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污泥重力自回流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41167阅读:6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性污泥重力自回流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活性污泥重力自回流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体化污水生化处理装置目前有较多类型,但多数仍沿用传统工艺的布置形式,曝气、沉淀功能分区设置,回流采用栗排回流,使操作比较繁琐,也使结构布置不够紧凑,而且导致有些功能作用发挥不够,如沉淀池一般为单独一格,进出水堰槽的长度受局限而较短,造成单位堰宽出水量较大,影响出水效果。另外,一般一体化处理装置受到体积限制,无法在装置本身内部设置调节池,使装置不具有流量调节功能,所以一般此类装置都将预处理和水量调节功能排除在一体化装置之外,在现场另外建设,由此造成投资和占地都有所增加,且管理应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污水生化处理一体化,方便结构布置和运行管理,以提高出水效果,减少占地和投资成本。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性污泥重力自回流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包括一体化处理罐,所述一体化处理罐内设有环向设置的分区导流板,所述一体化处理罐由所述分区导流板分隔为生化区和沉淀区,所述生化区位于所述分区导流板围成的区域内,所述沉淀区位于所述分区导流板和所述一体化处理罐罐壁围成的区域内,所述分区导流板的下端朝向所述一体化处理罐的罐壁倾斜并与所述罐壁连接,所述分区导流板内的周向设有多个与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连通的污泥重力回流管,所述污泥重力回流管倾斜朝向所述生化区的上方延伸,所述分区导流板外的上部设有沿其周向设置的进水槽,所述进水槽的外周设有低于所述进水槽槽口的出水堰槽,所述进水槽的槽底设有通向所述沉淀区的进水下落管,所述出水堰槽的底部设有通向所述一体化处理罐外的出水管,所述生化区的底部设有排水栗,所述排水栗通过管道接入所述进水槽中。
[0007]其中,分区导流板呈外凸的弧形面板。
[0008]其中,所述进水下落管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进水槽的槽底周向。
[0009]其中,还包括通入一体化处理罐内的污水进水管和设于所述污水进水管的出水端的预处理网袋,所述预处理网袋包括内外两层,内层网袋为疏网孔网袋,外层网袋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外层网袋的上部分为细网孔网袋,下部分为密网孔网袋,所述预处理网袋悬挂于所述生化区内。
[0010]其中,还包括电气控制柜,所述电气控制柜用于根据生化区的水位信号调整所述排水栗的启停。[0011 ]其中,还包括鼓风机和多个曝气头,多个所述曝气头设于所述生化区的池底,多个所述曝气头分别与鼓风机相连,所述鼓风机与所述电气控制柜相连。
[0012]其中,所述生化区设有最高水位标记和最低水位标记,所述生化区内的水位保持在所述最高水位标记和最低水位标记之间,所述沉淀区的水位高于所述生化区的水位。
[0013]其中,所述污泥重力回流管的上端管口位于所述生化区的最高水位标记以上,且略低于所述沉淀区的水位,以形成压差。
[0014]其中,所述污泥重力回流管的下端管口的直径大于上端管口的直径。
[0015]其中,所述污泥重力回流管的上端管口处加装有控制污泥排出量的流量调节装置。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活性污泥重力自回流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包括一体化处理罐,所述一体化处理罐内设有环向设置的分区导流板,所述一体化处理罐由所述分区导流板分隔为生化区和沉淀区,所述生化区位于所述分区导流板围成的区域内,所述沉淀区位于所述分区导流板和所述一体化处理罐罐壁围成的区域内,所述分区导流板的下端朝向所述一体化处理罐的罐壁倾斜并与所述罐壁连接,沉淀区在生化区外围设置,使沉淀区有相对较长的进出水堰槽,使出水效果稳定;所述分区导流板内的周向设有多个与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连通的污泥重力回流管,所述污泥重力回流管倾斜朝向所述生化区的上方延伸,采用污泥重力自回流方式,从而不必在沉淀区装设排泥栗,便于一体化设备的设计,也方便运行维护管理;所述分区导流板外的上部设有沿其周向设置的进水槽,所述进水槽的外周设有低于所述进水槽槽口的出水堰槽,所述进水槽的槽底设有通向所述沉淀区的进水下落管,所述出水堰槽的底部设有通向所述一体化处理罐外的出水管,将周进周出二沉池的运行方式应用到一体化小流量污水处理罐体中,使沉淀区的沉淀效果更好;所述生化区的底部设有排水栗,所述排水栗通过管道接入所述进水槽中,采用栗排水的方式使生化区具有水量调节的功能,从而不必另外设置调节池,节约了大量投资。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活性污泥重力自回流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21]图3为图1的右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0022]图中:1、一体化处理罐;2、预处理网袋;3、生化区;4、沉淀区;5、分区导流板;6、排水栗;7、进水槽;8、进水下落管;9、出水堰槽;10、污泥重力自回流管;11、鼓风机;12、曝气头;13、电气控制柜;14、最高水位标记;15、最低水位标记;16:出水管;17:污水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6]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7]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活性污泥重力自回流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包括一体化处理罐1,所述一体化处理罐1内设有环向设置的分区导流板5,所述一体化处理罐1由所述分区导流板5分隔为生化区3和沉淀区4,所述生化区3位于所述分区导流板5围成的区域内,所述沉淀区4位于所述分区导流板5和所述一体化处理罐1罐壁围成的区域内,所述沉淀区4设置在生化区3的外围,结构布置上简单,而且可以有效的延长沉淀区4进出水堰槽9的长度,可以使沉淀区4的进出水更加稳定;所述分区导流板5的下端朝向所述一体化处理罐1的罐壁倾斜并与所述罐壁连接,所述分区导流板5优选呈外凸的弧形面板,起到斜板沉淀的效果,便于污泥沉淀在板面,并快速滑落到沉淀区4的底部,所述分区导流板5内的周向设有多个与所述沉淀区4的底部连通的污泥重力回流管,每隔适当距离(如2m左右),安装一根污泥重力自回流管10,所述污泥重力回流管倾斜朝向所述生化区3的上方延伸,在生化区3和沉淀区4的压力差作用下,所述污泥重力自回流管10能够自动排出污泥,所述分区导流板5外的上部设有沿其周向设置的进水槽7,所述进水槽7的外周设有低于所述进水槽7槽口的出水堰槽9,设计方式采用周进周出二沉池的进出水方式,即周边进水周边出水,使沉淀区4的沉淀效果更好;所述进水槽7的槽底设有通向所述沉淀区4的进水下落管8,所述出水堰槽9的底部设有通向所述一体化处理罐1外的出水管16,所述生化区3的底部设有排水栗6,所述排水栗6通过管道接入所述进水槽7中,向所述进水槽7排水;污水在生化区3中进行生化处理,活性污泥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充分降解,经过一定的停留时间后(一般在8h左右),生化区3泥水混合液由排水栗6排至沉淀区4的进水槽7中,经沉淀区4进水下落管8进入沉淀区4,在沉淀区4中,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比重较大的污泥向下沉淀至沉淀区4底部,并通过污泥重力自回流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