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器中的喷淋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3940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器中的喷淋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空气净化器中的喷淋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在底座上围绕底座中心布置有多个空气逸出口;第一喷淋腔,安装在底座之上,并相对底座的中心来布置;以及多个第二喷淋腔,安装在第一喷淋腔之上,并围绕第一喷淋腔的中心均匀分布;其中,在第一喷淋腔、第二喷淋腔的腔壁上均布置有多个出水孔。
【专利说明】一种空气净化器中的喷淋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器领域,尤其涉及利用水来进行室内空气净化的空气净化器中的部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空气污染问题,尤其是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消费者除了希望对空气中的化学有害物进行过滤清洁之外,还希望对微小的可吸入颗粒物进行清除,从而降低生活环境中的PM2.5指数。为此,消费者一般采用空气净化器来完成上述工作。
[0003]然而,现有的空气净化器通常采用各种滤网等过滤技术直接对空气进行过滤,因此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就需要更换滤网,这增加了消费者在空气净化方面的支出以及繁琐的操作过程。另外,消费者还希望在对室内空气净化的同时对空气进行某种程度的加湿。在干燥的秋冬季节以及空调环境下,这种需求日益强烈。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大多空气净化器并不具有加湿功能,而加湿器则往往不具有净化功能,同时购买两种产品来满足两种需要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生活成本。
[0004]鉴于这些问题,目前出现了利用水为净化介质的空气净化器。在这类空气净化器中,为了用水对空气进行净化,需要让要净化的空气和水充分接触,从而可以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及有害烟气等有害物质积留或是溶解在水中,并实现净化。因此,在这类空气净化器中,如果将水和空气充分接触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空气净化器中的喷淋器以力图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上面存在的问题。
[000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空气净化器中使用的喷淋器。该喷淋器包括:底座,在底座上围绕底座中心布置有多个空气逸出口 ;第一喷淋腔,安装在底座之上,并相对底座的中心来布置;以及多个第二喷淋腔,安装在第一喷淋腔之上,并围绕第一喷淋腔的中心均匀分布;其中,在第一喷淋腔、第二喷淋腔的腔壁上均布置有多个出水孔。
[0007]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喷淋器还包括第三喷淋腔,安装在第一喷淋腔之上,并且相对第一喷淋腔的中心布置,第三喷淋腔的腔壁上布置有多个出水孔,第三喷淋腔相对于第一喷淋腔的高度要大于第二喷淋腔相对于第一喷淋腔的高度;以及在底座的中心布置有进水口。
[0008]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喷淋器中,在第一喷淋腔的中心布置有进水口。
[0009]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喷淋器中,底座为圆形,各个喷淋腔均为圆柱形。另外,在各个喷淋腔的腔壁上距离腔底部预定距离的范围内围绕腔的中心均匀布置多个出水孔。
[0010]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喷淋器中,第二喷淋腔的数目为5个。
[0011]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喷淋器中,喷淋器上的出水孔的直径不大于2毫米。更可选地,喷淋器上的出水孔的直径不大于I毫米。
[0012]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喷淋器中,出水孔的开孔方向从腔的中心垂直于腔的中心轴而向外。
[0013]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喷淋器中,出水孔方向与腔的中心轴成一定角度,并且各个出水孔的方向不同,以便从出水孔输出的水可以相互碰撞。
[0014]根据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中的喷淋器,在底座上布置多个喷淋腔,而每个喷淋腔具有不同的高度和尺寸,并且在每个喷淋腔的腔壁上布置出水孔。当喷淋器喷水时,会在不同位置以不同的速度喷出大量水珠,这些水珠会和净化器的内壁碰撞,或者相互碰撞而产生更小的水珠。由于这些水珠会占据净化器的大部分空间,可以保证水珠和空气的充分接触和混合,从而可以提高净化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文结合下面的描述和附图来描述某些说明性方面,这些方面指示了可以实践本文所公开的原理的各种方式,并且所有方面及其等效方面旨在落入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内。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遍及本公开,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指代相同的部件或元素。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和4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喷淋器的正视图和俯视图;以及
[0019]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喷淋器的正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1]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空气净化器100包括一个用于净化空气的腔体110。在腔体110的底部布置有进气管120,并且在腔体110的顶部布置有喷淋器200。
[0022]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空气净化器和图1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图1所示的空气净化器中,喷淋管路130位于腔体110的外部,而在图2所示的空气净化器中,喷淋管路130位于腔体110的内部。虽然喷淋管路130的结构大致相同,但是因此也会导致喷淋器200的结构会稍有不同。下面在结合图3-5对喷淋器进行详细描述时会进一步提出。
[0023]如图1和2所示,腔体110为圆柱形。但是应当理解,腔体110的形状不限于圆柱形,其它任何适于在底部进入用于净化的水和要净化的空气,并且在上方排出已经净化的空气的形状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4]要净化的空气经由进气管120进入到净化器100的腔体110中。为了能够将空气输入到腔体中进行更充分的过滤,可以在进气管120的管路末端122以及其附近的一定范围内布置很多小的开口,如圆孔。空气可以通过这些圆孔进入到腔体110中。在操作中,进气管120通常位于水面之下,这样可以让空气在进入腔体110之后就和水进行混合,由水进行第一次过滤。
[0025]从进气管120的小开口输入到腔体110中的气泡从过滤水中逸出之后,由于气流的流动而在腔体Iio中向上流动。如图1和2所示,在腔体110的顶部布置有喷淋器200。喷淋器200喷出的水珠会和腔体110中流动的空气混合,从而对空气进行第二次净化。
[0026]图3和4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喷淋器200的正视图和俯视图的示意图。这种喷淋器200适于在喷淋管路位于腔体外面的、如图1所示的空气净化器100中使用。喷淋器200的水可以例如通过喷淋管路而从腔体110的底部获取,这样就实现了水的循环使用。
[0027]如图3和4所示,喷淋器200包括底座210。底座210上有进水口 215,用于喷淋的水通过该进水口 215进入到喷淋器200中。底层210通常为圆形,而为了将水以相同的压力喷出,进水口 215通常位于底座210的中心位置。
[0028]喷淋器200还包括多个喷淋腔。如图3和4所示,在底座210上直接耦接有第一喷淋腔220,为了使得出水压力均衡,喷淋腔220通常也布置在底座210的中心之上,即相对底座215的中心来布置。根据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喷淋腔220可以利用螺纹的方式安装在底座210之上。喷淋器200还包括第二喷淋腔230和第三喷淋腔240。第二喷淋腔230有多个,并安装在第一喷淋腔220之上。第二喷淋腔230 —般围绕第一喷淋腔220的中心来均匀分布。第三喷淋腔240也安装在第一喷淋腔220之上,并且布置在第一喷淋腔220的中心之上,即相对第一喷淋腔220的中心布置。同样地,第二喷淋腔230和第三喷淋腔240也可以利用螺纹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喷淋腔220之上。
[0029]为了具有更好的喷淋效果,第三喷淋腔240相对于第一喷淋腔220的高度要大于第二喷淋腔230相对于第一喷淋腔220的高度。这样,喷淋腔沿喷淋器200的轴向方向依次分布,每个喷淋腔都可以将水喷射到净化器的内腔壁上。
[0030]如图3和4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喷淋腔220、第二喷淋腔230和第三喷淋腔240均为圆柱形。第二喷淋腔230可以均匀布置为以第一喷淋腔220的轴心为圆心的圆周上。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喷淋腔230的数量为5个。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二喷淋腔230的数量不受限于此,任何其它数量的第二喷淋腔230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在第一喷淋腔220、第二喷淋腔230和第三喷淋腔240的腔壁上均布置有多个出水孔。具体来说,在各个喷淋腔的腔壁上距离腔底部预定距离的范围内围绕腔的中心均匀布置多个出水孔250。
[0032]出水孔250的大小和开孔方向需要进行仔细考虑。喷淋器200需要让水珠和空气更充分混合。在操作中,加压的水会经过这些开孔喷出,如果这些出水孔的直径很小,那么从这些出水孔喷出的水珠的半径会很小,这样水珠和空气的混合就会更充分,更有利于对空气进行净化。根据一个实施例,出水孔250的直径不大于2毫米,例如甚至可以不大于I毫米或者更小。
[0033]出水孔250的开孔方向有多种选择。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水孔250的开孔方向可以以各个喷淋腔的中心轴为起点,并垂直于各个腔的中心轴而均匀向外。这样射出的水珠会碰到净化器100的腔体的内壁上并溅射开来,从而变成更小的水珠和空气进行混合。
[0034]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出水孔250的开孔方向与各个喷淋腔的中心轴成一定角度,并且各个出水孔的方向不同,这样从出水孔250射出的水可以在空中相互碰撞,从而变成更小的水珠并和空气混合。
[0035]上面的两种方式都可以获得很好的混合效果。
[0036]另外,在将喷淋器200安装到净化器100中之后,喷淋器200会将腔体110的顶部完全覆盖,为了增加空气和水珠的混合程度,在喷淋器的底座210上围绕底座中心布置有多个空气逸出口 260。空气只能通过这些空气逸出口 260逸出。由于空气逸出口在各个喷淋腔之后,只有和喷淋器所喷出的水珠进行充分混合之后的空气才能从这些空气逸出口逸出,这增加了空气和水珠的混合效果。
[0037]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喷淋器200的剖视图。这种喷淋器适于在喷淋管路位于腔体110内部的、如图2所示的空气净化器100中使用。图5所示的喷淋器200和图3和4所示的喷淋器结构大致相同,而不同之处在于,在图5所示的喷淋器200中,并没有第三喷淋腔240。相反,在原先布置第三喷淋腔240的位置处,布置了喷淋器的进水口 215,而在底座210上并不包括有进水口 215。利用这种方式,虽然可能由于缺少第三喷淋腔240而会对待净化空气和水的混合效果有所影响,但是可以将喷淋管路130集成到腔体110的内部中,从而减少了空气净化器的体积,便于在家庭中使用。
[0038]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0039]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0040]如在此所使用的那样,除非另行规定,使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来描述普通对象仅仅表示涉及类似对象的不同实例,并且并不意图暗示这样被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时间上、空间上、排序方面或者以任意其它方式的给定顺序。
[0041]尽管根据有限数量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受益于上面的描述,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明白,在由此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设想其它实施例。此外,应当注意,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为了可读性和教导的目的而选择的,而不是为了解释或者限定本发明的主题而选择的。因此,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本发明的范围,对本发明所做的公开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净化器中的喷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在所述底座上围绕底座中心布置有多个空气逸出口; 第一喷淋腔,安装在所述底座之上,并相对所述底座的中心来布置;以及 多个第二喷淋腔,安装在所述第一喷淋腔之上,并围绕所述第一喷淋腔的中心均匀分布; 其中,在所述第一喷淋腔、第二喷淋腔的腔壁上均布置有多个出水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喷淋腔,安装在所述第一喷淋腔之上,并且相对所述第一喷淋腔的中心布置,所述第三喷淋腔的腔壁上布置有多个出水孔,所述第三喷淋腔相对于第一喷淋腔的高度要大于所述第二喷淋腔相对于第一喷淋腔的高度;以及在所述底座的中心布置有进水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喷淋腔的中心布置有进水口。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喷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圆形,所述各个喷淋腔均为圆柱形。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喷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喷淋腔的数目为5个。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喷淋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个喷淋腔的腔壁上距离腔底部预定距离的范围内围绕腔的中心均匀布置多个出水孔。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喷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喷淋器上的出水孔的直径不大于2毫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器上的出水孔的直径不大于I毫米。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喷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的开孔方向从腔的中心垂直于腔的中心轴而向外。
10.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喷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方向与腔的中心轴成一定角度,并且各个 出水孔的方向不同,以便从出水孔输出的水可以相互碰撞。
【文档编号】B01D47/06GK103894027SQ201410044537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6日
【发明者】丁涌海 申请人:丁涌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