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99660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净水处理通常使用膜技术处理法,其包括前置过滤与后置过滤,其中,前置过滤包括PP纤维层及活性炭层,前置过滤去除颗粒较大的杂质;后置过滤包括逆渗透层,通常为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等,去除微生物,重金属等颗粒较小的物质。
[0003]公开号CN203700063U公开一种串联式家用纯水机,原水通过前置过滤装置,所述前置过滤装置包括顺次串接的PP棉粗滤滤芯、活性炭滤芯及PP棉精滤滤芯;增压栗,所述增压栗的进水口与所述PP棉精滤滤芯的出水口连接;R0反渗透膜滤芯,所述RO反渗透膜滤芯的进水端与所述增压栗的出水口连接。
[0004]所述家用纯水机前置过滤装置的各种滤芯顺次串接,然后与增压栗串接,最后与RO反渗透膜和后置滤芯串接,其缺陷在于:整个纯水机体积较大,多级串联滤桶联接容易漏水,造成水质二次污染,结构复杂,且更换维修较为不便。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CN201275464Y公开另一种复合式过滤模块,包括一壳体、一整合滤心组、以及一盖体;该整合滤心组包括前置过滤组与后置过滤组,且该整合滤心组设置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
[0006]所述复合式过滤模块将前置过滤的滤芯与后置过滤的滤芯复合设置在一起,其缺陷在于:
[0007]—,所有滤芯复合在壳体中,而无法安装增压栗,滤水压力不足,滤水速度缓慢;
[0008]二,前置过滤的滤芯与后置过滤的滤芯复合设置在一起,为减小体积,滤芯过滤面积将减小,过滤效果及产水量受到影响;而如增大滤芯过滤面积,必然使得复合式过滤模块体积过大,形成循坏悖论。
[0009]三,膜过滤直接出水,无法再连接后置过滤,进一步提升水质并改善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器,解决净水机传统串联式滤芯结构和多级过滤技术缺陷,最大限度的达到节空间、节材、节成本的目的,过滤效果较好,滤芯寿命长,产水量较高,且整体体积较小。同时解决传统净水机多级串联滤桶联接容易漏水,造成水质二次污染不良现象。
[0011]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0012]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器,包括壳体、环聚滤芯和盖体,壳体内部设置容置空间,壳体上端为与容置空间连通的开口端,环聚滤芯设置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盖体设置于壳体上端的开口端;环聚滤芯由呈环形的前端滤芯和后端滤芯组成,前端滤芯由外至内依次为外层PP棉滤层、活性炭层和内层PP棉滤层,后端滤芯为KDF合金滤层,KDF合金滤层设置在内层PP棉滤层的内侧;壳体下端设置有源水口和前置出水口,水流由源水口进入,先由外层PP棉滤层过滤,然后由活性炭层过滤,再由内层PP棉滤层过滤后,再经KDF合金滤层过滤后,由前置出水口排出。
[0013]进一步,外层PP棉滤层与壳体的容置空间的侧壁形成有间隙,源水口与间隙连通,壳体下端还设置有反冲洗出水口,反冲洗出水口与间隙连通,且与源水口连通。
[0014]进一步,环聚滤芯还包括上端盖和下端盖,前端滤芯内部形成空腔,KDF合金滤层置于空腔中,上端盖设置于前端滤芯上端,而下端盖置于前端滤芯下端,并定位KDF合金滤层。
[0015]进一步,所述壳体、环聚滤芯和盖体都设置为筒状。
[0016]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将环聚滤芯设置在一个壳体中,相对于串联式多级前置滤芯组的净水器,不仅解决了串联式滤芯结构和多级过滤技术缺陷,最大限度的达到节空间、节材、节成本的目的,过滤效果较好,滤芯寿命长,产水量较高,且整体体积较小。同时解决了传统净水机多级串联滤桶联接容易漏水,造成水质二次污染不良现象。
[0017]环聚滤芯由前端滤芯和后端滤芯组成,后端滤芯置于前端滤芯中,进一步节省整体体积,且过滤效果较好。
[0018]再者,反冲洗出水口与环聚滤芯外侧与盖体间的间隙连通,且与源水口连通,在冲洗环聚滤芯时,水流由源水口进入,冲洗后由反冲洗出水口排出。环聚滤芯过滤截留在滤芯外侧和滤芯底部的过滤杂质,通过反冲洗出水口排出,达到环聚滤芯定时排污,有效地延长滤芯寿命并降低滤芯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后置滤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后置滤芯连接的剖视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剖视图;
[002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剖视图;
[0025]图7是本实用新型环聚滤芯的立体分解图;
[0026]图8是本实用新型壳体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7]标号说明
[0028]环聚式过滤净水器I 壳体11
[0029]容置空间111开口端112
[0030]源水口 113前置出水口 114
[0031]反冲洗出水口 115
[0032]环聚滤芯12前端滤芯121
[0033]外层PP棉滤层1211 活性炭层1212
[0034]内层PP棉滤层1213 KDF合金滤层1214
[0035]空腔1215上端盖122
[0036]下端盖123盖体13
[0037]增压栗2后置滤芯组3。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0039]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器1,包括壳体11、环聚滤芯12和盖体13,壳体11内部设置容置空间111,壳体11上端为与容置空间111连通的开口端112,环聚滤芯12设置于壳体11的容置空间111内,盖体13设置于壳体11上端的开口端112。
[0040]本实施例中,环聚滤芯12由呈环形的前端滤芯121和后端滤芯组成,前端滤芯121由外至内依次为外层PP棉滤层1211、活性炭层1212、内层PP棉滤层1213,后端滤芯为KDF合金滤层1214,KDF合金滤层1214设置在内层PP棉滤层1213的内侧。
[0041]壳体11下端设置有源水口 113和前置出水口 114,水流由源水口 113进入,先由外层PP棉滤层1211过滤,然后由活性炭层1212过滤,再由内层PP棉滤层1213过滤,再经KDF合金滤层1214过滤后,由前置出水口 114排出。前置出水口 114连接增压栗2,增压栗2连接后置滤芯组3。
[0042]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外层PP棉滤层1211与壳体11的容置空间111的侧壁形成有间隙,源水口 113与间隙连通,壳体11下端还设置有反冲洗出水口 115,反冲洗出水口 115与间隙连通,且与源水口 113连通。在冲洗环聚滤芯12时,水流由源水口 113进入,冲洗后由反冲洗出水口 115排出。
[0043]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将环聚滤芯12设置在一个壳体11中,相对于串联式多级前置滤芯组的净水器,不仅解决了串联式滤芯结构和多级过滤技术缺陷,最大限度的达到节空间、节材、节成本的目的,过滤效果较好,滤芯寿命长,产水量较高,且整体体积较小。同时解决了传统净水机多级串联滤桶联接容易漏水,造成水质二次污染不良现象。
[0044]环聚滤芯12还包括上端盖122和下端盖123,前端滤芯121内部形成空腔1215,KDF合金滤层1214置于空腔1215中,上端盖122设置于前端滤芯121上端,而下端盖123置于前端滤芯121下端,并定位KDF合金滤层1214。该环聚滤芯12结构使得可以选择设置KDF合金滤层1214,或者取出KDF合金滤层1214而不设置。
[0045]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减小体积,节省空间,所述壳体11、环聚滤芯12和盖体13都设置为筒状。
[00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环聚滤芯和盖体,壳体内部设置容置空间,壳体上端为与容置空间连通的开口端,环聚滤芯设置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盖体设置于壳体上端的开口端;环聚滤芯由呈环形的前端滤芯和后端滤芯组成,前端滤芯由外至内依次为外层PP棉滤层、活性炭层和内层PP棉滤层,后端滤芯为KDF合金滤层,KDF合金滤层设置在内层PP棉滤层的内侧;壳体下端设置有源水口和前置出水口,水流由源水口进入,先由外层PP棉滤层过滤,然后由活性炭层过滤,再由内层PP棉滤层过滤后,再经KDF合金滤层过滤后,由前置出水口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外层PP棉滤层与壳体的容置空间的侧壁形成有间隙,源水口与间隙连通,壳体下端还设置有反冲洗出水口,反冲洗出水口与间隙连通,且与源水口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器,其特征在于:环聚滤芯还包括上端盖和下端盖,前端滤芯内部形成空腔,KDF合金滤层置于空腔中,上端盖设置于前端滤芯上端,而下端盖置于前端滤芯下端,并定位KDF合金滤层。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壳体、环聚滤芯和盖体都设置为筒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器,包括壳体、环聚滤芯和盖体,壳体内部设置容置空间,壳体上端为与容置空间连通的开口端,环聚滤芯设置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盖体设置于壳体上端的开口端;环聚滤芯由呈环形的前端滤芯和后端滤芯组成,前端滤芯由外至内依次为外层PP棉滤层、活性炭层和内层PP棉滤层,后端滤芯为KDF合金滤层,KDF合金滤层设置在内层PP棉滤层的内侧;壳体下端设置有源水口和前置出水口。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净水机传统串联式滤芯结构和多级过滤技术缺陷,最大限度的达到节空间、节材、节成本的目的,过滤效果较好,滤芯寿命长,产水量较高,且整体体积较小。同时解决了传统净水机多级串联滤桶联接容易漏水,造成水质二次污染。
【IPC分类】C02F9/06
【公开号】CN204752428
【申请号】CN201520313976
【发明人】李章文
【申请人】李章文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