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水下生态修复系统的硬底景观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8508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水下生态修复系统的硬底景观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底景观池,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水下生态修复系统的硬底景观池。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我国硬底景观池内水体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通病:水质普遍恶化,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要求;水色异常,能见度降低,水质变黑,发臭;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藻类异常繁殖,影响感观效果,池内生物的栖息环境受到制约,生物存量较低,甚至出现水底“荒漠化”现象,对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
[0003]针对上述情况,目前大多数景观池主要采用排干景观池内水体,重新注入活水或用化学药剂杀藻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但由于该做法治标不治本且成本较大,水体很快被重新污染,从而又出现上述问题。
[0004]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就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能够永久解决景观池内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硬底景观池。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硬底景观池内水体容易恶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水下生态修复系统的硬底景观池,该景观池内水体长年清澈见底,呈现出美丽的水体景观效果。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水下生态修复系统的硬底景观池,包括置于硬底池内的土壤层、置于土壤层上的种植层以及置于池内的循环水栗,所述种植层由若干个种植模块组成,所述种植模块由种植基网以及种植在种植基网上的沉水植物组成。
[0007]优选地,所述种植基网由可降解材料组成,所述可降解材料包括可降解植物纤维。
[0008]优选地,所述可降解材料包括塑胶泡绵。
[0009]优选地,所述种植基网上均匀分布若干个种植孔,所述种植基网的厚度为2_5mm。
[0010]优选地,所述土壤层为低腐殖质的粘壤土,所述土壤层的厚度为5-10cm。
[0011]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包括苦草、金鱼藻、黑藻、篦齿眼子菜、菹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优选地,所述硬底池内还设有一排水槽口,所述排水槽口外周设有第一拦污栅。
[0013]优选地,所述硬底池内还设有一喷水器。
[0014]优选地,所述硬底池内还设有一泄水口,所述泄水口的外周设有第二拦污栅。
[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硬底景观池具有水下生态修复系统,采用模块化满铺种植在土壤层上种植沉水植物,对景观池进行水下生态修复,并放养一些水生动物,快速建立生物多样性的稳态生态系统。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水体中大量的N、P等营养元素,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沉水植物和浮游藻类在营养物质和光能的是竞争者,能很好地抑制了浮游藻类的生长;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促进有机营养盐的分解,综合治理富营养污染的水体,使水体景观长年清澈见底,呈现出美丽的水体景观效果,构建生物多样性水体生态系统,使水体达到自净的生态效果,并长期清澈见底,透明度达1.5米以上,形成水下绿化植被,达景观水体A类标准。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种植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土壤层I ;循环水栗2 ;种植模块3 ;种植基网4 ;沉水植物5 ;种植孔6 ;排水槽口 7 ;第一拦污栅8 ;喷水器9 ;第二拦污栅10 ;泄水口 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参照图1至2,一种具有水下生态修复系统的硬底景观池,包括置于硬底池内的土壤层、置于土壤层上的种植层以及置于池内的循环水栗,所述种植层由若干个种植模块组成,所述种植模块由种植基网以及种植在种植基网上的沉水植物组成,循环水栗能够使水体进行微循环状态,促进沉水植物生长,减少藻类植物繁殖,提高水体透明度,所述种植基网由可降解材料组成,所述可降解材料可采用可降解植物纤维或塑胶泡绵,将可降解植物纤维或塑胶泡绵按照3~5mm孔距制作种植孔,种植基网厚度为2_5mm,所述土壤层为低腐殖质的粘壤土,所述土壤层的厚度为5-lOcm,所述沉水植物包括苦草、金鱼藻、黑藻、篦齿眼子菜、菹草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主要栽种苦草,根据景观池的水位选择浅水型苦草(适合水深30~80cm)、深水型苦草(适合水深80~150cm),再根据水面面积配以少量的金鱼藻、黑藻、蓖齿眼子菜、菹草等沉水植物,增加水下景观的感观性,采用模块化满铺种植沉水植物,使沉水植物能够快速生长,从而能快速地建立水下生态修复系统。
[0024]所述硬底池内还设有一排水槽口,所述排水槽口外周设有第一拦污栅,拦污栅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景观池内沉水植物的脱落枝叶堵塞排水槽口,影响排水。
[0025]为了增加景观池内水体的流动性及景观效果,所述硬底池内还设有一喷水器。优选地,所述硬底景观池内还设有一泄水口,所述泄水口的外周设有第二拦污栅,硬底池内水过高时能够自动排水,起到保持水位的作用。
[0026]本实用实施具体做法为:
[0027]I)先排干景观池内的污染水体,清理池中鱼类及水生生物;
[0028]2)回填低腐殖质粘壤土 5~10cm,种植土要求为低腐殖质的粘壤土 ;
[0029]3)对池体进行杀菌消毒:回灌水约5~10cm,用漂白粉(含有效氯30%) 20PPM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杀灭致病菌、寄生虫和其他有害生物;
[0030]4)沉水植物的选择:以苦草作为水下绿化植被先锋植物,根据景观池的水深程度,选择浅水型苦草(适合水深30~80cm)、深水型苦草(适合水深80~150cm)。再根据水面面积配以少量的金鱼藻、黑藻、蓖齿眼子菜、菹草等沉水植物,增加水下景观的感观性;
[0031]5)沉水植物的种植:采用苦草模块化满铺种植,模块规格30X30cm,先把低腐殖质粘壤土抚平,在低腐殖质粘壤土表面铺种苦草的种植模块;
[0032]6)灌水致适合水深,设置循环水栗,喷水器,使水体进行微循环状态,促进沉水植物生长,减少藻类植物繁殖,提高水体透明度;
[0033]7) 20天后投放底栖生物环棱螺,5~10只/ m2,河蚬10只/ m2,河蟹(或河好)5只/ m2,以及少量本地土生的小型有益鱼类;
[0034]8)经60天的养护管理,水下绿化率基本可达70%以上,形成水下绿化植被,构成清水型的水下景观水体。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具有水下生态修复系统的硬底景观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硬底池内的土壤层、置于土壤层上的种植层以及置于池内的循环水栗,所述种植层由若干个种植模块组成,所述种植模块由种植基网以及种植在种植基网上的沉水植物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水下生态修复系统的硬底景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基网由可降解材料组成,所述可降解材料包括可降解植物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水下生态修复系统的硬底景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材料包括塑胶泡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水下生态修复系统的硬底景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基网上均匀分布若干个种植孔,所述种植基网的厚度为2-5_。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水下生态修复系统的硬底景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为低腐殖质的粘壤土,所述土壤层的厚度为5-10c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水下生态修复系统的硬底景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包括苦草、金鱼藻、黑藻、篦齿眼子菜、菹草中的一种或几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水下生态修复系统的硬底景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底池内还设有一排水槽口,所述排水槽口的外周设有第一拦污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水下生态修复系统的硬底景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底池内还设有一喷水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水下生态修复系统的硬底景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底池内还设有一泄水口,所述泄水口的外周设有第二拦污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水下生态修复系统的硬底景观池,包括置于硬底池内的土壤层、置于土壤层上的种植层以及置于池内的循环水泵,所述种植层由若干个种植模块组成,所述种植模块由种植基网以及种植在种植基网上的沉水植物组成,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硬底景观池内水体容易恶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水下生态修复系统的硬底景观池,该景观池内水体长年清澈见底,呈现出美丽的水体景观效果。
【IPC分类】C02F3/32, B44C5/06
【公开号】CN204737791
【申请号】CN201520433156
【发明人】黄建福, 何之绍
【申请人】黄建福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