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混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250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种子混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种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对种子混种机的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子是一种较特殊的商品,是靠大自然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同一个品种的种子因 在不同的地域生产,就会由于气候、土壤、施肥、农民的技术水平及田间管理等等原因产生 一定的差异。但作为商品销售的种子又必须保证性状均勻性的一致,这就必须通过混种这 一加工方法才能达到这种要求。混种一般都是把约10 50吨的种子作为一个批次进行混 种,混种有两种方式一是把从每一户农民手中回收的种子进行混种;二是把不同产地相 同品种的种子按比例进行混种。混种时把约50公斤左右的包装逐一解包后通过一条爬升 皮带输送机倒在地上,然后每名工人一把锹进行混种。这样做既耗费体力、耗费人工、浪费 时间而且还不一定能混均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耗费体力、耗费人工、浪费时间而且还 不一定能混均勻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节约成本以及时间,并能将种子均勻混合的种 子混种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种子混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混输送带以及设置在初混输送带上方的初混装 置,循环混种装置设置在初混装置旁,所述的循环混种装置下方设置有循环混种输送带,所 述的初混输送带以及循环混种输送带下方还设置有能同时承接初混输送带以及循环混种 输送带所输送的种子的循环喂料斗。在上述的种子混种机,所述的初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初混料仓一以及设置在初混 料仓一旁边的初混喂料斗一,所述的初混喂料斗一旁边设置有可以提升种子的初混输送机
ο在上述的种子混种机,所述的循环混种装置包括循环混种仓以及设置在上述循环 喂料斗旁边的可以提升种子的循环输送机。在上述的种子混种机,所述的初混装置包括六个初混料仓,分别为初混料仓一、初 混料仓二、初混料仓三、初混料仓四、初混料仓五以及初混料仓六。在上述的种子混种机,所述的初混料仓一和初混料仓二的旁边设置有初混喂料斗 一,所述的初混喂料斗一旁边设置有可以提升种子的初混输送机一;所述的初混料仓三和 初混料仓四的旁边设置有初混喂料斗二,所述的初混喂料斗二旁边设置有可以提升种子的 初混输送机二 ;所述的初混料仓五和初混料仓六的旁边设置有初混喂料斗三,所述的初混 喂料斗三旁边设置有可以提升种子的初混输送机三。在上述的种子混种机,上述的初混料仓一和初混料仓二的进料口上方设置有能承 接上述初混输送机一的初混进料管一;上述的初混料仓三和初混料仓四的进料口上方设置有能承接上述初混输送机二的初混进料管二 ;上述的初混料仓五和初混料仓六的进料口上方设置有能承接上述初混输送机三 的初混进料管三。在上述的种子混种机,所述的循环混种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循环混种仓上方能承接 上述循环输送机的循环进料管。在上述的种子混种机,上述的初混料仓一、初混料仓二、初混料仓三、初混料仓四、 初混料仓五以及初混料仓六的出料口下方与初混输送带之间均设置有初混振动给料器,所 述的六个出料口上均设置有初混阀门,上述的初混进料管一、初混进料管二以及初混进料 管三上均设置有初混进料管阀门。在上述的种子混种机,上述循环混种仓的出料口下方与循环混种输送带之间均设 置有循环振动给料器,所述的循环混种仓的出料口上设置有循环混料阀门。在上述的种子混种机,上述的初混喂料斗一、初混喂料斗二、初混喂料斗三以及循 环喂料斗的出料口下方均设置有喂料振动给料器。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并且使用寿命长,易于 推广;2.节约成本以及时间,并能将种子均勻混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图 中,初混输送带1、初混装置2、初混料仓一 101、初混料仓二 102、初混料仓三103、初混料仓 四104、初混料仓五105、初混料仓六106、初混输送机一 107、初混输送机二 108、初混输送机 三109、初混喂料斗一 110、初混喂料斗二 111、初混喂料斗三112、初混进料管一 113、初混进 料管二 114、初混进料管三115、初混振动给料器116、初混阀门117、初混进料管阀门118、循 环混种装置3、循环混种仓301、循环进料管303、循环振动给料器304、循环混料阀门305、循 环输送机306、循环混种输送带4、循环喂料斗5、喂料振动给料器6。实施例种子混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混输送带1以及设置在初混输送带1上方的初混 装置2,循环混种装置3设置在初混装置2旁,所述的循环混种装置3下方设置有循环混种 输送带4,所述的初混输送带1以及循环混种输送带4下方还设置有能同时承接初混输送带 1以及循环混种输送带4所输送的种子的循环喂料斗5。在本实施例中,初混装置2包括六个初混料仓,分别为初混料仓一 101、初混料仓 二 102、初混料仓三103、初混料仓四104、初混料仓五105以及初混料仓六106,初混料仓一 101和初混料仓二 102的旁边设置有初混喂料斗一 110,初混喂料斗一 110旁边设置有可 以提升种子的初混输送机一 107 ;初混料仓三103和初混料仓四104的旁边设置有初混喂 料斗二 111,初混喂料斗二 111旁边设置有可以提升种子的初混输送机二 108 ;初混料仓五 105和初混料仓六106的旁边设置有初混喂料斗三112,初混喂料斗三112旁边设置有可以 提升种子的初混输送机三109,初混料仓一 101和初混料仓二 102的进料口上方设置有能承接上述初混输送机一 107的初混进料管一 113 ;上述的初混料仓三103和初混料仓四104 的进料口上方设置有能承接上述初混输送机二 108的初混进料管二 114 ;上述的初混料仓 五105和初混料仓六106的进料口上方设置有能承接上述初混输送机三109的初混进料管 三 115。在初混料仓一 101、初混料仓二 102、初混料仓三103、初混料仓四104、初混料仓五 105以及初混料仓六106的出料口下方与初混输送带1之间均设置有初混振动给料器116, 六个出料口上均设置有初混阀门117,上述的初混进料管一 113、初混进料管二 114以及初 混进料管三115上均设置有初混进料管阀门118。在本实施例中,循环混种装置3包括循环混种仓301以及设置在循环混种仓301 上方能承接上述循环输送机306的循环进料管303,循环混种仓301的出料口下方与循环混 种输送带4之间均设置有循环振动给料器304,循环混种仓301的出料口上设置有循环混料 阀门305。在本实施例中,初混喂料斗一 110、初混喂料斗二 111、初混喂料斗三112以及循环 喂料斗5的出料口下方均设置有喂料振动给料器6。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分为两个工作步骤,第一步初混种把种子解包后倒入初混喂料斗一 110、初混喂料斗二 111、初混喂料斗三112,同时 启动初混输送机一 107、初混输送机二 108、初混输送机三109,经过初混进料管一 113、经过 初混进料管二 114、经过初混进料管三115,调节初混进料管阀门118,让种子先同时灌满初 混料仓一 101、灌满初混料仓三103、灌满初混料仓五105。再通过控制初混阀门118,让种子 同时灌满初混料仓二 102、初混料仓四104、初混料仓六106。待6个初混料仓全部灌满后, 同时打开初混出料口阀门117,经初混振动给料器116把种子输送到初混输送带1上,再输 送到循环喂料斗5里。也可以通过控制初混出料口阀门117六个阀门的开启度大小或控制 初混振动给料器116的振动频率大小,来达到按比例混种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初混阀门117以及与初混阀门117相对应的初混振动给 料器116均是六个,都可以分别单独开启和关闭,初混进料管阀门118为三个,可以分别单 独控制,通过控制三个初混进料管阀门118,可以控制种子流入那个初混料仓中。调节六个 初混阀门117的开启大小或控制6个初混振动给料器的振动频率,可以控制种子按比例混 样的均勻程度。第二部循环混种种子经循环输送机306经循环进料管303输送到循环混种仓301,当循环混种仓 301在灌入种子的同时,打开循环混料阀门305,种子经循环振动给料器304送到循环混种 输送带4上,再由循环混种输送带4输送到循环喂料斗5。在循环喂料斗5中与经初混输送 带1输送过来的种子混一起,再一次被循环输送机306输送到循环混种仓一 301和循环混 种仓二 302,如此反复循环,直到前面初混料仓一 101、初混料仓二 102、初混料仓三103、初 混料仓四104、初混料仓五105、初混料仓六106的种子全部集中在循环混种仓301内。在本实施例中,循环混料阀门305以及与循环混料阀门305循环振动给料器304 分别都是4个(根据实际所需要的循环混种仓容积大小,循环混种仓出料口可设计为4 8个,相对应的循环混料阀门305、循环振动给料器304都可以设置为4 8套),通过控制四个循环混料阀门305的开启大小程度和开启的先后顺序或者控制循环振动给料器304的 振动频率大小,可以控制第二部中种子混样的均勻程度。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混种过程。然后反转循环混种输送带4,种子就可以流到下一个 加工环节中去了。在本实施例中,振动给料器采用电磁振动给料器。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初混输送带1、初混装置2、初混料仓一 101、初混料仓二 102、初混料仓三103、初混料仓四104、初混料仓五105、初混料仓六106、初混输送机一 107、 初混输送机二 108、初混输送机三109、初混喂料斗一 110、初混喂料斗二 111、初混喂料斗三 112、初混进料管一 113、初混进料管二 114、初混进料管三115、初混振动给料器116、初混阀 门117、初混进料管阀门118、循环混种装置3、循环混种仓301、循环进料管303、循环振动给 料器304、循环混料阀门305、循环输送机306、循环混种输送带4、循环喂料斗5、喂料振动给 料器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 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 违背的。
权利要求一种种子混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混输送带(1)以及设置在初混输送带(1)上方的初混装置(2),循环混种装置(3)设置在初混装置(2)旁,所述的循环混种装置(3)下方设置有循环混种输送带(4),所述的初混输送带(1)以及循环混种输送带(4)下方还设置有能同时承接初混输送带(1)以及循环混种输送带(4)所输送的种子的循环喂料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混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混装置(2)包括至少一个 初混料仓一(101)以及设置在初混料仓一(101)旁边的初混喂料斗一(110),所述的初混喂 料斗一(110)旁边设置有可以提升种子的初混输送机一(1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混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混种装置(3)包括循环 混种仓(301)以及设置在上述循环喂料斗(5)旁边的可以提升种子的循环输送机(30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子混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混装置(2)包括六个初混 料仓,分别为初混料仓一(101)、初混料仓二(102)、初混料仓三(103)、初混料仓四(104)、 初混料仓(105)以及初混料仓六(1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种子混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混料仓一(101)和初混料 仓二(102)的旁边设置有初混喂料斗一(110),所述的初混喂料斗一(110)旁边设置有可以 提升种子的初混输送机一(107);所述的初混料仓三(103)和初混料仓四(104)的旁边设 置有初混喂料斗二(111),所述的初混喂料斗二(111)旁边设置有可以提升种子的初混输 送机二(108);所述的初混料仓五(105)和初混料仓六(106)的旁边设置有初混喂料斗三 (112),所述的初混喂料斗三(112)旁边设置有可以提升种子的初混输送机三(10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种子混种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初混料仓一(101)和初混 料仓二(102)的进料口上方设置有能承接上述初混输送机一(107)的初混进料管一(113); 上述的初混料仓三(103)和初混料仓四(104)的进料口上方设置有能承接上述初混输送机 二(108)的初混进料管二(114);上述的初混料仓五(105)和初混料仓六(106)的进料口 上方设置有能承接上述初混输送机三(109)的初混进料管三(11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种子混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混种装置(3)还包括设 置在循环混种仓(301)上方能承接上述循环输送机(306)的循环进料管(30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种子混种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初混料仓一(101)、初混 料仓二(102)、初混料仓三(103)、初混料仓四(104)、初混料仓五(105)以及初混料仓六 (106)的出料口下方与初混输送带(1)之间均设置有初混振动给料器(116),所述的六个出 料口上均设置有初混阀门(117),上述的初混进料管一(113)、初混进料管二(114)以及初 混进料管三(115)上均设置有初混进料管阀门(118)。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种子混种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循环混种仓(301)的出料口 下方与循环混种输送带(4)之间均设置有循环振动给料器(304),所述的循环混种仓(301) 的出料口上设置有循环混料阀门(305)。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种子混种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初混喂料斗一(110)、初混 喂料斗二(111)、初混喂料斗三(112)以及循环喂料斗(5)的出料口下方均设置有喂料振动 给料器(6)。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种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对种子混种机的结构改良。一种种子混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混输送带(1)以及设置在初混输送带(1)上方的初混装置(2),循环混种装置(3)设置在初混装置(2)旁,所述的循环混种装置(3)下方设置有循环混种输送带(4),所述的初混输送带(1)以及循环混种输送带(4)下方还设置有能同时承接初混输送带(1)以及循环混种输送带(4)所输送的种子的循环喂料斗(5)。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并且使用寿命长,易于推广;2.节约成本以及时间,并能将种子均匀混合。
文档编号B01F5/10GK201643999SQ20102016271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3日
发明者何学功, 周劭洁, 孙荣俊, 袁国宝 申请人: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