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碱度自调控的高效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46657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碱度自调控的高效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碱度自调控的高效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反应器从下到上设布水布气区、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和三相分离区。布水布气区设气体回流口、布水布气反射板和进水管,第一反应区设还原性铁盐填充区、第一厌氧铁氧化脱氮区和缓冲区,第二反应区设碳酸钙填充区和第二厌氧铁氧化脱氮区,三相分离区设气体收集区、压力平衡管、释气口、沉淀区、溢流堰和出水口等。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级厌氧铁氧化脱氮区中间串联碳酸钙填充区,实现碱度自调节,脱氮效率高;碳酸钙溶解为生物脱氮提供无机碳源,外加药剂少;通过回流酸性反应液溶解廉价铁屑等还原性铁盐,为生物脱氮提供铁基质,以废治废;回流反应产气,强化传质,防止填料堵塞和污泥板结。
【专利说明】
一种碱度自调控的高效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养脱氮反应器,尤其涉及一种碱度自调控的高效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
【背景技术】
[0002]地下水是一种有限的淡水资源,全世界有数十亿人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及渗漏,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据《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在全国20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4896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质为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高达61.5%,其中“三氮”污染尤为突出,亟待治理。
[0003]反硝化菌是生物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功能之源。由于地下水中有机物含量很少,对于这类低C:N比污染水,传统脱氮菌(异养反硝化菌)无能为力,这是因为反硝化过程需要电子供体,通常由有机物提供。为提高反硝化脱氮活性,往往需外加有机物,不仅增加了修复成本,且易引起二次污染,带来饮水安全隐患。因此,自养脱氮工艺开发迫在眉睫。
[0004]铁盐是地下水污染治理中应用最广的化学剂(包括零价铁和二价铁矿物等)。在无氧条件下,以低价态铁盐还原硝酸盐生成三价铁和氮气的生物反应,即硝酸盐型厌氧铁氧化(nitrate-dependent anaerobic iron oxidat1n,NA10)。利用ΝΑΙ0,可破解地下水生物原位脱氮技术碳源不足的难题。
[0005]Fe/Fe (11 )+N03—+feO—Fe (OH) 3+N2+HCO3—+H+
[0006]由该反应式知,NF1过程可产生H+使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不仅抑制了嗜中性NA1微生物的脱氮活性,且易导致处理地下水不能达标排放。因此有必要对厌氧铁氧化脱氮过程进行碱度调节。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碱度自调控的高效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在装置内设置两级NA1反应区,利用第一级NA1脱氮后呈酸性的溶液,溶解第二反应区的碳酸钙,不仅能够调节溶液碱度,而且为第二级NA1自养脱氮提供无机碳源(CO2)。同时,回流第一级NA1脱氮后呈酸性的溶液,将廉价还原性铁盐(铁肩/铁渣等常见工业废弃物)溶解,为NA1脱氮过程提供基质(电子供体)。最终,实现厌氧铁氧化过程的碱度自调控和高效脱氮。
[0008]由上述设计原理可知,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碱度自调控的高效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一方面可实现NA1反应过程的碱度自调节,提高脱氮效率;另一方面可自产NA1反应所需基质(电子供体和碳源等),增强脱氮经济性,推动了NA1自养生物脱氮技术的研发。

【发明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碱度自调控的高效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
[0010]一种碱度自调控的高效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反应器从下到上依次设有布水布气区、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和三相分离区;
[0011]所述的布水布气区自下到上设有排渣管、气体回流口、布水布气反射板和喇叭口;喇叭口与中心管直接相连,中心管位于沿反应器轴向布置,中心管上部设有进水管;
[0012]第一反应区通过还原性铁盐填充区与布水布气区贯通,还原性铁盐填充区顶部设有第一柱盘式升流布水器,第一柱盘式升流布水器与第一厌氧铁氧化脱氮区直接相连,第一厌氧铁氧化脱氮区顶部设有缓冲区,缓冲区中部设有液体回流管;
[0013]第二反应区通过碳酸钙填充区与第一反应区的缓冲区贯通,碳酸钙填充区顶部设有第二柱盘式升流布水器,第一柱盘式升流布水器与第二厌氧铁氧化脱氮区直接相连;
[0014]三相分离区通过第二厌氧铁氧化脱氮区顶部与第二反应区贯通,三相分离区由内向外依此设有中心管上段、气体收集区和沉淀区,气体收集区和沉淀区通过挡泥板分隔,气体收集区顶部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设有气体收集管,气体收集管与气体回流管相连,气体回流管通过气体回流口与布水布气区贯通;气体收集区上部设有气压平衡管,气压平衡管中部设有释气口 ;沉淀区下部设有污泥排放管,沉淀区上部设有溢流堰和出水口。
[0015]所述的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和三相分离区的体积比为1.0:1.0:1.0?2.0。所述的中心管、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的截面积比例为1/20?1/40:1.0:1.0。所述的进水管位于中心管上段1/5?1/4处,所述的气压平衡管位于气体收集区上部1/9?1/10处,且高于出水管水平位置。所述的气体回流口位于布水布气区下部1/4?1/3处,布水布气反射板位于布水布气区中部,且位于气体回流口正上方。所述的液体回流管位于缓冲区中部,液体回流管回流流量与进水管进水流量比例为0.5?2.5。所述的布水布气区底部倾角α为55°,布水布气反射板为菱形,夹角β为34°,三相分离区底部倾角γ为55°,挡泥板下端倾角δ为150。。
[00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I)反应器由布水布气区、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和三相分离区四个单元组成,相邻单元功能互补,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2)通过碳酸钙填充区与第一反应区的串联设置,反应后的酸性溶液得到中和,实现碱度调节,脱氮效率提高;3)通过第一反应区后的酸性反应溶液溶解碳酸钙,为第二反应区提供无机碳源,外加药剂量减少;4)通过回流第一反应区后的酸性反应溶液溶解廉价的铁肩/铁渣等还原性铁盐,为厌氧铁氧化生物脱氮过程提供铁盐基质,以废治废。5)通过收集并回流反应产生的气体,可强化反应传质,防止填料堵塞和生物污泥板结等。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一种碱度自调控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结构剖面图;
[0018]图2是一种碱度自调控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结构俯视图;
[0019]图3是一种碱度自调控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结构A-A截面图;
[0020]图4是一种碱度自调控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结构B-B截面图;
[0021]图中:布水布气区1、第一反应区I1、第二反应区II1、三相分离区IV;排渣管1、气体回流口 2、布水布气反射板3、进水管4、中心管5、喇叭口 6、还原性铁盐填充区7、第一柱盘式升流布水器8、第一厌氧铁氧化脱氮区9、缓冲区10、液体回流管11、碳酸钙填充区12、第二柱盘式升流布水器13、第二厌氧铁氧化脱氮区14、污泥排放管15、挡泥板16、气体收集区17、密封板18、气体收集管19、气体回流管20、压力平衡管21、释气口 22、沉淀区23、溢流堰24、出水□ 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0023]如图1、2、3和4所示,一种碱度自调控的高效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反应器从下到上依次设有布水布气区1、第一反应区I1、第二反应区III和三相分离区IV。四个分区中具体结构如下:
[0024]布水布气区I自下到上设有排渣管1、气体回流口 2、布水布气反射板3和喇叭口 6 ;喇叭口6与中心管5直接相连,中心管5位于沿反应器轴向布置,贯通四个分区,中心管5上部连通进水管4。
[0025]第一反应区II通过填充有还原性铁盐的还原性铁盐填充区7与布水布气区I贯通,还原性铁盐填充区7顶部设有第一柱盘式升流布水器8,第一柱盘式升流布水器8与第一厌氧铁氧化脱氮区9直接相连,第一厌氧铁氧化脱氮区9顶部设有缓冲区10,缓冲区10中部设有液体回流管11。
[0026]第二反应区III通过填充有碳酸钙的碳酸钙填充区12与第一反应区II的缓冲区10贯通,碳酸钙填充区12顶部设有第二柱盘式升流布水器13,第一柱盘式升流布水器13与第二厌氧铁氧化脱氮区14直接相连。
[0027]三相分离区IV通过第二厌氧铁氧化脱氮区14顶部与第二反应区III贯通,三相分离区IV由内向外依此设有中心管5上段、气体收集区17和沉淀区23,气体收集区17和沉淀区23通过挡泥板16分隔,气体收集区17顶部设有密封盖18,密封盖18上设有气体收集管19,气体收集管19与气体回流管20相连,气体回流管20通过气体回流口 2与布水布气区I贯通;气体收集区17上部设有气压平衡管21,气压平衡管21中部设有释气口 22,气压平衡管21上通过压力阀等元件实现压力保护,当装置内压力过大时可释放部分气体。沉淀区23下部设有污泥排放管15,沉淀区23上部设有溢流堰24和出水口 25。
[0028]所述的第一反应区I1、第二反应区III和三相分离区IV的体积比为1.0:1.0:1.0?
2.0。
[0029]所述的中心管5、第一反应区I1、第二反应区III的截面积比例为1/20?1/40:1.0:
1.0。
[0030]所述的进水管4位于中心管5上段1/5?1/4处,所述的气压平衡管21位于气体收集区17上部1/9?1/10处,且高于出水管25水平位置。
[0031]所述的气体回流口 2位于布水布气区I下部1/4?1/3处,布水布气反射板3位于布水布气区I中部,且位于气体回流口 2正上方。
[0032]所述的液体回流管11位于缓冲区10中部,液体回流管11回流流量与进水管4进水流量比例为0.5?2.5。
[0033]所述的布水布气区I底部倾角α为55°,布水布气反射板3为菱形,夹角β为34°,三相分离区IV底部倾角γ为55°,挡泥板16下端倾角δ为150°。
[0034]上述反应器可由PVC板和钢板制作。基于该装置的一种碱度自调控的高效厌氧铁氧化脱氮方法,步骤如下:含硝氮的废水与经液体回流管11回流第一反应区II反应后的反应液(呈酸性)混合后,由进水管4进入反应器;混合液(呈酸性)由中心管5及其底部的喇叭口 6进入布水布气区I,经过布水布气反射板3布水后向上进入还原性铁盐填充区7,将内部填充的铁肩/铁渣还原性铁材料溶解;含溶解性铁盐的废水经第一柱盘式升流布水器8进入第一反应区9进行生物脱氮;脱氮后的废水(呈酸性)进入缓冲区10,一部分经液体回流管11回流,另一部分进入碳酸钙填充区12,与碳酸钙发生中和反应,一方面溶液碱度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产生⑶2,气水混合物经第二柱盘式升流布水器13进入第二反应区14进行二级生物脱氮;反应后的固液气混合物进入三相分离区IV,被分离为气体和固液混合物;其中,气体含NdPCO2由气体收集区17收集后,经气体收集口 19进入气体回流管20,并回流至布水布气区I,再由气体回流口2释放和布水布气反射板3布气后随反应液进入第一反应区;当气体收集区17内积累过量气体时,气体经压力平衡管21由释气口 22排入大气;固液混合物经沉淀区23进行固液分离,液体由溢流堰24和出水口 25排出反应器,固体由污泥排放管15排出反应器。
【主权项】
1.一种碱度自调控的高效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从下到上依次设有布水布气区(I)、第一反应区(II)、第二反应区(III)和三相分离区(IV); 所述的布水布气区(I)自下到上设有排渣管(I)、气体回流口(2)、布水布气反射板(3)和喇叭口( 6);喇叭口( 6)与中心管(5)直接相连,中心管(5)位于沿反应器轴向布置,中心管(5)上部设有进水管(4); 第一反应区(II)通过还原性铁盐填充区(7)与布水布气区(I)贯通,还原性铁盐填充区(7)顶部设有第一柱盘式升流布水器(8),第一柱盘式升流布水器(8)与第一厌氧铁氧化脱氮区(9)直接相连,第一厌氧铁氧化脱氮区(9)顶部设有缓冲区(10),缓冲区(10)中部设有液体回流管(11); 第二反应区(III)通过碳酸钙填充区(12)与第一反应区(II)的缓冲区(10)贯通,碳酸钙填充区(12)顶部设有第二柱盘式升流布水器(13),第一柱盘式升流布水器(13)与第二厌氧铁氧化脱氮区(14)直接相连; 三相分离区(IV)通过第二厌氧铁氧化脱氮区(14)顶部与第二反应区(III)贯通,三相分离区(IV)由内向外依此设有中心管(5)上段、气体收集区(17)和沉淀区(23),气体收集区(17)和沉淀区(23)通过挡泥板(16)分隔,气体收集区(17)顶部设有密封盖(18),密封盖(18)上设有气体收集管(19),气体收集管(19)与气体回流管(20)相连,气体回流管(20)通过气体回流口(2)与布水布气区(I)贯通;气体收集区(17)上部设有气压平衡管(21),气压平衡管(21)中部设有释气口(22);沉淀区(23)下部设有污泥排放管(15),沉淀区(23)上部设有溢流堰(24)和出水口( 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碱度自调控的高效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应区(II)、第二反应区(III)和三相分离区(IV)的体积比为1.0: 1.0: 1.0?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碱度自调控的高效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管(5)、第一反应区(II)、第二反应区(III)的截面积比例为1/20?1/40:1.0: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碱度自调控的高效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4)位于中心管(5)上段1/5?1/4处,所述的气压平衡管(21)位于气体收集区(17)上部1/9?1/10处,且高于出水口(25)水平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碱度自调控的高效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回流口(2)位于布水布气区(I)下部1/4?1/3处,布水布气反射板(3)位于布水布气区(I)中部,且位于气体回流口(2)正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碱度自调控的高效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回流管(11)位于缓冲区(10)中部,液体回流管(11)回流流量与进水管(4)进水流量比例为0.5?2.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碱度自调控的高效厌氧铁氧化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水布气区(I)底部倾角α为55°,布水布气反射板(3)为菱形,夹角β为34°,三相分离区(IV)底部倾角γ为55°,挡泥板(16)下端倾角δ为150°。
【文档编号】C02F9/14GK205635260SQ201620332576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8日
【发明人】郑平, 张萌, 李旖瑜, 张朱谷承, 闻舒娴, 陆慧锋
【申请人】浙江艾摩柯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