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94204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纸带过滤单元、预处理装置和过滤装置;预处理装置包括磁性过滤器、PH值调节反应槽和气浮槽;废乳化液进入到磁性过滤器中,磁性过滤器与PH值调节反应槽相连;PH值调节反应槽与气浮槽相连;气浮槽与纸带过滤单元相连;过滤装置包括有机膜超滤单元、工艺循环水箱和收集单元;工艺循环水箱的进水口与纸带过滤单元相连;工艺循环水箱的收集口与收集单元相连;工艺循环水箱的循环口与有机膜超滤单元的循环口相连;工艺循环水箱的出水口与有机膜超滤单元的进水口相连。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对纸带过滤单元的损耗,可防止膜系统的堵塞,过滤过程无需加热,降低了能耗,并且提升了浓缩率,变废为宝。
【专利说明】
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机加车间等金属加工行业冷却液-乳化液的处理,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搬运掩埋处置法、化学处理/溶解气浮法、蒸发法、无机陶瓷膜过滤等方法。乳化液分离困难、处理费用高、能耗大、处理后续废物困难,因此,“变废为宝”一直是乳化液废液处理的难题。
[0003]现有技术中,含油污水处理主要采用无机膜过滤技术,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纸带过滤单元
2、工艺加热循环水箱3、无机陶瓷膜过滤单元4和浓液收集罐6。
[0004]具体工艺如下:废乳化液I经过纸带过滤单元2除去铁肩和杂物,进入工艺加热循环水箱3进行加热,加热到一定温度,恒温通过循环栗8进入无机陶瓷膜过滤单元4,进行循环浓缩过滤,滤液进入后续污水处理工艺,浓缩液进入加热循环水箱3继续浓缩,浓缩到10%(油脂含量)左右排入浓缩液收集罐6,再进行后续处理。
[0005]现有技术中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如下缺点:
[0006]1、使用无机陶瓷膜过滤单元需要持续加热进行过滤,能耗较高;
[0007]2、废乳化液未经处理就直接经纸带过滤,由于废乳化液中夹带着铁肩等,容易损坏纸带,使得乳化液中的杂质和污染物进入浓缩循环过滤系统,污堵无机陶瓷膜过滤系统,造成系统的瘫痪;
[0008]3、乳化液杂质多,浓缩比较低,利用价值下降,后续处理费用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处理时出现的问题。过滤过程需不断循环加热,能耗高;乳化液杂质多,浓缩比较低,利用价值下降,后续处理费用昂贵;乳化液未经处理直接经过纸带过滤,杂质容易损坏纸带,并影响后续过滤环节,造成系统的瘫痪。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1 ]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纸带过滤单元,其中,所述系统包括:预处理装置和过滤装置;
[0012]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磁性过滤器、PH值调节反应槽和气浮槽;废乳化液通过所述磁性过滤器的进水口进入到所述磁性过滤器中,所述磁性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PH值调节反应槽的进水口相连;所述PH值调节反应槽的出水口与所述气浮槽的入水口相连;所述气浮槽的出水口与所述纸带过滤单元的进水口相连;
[0013]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有机膜超滤单元、工艺循环水箱和收集单元;所述工艺循环水箱的进水口与所述纸带过滤单元的出水口相连;所述工艺循环水箱的收集口与所述收集单元相连;所述工艺循环水箱的循环口与所述有机膜超滤单元的循环口相连;所述工艺循环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有机膜超滤单元的进水口相连。
[0014]优选地,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浓缩液收集罐和集水箱,所述浓缩液收集罐与所述工艺循环水箱收集口相连,所述有机膜超滤单元的出水口与所述集水箱相连。
[0015]优选地,还包括栗,废乳化液通过所述栗进入所述磁性过滤器中。
[0016]优选地,还包括循环栗,所述工艺循环水箱中的液体通过所述循环栗进入所述有机膜超滤单元中。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通过磁性过滤器可对废乳化液进行预处理,可除去大部分铁肩,减少了对后续纸带过滤单元的损耗。经PH值调节反应槽可将乳化液的PH值调整至规定范围内,使得乳化液在后续的膜系统过滤中透过量更大,气浮杂物和悬浮物更易除去。气浮槽使得悬浮杂质上浮,铁肩下沉可除去废乳化液中95%的铁肩杂物和悬浮物,在经纸带过滤后基本全部去除废乳化液中铁肩和杂物,有效防止膜系统的堵塞。使用有机膜超滤单元取代无机陶瓷膜,正常情况下无需加热,降低了能耗,并且提升了浓缩率,变废为宝。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废乳化液
[0023]2-纸带过滤单元
[0024]3-工艺加热循环水箱
[0025]4-无机陶瓷膜过滤单元
[0026]5-集水箱
[0027]6-浓缩液收集罐
[0028]7-栗
[0029]8-循环栗
[0030]9-磁性过滤器
[0031]1-PH调节反应槽
[0032]n-气浮槽
[0033]12-有机膜超滤单元
[0034]13-工艺循环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6]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其中,包括纸带过滤单元2,系统还包括:预处理装置和过滤装置;预处理装置包括磁性过滤器9、PH值调节反应槽10和气浮槽11;废乳化液通过磁性过滤器9的进水口进入到磁性过滤器9中,磁性过滤器9的出水口与PH值调节反应槽10的进水口相连;PH值调节反应槽10的出水口与气浮槽11的入水口相连;气浮槽11的出水口与纸带过滤单元2的进水口相连;过滤装置包括有机膜超滤单元12、工艺循环水箱13和收集单元;工艺循环水箱13的进水口与纸带过滤单元2的出水口相连;工艺循环水箱13的收集口与收集单元相连;工艺循环水箱13的循环口与有机膜超滤单元12的循环口相连;工艺循环水箱13的出水口与有机膜超滤单元12的进水口相连。
[0037]过滤时,废乳化液I通过磁性过滤器9,由于存在磁性,将滤除大部分铁肩,同时方便回收。废乳化液I进入PH值调节反应槽10后,可将PH值调整至规定范围内,PH值范围内的废乳化液I在后续膜系统过滤中透过量更大,气浮杂物和悬浮物更易除去。废乳化液I流出PH值调节反应槽10后,进入气浮槽11,可使杂质上浮,铁肩下沉可除去废乳化液I中95%的铁肩杂物和悬浮物。废乳化液I流出气浮槽11,进入纸带过滤单元2,在经过纸带过滤单元2后基本全部去除废乳化液I中铁肩和杂物,有效防止膜系统的堵塞。
[0038]废乳化液I经过纸带过滤单元2过滤后,已完成杂质分离,进入后续过滤、浓缩环节,废乳化液I流经工艺循环水箱13,通过循环栗8进入有机膜超滤单元12,经过循环,有机膜超滤单元12过滤出的水和工艺循环水箱13排出的浓缩液可使用收集单元保存,进行废物利用。
[0039]进一步地,收集单元包括浓缩液收集罐6和集水箱5,浓缩液收集罐6与工艺循环水箱13收集口相连,有机膜超滤单元12的出水口与所述集水箱5相连。集水箱5可以收集有机膜超滤单元12过滤出的水,可重复使用。浓缩液收集罐6可收集工艺循环水箱13循环过滤出的浓缩液,浓缩倍率在30-40% (油脂含量)左右,而无机陶瓷膜单元4浓缩倍率只有10 % (油脂含量),通过该系统得到的浓缩液,可作为燃油外卖,变废为宝。
[0040]优选地,该系统的预处理装置包含栗7,废乳化液I通过栗进入磁性过滤器9中,可提高工作效率,并充分分离铁肩,避免铁肩在流入过程中沉积。
[0041]优选地,该系统的过滤装置包含循环栗8,工艺循环水箱13中的液体通过循环栗8进入有机膜超滤单元12中,完成循环过滤和浓缩。
[0042]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纸带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预处理装置和过滤装置; 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磁性过滤器、PH值调节反应槽和气浮槽;废乳化液通过所述磁性过滤器的进水口进入到所述磁性过滤器中,所述磁性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PH值调节反应槽的进水口相连;所述PH值调节反应槽的出水口与所述气浮槽的入水口相连;所述气浮槽的出水口与所述纸带过滤单元的进水口相连;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有机膜超滤单元、工艺循环水箱和收集单元;所述工艺循环水箱的进水口与所述纸带过滤单元的出水口相连;所述工艺循环水箱的收集口与所述收集单元相连;所述工艺循环水箱的循环口与所述有机膜超滤单元的循环口相连;所述工艺循环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有机膜超滤单元的进水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浓缩液收集罐和集水箱,所述浓缩液收集罐与所述工艺循环水箱收集口相连,所述有机膜超滤单元的出水口与所述集水箱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栗,废乳化液通过所述栗进入所述磁性过滤器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栗,所述工艺循环水箱中的液体通过所述循环栗进入所述有机膜超滤单元中。
【文档编号】C02F9/12GK205687726SQ201620625144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1日 公开号201620625144.0, CN 201620625144, CN 205687726 U, CN 205687726U, CN-U-205687726, CN201620625144, CN201620625144.0, CN205687726 U, CN205687726U
【发明人】李艳霞, 邱昌胜, 吴吉霞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