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2756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煤泥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本实用新型包括圆环状的池体,还包括呈圆环状设置在池体的内部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和池体之间设有将所述环槽分隔为上部为配水区域、下部为导流区域的环状隔板,导流板的内壁围成处理区域;所述隔板上设有贯穿隔板板体的过水孔,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使过水孔在贯通和封闭两种状态下切换的挡孔板;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所述配水区域相连的脱泥入料单元、与所述处理区域相连的浓缩入料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配水区域和处理区域相连的溢流出料单元。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对煤泥水进行脱泥处理,还能够对煤泥水进行浓缩处理,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运行稳定可靠。
【专利说明】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煤泥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通过脱泥池对煤泥水进行脱泥处理,通过浓缩池对煤泥水进行浓缩处理,也即对煤泥水进行脱泥处理和浓缩处理时是分别通过两个单独的处理机构进行的,由于脱泥池和浓缩池的占地面积均较大,因此在土地资源紧张的今天,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确保煤泥水处理效率和煤泥水处理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对煤泥水进行脱泥处理,还能够对煤泥水进行浓缩处理,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运行稳定可
O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包括圆环状的池体,所述池体的下部设有池底,所述池底的中部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锥状的沉泥斗,所述沉泥斗与排泥管相连,所述池底自池体的底端向料斗的开口端逐渐倾斜,本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还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0005]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圆环状设置在池体的内部,且导流板与池体之间设置有便于流体通过的环槽;所述导流板和池体之间设有将所述环槽分隔为上部为配水区域、下部为导流区域的环状隔板,导流板的内壁围成处理区域;所述隔板上设有贯穿隔板板体的过水孔,本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还·设置有使过水孔在贯通和封闭两种状态下切换的挡孔板;
[0006]脱泥入料单元,用于向池体内输入待脱泥的流体物料,所述脱泥入料单元与所述配水区域相连;
[0007]浓缩入料单元,用于向池体内输入待浓缩的流体物料,所述浓缩入料单元与所述处理区域相连;
[0008]溢流出料单元,用于将脱泥处理完毕或浓缩处理完毕的流体物料排出到池体的外侧,所述溢流出料单元分别与所述配水区域和处理区域相连。
[0009]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得以进一步实现:
[0010]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池体同心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脱泥入料单元包括圆环状的脱泥入料槽,所述脱泥入料槽设置在池体的外侧,且脱泥入料槽与所述配水区域之间设置有联通二者的脱泥入料管,所述脱泥入料管上设有脱泥入料阀。
[0012]优选的,所述浓缩入料单元包括与池体的处理区域相连通的浓缩入料管。
[0013]进一步的,所述浓缩入料管自上而下伸入所述处理区域中,且浓缩入料管的出料端设有便于流体物料朝四周喷射的多个管口。
[0014]优选的,所述溢流出料单元包括开口向上的条状的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设置在导流板围成的处理区域的上部,且溢流槽的上沿低于导流板的上沿;所述溢流出料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池体外侧的溢流总管,所述溢流总管通过第一溢流管与所述溢流槽相连通,溢流总管还通过第二溢流管与所述配水区域相连通,所述第一溢流管上设置有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管上设置有第二溢流阀。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溢流管与所述配水区域的底部相连通。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I)、本实用新型中同时设置有脱泥入料单元和浓缩入料单元,当需要对煤泥水进行脱泥处理时,煤泥水通过脱泥入料单元,依次经配水区域、导流区域进入处理区域,然后经溢流槽、第一溢流管和溢流总管排出池体,沉淀在沉泥斗中的底流则通过排泥管排出;当需要对煤泥水进行浓缩处理时,煤泥水通过浓缩入料单元直接进入处理区域,然后进入配水区域,最后经第而溢流管和溢流总管排出池体,同样的,沉淀在沉泥斗中的底流则通过排泥管排出。
[0018]2)、本实用新型在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的池口处的周向布置环状的导流板,且导流板外壁、池体内壁和隔板的上板面之间构成环形布置的配水区域,当对煤泥水进行脱泥处理时,煤泥水首先进入配水区域中,煤泥水随后经隔板上的过水孔进入配水区域下侧的导流区域,然后进入导流板围成的处理区域。
[0019]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在进行脱泥处理时采用了周向入料的方式,实际脱泥时,在煤泥水入料时产生的重力势能作用下,煤泥水会从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的四周均匀冲击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内的沉积底流,从而不但起到了对于已沉积底流的再次搅动和二次脱泥目的,同时又保证了池内流场的高分布均匀性,从而确保甚至更为增强了矿粒的分级效果,最终为实际脱泥效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影响。
[0020]3)、本实用新型中的带有过水孔的隔板不但便于固定导流板,而且能够使脱泥入料的分布更加均匀,防止了脱泥入料时煤浆流速过大或者过小而影响脱泥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脱泥入料单元和溢流出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
[0025]10—池体 11一池底 12—沉泥斗 13—配水区域
[0026]14 一导流区域 15—处理区域 20—导流板 30—隔板
[0027]31 一过水孔 40—脱泥入料槽 41 一脱泥入料管
[0028]42—脱泥入料阀 50—浓缩入料管 51—管口 60—溢流槽
[0029]61—第一溢流管 62—第一溢流阀 63—第二溢流管
[0030]64一第二溢流阀 65—溢流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0032]如图1?3所示,圆环状池体10的内侧设置有环状的导流板20,所述导流板20的上沿低于池体10的上沿,且圆环状池体10和导流板20彼此同心设置;所述导流板20与圆环状池体10之间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的隔板30,隔板30将导流板20与圆环状池体10之间的空间分隔成配水区域13和导流区域14,且配水区域13设置在导流区域14的上侧,如图3所示。
[0033]所述脱泥入料单元为呈圆环状绕设在池体10外侧的脱泥入料槽40,脱泥入料槽40通过脱泥入料管41穿过池体10与配水区域13联通,所述脱泥入料管41上设有脱泥入料阀。
[0034]所述浓缩入料单元为与池体10的处理区域15相连通的浓缩入料管50,所述浓缩入料管50自上而下伸入所述处理区域15中,且浓缩入料管50的出料端设有便于流体物料沿水平方向朝四周喷射的多个管口 51,如图1、2所示。
[0035]所述溢流出料单元包括溢流槽60、第一溢流管61、第二溢流管63和设置在池体10外部的溢流总管65,所述溢流槽60设置在池体10的处理区域15上侧,且溢流槽60的上沿低于导流板20的上沿;溢流槽60的出料端与第一溢流管61的入口相连,且第一溢流管61自隔板30的底部穿过池体10与所述溢流总管65相连,第一溢流管61上设有第一溢流阀62 ;溢流总管65还与第二溢流管63相连,所述第二溢流管63穿过池体10与所述配水区域13的底部相连通,第二溢流管63上设有第二溢流阀64,如图1、2、3所示。
[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做详细说明。
[0037]当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作为脱泥用途时,此时脱泥入料管41上的脱泥入料阀42和第一溢流管61上的第一溢流阀62均处于开启状态,隔板30上的过水孔31也处于开启状态即贯通状态,第二溢流管63上的第二溢流阀64处于关闭状态;浮选入料煤浆首先由管道输入脱泥入料槽40,流体物料即煤浆并自脱泥入料槽40经脱泥入料阀41流入配水区域13,随后煤浆通过隔板30上的过水孔31流入导流区域14,导流区域14的煤浆在重力作用下绕过导流板20进入处理区域15,并在处理区域15中形成上升煤浆流,上升煤浆流中的颗粒按其干扰沉降末速进行水力分级,携带细泥的上升水流则溢入设置在池面处的各个溢流槽40,溢流槽40中的溢流水经第一溢流管61进入溢流总管65,溢流水即进过脱泥处理的水经溢流总管65排出;沉泥斗12处的底流由泵经排泥管输送到浮选作业,泵的电机设有变频调速器,通过改变底流排放量,间接改变溢流水量,从而达到控制上升水流速度和调整脱泥分级粒度的目的。
[0038]当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作为浓缩用途时,此时脱泥入料管41上的脱泥入料阀42和第一溢流管61上的第一溢流阀62均处于关闭状态,隔板30上的过水孔31被塞子或挡孔板堵塞而处于封闭状态,第二溢流管63上的第二溢流阀64处于开启状态;煤浆首先由设置在池体10中部上侧的浓缩入料管50进入池体10的处理区域15,在浓缩药剂的作用下,浓度高的底流沉降至池底11处,最后进入沉泥斗12,并经设置在沉泥斗12底部的排泥管排出池体10 ;浓度低的溢流则越过导流板20的上沿而进入所述配水区域13,配水区域13内的溢流随后经底部的第二溢流管63、溢流总管65而排出池体10,从而完成浓缩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包括圆环状的池体(10),所述池体(10)的下部设有池底(11),所述池底(11)的中部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锥状的沉泥斗(12),所述沉泥斗(12)与排泥管相连,所述池底(11)自池体(10)的底端向料斗(12)的开口端逐渐倾斜,其特征在于本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还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导流板(20),所述导流板(20)呈圆环状设置在池体(10)的内部,且导流板(20)与池体(10)之间设置有便于流体通过的环槽;所述导流板(20)和池体(10)之间设有将所述环槽分隔为上部为配水区域(13)、下部为导流区域(14)的环状隔板(30),导流板(20)的内壁围成处理区域(15);所述隔板(30)上设有贯穿隔板板体的过水孔(31),本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还设置有使过水孔(31)在贯通和封闭两种状态下切换的挡孔板; 脱泥入料单元,用于向池体(10)内输入待脱泥的流体物料,所述脱泥入料单元与所述配水区域(13)相连; 浓缩入料单元,用于向池体(10)内输入待浓缩的流体物料,所述浓缩入料单元与所述处理区域(15)相连; 溢流出料单元,用于将脱泥处理完毕或浓缩处理完毕的流体物料排出到池体(10)的外侦牝所述溢流出料单元分别与所述配水区域(13)和处理区域(1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0)与所述池体(10)同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泥入料单元包括圆环状的脱泥入料槽(40),所述脱泥入料槽(40)设置在池体(10)的外侧,且脱泥入料槽(40)与所述配水区域(13)之间设置有联通二者的脱泥入料管(41),所述脱泥入料管(41)上设有脱泥入料阀(4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入料单元包括与池体(10)的处理区域(15)相连通的浓缩入料管(5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出料单元包括开口向上的条状的溢流槽(60),所述溢流槽(60)设置在池体(10)的处理区域(15)上侦牝且溢流槽(60)的上沿低于导流板(20)的上沿;所述溢流出料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池体(10)外侧的溢流总管(65),所述溢流总管(65)通过第一溢流管(61)与所述溢流槽(60)相连通,溢流总管(65)还通过第二溢流管(63)与所述配水区域(13)相连通,所述第一溢流管(61)上设置有第一溢流阀(62),第二溢流管(63)上设置有第二溢流阀(6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溢流管(63)与所述配水区域(13)的底部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煤泥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入料管(50)自上而下伸入所述处理区域(15)中,且浓缩入料管(50)的出料端设有便于流体物料沿水平方向朝四周喷射的多个管口(51)。
【文档编号】B01D21/24GK203408501SQ201320266212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6日
【发明者】朱宏政, 朱金波, 闵凡飞, 刘令云, 刘银, 李星 申请人:安徽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