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349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气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分离装置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对压力较小的油气进行分离的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较多的油气分离装置主要是采用碰撞与旋风分离相结合来进行油气分离,油气混合物从分离器的一端沿切向进入,流经预设的旋风通道,利用旋转所形成的离心力及油滴的重力实现分离。然而这种碰撞与旋风分离相结合的油气分离装置,结构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油气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采用碰撞与旋风分离相结合的油气分离装置结构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筒体、过滤网和堵盖,过滤网安装在筒体的第一端,堵盖安装在筒体的第二端;油气分离装置还包括下阻尼板和连接在下阻尼板上的上阻尼板,下阻尼板和上阻尼板依次安装在筒体内,且上阻尼板与堵盖连接。进一步地,油气分离装置还包括孔口连接板和滤网底,孔口连接板安装在筒体的第一端,滤网底连接在孔口连接板的内壁面,过滤网安装在滤网底。进一步地,下阻尼板包括圆板和固定在圆板中心的立柱,上阻尼板套装在立柱上。进一步地,圆板上有多个小通孔。进一步地,上阻尼板上套设有一个弹簧,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在上阻尼板的上表面和堵盖。进一步地,堵盖包括固定在筒体的第二端的旋入部分和与旋入部分连接在一起的端盖,旋入部分包括六个可供油气排出的斜槽。进一步地,旋入部分的直径小于端盖的沿着旋入部分的直径方向的尺寸。进一步地,旋入部分的顶面在筒体的第二端的端面的下方,且和筒体的第二端的内壁面形成一个容纳油滴的凹陷腔。进一步地,旋入部分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筒体的第二端的内壁面上的设有与旋入部分的外表面上的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以将旋入部分固定在筒体内。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网对油气进行第一次分离,利用油气撞击阻尼板进行油气的第二次分离,最后利用油气碰撞筒体上沿进行第三次分离,经过三次分离油气的分离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筒单,易于拆装,只需将堵盖旋出筒体,将上下阻尼板从筒体拿出即可,清洗方便。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油气分离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图I所示的油气分离装置的下阻尼板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图I所示的油气分离装置的堵盖的剖视示意图;以及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图3所示的A-A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装置包括筒体I、多层过滤网2、堵盖3、下阻尼板4和上阻尼板5。过滤网2安装在筒体I的第一端,堵盖3安装在筒体I的第二端。下阻尼板4安装在筒体I内。上阻尼板5连接在下阻尼板4上,且上阻尼板5与堵盖3连接。筒体I的第一端端口向内设置一个圆形凸台11,圆形凸台11的下端面连接有一个孔口连接板7。孔口连接板7呈伞状,顶端开口,且孔口连接板7的开口端与筒体I相通。滤网底8与孔口连接板7的内壁面密封连接,滤网底8上开有很多的小通孔,以让油气通过。数层过滤网2放置在滤网底8上,每一层过滤网2均采用不锈钢钢丝网。当油气从滤网底8的小孔进入到油气分离装置内的过程中,通过过滤网2进行过滤,由于过滤网2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够将油气中的一部分油滴吸附下来,而其余的油气由于压力的作用进入到油气分离装置的内部,这样就实现了油气的第一次分离。在过滤网2进行吸附的过程中,过滤网2吸附越多的油滴,过滤网2的吸附作用越
强,能够进一步增大油气分离的效率。请结合参见图2,下阻尼板4固定在筒体I上的圆形凸台11的上端面上。优选地,下阻尼板4包括圆板41和固定在圆板41的中心的立柱42。圆板41的直径大小与筒体I的内径大小相适应,圆板41上开有多个通孔,以让油气通过;立柱42的侧表面上设置有一台阶,以便于让上阻尼板5套装在立柱42上时通过台阶定位。优选地,上阻尼板5呈伞状,这样能够增大油气与上阻尼板5的接触面积。上阻尼板5的边缘与筒体I的内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让油气通过。经过第一次分离的油气一部分撞击下阻尼板4后,直接滴回在过滤网2上;另一部分油气通过下阻尼板4的圆板41上的小孔进入到筒体I的内部。进入筒体I内部的一部分油气撞击上阻尼板5的下表面和筒体I的内壁后,大部分的油滴由于重力和撞击的反作用力滴落在圆板41上,再通过圆板41上的小孔回流到过滤网2上。此时,大部分的气体和少部分的油滴通过上阻尼板5和筒体I内壁面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筒体I的位于上阻尼板5的上表面上方的空间,以实现油气的第二次分离。[0026]优选地,上阻尼板5上还套设有一个弹簧6,且弹簧6的两端分别顶在上阻尼板5的上表面和堵盖3。这样,当油气撞击上阻尼板5时,且油气的撞击力大于上阻尼板5的重力和上阻尼板5与立柱42之间的摩擦力之和时,上阻尼板5会往上移动,从而压缩弹簧6 ;由于弹簧6的弹性回复力,当上阻尼板5上升到一定的距离,油气的撞击力会小于上阻尼板5的重力、弹簧6的弹力以及上阻尼板5与立柱42之间的摩擦力之和时,上阻尼板5在弹簧6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会往下移,恢复到平衡的位置。请参见图3和图4,堵盖3包括固定在筒体I的第二端的旋入部分31和与旋入部分31连接在一起的端盖32,旋入部分31的直径小于端盖32的沿着旋入部分31的直径方向的尺寸。优选地,旋入部分31包括六个可供油气排出的斜槽311,斜槽311的中心部分的高度偏低。优选地,旋入部分31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筒体I的第二端的内壁面上的设有与旋入部分31的外表面上的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以将旋入部分31固定在筒体I内。优选地,旋入部分31的顶面在筒体I的第二端的端面的下方,且和筒体I的第二端的内壁面形成一个容纳油滴的凹陷腔。 经过在筒体I内的两次分离的油气,气体的含量要比油滴的含量多很多。此时的油气会通过旋入部分31的斜槽311排出,而筒体I的第二端的端面要高于旋入部分31的顶面,且旋入部分31的直径小于端盖32的沿着旋入部分31的直径方向的尺寸,从斜槽311排出的油气最后会与筒体I的第二端的高出旋入部分31顶面的内壁面和端盖32的下表面发生接触。由于油气的压力不是很大,经过两次分离和碰撞后,油气的压力更加小,此时的油滴一接触筒体I的内壁面就会依次顺着筒体I的内壁面、堵盖3的斜槽311回流到装置内部;接触端盖32的下表面的油滴则会直接滴落到旋入部分31的顶面,由于筒体I的第二端端面高于旋入部分31的顶面,所以油滴不会沿着筒体I的外壁面下流,而是依次顺着筒体I的内壁面、堵盖3的斜槽311回流到装置内部;而气体就从斜槽311散发出去,以实现油气的第三次分离。油气经过三次分离后,分离效果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且本实用新型已经安装在某种高速联轴器的防护罩上使用,证明能够有效地对油气进行分离。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I)、过滤网⑵和堵盖(3),所述过滤网(2)安装在所述筒体(I)的第一端,所述堵盖(3)安装在所述筒体(I)的第二端;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还包括下阻尼板(4)和连接在所述下阻尼板(4)上的上阻尼板(5),所述下阻尼板(4)和所述上阻尼板(5)依次安装在所述筒体(I)内,且所述上阻尼板(5)与所述堵盖(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还包括孔口连接板(7)和滤网底(8),所述孔口连接板(7)安装在所述筒体(I)的第一端,所述滤网底(8)连接在所述孔口连接板(7)的内壁面,所述过滤网(2)安装在所述滤网底(8)。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阻尼板(4)包括圆板 (41)和固定在所述圆板(41)中心的立柱(42),所述上阻尼板(5)套装在所述立柱(4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板(41)上有多个小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阻尼板(5)上套设有一个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上阻尼板(5)的上表面和所述堵盖(3)。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盖(3)包括固定在所述筒体(I)的第二端的旋入部分(31)和与所述旋入部分(31)连接在一起的端盖(32),所述旋入部分(31)包括六个可供油气排出的斜槽(3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入部分(31)的直径小于所述端盖(32)的沿着所述旋入部分(31)的直径方向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入部分(31)的顶面在所述筒体(I)的第二端的端面的下方,且和所述筒体(I)的第二端的内壁面形成一个容纳油滴的凹陷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入部分(31)的外表面设有螺纹,所述筒体(I)的第二端的内壁面上的设有与所述旋入部分(31)的外表面上的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以将所述旋入部分(31)固定在所述筒体(I)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压力较小的油气进行分离的油气分离装置,包括筒体、过滤网、堵盖、下阻尼板和连接在下阻尼板上的上阻尼板,过滤网安装在筒体的第一端,堵盖安装在筒体的第二端;下阻尼板和上阻尼板依次安装在筒体内,且上阻尼板与堵盖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网对油气进行第一次分离,利用油气撞击阻尼板进行油气的第二次分离,最后利用油气碰撞筒体上沿进行第三次分离,经过三次分离油气的分离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筒单,易于拆装,只需将堵盖旋出筒体,将上下阻尼板从筒体拿出即可,清洗方便。
文档编号B01D50/00GK202366597SQ20112049372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日
发明者周建罗, 朱谦成 申请人:株洲南方燃气轮机成套制造安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