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记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8512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记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器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记滴器。
背景技术
记滴器是机能学实验和有关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仪器。记滴器的记滴原理是通过液滴同时与电路两个电极接触,瞬间接通电路,通过记录仪记录下来,从而达到记滴的目的。由于两个电极经常与液滴接触,为了保证记滴的准确性,定期清洗电极是非常必要的。
现有的记滴器是采用两根细小铁丝作为两个电极,两根细小铁丝位于受滴槽内部,清洗起来很不方便,因而影响到记滴的准确性,同时清洗的时候容易弄断铁丝,不耐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记滴器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清洗方便,准确性高,耐用的记滴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的记滴器,包括受滴管,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位于受滴管外部,第一电极的一端固定在受滴管外表面上,并与导线一端的一极连接,自由端位于受滴管的液滴出口处;第二电极的一端固定在受滴管外表面上,并与导线一端的另一极连接,第二电极下端向第一电极的自由端曲折,两个电极的自由端有一小段距离,该距离小于液滴的直径。
上述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片状电极。
上述的第一电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受滴管外表面的第一导环上,第一导环固套在受滴管上,第一导环再与导线一极连接;上述的第二电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受滴管外表面的第二导环上,第二导环固套在受滴管上,第二导环再与导线另一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在受滴管外部,便于经常清洗,保证了电极的清洁度,因而也就保证了记滴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采用片状电极替换原有的丝状电极,使记滴器变得非常耐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记滴器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记滴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均位于受滴管1外部,第一导环5固套在受滴管1上,第一导环5与导线4一端的一极连接,第一电极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导环5上,自由端位于受滴管1的液滴出口处11;第二导环6固套在受滴管1上,第二导环6与导线4一端的另一极连接,第二电极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导环6上,第二电极3下端向第一电极2的自由端曲折,两个电极的自由端有一小段距离,该距离小于液滴的直径。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均为片状电极。导线4的另一端为可与记录仪连接的通用插头。待记录的液滴由上往下滴入受滴管1,液滴在重量作用下沿着受滴管1内壁流出受滴管1,流出受滴管1的液滴经过第一电极2,当液滴到达第一电极2自由端时,瞬间同时接触到两个电极的自由端,组成通路,记录在记录仪上,实现了记滴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记滴器,包括受滴管(1),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导线(4),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均位于受滴管(1)外部,第一电极(2)的一端固定在受滴管(1)外表面上,并与导线(4)一端的一极连接,自由端位于受滴管(1)的液滴出口处(11);第二电极(3)的一端固定在受滴管(1)外表面上,并与导线(4)一端的另一极连接,第二电极(3)下端向第一电极(2)的自由端曲折,两个电极的自由端有一小段距离,该距离小于液滴的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为片状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受滴管(1)外表面的第一导环(5)上,第一导环(5)固套在受滴管(1)上,第一导环(5)再与导线(4)一极连接;第二电极(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受滴管(1)外表面的第二导环(6)上,第二导环(6)固套在受滴管(1)上,第二导环(6)再与导线(4)另一极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记滴器。本实用新型包括受滴管,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位于受滴管外部,第一电极的一端固定在受滴管外表面上,并与导线一端的一极连接,自由端位于受滴管的液滴出口处;第二电极的一端固定在受滴管外表面上,并与导线一端的另一极连接,第二电极下端向第一电极的自由端曲折,两个电极的自由端有一小段距离,该距离小于液滴的直径。本实用新型的记滴器清洗方便,准确性高,坚固耐用。
文档编号B01L99/00GK2803511SQ20052005904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31日
发明者张希敏, 梁兵, 陈钟伦 申请人:广东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