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热式沉降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4073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加热式沉降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分离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外加热式沉降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沉降分离设备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设备,主要用于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进行分离。利用固体物和液体介质密度之间的差异,固体物靠自身重量自然下沉,然后将上层澄清液放出或者用虹吸法吸出,使固体和液体得到分离。公开号为CN102921202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沉降分离设备,包括上部为圆柱体、下部为圆锥筒的上下通透的槽体,槽体顶端设置有顶梁,圆锥筒的下端设置有固体出料孔,槽体圆柱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料孔和溢流孔,槽体内同轴设置有上部为锥台、下部为圆柱体的上下通透的给料桶,给料桶上端与槽体的顶梁固定,且给料桶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槽体圆柱体的高度,进料孔与给料桶上端的锥台通过进料管导通,给料桶圆柱体与槽体圆柱体碱设置有两层水平隔板,水平隔板的内端和外端分别固定于给料桶圆柱体与槽体圆柱体上,且于两层隔板间穿设有形成沉降通道的沉降管,给料桶中同轴设置有伞形器。该沉降分离设备能够快速有效的实现沉降,同时减少了占地面积,然而该沉降分离设备不能进行换热,对于某些化工物料的沉降不适用。公开号为CN202802854U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沉降分离机,包括:壳体,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两部分,上、下壳体分别为正置和倒置的圆锥形结构,上壳体的上部开口处分别设置污泥导入槽和混合凝集槽,泵水流入口设置在污泥导入槽和混合凝集槽之间的空间内,下壳体的下部开口处设置圆锥形的污泥浓缩槽和污泥排出口。该沉降分离机有利于物料急速沉降,能使污泥和水得到快速分离,然而该沉降分离机不能调节温度。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很多沉降分离过程往往需要在控温的状态下进行,如某些结晶操作,温度不能太低,否则杂质会析出,现有的一些沉降分离设备无法满足这些操作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加热式沉降分离系统,该外加热式沉降分离系统能够控制沉降分离过程中待分离物料的温度。一种外加热式沉降分离系统,包括:用于固液分离的沉降分离槽,该沉降分离槽包括槽体;用于存储待分离物料的进料槽,该进料槽与槽体的顶部连通;用于收集分离后的液体的清液槽,该清液槽与槽体的侧壁连通;以及,用于收集分离后的固体的废渣槽,该废渣槽与槽体的底部连通;所述沉降分离槽还包括用于换热的伴热盘管;所述伴热盘管为螺旋式结构,紧贴所述槽体布置。本实用新型中,用于进行分离的主体结构沉降分离槽上设有伴热盘管,在进行沉降分离的时候,通过往伴热盘管中通入换热介质,对沉降分离槽中的物料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满足不同体系的沉降分离的需要。作为优选,所述槽体由圆柱型的上槽体和倒圆锥型的下槽体组成;所述伴热盘管包括上盘管和下盘管;所述下盘管设置于上槽体的下部的外围和下槽体的外围;所述上盘管设置于上槽体的上部的外围,当槽体中待处理的物料量较少的时候,可以仅向下盘管中通入换热介质,实现对槽体下半部分的加热,以节省能源。作为优选,所述伴热盘管与所述槽体焊接成一体,焊接成一体之后有利于提高伴热盘管的换热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的废渣槽通过竖直管道与所述槽体连通;所述的清液槽通过支管与所述槽体连通;所述的支管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的第一支管设置于竖直管道上;所述的第二支管设置于上槽体和下槽体的结合部位,此时,可以根据槽体中固体的沉积量,打开不同的支管导出澄清液,当固体量较多的时候,打开第二支管放出澄清液。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第一观察窗;所述的第二支管上设有第二观察窗,通过观察窗可以观察两个支管中澄清液的状态。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二支管的出口与第一支管连通,采用该种连接方式,可以节省材料,并能减少该系统所占的体积。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I)在沉降分离槽的槽体外围布置有伴热盘管,实现对沉降分离过程的控温,满足不同沉降体系的需要;(2)将伴热盘管分为上盘管和下盘管,从而根据待处理的物料量,以不同的方式通入换热介质,有利于节省能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加热式沉降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1:沉降分离槽;11:上槽体;12:下槽体;2:进料槽;3:清液槽;4:废渣槽;5:上盘管;6:下盘管;7:第一支
管;8:第二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外加热式沉降分离系统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的外加热式沉降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外加热式沉降分离系统,包括:用于固液分离的沉降分离槽1,该沉降分离槽I包括槽体;用于存储待分离物料的进料槽2,该进料槽2与槽体的顶部连通;用于收集分离后的液体的清液槽3,该清液槽3与槽体的侧壁连通;以及用于收集分离后的固体的废渣槽4,该废渣槽4与槽体的底部连通。槽体由圆柱型的上槽体11和倒圆锥型的下槽体12组成,在上槽体1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该进料口与进料槽2之间通过管道相连通,在下槽体12的底端安装用于出料的竖直管道,该竖直管道的最下端为固体出料口,固体出料口的开合通过第三控制阀门控制;在竖直管道上距离固体出料口上方10 20cm处设有倾斜的第一支管7,在第一支管7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该第一控制阀门用于控制第一支管7的开合,在第一支管7上第一控制阀门的下游设有第一观察窗,通过第一观察窗可以监测第一支管7中流体的状态。在上槽体11和下槽体12结合的部位设置有第二支管8,该第二支管8与槽体内部连通,在第二支管8上结合部位附近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在第二支管8上第二控制阀门的下游设有第二观察窗。为了节省管道用量,第二支管8的出口焊接第一支管7上,第一支管7与外接的输出管道进行连通。在槽体的外围表面设置有伴热盘管,该伴热盘管紧贴着槽体设置,呈螺旋状布置,介质入口开在伴热盘管的下端,介质出口开在伴热盘管的上端,采用螺旋状布置可以使整个槽体受热均匀,更好地实现换热作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整个槽体中并不完全充满流体,为了节省热量,只对需要保温的那部分进行换热,伴热盘管分为上盘管5和下盘管6两部分,下盘管6布置于整个下槽体12和上槽体11的下半部分,具体为1/3 ;上盘管5布置于上槽体11的上半部分,为上部的2/3。当需要处理的物料量较小的时候,只向下盘管6中通入换热介质;当需要处理的物料量较大的时候,同时向上盘管5和下盘管6中通入换热介质,以使物料得到充分加热。该外加热式沉降分离系统工作的时候,关闭所有的控制阀门,首先向下盘管6中通入加热介质,然后从进料口中加入待分离的物料,物料中的不溶固体沉降到下槽体12的底部,沉降完成之后,首先打开第二支管8的阀门将上槽体11中的清液放出,此时,可以通过第二观察窗观察管道中的流体的状态,将上层清液放出后,如果沉降的固体较少,固体量低于第一支管7的入口,则继续打开第一支管7将清液放出,待清液放完后,继续打开第三控制阀门将沉降的固体放出。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和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外加热式沉降分离系统,包括: 用于固液分离的沉降分离槽(I ),该沉降分离槽(I)包括槽体; 用于存储待分离物料的进料槽(2),该进料槽(2)与槽体的顶部连通; 用于收集分离后的液体的清液槽(3),该清液槽(3)与槽体的侧壁连通;以及, 用于收集分离后的固体的废渣槽(4),该废渣槽(4)与槽体的底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分离槽(I)还包括用于换热的伴热盘管; 所述伴热盘管为螺旋式结构,紧贴所述槽体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热式沉降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由圆柱型的上槽体(11)和倒圆锥型的下槽体(12)组成; 所述伴热盘管包括上盘管(5)和下盘管(6); 所述下盘管(6)设置于上槽体(11)的下部的外围和下槽体(12)的外围; 所述上盘管(5 )设置于上槽体(11)的上部的外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热式沉降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伴热盘管与所述槽体焊接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加热式沉降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渣槽(4)通过竖直管道与所述槽体连 通; 所述的清液槽(3)通过支管与所述槽体连通; 所述的支管包括第一支管(7)和第二支管(8); 所述的第一支管(7)设置于竖直管道上; 所述的第二支管(8)设置于上槽体(11)和下槽体(12)的结合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加热式沉降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7)上设有第一观察窗; 所述的第二支管(8)上设有第二观察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加热式沉降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管(8)的出口与第一支管(7)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加热式沉降分离系统,包括用于固液分离的沉降分离槽,该沉降分离槽包括槽体;用于存储待分离物料的进料槽,该进料槽与槽体的顶部连通;用于收集分离后的液体的清液槽,该清液槽与槽体的侧壁连通;以及用于收集分离后的固体的废渣槽,该废渣槽与槽体的底部连通;所述沉降分离槽还包括用于换热的伴热盘管;所述伴热盘管为螺旋式结构,紧贴所述槽体布置。在使用该沉降分离系统进行沉降分离的时候,通过往伴热盘管中通入换热介质,对沉降分离槽中的物料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满足不同体系的沉降分离的需要。
文档编号B01D21/02GK203154888SQ20132021363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4日
发明者游华南, 陈均坤, 吕虎, 徐金鹏 申请人: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