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雾增湿除尘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7375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雾增湿除尘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雾增湿除尘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高硫煤占有很大比例,这些煤炭在冶金、水泥、陶瓷、食品、炼油、生化、制药、化工等领域应用时,其排放的烟气必须按照环保要求进行除尘和脱硫处理。传统的增湿除尘脱硫装置,因存在结构复杂,附属设备多,投资大,运行不稳定等因素,直接影响到烟气的除尘脱硫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增湿脱硫装置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喷雾增湿除尘脱硫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喷雾增湿除尘脱硫装置,包括塔体、雾化器、灰斗和排灰阀,其特征在于塔体为立状筒体,其下部为锥形灰斗;立状筒体的顶部中央设有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中央设有雾化器;锥形灰斗最低处设有排灰阀;出气口设在锥形灰斗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高温烟气经设置在塔体顶部的气体分布器均匀分布进入塔体内部并按特定的方式流动,增湿脱硫液经置于气体分布器中央的离心式雾化器雾化成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微小雾滴,两者在筒体内部充分混合接触的同时发生热量与质量的交换,从而大大提高了烟气的除尘脱硫效果;采用星形排灰阀既能保证排灰顺畅,又能使塔体密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运行稳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中1、立状筒体;2、雾化器;3、气体分布器;4、灰斗;5、排灰阀;6、出气口;7、料液槽;8、泵;9、后续除尘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立状筒体1和锥形灰斗4,立状筒体1的顶部中央设有气体分布器3,气体分布器3的中心设有雾化器2,锥形灰斗4的最低点设有排灰阀5,出气口6设在锥形灰斗4的中部。
具体实施时,立状筒体1的高径比1∶1~1∶1.5,灰斗4的锥度45°~6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雾化器2为离心式雾化器,所述的排灰阀5为星形排灰阀;立状筒体1的高度为1∶1.2,灰斗4的锥度为55°;雾化器2喷洒的增湿脱硫液为水与石灰乳按200∶1的比例配制的混合液。
由图2可见,在使用过程中,料液槽7中的增湿脱硫液经泵8送至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2中雾化喷出,待处理烟气由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分布器3均匀分配进入塔体1内,出气口6直接与后面的旋风分离器或袋式除尘器等后续除尘器9的进气口相通,进而对粉尘或含硫量过高的废气进行二次除尘和脱硫;处理后的粉尘或脱硫灰经排灰阀5定时从下部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喷雾增湿除尘脱硫装置,包括塔体、雾化器、灰斗和排灰阀,其特征在于a、塔体为立状筒体,其下部为锥形灰斗;b、立状筒体的顶部中央设有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中央设有雾化器;c、锥形灰斗最低处设有排灰阀;d、出气口设在锥形灰斗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增湿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雾化器为离心式雾化器,所述的排灰阀为星形排灰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雾增湿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状筒体的高径比为1∶1~1∶1.5,所述的锥形灰斗的锥度为45°~6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雾增湿除尘脱硫装置。其塔体采用立状筒体,立状筒体的下部为锥形灰斗,顶部中央设有气体分布器和雾化器,锥形灰斗最低处设有排灰阀,出气口设在锥形灰斗中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高温烟气经设置在塔体顶部的气体分布器均匀分布进入塔体内部并按特定的方式流动,增湿脱硫液经置于气体分布器中央的离心式雾化器雾化后,两者在塔内充分混合接触,大大提高了除尘脱硫效果,采用星形排灰阀既能保证排灰顺畅,又能使塔体密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运行稳定。
文档编号B01D47/06GK2613311SQ0322151
公开日2004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9日
发明者廖传华, 黄振仁, 周玲 申请人:廖传华, 黄振仁, 周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