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污水预处理的一体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79594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污水预处理的一体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湿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污水预处理的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人工湿地是以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沼泽地相类似的地面,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人工湿地对自然湿地系统中的填料、微生物、植物以及配水方式进行了优化,强化了自然湿地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率,该系统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0003]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治污技术也存在占地面积大、污染负荷低、运行管理不善易造成堵塞等缺点,为确保人工湿地长期稳定运行,提高处理效率,常与生物处理等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组合。由于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涉及生物选择、生物反应、絮凝、沉淀、污泥浓缩等多个工艺,每个工艺的处理区分散设置,占地面积大,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建设成本较高,同时,污水处理设施的土建工作量大,建设周期和调试周期长,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尽早发挥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中的人工湿地预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建设周期和调试周期长,建设成本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污水预处理的一体化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污水预处理的一体化装置,包括生物选择区、生物处理区、混凝反应区、沉淀区、污泥回流区和污泥浓缩区,生物处理区内设有曝气装置,所述的一体化装置为一组圆环结构,外圈池壁和内圈池壁将一体化装置分隔成外圈层和内圈层,外圈层被隔壁分割成串联的生物选择区、生物处理区、混凝反应区、污泥浓缩区和污泥回流区,生物选择区与生物处理区之间的隔壁上设有通孔,生物处理区与混凝反应区之间的隔壁上设有通孔,内圈层设有沉淀区,沉淀区的中央设有沉淀配水区,沉淀配水区的池壁上设有通孔,沉淀配水区的池壁外侧设有污泥槽,沉淀区内设有吸刮泥机,吸刮泥机将沉淀区的污泥吸入污泥槽内,沉淀区的池壁与出水堰板、底围合成沉淀集水区,混凝反应区设有与沉淀配水区连接的水管,沉淀集水区设有与人工湿地连接的水管,污泥槽设有与污泥回流区连接的泥管,污泥回流区内设有排泥栗,污泥回流区设有与生物选择区连接的泥管,污泥回流区设有与污泥浓缩区连接的泥管。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生物选择区、生物处理区、混凝反应区、污泥浓缩区和污泥回流区集中设置在外圈层,沉淀区整体设置在内圈层,这种结构集生物选择、生物反应、絮凝、沉淀、污泥浓缩为一体,相关设备布置更加集中,便于日常维护管理,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等优点。同时,还大大减少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的土建工作量,缩短了建设周期和调试周期,使污水处理设施尽早发挥作用。
[0007]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10]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001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运行流程图。
[0012]附图中,I为生物选择区、2-1为外圈池壁、2-2为隔壁、2-3为内圈池壁、2-4为沉淀配水区的池壁、2-2-1为通孔、3为生物处理区、3-1为曝气装置、4为污泥槽、5为沉淀区、6为沉淀配水区、7为出水堰板、8为混凝反应区、8-1为折流板、9-1为水管、9-2为泥管、10为出水管道区、11为沉淀集水区、12为污泥浓缩区、13为污泥回流区、13-1为排泥栗、14为吸刮泥机、15为格栅池、16为人工湿地。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附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污水预处理的一体化装置,包括生物选择区1、生物处理区3、混凝反应区8、沉淀区5、污泥回流区13和污泥浓缩区12。所述的一体化装置为一组圆环结构,外圈池壁2-1和内圈池壁2-3将一体化装置分隔成外圈层和内圈层。池体总高度为4.0-5.0m,可根据具体项目现场场地情况调整。外圈层被隔壁2-2分割成串联的生物选择区1、生物处理区3、混凝反应区8、污泥浓缩区12和污泥回流区13。
[0014]生物选择区I平面面积约占外圈总面积的8%。
[0015]生物处理区3内设有曝气装置3-1。曝气装置3-1由鼓风机、曝气管道、阀门等组成。鼓风机可选择沉水鼓风机或罗茨鼓风机。曝气管道包括支管和穿孔管,支管采用钢管或ABS管材,穿孔管采用微孔曝气管,并采用环形回路设计。生物反应区3约占外圈总面积的68%,曝气系统分为8-10个区域,每个区域曝气系统的开启可串联控制。
[0016]生物选择区I与生物处理区3之间的隔壁2-2上设有通孔2-2-1,污水经通孔2_1从生物选择区I流入生物处理区3。
[0017]混凝反应区8约占外圈总面积的8%,通过投加絮凝剂进行混凝反应。本实施例优选的混凝反应区8内设有折流板8-1,用于延长流程,保证混凝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
[0018]生物处理区3与混凝反应区8之间的隔壁2-2上设有通孔2-2-1。污水经通孔2_1从生物处理区3流入混凝反应区8。
[0019]污泥回流区13约占外圈总面积的4%,污泥回流区内设有排泥栗13-1,污泥一部分回流至生物选择区1,一部分排至污泥浓缩区12。
[0020]污泥浓缩区12约占外圈总面积的10%,其内设泥斗,浓缩污泥经螺杆栗排至污泥处理系统。
[0021]剩余2%左右的外圈面积,作为预留管道布置区域,如设置出水管道区10。
[0022]内圈层设有沉淀区5,沉淀区5占内圈总面积的100%,采用辐流式沉淀池。沉淀区5的中央设有沉淀配水区6,沉淀配水区6的池壁2-4上设有通孔,沉淀配水区6的污水经通孔流入沉淀区5。沉淀配水区6的池壁2-4外侧设有污泥槽4。沉淀区5内设有吸刮泥机14,吸刮泥机14的中心安装在沉淀配水区6的池壁2-4顶部,吸刮泥机14将沉淀区5的污泥吸入污泥槽4内。沉淀区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