;
[0014]所述水流过渡井分别与第一出水管和第三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井与所述第二出水管和所述第四进水管连通,同时连通一第一放空管;
[0015]所述水流过渡井和所述第一控制井之间通过一水流支管连通;
[0016]所述出水水流调节结构包括第二控制井和出水井;
[0017]所述第二控制井分别与所述第四出水管、所述出水井、所述第一放空管连通,以及连通一第二放空管;
[0018]所述出水井分别与所述第三出水管和用于排出所述出水井中水源的第五出水管连通;
[0019]当所述进水水流调节结构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连通,同时所述第二出水管和所述第四进水管连通,以及所述出水井与所述第三出水管和第五出水管连通时,水流依次流过所述第一级湿地上层,所述第一级湿地下层,所述第二级湿地下层,所述第二级湿地上层,最终从第三出水管流入所述出水井中,且通过所述第五出水管流出。
[0020]当所述进水水流调节结构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水流过渡井连通,同时所述水流过渡井与所述第三进水管连通,以及所述出水井与所述第四出水管和所述第五出水管连通时,水流依次流过第一级湿地上层,所述第一级湿地下层,所述水流过渡井,所述第二级湿地上层流过所述第二级湿地下层,最终从第四出水管流入所述出水井中,且通过所述第五出水管流出。
[0021]当所述进水水流调节结构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同时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第三进水管连通,以及所述出水井与所述第四出水管和第五出水管连通时,水流依次流过第一级湿地下层,所述第一级湿地上层,所述第二级湿地上层,第二级湿地下层,最终从第四出水管流入所述出水井中,且通过所述第五出水管流出。
[0022]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出水管均与第一级湿地上层中设置的布和/或集水管连通;
[0023]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均与第一级湿地下层中设置的布和/或集水管连通;
[0024]所述第三进水管和所述第三出水管均与第二级湿地上层中设置的布和/或集水管连通;
[0025]所述第四进水管和所述第四出水管均与第二级湿地下层中设置的布和/或集水管连通。
[0026]进一步地优选,所述进水水流调节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与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连通和水源连通。
[0027]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控制井中设有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
[0028]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出水管和所述第四进水管连通,同时连通一第一放空管;
[0029]所述第三连接件分别与第二出水管、所述第四进水管连通以及水流支管连通。
[0030]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二控制井中设置第四连接件和第五连接件;
[0031]所述第四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四出水管、所述出水井连通和所述第二放空管连通;
[0032]所述第五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放空管、所述第二放空管和所述出水井连通。
[0033]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进水管之间设置第一阀门,且为手动截断阀门或者电动截断阀门;<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