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5546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厌氧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厌氧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从工业污水处理设备来看,由于国内工业污水处理设备技术含量较低,工业污水处理的高端设备主要依靠进口,而这些进口设备主要由国外大型水务企业生产,此类企业规模较大,产品从品牌和技术上都具竞争力,有较高的议价能力。是属于发展较快,需求状况良好的行业。但目前国内的工业污水处理设备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污水处理不干净,导致污水处理的效果难以被人接受,影响再利用;另外,现有曝气生物滤池技术是由多组过滤池体构成,其中每组池体内根据工艺不同,都将摆放不同的填料,达到去除水中不同污染物的功能。针对厌氧池来说,目前填料无规则的摆放在厌氧池内,不同的填料上附着不同的微生物,水流从下往上流经滤层的过程,填料容易过早被污染,形成堵塞和结块,使水流阻力变大,污水无法充分的接触填料,从而直接影响到过滤出水的水质效果,同时亦会影响整体系统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污水处理效果好,减小水流向上流经填料滤层时阻力的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池,固定在过滤池底部的填料架和安装在填料架上的填料,所述填料包括铁系填料层和木系填料层,铁系填料层位于木系填料层上方,所述铁系填料层包括多个铁系料材,所述木系填料层包括多根木系料材,且每根木系料材的长度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木系填料层底面与填料架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网,铁系填料层与木系填料层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网,填料架左侧固定设置有竖向的隔离板,隔离板底端与过滤池池底留有间隙,隔离板与过滤池左侧壁构成第一水流通道,第一水流通道顶端侧壁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过滤池右侧设置有沉淀池,沉淀池内设置有竖向的导流板,导流板与过滤池右侧壁形成第二水流通道,过滤池右侧顶端与第二水流通道连通,所述沉淀池右侧设置有出水口。
[0006]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与沉淀池右侧壁之间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设置于出水口下方。
[0007]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为消毒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铁系填料层的每个铁系料材紧密排列呈条形螺旋状。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离网或第二隔离网为不锈钢钢丝网。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池左侧下部设置有第一排污管,沉淀池右侧下部设置有第二排污管。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过滤池内的填料架上安装有第一隔离网和第二隔离网,能够使铁系料材和木系料材铺设更均匀,污水更加充分地与填料上的微生物接触;同时能够有效使池体内的填料不会因污水的流动而掉落或者不稳定,结构稳定可靠;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第一水流通道,进入过滤池内的污水先浸漫木系填料层之后再向上流动浸漫铁系填料层,木系料材上的微生物,首先去除掉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减少了水流向上流动的阻力,保证水流通畅;避免污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向上浸漫时污染铁系填料层;污水通过铁系填料层时,污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在铁系填料层中的被微生物吸附分解,进一步净化了污水;处理后的水流经过第二水流通道进入沉淀池内,第二水流通道侧部的导流板会对水流进行消毒,导流板与沉淀池右侧壁之间设置有过滤层会对流向出水口的水流进行有效过滤,确保排出的水质良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建设成本低廉,大大减小了水流向上流经填料滤层时阻力,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且污水处理效果稳定显著,出水水质良好,操作简单,便于管理。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种厌氧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过滤池,2-填料架,3-进水管,4-第一水流通道,5-第二隔离网,6_过滤池左侧壁,7-第一隔离网,8-第一排污管,9-木系填料层,10-沉淀池,11-隔离板,12-铁系填料层,13-第二水流通道,14-导流板,15-出水口,16-过滤层,17-第二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一种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池1,固定在过滤池I底部的填料架2和安装在填料架2上的填料,所述填料包括铁系填料层12和木系填料层9,铁系填料层12位于木系填料层9上方,所述铁系填料层12包括多个铁系料材,所述木系填料层9包括多根木系料材,且每根木系料材的长度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木系填料层9底面与填料架2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网7,铁系填料层12与木系填料层9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网5,填料架2左侧固定设置有竖向的隔离板11,隔离板11底端与过滤池I池底留有间隙,隔离板11与过滤池左侧壁6构成第一水流通道4,第一水流通道4顶端侧壁连接有进水管3,所述过滤池I右侧设置有沉淀池10,沉淀池10内设置有竖向的导流板14,导流板14与过滤池I右侧壁形成第二水流通道13,过滤池I右侧顶端与第二水流通道13连通,所述沉淀池10右侧设置有出水口 15。
[0016]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14与沉淀池10右侧壁之间设置有过滤层16,过滤层16设置于出水口 15下方。
[0017]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14为消毒板。
[0018]实施例中,所述铁系填料层12的每个铁系料材紧密排列呈条形螺旋状。
[0019]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网7或第二隔离网5为不锈钢钢丝网。
[0020]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池I左侧下部设置有第一排污管8,沉淀池10右侧下部设置有第二排污管17。
[00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由于过滤池I内的填料架2上安装有第一隔离网7和第二隔离网5,能够使铁系料材和木系料材铺设更均匀,污水更加充分地与填料上的微生物接触;同时能够有效使过滤池I内的填料不会因污水的流动而掉落或者不稳定,结构稳定可靠;污水通过进水管3进入第一水流通道4,进入过滤池I内的污水先浸漫木系填料层9之后再向上流动浸漫铁系填料层12,木系料材上的微生物,首先去除掉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减少了水流向上流动的阻力,保证水流通畅;避免污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向上浸漫时污染铁系填料层12 ;污水通过铁系填料层12时,污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在铁系填料层12中的被微生物吸附分解,进一步净化了污水;处理后的水流经过第二水流通道13进入沉淀池10内,第二水流通道13侧部的导流板14会对水流进行消毒,导流板14与沉淀池10右侧壁之间设置有过滤层16会对流向出水口 15的水流进行有效过滤,确保排出的水质良好。
[002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池,固定在过滤池底部的填料架和安装在填料架上的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包括铁系填料层和木系填料层,铁系填料层位于木系填料层上方,所述铁系填料层包括多个铁系料材,所述木系填料层包括多根木系料材,且每根木系料材的长度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木系填料层底面与填料架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网,铁系填料层与木系填料层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网,填料架左侧固定设置有竖向的隔离板,隔离板底端与过滤池池底留有间隙,隔离板与过滤池左侧壁构成第一水流通道,第一水流通道顶端侧壁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过滤池右侧设置有沉淀池,沉淀池内设置有竖向的导流板,导流板与过滤池右侧壁形成第二水流通道,过滤池右侧顶端与第二水流通道连通,所述沉淀池右侧设置有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沉淀池右侧壁之间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设置于出水口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为消毒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系填料层的每个铁系料材紧密排列呈条形螺旋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网或第二隔离网为不锈钢钢丝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左侧下部设置有第一排污管,沉淀池右侧下部设置有第二排污管。
【专利摘要】一种厌氧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池,固定在过滤池底部的填料架和安装在填料架上的填料,所述填料包括铁系填料层和木系填料层,铁系填料层位于木系填料层上方,所述铁系填料层包括多个铁系料材,所述木系填料层包括多根木系料材,且每根木系料材的长度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木系填料层底面与填料架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网,铁系填料层与木系填料层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网,填料架左侧固定设置有竖向的隔离板,隔离板底端与过滤池池底留有间隙,隔离板与过滤池左侧壁构成第一水流通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建设成本低廉,大大减小了水流向上流经填料滤层时阻力,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操作简单,便于管理。
【IPC分类】C02F9/14, C02F3/28
【公开号】CN204824520
【申请号】CN201520424394
【发明人】于宗然, 高金玲, 张国玺, 白庆华, 黄健, 张永梅, 李翔, 王树金, 刘国福
【申请人】沧州绿源水处理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