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分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2170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拆分漏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斗,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分漏斗。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漏斗多为一个整体,漏斗下端口径不可更改,用小口径漏管的漏斗向大口径灌装口容器灌装时,由于流速慢而浪费时间,大口径漏管的漏斗无法向小口径灌装口容器灌装,需要另外配备漏斗。在转移液体时还存在灌装不流畅、液体容易以气泡的形式外溢和无法有效过滤的现象。此外,目前的漏斗在使用时,多数情况下必须用手去捉扶,否则极易造成漏斗倾覆,引起液体浪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多功能漏斗。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可拆分漏斗,包括漏斗体和漏管,其特征是所述漏斗体上口两侧各设有一个有圆孔的把手,漏管为两段漏管,分别为粗口漏管A和细口漏管B,漏斗体、漏管A和漏管B 依次由螺纹扣相连接,漏斗体和漏管A连接处设有筛网。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分漏斗,其特征是所述漏管A和漏管B为圆台形状且外侧各设有竖向的三角形凸块。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拆分漏斗,结构简单,能向不同口径灌装容器中灌装液体,有效防止液体外溢,并且具有过滤作用,还能够利用本身特点,避免捉扶,实用性强,使用方便。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漏斗体,2漏管A,3漏管B,4凸块,5 筛网,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漏斗体I和漏管,其特征是 所述漏斗体I上口两侧各设有一个有圆孔的把手6,漏管为两段漏管,分别为粗口漏管A2和细口漏管B3,漏斗体I、漏管A2和漏管B3依次由螺纹扣相连接,漏斗体I和漏管A2连接处设有筛网5 ;所述漏管A2和漏管B3为圆台形状且外侧各设有竖向的三角形凸块4。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分漏斗,由于漏管采用两段式结构,又由螺纹扣相连接,于是可在灌装液体时根据灌装容器口径的大小合理选择漏管,也可根据要灌装液体的性质来选择性使用筛网5,漏管外侧的三角形凸块4可在灌装容器口和漏管之间形成不规则空气通道,防止液体外溢,两把手6可由细线之类的绳状物连接,将该漏斗悬挂于门把手等物体上,避免液体转移时的捉扶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拆分漏斗,结构简单,能向不同口径灌装容器中灌装液体,有效防止液体外溢,并且具有过滤作用,还能够利用本身特点,避免捉扶,实用性强,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可拆分漏斗,包括漏斗体(I)和漏管,其特征是所述漏斗体(I)上口两侧各设有一个有圆孔的把手(6),漏管为两段漏管,分别为粗口漏管A (2)和细口漏管B (3),漏斗体(I)、漏管A (2)和漏管B (3)依次由螺纹扣相连接,漏斗体(I)和漏管A(2)连接处设有筛网(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拆分漏斗,其特征是所述漏管A(2)和漏管B(3)为圆台形状且外侧各设有竖向的三角形凸块(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斗,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分漏斗。包括漏斗体和漏管,其特征是所述漏斗体上口两侧各设有一个有圆孔的把手,漏管为两段漏管,分别为粗口漏管A和细口漏管B,漏斗体、漏管A和漏管B依次由螺纹扣相连接,漏斗体和漏管A连接处设有筛网;所述漏管A和漏管B为圆台形状且外侧各设有竖向的三角形凸块。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拆分漏斗,结构简单,能向不同口径灌装容器中灌装液体,有效防止液体外溢,并且具有过滤作用,还能够利用本身特点,避免捉扶,实用性强,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B01D29/085GK202346741SQ20112043571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7日
发明者张晓鑫, 张烁, 曹晓远, 程建伟 申请人:张晓鑫, 张烁, 曹晓远, 程建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