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075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种实验器皿放置架,具体涉及一种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
背景技术
分液漏斗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玻璃器皿,主要用来进行液体物质的分离。分液漏斗为倒梨形结构,上方有塞子密封,下方可由一个阀门经玻璃管导出液体。由于分液漏斗具有倒梨形结构,且是玻璃器皿,因此造成分液漏斗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放置。分液漏斗常用于分离有机溶液,因此分液漏斗通常在通风厨中使用。由于通风厨的空间有限,一般的通风厨操作空间在0.5 0.75m3范围内,而目前的分液漏斗架大多只能放置一个或者几个分液漏斗,且分液漏斗架本身体积较大,因此造成在有限的实验空间中不能同时放置多个分液漏斗,从而造成实验时间的延长和单位实验周期检验样品数量的减少,导致广大实验室工作者工作量和工作强度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同时放置多个分液漏斗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它包括下层部分和上层部分;所述下层部分包括支架和水平板;所述支架由2个相对设置的侧板和I个垂直板组成,所述垂直板与所述2个侧板相连接;所述水平板设于所述2个侧板的上端部上,所述水平板上设有若干个分液漏斗放置孔;所述上层部分包括2个侧折叠板、顶层折叠板和中部折叠板;所述侧折叠板与所述侧板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中部折叠板的一端与所述垂直板的上端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层折叠板活动连接;当 所述顶层折叠板向所述侧折叠板的方向折叠后,所述顶层折叠板可与所述侧折叠板形成固定连接;沿所述分液漏斗架的高度方向,所述顶层折叠板与所述中部折叠板的高度不大于所述垂直板的高度;所述顶层折叠板上设有若干个所述分液漏斗放置孔。上述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所述侧板可为平行设置,且均与所述垂直板垂直设置,以增加所述支架的稳定性。上述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所述侧板可为直角梯形,且其短底边位于上部;所述直角梯形的垂直腰与所述垂直板相连接,以进一步增加所述支架的稳定性。上述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所述垂直板的高度大于所述侧板的高度,该设置便于在只使用下层部分时,可在水平板上放置一些小器皿(如瓶盖、滴管等),同时可为上层部分提供一定的高度空间。上述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所述分液漏斗放置孔包括一圆形通孔,且该圆形通孔设有豁口。上述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所述圆形通孔由2个内径不等的同心圆组成,且内径较小的同心圆位于内径较大的同心圆的上部,两者的内径差形成一个阶梯,便于分液漏斗的固定放置。上述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所述侧折叠板与所述垂直板之间、所述中部折叠板与所述垂直板之间以及所述中部折叠板与所述顶层折叠板之间均通过合页进行连接。上述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所述侧折叠板为L形板,且所述L形板的长臂端与所述侧板相连接,其短臂端与所述顶层折叠板相连接。上述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所述L形板的短臂端与所述顶层折叠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拆卸比较方便。上述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所述L形板的短臂端上设有固定螺母,所述顶层折叠板上设有可与所述固定螺母相配合的条形槽。制造本发明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时,可选择聚四氟、刨花板等耐酸碱材质,其厚度和大小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本发明提供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具有放置分液漏斗数量多,占用空间体积小,组装方便、快捷、灵活等特点。本发明只需一人就可轻松快捷的组装变换漏斗架的结构模式,可根据实验需要随时调整漏斗架结构等特点。本发明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实验人员在使用分液漏斗时的实验需求,提高了实验前处理效率,从而大大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实验人员的工作时间,减少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双层模式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双层模式的主视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单层模式的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单、双层模式转换图。图中各标记如下:1水平板、2侧板、3垂直板、4分液漏斗放置孔、5侧折叠板、6顶层折叠板、7中部折叠板、8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包括下层部分和上层部分;其中下层部分包括支架和水平板1,该支架由2个相对平行设置的侧板2和I个垂直板3组成,且该垂直板3与2个侧板2为垂直连接,可增强该支架的稳定性。垂直板3的高度大于侧板2的高度。2个侧板2均为垂直梯形,其短底边位于上部,且垂直板3与2个侧板2的垂直腰相连接。水平板I设置在2个侧板2的短底边上,在该水平板I上设有5个分液漏斗放置孔4,其中每个分液漏斗放置孔4均由一个圆形通孔和一个与之相连通的豁口组成,用于放置分液漏斗,且圆形通孔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该圆形通孔由2个内径不等的同心圆组成,且内径较小的同心圆位于内径较大的同心圆的上部,从而2者的内径差形成一个阶梯,便于分液漏斗的固定放置。该分液漏斗架的上层部分包括2个侧折叠板5、顶层折叠板6和中部折叠板7,在顶层折叠板6上设有4个分液漏斗放置孔4。其中2个侧折叠板5均为L形板,其长臂端与侧板2的上端通过合页(图中未标)进行连接,其短臂端上设有固定螺母8。该中部折叠板7的一端与垂直板3的上端通过合页(图中未标)进行连接,其另一端与顶层折叠板6也通过合页(图中未标)进行连接。在顶层折叠板6上设有条形槽(图中未标),当顶层折叠板6向侧折叠板5的方向折叠后,该顶层折叠板6可通过条形槽与固定螺母8形成固定连接。沿分液漏斗架的高度方向,该顶层折叠板6与中部折叠板7的高度小于垂直板3的高度,以便于只使用下层部分时,可将顶层折叠板6与中部折叠板7折叠在垂直板3上。本发明提供的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中,其中设置的分液漏斗放置孔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其中各板的厚度和尺寸也可根据具体的实验需要进行调整。使用本发明分液漏斗架进行单层与双层之间的转换时,可按照图4所示的过程进行,图4 (a)为只使用下层部分时的结构示意图,然后按照图4 (b)所示,将侧折叠板、中部折叠版和顶层折叠板向上叠起,最后用固定螺母将顶层折叠板和侧折叠板固定起来,如图4
(c)所示,即可为双层模式,上层部分和下层部分均可用于放置分液漏斗。本发明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的上层部分可根据实验时分液漏斗使用数量灵活调整。当分液漏斗数量较多时,可以将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上层部分的顶层折叠板和中部折叠板以及侧折叠打开组装,形成一个双层多孔的分液漏斗架。当实验完毕后,可将上层拆开放下,就可形成一个 单层的分液漏斗架。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液漏斗架包括下层部分和上层部分; 所述下层部分包括支架和水平板;所述支架由2个相对设置的侧板和I个垂直板组成,所述垂直板与所述2个侧板相连接;所述水平板设于所述2个侧板的上端部上,所述水平板上设有若干个分液漏斗放置孔; 所述上层部分包括2个侧折叠板、顶层折叠板和中部折叠板;所述侧折叠板与所述侧板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中部折叠板的一端与所述垂直板的上端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层折叠板活动连接;当所述顶层折叠板向所述侧折叠板的方向折叠后,所述顶层折叠板可与所述侧折叠板形成固定连接; 沿所述分液漏斗架的高度方向,所述顶层折叠板与所述中部折叠板的高度不大于所述垂直板的高度; 所述顶层折叠板上设有若干个所述分液漏斗放置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漏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为平行设置,且均与所述垂直板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液漏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为直角梯形,且其短底边位于上部;所述直角梯形的垂直腰与所述垂直板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液漏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板的高度大于所述侧板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 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液漏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漏斗放置孔包括一圆形通孔,且该圆形通孔设有豁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液漏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通孔由2个内径不等的同心圆组成,且内径较小的同心圆位于内径较大的同心圆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液漏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折叠板与所述垂直板之间、所述中部折叠板与所述垂直板之间以及所述中部折叠板与所述顶层折叠板之间均通过合页进行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液漏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折叠板为L形板,且所述L形板的长臂端与所述侧板相连接,其短臂端与所述顶层折叠板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液漏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板的短臂端与所述顶层折叠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液漏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板的短臂端上设有固定螺母,所述顶层折叠板上设有可与所述固定螺母相配合的条形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折叠式分液漏斗架。它包括下层部分和上层部分;下层部分包括支架和水平板;支架由2个相对设置的侧板和1个垂直板组成,垂直板与所述2个侧板相连接;水平板设于所述2个侧板的上端部上,水平板上设有分液漏斗放置孔;上层部分包括2个侧折叠板、顶层折叠板和中部折叠板;侧折叠板与所述侧板的上端活动连接;中部折叠板的一端与垂直板的上端活动连接,另一端与顶层折叠板活动连接;沿分液漏斗架的高度方向,顶层折叠板与所述中部折叠板的高度不大于所述垂直板的高度;顶层折叠板上设有分液漏斗放置孔。本发明具有放置分液漏斗数量多,占用空间体积小,组装方便、快捷、灵活等特点。本发明只需一人就可轻松快捷的组装变换漏斗架的结构模式,可根据实验需要随时调整漏斗架结构等特点。
文档编号B01L9/00GK103223360SQ20131018917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1日
发明者田野, 刘善江 申请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