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除尘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3537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惯性除尘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惯性除尘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径向地进气口,在进气口的上方设有将壳体内部分隔成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的导流板,在所述导流板的中央设有贯通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的导流管,在所述导流管的顶部开口处设有透气的隔离层,该隔离层与壳体的顶部形成过滤室,在隔离层的下侧表面设有第一颗粒层,该第一颗粒层与导流板之间形成净气室,在所述净气室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出气口。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径向的进气口和倾斜的导流板,从而使得气流撞击导流板而进行初次除尘,因而不会对壳体内壁造成磨损,可提高除尘器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成本低等特点。
【专利说明】惯性除尘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惯性除尘器。
【【背景技术】】
[0002]旋风除尘器是惯性除尘装置中的一种。其除沉机理是使含尘气流在旋风室内作旋转运动,借助于离心力将粉尘颗粒从气流中分离并捕集于内壁上,然后再借助重力作用而使粉尘颗粒落入灰斗。按气流流进旋风室的方式,可将旋风除尘器分为切向进入式和轴向进入式两类。与之相对应的,该两种旋风除尘器的进气口是设置在旋风室的切向或者轴向。相比与其他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成本低等优点,但是,由于旋风除尘器是通过离心力将粉尘颗粒从气流中分离而捕集于内壁上的,其内壁很容易在粉尘颗粒的摩擦下产生磨损,而这种磨损是难以修复,因而会使得这种旋风除尘器的使用寿命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气流从径向流入、不会因为旋转摩擦而造成磨损的惯性除尘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惯性除尘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径向地进气口,在进气口的上方设有将壳体内部分隔成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的导流板。在所述导流板的中央设有贯通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的导流管。在所述导流管的顶部开口处设有透气的隔离层,该隔离层与壳体的顶部形成过滤室,在隔离层的下方设有与之相接触的第一颗粒层,该第一颗粒层与导流板之间形成净气室,在所述净气室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出气口。
[0005]所述导流管为圆筒状,其下端设有滤网,其上端开口,所述导流管的下端低于进气口的最低水平位置。
[0006]在所述导流管的滤网上方设有第二颗粒层。
[0007]该导流板的上端与壳体连接,并位于进气口上方,所述导流板的下端与所述导流管下端的外侧壁连接,使得所述导流板与壳体侧壁相倾斜。
[0008]在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倒锥型的灰斗,该灰斗的下端设有控制排灰斗打开或关闭的排尘阀。
[000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径向的进气口,并在与气流进入方向相对的地方设置倾斜的导流板,从而使得气流从进气口进入时,会撞击该导流板,通过撞击而使较粗的粉尘颗粒掉入灰斗而完成初次除尘。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第一颗粒层和第二颗粒层,通过第一颗粒层与第二颗粒层对初次除尘后的气体进行再次除尘,以分离气体中更细小的粉尘颗粒,从而除掉气流中的绝大部分粉尘颗粒。本实用新型由于是通过撞击和颗粒层分别分离气流中的较粗粉尘颗粒和较细粉尘颗粒,因而不会对壳体内壁造成磨损。而因撞击对导流板所造成的磨损,可通过更换导流板而解决,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惯性除尘器在兼具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成本低等优点的同时,还大大提升了除尘器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其中,壳体10、进气口 11、第一气室10A、第二气室10B、过滤室10B1、净气室10B2、导流板20、导流管30、滤网31、隔离层40、第一颗粒层50、出气口 60、第二颗粒层70、灰斗80、排尘阀81。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0013]本实用新型的惯性除尘器包括壳体10、导流板20、导流管30及颗粒层。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要点在于,通过设置倾斜的导流板20使较粗粉尘颗粒初次分离,再通过颗粒层使较细粉尘颗粒进行分离,从而实现除尘的目的。
[0014]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0为金属壳体10,其呈圆筒状。该壳体10的上端密封,下端开口。该壳体10的下端开口用于连接灰斗80,收集粉尘颗粒。在该壳体10的侧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径向地进气口 11,需要除尘的气流从该进气口 11而进入壳体10内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10上对称设有2个径向地进气口 11。在所述进气口 11 口的上方设有导流板20。该导流板20将壳体10内部分隔成第一气室IOA和第二气室10B。其中,与进气口 11贯通的为第一气室10A,用于容纳气流。在该导流板20的中央设有一根竖直的导流管30。该导流管30为圆筒状,其上端贯通至第二气室10B,其下端贯通至第一气室10A,用于将经过初次除尘的气流导入到第二气室,再次进行除尘。为便于分离气流中较粗的粉尘颗粒,所述导流板20为倾斜`设置,从而使得气流进入时,可直接撞击到导流板20上,从而使得气流中的较粗粉尘颗粒的速度发生改变,从而因重力掉入灰斗80内,完成初次除尘。所述导流板20呈倒锥台型,其上端与壳体10内壁连接,并高于进气口 11的最高水平位置。该导流板20的下端与所述导流管30下端的外侧壁连接,并低于所述进气口 11的最低水平位置。由于粉尘不断撞击导流板20,导流板20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磨损,为便于导流板20发生磨损后及时进行更换,所述导流板20可通过可拆卸地方式与壳体10及导流管30连接。例如,在壳体10与导流管30相应地连接处设置倾斜地卡钩(图中未示出),然后在导流板20的边缘设置竖直的卡口(图中未示出),通过将卡口挂在卡钩上而使导流板20搭接在壳体10与导流管30上。为防止连接处漏气,可将连接处涂上胶水进行密封。而需要更换导流板20时,可通过相应地拆胶机器先将胶水去除,然后取下导流板20进行更换。所述灰斗80用于收集粉尘颗粒,其为倒锥型,其连接与壳体10的下端开口处。在所述灰斗80的下端设有排尘阀81,当灰斗80内粉尘收集到一定程度时,所述排尘阀81打开而使除尘器内部的粉尘排出。所述排尘阀81可选用公知的排尘阀81或排尘阀81结构。
[0015]在所述导流管30的下端设有滤网31,在滤网31的上端设有第二颗粒层70。该滤网31的滤孔大小及第二颗粒层70的颗粒大小,可根据除尘等级而定,本实施例不做具体介绍。经过初次除尘的气流,通过导流管30的滤网31及第二颗粒层70时,便可进一步去除掉气流中更小的粉尘颗粒,完成第二次除尘。所述导流管30的顶部开口,在该导流管30的顶部开口处设有透气的隔离层40。该隔离层40与壳体10的顶部形成过滤室10B1。经过第二次除尘后的气流经导流管30而进入该过滤室IOBl内。在所述隔离层40的下侧表面设有第一颗粒层50,该第一颗粒层50与所述导流板20之间便形成净气室10B2。气流进入过滤室IOBl后,由于过滤室IOBl顶部和侧面都密封,只有隔离层40可透气,因此,气流透过隔离层40而到达第一颗粒层50,通过第一颗粒层50进一步去除气体中更细小的粉尘颗粒而进入净气室10B2,以完成第三次除尘。经过第三次除尘后进入净气室10B2的气流,如己满足排放要求,便可进行排放。如果需要进行更高等级的除尘,可将该气流通入其他除尘设备中进行后处理。为便于排气,在所述净气室10B2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出气口 60。本实施例中,其对称设有2个出气口 60。需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颗粒层50及第二颗粒层70均可选用公知的可用于粉尘过滤的颗粒层,其颗粒大小及颗粒材质要求,可根据需要实现的除尘等级而设定。
[0016]藉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10上设置径向的进气口 11,并在与气流进入方向相对的地方设置倾斜地导流板20,从而使得气流从进气口 11进入时,会撞击该导流板20,通过撞击而使较粗的粉尘颗粒掉入灰斗80而完成初次除尘。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第一颗粒层50和第二颗粒层70,通过第一颗粒层50与第二颗粒层70对初次除尘后的气体进行再次除尘,以分离气体中更细小的粉尘颗粒,从而除掉气流中的绝大部分粉尘颗粒,实现除尘目的。本实用新型由于是通过撞击导流板20和颗粒层来分离气流中的较粗粉尘颗粒和较细粉尘颗粒,因而不会对壳体10内壁造成磨损,可提高除尘器的使用寿命。而因撞击对导流板20所造成的磨损,可通过更换导流板20而解决,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兼具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成本低等优点的同时,还可大大提升除尘器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惯性除尘器,包括壳体(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0)的侧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径向地进气口(11),在进气口(11)的上方设有将壳体(10)内部分隔成第一气室(IOA)和第二气室(IOB)的导流板(20),在所述导流板(20)的中央设有贯通第一气室(IOA)与第二气室(IOB)的导流管(30),在所述导流管(30)的顶部开口处设有透气的隔离层(40),该隔离层(40)与壳体(10)的顶部形成过滤室(10B1),在隔离层(40)的下侧表面设有第一颗粒层(50),该第一颗粒层(50)与导流板(20)之间形成净气室(10B2),在所述净气室(10B2)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出气口(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30)为圆筒状,其下端设有滤网(31),其上端开口,所述导流管(30)的下端低于进气口(11)的最低水平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惯性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流管(30)的滤网(31)上方设有第二颗粒层(7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惯性除尘器,其特征在于,该导流板(20)的上端与壳体(10)连接,并位于进气口(11)上方,所述导流板(20)的下端与所述导流管(30)下端的外侧壁连接,使得所述导流板(20)与壳体(10)侧壁相倾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惯性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0)的下端设有倒锥型的灰斗(80),该灰斗(80)的下端设有控制排灰斗(80)打开或关闭的排尘阀(81)。
【文档编号】B01D50/00GK203591664SQ201320760550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0日
【发明者】汤波 申请人:陕西理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