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炉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0774阅读:1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炉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设备,尤其是一种利用电炉子余热对实验设 备进行简单加热的电炉子。
背景技术
目前,实验用的电炉子, 一般放在实验台面上,在使用时,只需接通 电源,从而实现对器皿或药品的加热,使用简单、方便。但由于使用时间 过长,炉体过高的热量容易造成对实验台面的损坏,而且造成了热量的.大 量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的防止 炉体过高热量对实验台面的损坏、且充分利用炉体的余热、有效的节约能 源的实验用电炉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验用电炉子,包括电炉子本体,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电炉子本体下方设置有箱体,箱体的前部设有箱门, 电炉子通过设置其底部下方、箱体顶部上的孔,实现电炉子与箱体内部热 量的交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箱体顶部设有与电炉子地盘相应的凹槽,电 炉子镶嵌在凹槽内,并通过凹槽下与箱体内部相联通的孔,实现电炉子与 箱体内部热量的交换。作为上述方式的更进一步改进,在箱体的内壁和底壁上设有保温层。 在箱体的上部侧壁上设有小孔。
此外,在箱体内部设有托盘,所述的托盘通过"&置在箱体两侧壁上滑 槽定位在箱体内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电炉子本体下方设置有箱体,电炉子通过 设置其底部下方、箱体顶部上的孔,实现电炉子与箱体内部热量的交换, 从而防止电炉子对实验台面的热损坏,同时,由于箱体内壁上设有保温层, 可有效的利用电炉子的热量,实现对置于箱体内的实验设备进行简单的烘 干、预热、干燥,既节约了能源,又可将实验的步骤简化,节约了能源。以下结合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l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实验用电炉子,包括电炉子本体(l), 在所述的电炉子本体1下方设置有箱体2,箱体2的前部设有箱门3,在箱 体2顶部设有与电炉子地盘相应的凹槽,电炉子镶嵌在凹槽内,并通过凹 槽下与箱体1内部相联通的孔4,实现电炉子本体1与箱体2内部热量的交 换。在箱体2的内壁和底壁上设有保温层5,在箱体2的上部侧壁上设有小 孔8。在箱体2内部设有托盘6,所述的托盘6通过设置在箱体2两侧壁上 滑槽7定位在箱体2内部。
使用时,将电炉子本体1置于凹槽内,将待烘干或预热的试管、烧杯 等实驺4殳备置于托盘6上,关闭箱门3,接通炉体电源,实现电炉子对待加热设备或药品的加热,电炉子的余热通过孔4进入到箱体2内,实现 对箱体内的实验设备进行简单的烘干、预热、干燥等,同时将水蒸气通过 小孔8排出,从而充分利用余热,节约了能源,并简化了实验步骤。其结 构简单,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电炉子,包括电炉子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电炉子本体(1)下方设置有箱体(2),箱体(2)的前部设有箱门(3),电炉子通过设置其底部下方、箱体(2)顶部上的孔(4),实现电炉子本体(1)与箱体(2)内部热量的交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炉子,其特征在于在箱体(2)顶部设 有与电炉子地盘相应的凹槽,电炉子镶嵌在凹槽内,并通过凹槽下与箱体(1)内部相联通的孔(4 ),实现电炉子本体(1)与箱体(2 )内部热量的 交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炉子,其特征在于在箱体(2)的 内壁和底壁上设有保温层(5)。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炉子,其特征在于在箱体(2)的上部 侧壁上设有小孔(8)。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炉子,其特征在于在箱体(2)内部设 有托盘(6 ),所述的托盘(6 )通过设置在箱体(2 )两侧壁上滑槽(7 )定 位在箱体(2)内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设备,尤其是一种利用电炉子余热对实验设备进行简单加热的实验用电炉子,该实验用电炉子,包括电炉子本体(1),在电炉子本体(1)下方设置有箱体(2),箱体(2)的前部设有箱门(3),电炉子通过设置其底部下方、箱体(2)顶部上的孔(4),实现电炉子本体(1)与箱体(2)内部热量的交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电炉子对实验台面的热损坏,同时,可有效的利用电炉子的热量,实现对置于箱体内的实验设备进行简单的烘干、预热、干燥,既节约了能源,又可将实验的步骤简便,节约了能源。
文档编号B01L7/00GK201161195SQ20082007635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6日
发明者王文达, 薛佳佳 申请人:薛佳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