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用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43544阅读:10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用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户外用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包括用于盛装海水的真空玻璃管以及用于收集淡水的收纳管,真空玻璃管与收纳管之间设有隔热封堵管,收纳管的另一端设有密封盖;隔热封堵管上穿设有冷凝管,冷凝管的开口端高于海水液面,冷凝管的另一端伸入收纳管内;密封盖上设有按钮锁盖和通入密封腔室内部的补水管,按钮锁盖的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个与收纳管内腔连通的导管,导管中穿设有引流管,引流管位于导管内的部分套设有弹簧,且导管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定弹簧位置的凸肩,引流管位于收纳管内的末端设有用于封合导管末端的活塞。本实用新型将太阳辐射热聚集到真空玻璃管中,密封腔室内的海水吸热产生蒸汽,通过冷凝管排出,不引入其他热源。
【专利说明】
一种户外用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户外用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海水中因含有3.5%的盐类化合物,不能被直接使用。海水淡化就是将海水中的盐分和水分分离,最终得到淡水和浓缩盐水。传统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包括多级闪蒸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和冷冻法。其中,多级闪蒸法是将加热到一定温度的海水引入闪蒸室迅速汽化,蒸汽冷凝后获得淡水。该过程除了消耗热能以外,还需消耗大量电力驱动真空栗和水栗;反渗透法是利用反渗透膜将海水和淡水隔开。该法需消耗大量电力,对反渗透膜的要求也很高;电渗析法以电位差为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性透过而脱除水中离子的淡化过程,该法需引入电力;冷冻法是将海水冷冻到冰点以下,淡水结冰、分离,再融化为淡水的过程,但技术尚不成熟。传统海水淡化装置投资高、能量消耗大,无法满足在海边进行户外运动缺水或长期在海水航行、作业的人们,因此,如何廉价地把盐类化合物从海水中去掉,为海上、海岛作业的人们随时提供淡水,成为当前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避免传统海水淡化装置无法满足在海边进行户外运动或长期在海水航行、作业的人们的问题,提供一种简易的户外用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户外用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包括用于盛装海水的真空玻璃管以及用于收集淡水的收纳管,真空玻璃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真空玻璃管具有内外层结构,且其内外层之间设有真空夹层,内层玻璃管的表面涂设有光谱选择性吸收层,真空玻璃管的开口端设有使内层玻璃管的内腔形成密封腔室的隔热封堵管,且真空玻璃管与隔热封堵管之间通过螺纹密封连接,隔热封堵管与收纳管的一端密封连接,收纳管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封合其开口端的密封盖;所述的隔热封堵管上穿设有用于引出密封腔室中的蒸汽的冷凝管,位于密封腔室中的冷凝管埋设在海水中,且冷凝管的开口端高于海水液面,冷凝管的另一端伸入收纳管内;所述的密封盖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处密封连接有通入所述密封腔室内部的补水管,出水口处设有按钮锁盖,按钮锁盖的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个与收纳管的内腔连通的导管,导管中穿设有一根引流管,所述的引流管呈倒L型,引流管位于导管内的部分套设有弹簧,且导管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定弹簧位置的凸肩,引流管位于收纳管内的末端设有用于封合导管末端的活塞。
[0005]进一步地,密封盖上还设有引入密封腔室内部的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逆止阀。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补水管上设有压力表和闸阀。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密封盖的外部还设有防尘罩。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真空玻璃管和收纳管外分别设有一个支座,通过该支座能够使该海水淡化装置横置,便于外出携带的放置。
[0009]本实用新型中,真空玻璃管的内管上电镀有光谱选择性吸收层作为吸热体,能够有效地吸收太阳光线,其内外层之间设有真空夹层,能够有效地防止热量通过对流的方式散发出去。太阳光照射到内层玻璃管的光谱选择性吸收层上,产生的热量促使海水蒸发,蒸汽通过冷凝管排出到收纳管中。
[0010]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太阳辐射热聚集到真空玻璃管中,其密封腔室内的海水吸热产生蒸汽,通过冷凝管排出,不引入其他热源;由于冷凝管埋设在密封腔室的海水中,蒸汽凝结释放的潜热再次被用来促使海水蒸发,蒸发和冷凝释热同时进行,提高了产水率,实现了能量的反复利用,能够避免因该装置体积小而出现海水的气液分离不完全的现象;该装置装置紧凑,安装、拆卸及携带较为方便。其中,真空玻璃管与隔热封堵管之间旋合密封,隔热封堵管的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可以及时地清洗真空玻璃管内壁,避免结垢;海水蒸发的淡水被收集在收纳管中,在使用淡水时,通过按压引流管引出收纳管内的水,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密封盖出口处的剖视图。
[0013]附图标记:1、收纳管,2、真空玻璃管,20、真空夹层,21、密封腔室,3、隔热封堵管,
4、密封盖,5、冷凝管,6、补水管,60、压力表,61、闸阀,7、排污管,70、逆止阀,8、按钮锁盖,9、导管,10、引流管,11、弹簧,12、凸肩,13、活塞,14、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种户外用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盛装海水的真空玻璃管2以及用于收集淡水的收纳管I,真空玻璃管2和收纳管I外分别设有一个支座。真空玻璃管2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真空玻璃管2具有内外层结构,且其内外层之间设有真空夹层20,内层玻璃管的表面涂设有光谱选择性吸收层,真空玻璃管2的开口端设有使内层玻璃管的内腔形成密封腔室21的隔热封堵管3,且真空玻璃管2与隔热封堵管3之间通过螺纹密封连接,优选的,真空玻璃管2与隔热封堵管3之间的螺纹连接处设有用于防止漏水的硅胶密封垫,隔热封堵管3的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可以及时地清洗真空玻璃管2内壁,避免结垢;隔热封堵管3与收纳管I的一端密封连接,收纳管I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封合其开口端的密封盖4 ο
[0015]其中,隔热封堵管3上穿设有用于引出密封腔室21中的蒸汽的冷凝管5,位于密封腔室21中的冷凝管5埋设在海水中,使冷凝管5中蒸汽释放的潜热用于加热密封腔室21中的海水,且冷凝管5的开口端高于海水液面,冷凝管5的另一端伸入收纳管I内,太阳光照射到内层玻璃管的光谱选择性吸收层上,产生的热量促使海水蒸发,蒸汽通过冷凝管5排出到收纳管I中。
[0016]本实用新型中,真空玻璃管2通过其内壁涂设的光谱选择性吸收层吸收太阳光,真空玻璃管2闷晒的热量促使海水蒸发产生淡水蒸汽,通过冷凝管5排出的过程中液化成淡水,被收纳管I收集;而冷凝管5中淡水蒸汽液化释放的热量,被再次用于加热真空玻璃管2中的海水,整个制淡水的过程无需其它热源,成本较低。
[0017]其中,密封盖4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处密封连接有通入密封腔室21内部的补水管6,补水管6上设有压力表60和闸阀61,密封盖4上还设有引入密封腔室21内部的排污管7,排污管7上设有逆止阀70。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出水口处设有按钮锁盖8,按钮锁盖8的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个与收纳管I的内腔连通的导管9,导管9中穿设有一根引流管10,所述的引流管10呈倒L型,引流管10位于导管9内的部分套设有弹簧11,且导管9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定弹簧11位置的凸肩12,引流管10位于收纳管I内的末端设有用于封合导管9末端的活塞13,自然状态下,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时,引流管10位于收纳管I内的末端设置的活塞13能够用于封合导管9末端;当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时,活塞13能够封合导管9的末端,通过按压收纳管I外部的引流管10的端部,活塞13下移,使收纳管I内腔中的水进入引流管10,并在压力作用下从引流管10流出收纳管I外。
【主权项】
1.一种户外用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包括用于盛装海水的真空玻璃管(2)以及用于收集淡水的收纳管(I),真空玻璃管(2)—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真空玻璃管(2)具有内外层结构,且其内外层之间设有真空夹层(20),内层玻璃管的表面涂设有光谱选择性吸收层,其特征在于:真空玻璃管(2 )的开口端设有使内层玻璃管的内腔形成密封腔室(21)的隔热封堵管(3),且真空玻璃管(2)与隔热封堵管(3)之间通过螺纹密封连接,隔热封堵管(3)与收纳管(I)的一端密封连接,收纳管(I)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封合其开口端的密封盖(4); 所述的隔热封堵管(3)上穿设有用于引出密封腔室(21)中的蒸汽的冷凝管(5),位于密封腔室(21)中的冷凝管(5)埋设在海水中,且冷凝管(5)的开口端高于海水液面,冷凝管(5)的另一端伸入收纳管(I)内;所述的密封盖(4)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处密封连接有通入所述密封腔室(21)内部的补水管(6 ),出水口处设有按钮锁盖(8),按钮锁盖(8)的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个与收纳管(I)的内腔连通的导管(9),导管(9)中穿设有一根引流管(10),所述的引流管(10)呈倒L型,引流管(10)位于导管(9)内的部分套设有弹簧(11),且导管(9)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定弹簧(11)位置的凸肩(12),引流管(10)位于收纳管(I)内的末端设有用于封合导管(9)末端的活塞(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用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盖(4)上还设有弓I入密封腔室(21)内部的排污管(7 ),排污管(7 )上设有逆止阀(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用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水管(6)上设有压力表(60)和闸阀(6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用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玻璃管(2)和收纳管(I)外分别设有一个支座。
【文档编号】C02F1/30GK205527851SQ201620113090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4日
【发明人】王永淇, 刘培源
【申请人】王永淇, 刘培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