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导环结构及利用该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654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导环结构及利用该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内导环结构及利用该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
背景技术
膜分离技术拥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等多种功能,兼具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构造简单、操作简便、易于控制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水处理及食品、医药、生物、化工、冶金、生物、能源、石油、电子、仿生等工业领域,成为工业生产中最为有效的分离手段之一。选择合适的膜分离过程,可以替代鼓式真空过滤、板框压滤、离子交换、离子分离、过滤除生、吸附/再生、絮凝/共聚、倾析/沉淀、蒸发、结晶等传统的分离和过滤方法。滤膜组件是膜过滤装置中最小的过滤单元,是过滤装置整体性能发挥的基础,也是实现良好过滤效果的技术关键,滤膜与其机械支撑体之间的良好配合直接影响到过滤装置的综合性能。如图1和图2所示,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滤膜组件100 '是将滤膜20 '粘结在内导环10 '两侧,并且在内导环10 '上设有将清水导流至通孔111 '中的导流孔14、该导流孔14 y是在内导环1(Τ注塑成型过程中一体制出,因模具和制作工艺的限制,导流孔14^使内导环1(Τ无法超薄化。实际运行过程中,上下两片滤膜2(Τ会被该较厚的内导环1(Τ支顶起,形成上下突起的锥形结构。这样的滤膜组件100 '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水产生的压力差会使两片滤膜20 '紧贴在内导环1(Τ的表面,无内导环1(Τ区域上的两片滤膜2(Τ则紧贴在一起,因过滤阻力增加,致使滤膜组件透水 率的下降,从而影响膜的有效通量。并且,由于内导环1(Τ的厚度较大,极易造成过滤表面压力差分布不均,各区域的实际通量差异明显,甚至出现沟流和过滤死角现象,从而降低了滤膜组件100 '的过滤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导环结构及利用该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其可以制成超薄化,使滤膜组件平整美观,过滤效率高、效果好,有效降低更换频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内导环结构,包括可上下扣合的上基片和下基片,该下基片和上基片对应设有通孔和若干放射状的凹槽,该凹槽上下方向叠合形成与通孔相通的导流孔。优选的,所述两基片之间连接有翻折部,该上基片沿翻折部翻转扣合在下基片上。优选的,所述下基片与上基片上至少设有一组扣合结构。优选的,所述上基片远离翻折部的一侧凸设有一卡柱,对应之下基片远离翻折部的一侧开设有卡孔,当上基片翻转与下基片叠合时,该卡柱扣合在该卡孔中。优选的,所述内导环为圆环状的扁平薄片结构。[0013]一种利用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至少包括两滤膜、一滤网和上述的内导环,该滤网与内导环平躺式夹在两滤膜之间。优选的,所述滤膜为圆形的薄片状结构,于该滤膜上正对前述内导环之通孔设有安装孔。优选的,所述滤网也为圆形的薄片状结构,于该滤网上对应前述内导环之通孔也设有安装孔。优选的,所述滤网具有一内环和一外环,该内导环贴合在滤网的内环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内导环制成可翻叠扣合的下基片和上基片,使两基片都能成型得更薄,翻叠扣合所的内导环也变得非常薄,将该内导环应用到滤膜组件中,滤膜组件平整美观,过滤效率高、效果好,解决传统技术中内导环将滤膜支顶起而导致过滤效果不好的问题。另外,这种内导环平整地收纳在两滤膜之间的结构,消除了过滤时存在的流通死角,一方面使流通量达到最大限度,另一方面不易积聚细菌淤泥等污染物,有利于提升滤膜组件的过滤效率、延长滤膜的使用周期,降低滤膜组件的更换频率。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之内导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利用图1之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内导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内导环的制作组装状态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利用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的分解图;图8是图7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的左视图;该图的滤膜组件与图2相比,明显变薄。附图标识说明:10 z、内导环IlK、通孔14 '、导流孔100 '、滤膜组件10、内导环11、下基片111、通孔112、凹槽113、挡块114、卡孔12、上基片121、通孔122、凹槽123、挡块124、卡柱13、翻折部14、导流孔100、滤膜组件20、滤膜21、安装孔30、滤网31、 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3和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3至图4所示,该内导环10为一圆形薄片状结构,其包括一下基片11、一上基片12和连接在下基片11和上基片12之间的翻折部13,通过将上基片12沿翻折部13翻转180度后与下基片11扣合而成该内导环10结构,以这种方式制成的内导环10非常薄。其中,如图4所示,该下基片11与该上基片12的结构基本相同,于该下基片11和上基片12的中心设有通孔111、121,以供过滤后的清水流出。并且,于该下基片11和上基片12上自通孔111、121的中心向外放射式地设有凹槽112,于两相邻凹槽112、122之间形成有挡块113、123,该上基片12上的凹槽112与下基片11上的凹槽122的间距和数量彼此对应设置。见图3,当上基片12扣合到下基片11后,凹槽112、122在上下方向叠合形成将清水导出到通孔111、121中的导流孔14。结合图4和图5来看,于上基片12远离翻折部13的一侧凸起形成有一卡柱124,本实施例中,该卡柱124是一体成型在挡块123上。结合图6所示,针对该卡柱124,于下基片11远离翻折部13的一侧开设有一^^孔114,该卡孔114是设置在挡块113上。见图3,当上基片12翻转180度,则该卡柱124即扣合在卡孔114中。如图7和图8所示,其显示了利用内导环10制成的滤膜组件100的具体结构,该滤膜组件100包括至少两滤膜20、一滤网30和一内导环10,该滤网30夹设在两滤膜20之间,该内导环10平卧式夹在滤网30与其中一滤膜20之间。如图9所示,由于内导环10非常薄,所以该内导环10可以完全地埋在两滤膜20之间,不会使滤膜20拱起而影响产品的性能。其中,如图7所示,该滤膜20用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其为圆形的薄片状结构,于该滤膜20的中心正对前述 内导环10之通孔111、121设有一安装孔21,以供连接件穿设在内。本实施例中,该滤膜20可以采用超滤膜、微孔滤膜、纳米滤膜、微滤膜、中空纤维超滤膜或赛尔滤膜等。该滤网30用于对渗透进滤膜20的过滤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和增加过滤的流动阻力,借以滤去杂质和提高过滤水的阻隔效果。所述滤网30也为圆形的薄片状结构,于该滤网30的中心也设有一安装孔31,一连接件以上下扣合的形式穿设在该安装孔21、31和通孔111、121中,将该内导环10和该滤网30夹紧两滤膜20之间。所述滤网30可以是纺织纤维滤网或不生锈的金属网,本实施例中,该滤网30采用纺织纤维滤网,其是利用两组纤维在经纬两个方向交错相积而成。所述滤网30具有一内环32和一外环33,该内导环19贴合在滤网30的内环32上。使用过程中,当过滤自来水时,自来水润湿并透滤膜20形成过滤水,过滤水从滤网30中渗出形成清水,这些清水通过内导环10的导流孔14流向中心的通孔111、1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将内导环制成可翻叠扣合的下基片和上基片,使两基片都能成型得更薄,翻叠扣合所的内导环也变得非常薄,将该内导环应用到滤膜组件中,滤膜组件平整美观,过滤效率高、效果好,解决传统技术中内导环将滤膜支顶起而导致过滤效果不好的问题。另外,这种内导环平整地收纳在两滤膜之间的结构,消除了过滤时存在的流通死角,一方面使流通量达到最大限度,另一方面不易积聚细菌淤泥等污染物,有利于提升滤膜组件的过滤效率、延长滤膜的使用周期,降低滤膜组件的更换频率。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内导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上下扣合的上基片和下基片,该下基片和上基片对应设有通孔和若干放射状的凹槽,该凹槽上下方向叠合形成与通孔相通的导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导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基片之间连接有翻折部,该上基片沿翻折部翻转扣合在下基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导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片与上基片上至少设有一组扣合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导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片远离翻折部的一侧凸设有一卡柱,对应之下基片远离翻折部的一侧开设有卡孔,当上基片翻转与下基片叠合时,该卡柱扣合在该卡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导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环为圆环状的扁平薄片结构。
6.一种利用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滤膜、一滤网和一如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导环,该滤网与内导环平躺式夹在两滤膜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为圆形的薄片状结构,于该滤膜上正对前述内导环之通孔设有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也为圆形的薄片状结构,于该滤网上对应前述内导环之通孔也设有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具有一内环和一外环,该内导环贴合在滤网的内环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导环结构及利用该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该内导环包括可上下扣合的两基片,该下基片和上基片对应设有通孔和若干放射状的凹槽,该凹槽上下方向叠合形成与通孔相通的导流孔;利用该内导环制成的滤膜组件至少包括两滤膜、一滤网和一内导环,该滤网夹设在两滤膜之间,该内导环平躺式夹在滤网与其中一滤膜之间,籍此,由于内导环由下基片和上基片翻叠而成,可以制成超薄化,也使滤膜组件制作得平整美观,过滤效率高、效果好,有效降低更换频率。
文档编号B01D63/08GK202962288SQ20122004841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5日
发明者肖应东 申请人:东莞信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