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檐下雨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806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屋檐下雨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屋檐下雨水净化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屋檐下雨水净化装置。
技术背景[0002]初期雨水净化器作为雨水利用系统的一种组成部件,用于对雨水进行初期过滤处理,能将树叶、大块沙石等较大体积的杂物过滤的目的。由于我国雨水利用系统还未实现大规模应用,技术不成熟,大部分的初期雨水过滤装置安装于地面,这样既占据地面空间,同时可能影响人在地面的活动,如过滤装置半埋地下,其盖露出地面凸起,容易绊倒行人。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安装在屋檐下的初期雨水净化直ο[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0005]一种屋檐下雨水净化装置,所述装置设置在屋檐下,包括主体、排渣管和第一过滤网,主体上端为进水口,与屋檐排水管连接,下端为出水口,与装置排水管连接,侧面设置有排渣口,与排渣管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主体内,从进水口向排渣口倾斜。屋顶的雨水通过屋檐排水管进入净化装置,经过第一过滤网过滤后从装置排水管流出,而过滤出来的杂物经过排渣口从排渣管排出。[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过滤网为长条过滤结构,长条方向与第一过滤网的倾斜方向相同,使过滤出来的杂物能直接向排渣口滚下并排出,实现初步净化雨水的目的。[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在主体内第一过滤网下方,实现第二次过滤。所述第二过滤网为小孔过滤结构,能有效过滤掉从第一过滤网穿过的小杂物,进一步净化雨水。[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设置在屋檐下,不占用土地资源或地面空间,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0012]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如图1所示,本雨水净化装置包括屋檐排水管1、进水口 2、排渣管3、出水口 4、装置排水管5、第二过滤网6和第一过滤网7。雨水净化装置的进水口 2与屋檐排水管1连接,出水口 4与装置排水管5连接,排渣口与排渣管3连接,各连接均采用螺纹连接或粘合。第一过滤网7采用带角度倾斜的网,为第一级过滤,能使杂物能更好排到3排渣管3里,采用长条形网式过滤,安装在装置内部。第二过滤网6采用小孔过滤网,为第二级过滤,安装在第一过滤网7的下面。[0013] 该屋檐下雨水净化器具备二级过滤功能,当夹杂着各种杂物的雨水顺着屋檐排水管1流下后,穿过进水口 2到达第一过滤网7,经过第一过滤网7的第一级过滤,将体积较大的物体,如树叶、泥土等过滤出来。更细小的杂质或条形小物和雨水再经过第二过滤网6的第二级过滤后,形成较干净的雨水,从出水口 4流入装置排水管5,流到地面的雨水存储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屋檐下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置在屋檐下,包括主体、排渣管和第一过滤网,主体上端为进水口,与屋檐排水管连接,下端为出水口,与装置排水管连接, 侧面设置有排渣口,与排渣管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主体内,从进水口向排渣口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为长条过滤结构,长条方向与第一过滤网的倾斜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在主体内第一过滤网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网为小孔过滤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屋檐下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置在屋檐下,包括主体、排渣管和第一过滤网,主体上端为进水口,与屋檐排水管连接,下端为出水口,与装置排水管连接,侧面设置有排渣口,与排渣管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主体内,从进水口向排渣口倾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设置在屋檐下,不占用土地资源或地面空间,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文档编号B01D29/50GK202237507SQ20112026976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8日
发明者廖建训, 符伟全 申请人: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