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水排放反渗透膜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26925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废水排放反渗透膜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反渗透水处理技术。
技术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饮用水的要求也 越来越高。于是,反渗透水处理技术逐渐从工业领域被引入到民用领 域,用于处理饮用水,近十年已逐步发展到终端净化的形式,即被家 庭及商用的小型净水机采用,让人们饮用到了健康、安全的净水。反渗透处理技术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其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在生产 净水的同时,产生了一部分的浓縮水,特别是家庭使用的小型净水机,其浓縮水是净水的2-4倍,经过一次净化过滤产生的浓縮水的水质并 非比原水差,还有利用的价值,还可以进一步被二次、三次深度提纯, 而浓縮水通常被作为废水直接排放,增加了净水成本,而且也是一种 浪费,这无疑使净水机的进一步推广普及受到了制约。如何方便地回收净水机制造净水时产生的浓縮水,是反渗透净水 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反渗透膜堵塞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反渗透膜滤芯腔体内剩余的浓縮水中含有的杂质颗料,增 压泵排出的水的压力较大,会迫使部分杂质颗料附着在反渗透膜中, 在使用过程中反渗透膜逐步被污染物堵塞,丧失过滤功能,因现有净 水机的管路系统是级联的,原水必须通过增压泵才能到达反渗透膜滤 芯,不能直接对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常压冲洗。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废水排放反渗透膜净水机,使 废水得以回收利用,并通过旁路装置对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冲洗,增加 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在确保净水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水资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废水排放反渗透膜净水机,包括聚丙烯棉滤芯、增压泵、 前置活性碳滤芯、反渗透膜滤芯、后置活性碳滤芯;聚丙烯棉滤芯的进水口经过供水管与水源连接,聚丙烯棉滤芯 的出水口经过第一管道与增压泵的进水口连通,增压泵的出水口经过 第二管道与前置活性碳滤芯的进水口连通,前置活性碳滤芯的出水口 经过第三管道与反渗透膜滤芯的进水口连通,反渗透膜滤芯的浓水出 水口与废水排放管连通,反渗透膜滤芯的净水出水口经过第四管道与 后置活性碳滤芯的进水口连通,后置活性碳滤芯的出水口与净水排放管连通;在废水排放管与第一管道之间设置有回水装置,在第一管道与第 二管道之间设置有旁路装置;所述回水装置由第一回水管、第二回水管、稳压泵、限流阀组成, 第一回水管的一端经过三通管接头与废水排放管连通,第一回水管的 另一端与稳压泵的进水口连通,稳压泵的出水口与第二回水管的一端 连通,第二回水管的另一端经过四通管接头与第一管道连通,限流阀 跨接在第一回水管上;旁路装置由旁路管和单向阀组成,旁路管的一端经过四通管接头 与第一管道连通,旁路管的另一端经过三通管接头与第二管道连通, 所述单向阀跨接在旁路管上。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在原有普通废水排放型纯水机的基础上,增设了回 水装置和旁路装置,回水装置可将反渗透膜滤芯分离出来的,经过一 次纯化杂质浓度较低的浓缩水通过回水管道与经过聚丙烯棉滤芯过 滤的原水合并,再送入前置活性碳滤芯、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净化处理, 再次提纯,因此,使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通过限流阀可以调整浓縮 水返回管路系统的比例,使浓縮水可以最大限度地被利用,节水环保。旁路装置的作用是将经过聚丙烯棉滤芯过滤的原水,在水源的自 然压力下,依次送入前置活性碳滤芯、反渗透膜滤芯中,对反渗透膜 表面进行冲洗,使其不容易阻塞,延长了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无废水排放反渗透膜净水机,包括聚丙烯棉滤芯5、增压泵6、前置活性碳滤芯7、反渗透膜滤芯8、 后置活性碳滤芯9;聚丙烯棉滤芯5的进水口 51经过供水管17与水源连接,聚丙烯 棉滤芯1的出水口 52经过第一管道1与增压泵6的进水口 61连通, 增压泵6的出水口 62经过第二管道2与前置活性碳滤芯7的进水口 71连通,前置活性碳滤芯7的出水口 72经过第三管道3与反渗透膜 滤芯8的进水口 81连通,反渗透膜滤芯8的浓水出水口 83与废水排 放管18连通,反渗透膜滤芯8的净水出水口 82经过第四管道4与后 置活性碳滤芯9的进水口 91连通,后置活性碳滤芯9的出水口 92与 净水排放管19连通,其特征是在废水排放管18与第一管道1之间设置有回水装置,在第一管 道1与第二管道2之间设置有旁路装置;回水装置由第一回水管11、第二回水管12、稳压泵13、限流阀 14组成,第一回水管11的一端经过三通管接头20与废水排放管18 连通,第一回水管11的另一端与稳、压泵13的进水口 131连通,稳压 泵13的出水口 132与第二回水管12的一端连通,第二回水管12的 另一端经过四通管接头IO与第一管道l连通,限流阀14跨接在第一 回水管11上;旁路装置由旁路管15和单向闽16组成,旁路管15的一端经过 四通管接头10与第一管道1连通,旁路管15的另一端经过三通管接 头21与第二管道2连通,单向阀16跨接在旁路管15上。请参照图l,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原水经供水管17,从进水口 51进入聚丙烯棉滤芯5中,过滤后 从出水口 52出来,经过第一管道1,从进水口 61进入增压泵6,水 加压后从出水口62出来,经第二管道2,从进水口71进入前置活性 碳滤芯7内,由于单向阀15的逆止作用,水不会通过单向阀15回流 到四通管接头10处。经过前置活性碳滤芯7过滤后,水从出水口72 出来,经第三管道3,从进水口 81进入反渗透膜滤芯8中。原水经聚丙烯棉滤芯5、前置活性碳滤芯7过滤后已成为净水, 在每立方厘米5. 5 — 6公斤压力下,其中有25%—40%的净水通过反渗 透膜滤芯8,从净水出水口 82出来,经第四管道4,从进水口 91进 入后置活性碳滤芯9中,过滤后从出水口 92出来成为纯净水,从净水排放管19排出;余下60%—75%的浓縮水没有通过反渗透膜滤芯8,由浓水出水口 83,出来,从三通管接头20进入第一回水管11,经过限流阀14限流 后,从进水口 131进入稳压泵13,水加压后由出水口 132出来,经第 二回水管12,从四通管接头IO进入第一管道1进行混水,浓縮水与 经聚丙烯棉滤芯5过滤后的水混合,组成新的水源再次进入后级管道 系统进行过滤,达到了将浓縮水循环利用,深度过滤净化提纯的效果, 限流阀14用于调整浓縮水返回管路系统的比例,使浓縮水可以最大 限度地被利用,节水环保。在不制纯净水时,增压泵不工作,整个系统处于无高压水状态, 利用水源(自来水)的自然压力,原水经供水管17,从进水口51进 入聚丙烯棉滤芯5中,过滤后从出水口 52出来,经过第一管道1,到 达四通管接头10处,进入旁路管15,经过单向阀16,再由三通管接 头-21进入第二管道2,从进水口 71进入前置活性碳滤芯7内,经过 前置活性碳滤芯7过滤后,从出水口 72出来,经第三管道3,从进水 口 81进入反渗透膜滤芯8中,对反渗透膜滤芯8进行冲洗,将附着 残留在反渗透膜上的杂质颗粒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浓縮水从浓水出水 口 83出来,通过废水排放管18排出,成为生活用水,供洗涤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无废水排放反渗透膜净水机,包括聚丙烯棉滤芯(5)、增压泵(6)、前置活性碳滤芯(7)、反渗透膜滤芯(8)、后置活性碳滤芯(9),聚丙烯棉滤芯(5)的进水口(51)经过供水管(17)与水源连接,聚丙烯棉滤芯(1)的出水口(52)经过第一管道(1)与增压泵(6)的进水口(61)连通,增压泵(6)的出水口(62)经过第二管道(2)与前置活性碳滤芯(7)的进水口(71)连通,前置活性碳滤芯(7)的出水口(72)经过第三管道(3)与反渗透膜滤芯(8)的进水口(81)连通,反渗透膜滤芯(8)的浓水出水口(83)与废水排放管(18)连通,反渗透膜滤芯(8)的净水出水口(82)经过第四管道(4)与后置活性碳滤芯(9)的进水口(91)连通,后置活性碳滤芯(9)的出水口(92)与净水排放管(19)连通,其特征是在废水排放管(18)与第一管道(1)之间设置有回水装置,在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之间设置有旁路装置;所述回水装置由第一回水管(11)、第二回水管(12)、稳压泵(13)、限流阀(14)组成,第一回水管(11)的一端经过三通管接头(20)与废水排放管(18)连通,第一回水管(11)的另一端与稳压泵(13)的进水口(131)连通,稳压泵(13)的出水口(132)与第二回水管(12)的一端连通,第二回水管(12)的另一端经过四通管接头(10)与第一管道(1)连通,所述限流阀(14)跨接在第一回水管(11)上;所述旁路装置由旁路管(15)和单向阀(16)组成,旁路管(15)的一端经过四通管接头(10)与第一管道(1)连通,旁路管(15)的另一端经过三通管接头(21)与第二管道(2)连通,所述单向阀(16)跨接在旁路管(15)上。
专利摘要一种无废水排放反渗透膜净水机,其聚丙烯棉滤芯经过第一管道与增压泵连通,增压泵经过第二管道与前置活性碳滤芯连通,前置活性碳滤芯经过第三管道与反渗透膜滤芯连通,反渗透膜滤芯的浓水出水口与废水排放管连通,反渗透膜滤芯的净水出水口经过第四管道与后置活性碳滤芯的进水口连通,后置活性碳滤芯与净水排放管连通;在废水排放管与第一管道之间设置有回水装置,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设置有旁路装置;回水装置由第一回水管、第二回水管、稳压泵、限流阀组成,旁路装置由旁路管和单向阀组成,回水装置使废水得以回收利用,旁路装置对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冲洗,增加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在确保净水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水资源。
文档编号B01D61/02GK201094902SQ20072017562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1日
发明者张学武 申请人:北京爱淼科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