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30190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河流生态环境修复,特别是一种微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由于工业化城市的迅猛发展,水资源被过度使用,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水排入河流,使得大多数河流水体水质超标,水生态功能退化。尤其是城市河流,水环境污染严重,河道硬质化,甚至有恶臭现象,影响景观环境。而人工浮床技术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应用植物吸收水体中污染物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同时美化环境。所述的微污染河流是指河流水体的COD浓度为35?50 mg/L,氨氮浓度为3?7mg/L。
[0003]自20年前德国BESTMAN公司开发出第一个人工浮床之后,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成功地将人工浮床应用于地表水体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近年来,我国的人工浮床技术开发及应用正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在城市河流湖泊的水生态修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人工浮床技术较其他水体修复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但也有很多不足:过多利用浮床植物吸附和吸收水体表层污染物质,没有对水体中间和底部污染物产生影响;浮床植物大多数采用的是无土栽培技术,很少用到基质及基质生物膜作用;人工浮床多数难以抵抗风、雨和较急水流,使用效果并不尽人意,因此,如何修复微污染河流生态环境,是必需认真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情况,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微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可有效解决微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框架、水生植物、牵制绳和木粧,框架中心经螺栓装有固定板,框架四边的中心有用于加强的固定法兰,框架上设置有均布的透水种植槽,透水种植槽中种植有挺水植物,挺水植物的根系透过透水种植槽伸入水面下部,框架上部铺设有人工合成的基质层,基质层上铺设有一层细砂,细砂上种植有与挺水植物相间开的湿地矮生耐寒植物,框架下部系有竖向连接绳,竖向连接绳上串联均布有生物膜填料,竖向连接绳伸入水体内下部,连接在置于水体底部的第一砾石上固定,第一砾石(大砾石)周围填充有粒度小于第一砾石的第二砾石(小砾石),框架经牵引绳和河坡上的木粧横向固定在一起,使框架浮于水面上,多个单元修复装置均匀串接在一起,构成修复装置排组,河岸两边的河坡上交替错位经牵引绳牵挂有浮于河流水面上均布的修复装置排组,通过人工基质层、植物、鱼类、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消除硬质化河道水体污染物,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实现河流水体生态修复。
[0006]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微污染水体得到全方位区域净化、景观效果好、稳固性和抗冲击力强,同时运输方便、易于拼接安装、运行简便、可自由组合,有利于景观布局的生态修复,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主视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俯视图。
[000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使用状态图(图中箭头指示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11]由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水生植物、牵制绳和木粧,框架5中心经螺栓16装有固定板15,框架四边的中心有用于加强的固定法兰17,框架上设置有均布的透水种植槽18,透水种植槽中种植有挺水植物I,挺水植物的根系6透过透水种植槽18伸入水面19下部,框架上部铺设有人工合成的基质层4,基质层4上铺设有一层细砂3,细砂上种植有与挺水植物I相间开的湿地矮生耐寒植物2,框架下部系有竖向连接绳8,竖向连接绳8上串联均布有生物膜填料7,竖向连接绳8伸入水体内下部,连接在置于水体底部的第一砾石10上固定,第一砾石(大砾石)周围填充有粒度小于第一砾石的第二砾石(小砾石)9,框架5经牵引绳11和河坡13上的木粧12横向固定在一起,使框架浮于水面19上,多个单元修复装置均匀串接在一起,构成修复装置排组20,河岸两边的河坡13上交替错位经牵引绳11牵挂有浮于河流水面上均布的修复装置排组20,通过人工基质层、植物、鱼类、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消除硬质化河道水体污染物,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实现河流水体生态修复。
[0012]为了保证使用效果和使用方便,所述的框架5是由聚苯乙烯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制成相同的四个单元框架A、B、C、D经框架衔接齿14互相衔接在一起构成的方形,长5m、宽2.5m、高20cm,并由周边中部的固定法兰17和中心固定板15、螺栓16将四个单元框架固定成一体结构。
[0013]所述的基质层4为人工合成沸石或砾石、或沸石或砾石与碳源的复合体制成的球形多孔结构,孔中填充有作为碳源的玉米芯、植物秸杆或树木制成的粉状物,基质层厚2?5cm;
[0014]所述的细砂的铺设厚度为I?2cm。
[0015]所述的生物膜填料7为立体弹性轻质材料聚乙烯制成方形、圆形或长丝球状,串联均布在竖向连接绳8上。
[0016]所述的第一砾石10、第二砾石9构成供水体中鱼类及水生动物栖息的生态环境改善区结构。
[0017]所述的挺水植物I为香蒲、菖蒲、美人蕉和千屈菜等。
[0018]所述的湿地矮生耐寒植物2为矮生麦冬、矮生紫薇、凤尾竹和黑麦草等。
[0019]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集植物、人工合成基质层、生物膜填料、砾石群和框架构成的复合结构,由植物、人工合成基质层、生物膜填料和砾石群组合共同作用,达到河流生态的修复。装置整个框架有四个单元框架通过框架衔接齿相互衔接组成,通过固定板和螺栓在框架中心处固定,同时在框架的四周边缘,即四个组合单元的衔接处使用固定法兰加固。在框架上设有透水种植槽,以便挺水植物根系伸入水体,装置框架上部铺设人工合成基质层,其上铺设一层细沙,在细沙上种植湿地矮生耐寒植物。框架下部系有竖向连接绳,竖向连接绳上串联布置填料,伸入水体底部连接至砾石上,达到竖向固定装置的作用,砾石周围布设有粒径较小的砾石。整个装置通过牵制绳和河坡岸的木粧进行横向固定浮于水面,多个装置连接交替放于水流缓慢的河流中。
[0020]框架上的透水种植槽中移植挺水植物I,其根系伸入水体。框架上方铺设2?5cm厚的人工合成基质4和I?2cm厚的细砂3,在细沙上种植湿地矮生耐寒植物2。湿地矮生耐寒植物与挺水植物共生,营造近自然植物生长群落,不仅降低水中污染物含量,改善水质,同时植物根系释放O2进入水体中,提高水体中D0,框架下部系有竖向串联布置生物膜填料7,伸入河流水体底部连接至粒径约0.5m的烁石10上,烁石周围布设有粒径较小(约10?20cm)的砾石9,形成砾石群结构。生物膜填料上微生物利用植物根系提供的DO进行好氧硝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