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0220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处理池的顶部或侧部设置有进水口(1),另外一侧设置有排水口(2),菌种沾附部件(4)设置于处理池内,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管道末端设置有一个以上出水口(3),其中,出水口位于处理池的底部,且位于菌种沾附部件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实现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在处理池内同一时期多种菌种生物处理,即厌氧菌和好氧菌同时处理;比常规工艺快速有效,节能,并可达到无污泥排放。
【专利说明】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在处理池内同一时期只能出现单一菌种生物处理,即厌氧菌或是好氧菌处理。而本人的技术将突破这一困境。
[0003]例如现有技术CN1562824A生活小区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属于环保领域,其特征是在把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融为一体的一体化的综合污水处理池中,分隔为集水池、栗池、浮动生物床、沉淀池、生物过滤层、回用水池,还有一个污泥井;在生物床中填加占池容30 —40 %的浮动生物载体;污水经生物降解、沉淀处理成回用水,沉淀下来的剩余污泥在污水量少时(如夜间),再回到浮动生物床进行污泥好氧处理。
[0004]现有技术CN104556390A—种水体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水栗和滤池,所述抽水栗与水体连通,可为滤池提供水;所述滤池与水体连通,可将过滤后的水排入水体中;所述水体中设有导流墙,导流墙使水体中的水呈弯曲状流动;所述导流墙的两侧设有生物膜网;在所述的水体内设有生态浮岛,在水的流动路径上安设推流曝气机。通过滤池先对水体进行过滤,可去除水中大部分的悬浮物、藻类等有机物和无机物,过滤后的水重新流入水体,与水体中设置的导流墙构成水体循环。
[0005]上述现有技术的处理系统均难以实现多种菌种的同时处理。

【发明内容】

[0006]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将突破在同一处理池内同一时期只能出现单一菌种的生物处理方式,可在同一时间同一处理池内同时容纳好氧菌、厌氧菌和缺氧菌(兼氧菌)联合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并可调节其各自比例。利用污水从底部均匀按一定的速度进入处理池,利用污水深度、含氧量或局部加氧,从而使沾附在网状或条状物体的菌种和沉殿于底部的菌种,产生不同的好氧菌、厌氧菌和缺氧菌(兼氧菌),从而进行生物处理,达到综合处理的效果,并可达到无污泥排放,免去了常规污水处理池的短处。
[0007]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处理池的顶部或侧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 I),另外一侧设置有排水口(2),菌种沾附部件(4)设置于处理池内,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管道末端设置有一个以上出水口(3),其中,出水口位于处理池的底部,且位于菌种沾附部件的下方。
[0009]其中,优选菌种沾附部件为网状或条状。
[0010]其中,优选出水口为多个时,每个出水口均匀分布。
[0011]其中,优选出水口向下。
[0012]其中,通过上述设置保证处理池水体上升速度为0.1?10米/小时。
[0013]优选处理池为方形或者圆形等规则或者不规则形状。
[0014]优选菌种沾附部件通过悬挂、锚定等方式固定于处理池上方。
[0015]进一步优选处理池为单个或多个串联设计使用。
[0016]进一步优化方案,可根据污水含有浮沉物体决定设立与否浮沉池。
[0017]其中,处理池进水口与出水口管道内安置充氧器或曝气头。
[001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方法,包括,使用前述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池中的水体以0.1?10米/小时速度抬升,通过充氧器或曝气头控制处理池内溶解氧含量。
[0019]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0]1、实现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在处理池内同一时期多种菌种生物处理,即厌氧菌和好氧菌同时处理;
[0021]2、比常规工艺快速有效,节能,并可达到无污泥排放。
【附图说明】
[0022]图1,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网状截面图
[0023]图2,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条状截面图
[0024]图3,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网状和条状俯视图
[0025]其中,I一进水口,2—排水口,3 —出水口,4一菌种沾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7]实施例1:
[0028]参照图1和图3所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处理池的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I),另外一侧设置有排水口(2),菌种沾附部件(4)设置于处理池内,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管道末端设置有一个以上出水口(3),其中,出水口位于处理池的底部,且位于菌种沾附部件的下方。
[0029]其中,菌种沾附部件为网状。
[0030]其中,出水口向下。
[0031 ] 其中,通过上述设置保证处理池水体上升速度为I米/小时。
[0032]处理池为方形规则形状。
[0033]菌种沾附部件通过悬挂方式固定于处理池上方。
[0034]实施例2:
[0035]参照图1和图3所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处理池的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I),另外一侧设置有排水口(2),菌种沾附部件(4)设置于处理池内,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管道末端设置有一个以上出水口(3),其中,出水口位于处理池的底部,且位于菌种沾附部件的下方。
[0036]其中,菌种沾附部件为网状。
[0037]其中,出水口为11个,每个出水口均匀分布。
[0038]其中,出水口向下。
[0039]其中,通过上述设置保证处理池水体上升速度为5米/小时。
[0040]处理池为圆形规则形状。
[0041]菌种沾附部件通过锚定方式固定于处理池上方。
[0042]实施例3:
[0043]参照图2和图3所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处理池的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I),另外一侧设置有排水口(2),菌种沾附部件(4)设置于处理池内,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管道末端设置有一个以上出水口(3),其中,出水口位于处理池的底部,且位于菌种沾附部件的下方。
[0044]其中,菌种沾附部件为条状。
[0045]其中,出水口为8个,每个出水口均勾分布。
[0046]其中,出水口向下。
[0047]其中,通过上述设置保证处理池水体上升速度为10米/小时。
[0048]处理池为圆形规则形状。
[0049]菌种沾附部件通过锚定方式固定于处理池上方。
[0050]实施例4:
[005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实施例1-3任一方案采用处理池重复串联设计使用,串联个数为2个以上。
[0052]实施例5污水处理系统使用方法
[0053]采用实施例1-4任一方案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污水处理,使用方法如下:
[0054]污水流动线路,污水在进入处理池前面,设置一个浮沉池,当污水进入浮沉池后,经浮沉池中部位置的排水口排出,即处理池的进水口,并经过进水口与出水口联接的管道内充氧器,污水由出水口进入处理池底部,使整个处理池底部均匀受水,并每个出水口的出水量均匀,使处理池整体水体从底部以0.1?10米/小时速度往上抬升,在水体抬升的过程中,与粘附在网状或条状物体的微生物菌体接触,发生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转化过程,水体直至处理池顶部或侧面管道排水口排出.如处理池采用多个串联设计使用,上一个的处理池的排水口便是下一个处理池的进水口,如此类推,自流进入。
[0055]处理池大小、串联数量由污水量及排放标准决定,而处理池进水口、出水口及排水口数量又由处理池大小决定。
[0056]具有优选方案如下:A;浮沉池(可根据污水含有浮沉物体决定设立与否);浮沉池上部三分之一水面设置为污水带有上浮物停留区,浮沉池下部三分之一水底部分设置为污水带有沉积物的沉积区,当上浮物及沉积物达到一定量时,清除掉,污水进入浮沉池后,由浮沉池中部的排水口排出。
[0057]B;管道内充氧;处理池进水口与出水口管道内安置充氧器(曝气头),由外置的充氧机器通过充氧管道对充氧器(曝气头)输送氧气,对污水进行充氧,根据处理池须求溶解氧量进行增减,确保处理池内网状或条状物粘附菌种层次分布的调节。
[0058]C;处理池;污水由出水口进入处理池底部时,当污水没有含有溶解氧时进入,只有水面表层约0.5米深的以上水层溶解氧含量在lmg/L以上,而0.5米深以下部分都在lmg/L以下,直至没有溶解氧。假设处理池水体深度为3米时,水面表层约1.5米以下部分基本没有溶解氧含量,根据微生物对氧需求程度的不同而划分的生物处理方法分为好氧(溶解氧含量在lmg/L以上)、缺氧(溶解氧含量在0.7mg/L至0.lmg/L之间)、厌氧(溶解氧含量基本没有)等三大类。即是说水面表层约0.5米深的网状或条状物粘附的微生物群体为好氧,水面表层约0.5米以下的为缺氧(兼氧)和厌氧。当处理池的水表层不提供氧份时,整个处理池成厌氧状态。
[0059]如污水由出水口进入处理池底部时,污水含有适量溶解氧时进入,处理池底部沉积的微生物菌及处理池底部网状或条状物粘附的微生物群体、可接触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在lmg/L以上时为好氧菌,并对污水进行生物转化处理,因微生物菌进行生物转化处理时,要消耗一定的溶解氧,当离处理池底部越远时,水体溶解氧含量越来越低,直至没有溶解氧,这样会形成处理池底层往上推为好氧、缺氧(兼氧)、厌氧层,如水面表层可接触氧份,就会形成处理池底层网状或条状物粘附的微生物群体往上推为好氧、缺氧(兼氧)、厌氧层、缺氧(兼氧)、好氧(推荐该方式,COD、总氮去除可达地表水二类)ο处理池水深3米以上较为明显。当污水由出水口含有充足溶解氧进入处理池底部时,使整个处理池的水体溶解氧在lmg/L以上时,整个处理池为好氧状态。
[0060]根据水体流动原理,处理池底部时均匀出水,水体会以层次地从底部往上推移,当以0.1?10米/小时速度抬升时,接触处理池内的网状或条状物粘附的微生物对污水处理效果优越。
[0061 ]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增多促使活性污泥产生,而活性污泥的增长过程可分为适应阶段、对数增长阶段、减速增长阶段和内源代谢阶段等四个阶段,只要活性污泥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物质,就会进入自身氧化阶段,活性污泥就会减少,活性污泥残留物沉积在处理池底层,只要有充足停留时间(停留时间确实不知长短,但在处理污水实例中,确实有十年没有过排放过污泥,并沉积于处理池底层的活性污泥没有增减),会被其它活性微生物重新进行生物转化,进行良性循环。故活性污泥在本处理池中不须排放。
[0062]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是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拘束领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是替换,都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处理池的顶部或侧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I),另外一侧设置有排水口(2),菌种沾附部件(4)设置于处理池内,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管道末端设置有一个以上出水口(3),其中,出水口位于处理池的底部,且位于菌种沾附部件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菌种沾附部件为网状或条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出水口为多个时,每个出水口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出水口向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设置保证处理池水体上升速度为0.1?10米/小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处理池为方形或者圆形的规则或者不规则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菌种沾附部件通过悬挂、锚定的方式固定于处理池上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处理池为单个或多个串联设计使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可根据污水含有浮沉物体决定设立与否浮沉池,处理池进水口与出水口管道内安置充氧器或曝气头。
【文档编号】C02F3/34GK205575780SQ201620078104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6日
【发明人】严润峰
【申请人】严润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