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除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41862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节能环保除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环保除尘设备,特别适用于炼钢冶金等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不够合理等技术问题。本除尘设备还包括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该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在除尘箱上且与出风口连通,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包括周向封闭且两端敞口的引风箱,引风箱的一端敞口为引风端,另一端敞口为出风端,在引风箱内设有若干风机,各风机在引风箱内横向排列设置,风机通过定位结构固定在引风箱内。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节能环保除尘设备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能耗低,能够大幅降低使用成本。2、工作稳定性好,即便部分风机出现故障也能确保整个系统正常工作,无需停机检查。
【专利说明】节能环保除尘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环保除尘设备,特别适用于炼钢冶金等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除尘设备俗称除尘器,是除去或降低烟气中飞灰含量的装置。除尘装置的种类可以分为布袋除尘装置、旋风除尘装置、湿式除尘装置、静电除尘装置、脱硫除尘装置。广泛应用于化工、热电、石油、冶金、建筑、矿山、机械、轻纺等工业。现有的引风装置主要为单个大功率离心式风机,为了确保引风效果,通常采用比实际所需功率要大的风机,因此存在着能源损耗高的问题,浪费社会资源。此外,单一的离心式风机还存在着工作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一旦出现故障将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等技术问题。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但均未能获得显著的改进。
[0003]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布袋除尘器与风机组合装置[申请号:201110242711.6],包括有布袋除尘器和风机,还包括有风管,所述的布袋除尘器包括有壳体,壳体上设置有除尘器进风口和除尘器出风口,风机上设置有风机进风口和风机出风口,除尘器进风口直接与外部吸尘管道相连接,除尘器出风口通过风管与风机进风口相连接,风机出风口与外部大气相连接。
[0004]上述方案中虽然环保除尘效率高、除尘效果好,但是仍然存在着设计不够合理,安装单个大功率离心式风机的设计,能耗较高,不符合节能减排的理念,并且加重了企业的成本,工作性能不稳定,一旦出现故障将造成整个系统停止工作。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耗低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除尘箱,所述的除尘箱内设有布袋除尘组件,且布袋除尘组件将除尘箱划分为含尘气室和净气室,所述的进风口与含尘气室贯通,所述的出风口与净气室贯通,其特征在于,本除尘设备还包括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该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在除尘箱上且与出风口连通,所述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包括周向封闭且两端敞口的引风箱,引风箱的一端敞口为引风端,另一端敞口为出风端,在引风箱内设有若干风机,各风机在弓I风箱内横向排列设置,所述的风机通过定位结构固定在弓I风箱内。
[0007]在上述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中,所述的出风口位于除尘箱的侧部,在出风口的内侧固定有所述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的出风端上连接有出风管且出风管穿出除尘箱的出风口,在出风管上连接有排放管。
[0008]在上述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中,所述的出风口位于除尘箱的侧部,在出风口的外侧固定有所述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的引风端与所述的出风口对接,所述的出风端与排放管对接。
[0009]在上述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中,所述的出风口上连接有引风管,在引风管上连接有设置在地面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且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的引风端与引风管相连,在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的出风端连接有排放管。
[0010]在上述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中,所述的净气室位于含尘气室上方,所述的出风口设置在除尘箱顶部,在除尘箱顶部设有与出风口连通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且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的引风端与出风口贯通,在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的出风端连接有排放管。
[0011]在上述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中,所述的风机包括周向封闭且两端敞口的风筒,在风筒内通过固定结构固定有电机,所述的风筒内壁和电机外侧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气流间隙,所述的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风叶,各电机并联在供电接线装置上。
[0012]在上述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中,所述的风筒呈圆筒状,且风筒的长度不超过引风箱的长度,相邻设置的若干风筒之间形成第一空隙,风筒与引风箱内壁之间形成第二空隙;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的第一定位板固定在第一空隙内且形状与第一空隙相吻合,所述的第二定位板,固定在第二空隙内且形状与第二空隙相吻合;所述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均位于引风箱的同一横截面上或者所述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分布在引风箱的不同横截面上。
[0013]在上述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中,所述的转轴的两端分别穿出电机的壳体外,在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风叶且两个风叶产生的风力方向相同,且同一风机的两个风叶中朝向引风端一端的风力小于朝向出风端一端的风力;或者所述的转轴的一端穿出电机壳体外,在转轴穿出电机壳体外的一端固定有风叶。
[0014]在上述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中,所述的引风箱的长度为风筒长度的三倍且风筒设置在引风箱长度方向的中部,在引风箱的至少一端侧部设有检修口,所述的检修口上封装有封板。
[0015]在上述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中,所述的引风箱呈方体、梯台形、圆筒形、圆锥台形中的任意一种形状;所述的引风箱的引风端呈自引风箱向该端端部逐渐收缩的缩口状,所述的引风箱的出风端呈自引风箱向该端端部逐渐收缩的缩口状。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节能环保除尘设备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能耗低,能够大幅降低使用成本。2、工作稳定性好,即便部分风机出现故障也能确保整个系统正常工作,无需停机检查。3、引风效果更好,提高了出风效率。4、能够方便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拆装、检修、维护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结构框图。
[0020]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放大的风机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0024]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5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6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7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进风口 11、出风口 12、除尘箱1、吊装滚轮lb、布袋除尘组件2、含尘气室21、净气室22、组合风机式弓I风装置3、引风端3a、出风端3b、引风箱31、风机32、定位结构4、出风管3c、排放管3d、风筒321、电机322、气流间隙323、转轴322a、风叶322b、第一空隙5、第二空隙6、第一定位板41、第二定位板42、供电接线装置la。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5所示,本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包括具有进风口 11和出风口 12的除尘箱1,除尘箱I内设有布袋除尘组件2,且布袋除尘组件2将除尘箱I划分为含尘气室21和净气室22,进风口 11与含尘气室21贯通,出风口 12与净气室22贯通,本除尘设备还包括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该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在除尘箱I上且与出风口12连通,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包括周向封闭且两端敞口的引风箱31,引风箱31的一端敞口为引风端3a,另一端敞口为出风端3b,在引风箱31内设有若干风机32,各风机32在引风箱31内横向排列设置,风机32通过定位结构4固定在引风箱31内。更具体的说,出风口 12位于除尘箱I的侧部,在出风口 12的内侧固定有所述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的出风端3b上连接有出风管3c且出风管3c穿出除尘箱I的出风口 12,在出风管3c上连接有排放管3d。本实施例中的引风箱31呈梯台形,显然引风箱31采用其他形状也是可行的,例如圆筒形、圆锥台形等。可拆卸结构包括设置在引风箱31的出风端3a和排放管3d之间的连接法兰。
[0031]风机32包括周向封闭且两端敞口的风筒321,在风筒321内通过固定结构固定有电机322,风筒321内壁和电机322外侧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气流间隙323,电机322的转轴322a上固定有风叶322b,各电机322并联在供电接线装置Ia上。各电机322还分别与变频控制器相连接。由于设置了多个风机32,各个风机32相互协同工作实现引风,无需配置功率明显过高的独立风机。由于各个电机322并联在供电接线装置Ia上,因此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电机322出现故障也不会造成其余电机322无法工作,因此工作的稳定性好,能够确保整个设备无需停止工作。在完成工作任务后再进行检修,保障工作的顺畅进行。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需要人为地选择需要参与工作的风机32数量,以适应不同引风能力所需。为了便于对参与工作的风机32进行选择,在每个风机32上还可安装控制该风机32工作的开关。变频控制器的设置能方便根据需要选择风机32的工作功率,以便实现能源消耗与实际所需引风能力的最佳匹配;这里的固定结构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只要能将电机322固定在风筒321内壁即可,当然前提是固定结构不能封堵气流间隙323。理论上,在固定强度足够的前提下,固定结构对气流间隙323的影响越小越好。此外,为了确保气流间隙323足够大,电机322采用长型电机,从而确保气流间隙323的通量。
[0032]风筒321呈圆筒状,且风筒321的长度不超过引风箱31的长度,相邻设置的若干风筒321之间形成第一空隙5,风筒321与引风箱31内壁之间形成第二空隙6 ;定位结构4包括第一定位板41和第二定位板42,第一定位板41固定在第一空隙5内且形状与第一空隙5相吻合,第二定位板42,固定在第二空隙6内且形状与第二空隙6相吻合;第一定位板41和第二定位板42,均位于引风箱31的同一横截面上或者第一定位板41和第二定位板42,分布在引风箱31的不同横截面上。显然,定位结构4的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例如在引风箱31内固定一横向设置的板体,在板体上开设若干供风筒321插入的定位孔,风筒321固定在定位孔中。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板41和第二定位板42分别通过焊接方式固定。
[0033]转轴322a的两端分别穿出电机322的壳体外,在转轴322a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风叶322b且两个风叶322b产生的风力方向相同,且同一风机32的两个风叶322b中朝向引风端3a —端的风力小于朝向出风端3b —端的风力。这种设计能够使两个风叶322b之间广生压差,从而有效提闻引风效果。
[0034]引风箱31的长度为风筒321长度的三倍且风筒321设置在引风箱31长度方向的中部,在引风箱31的至少一端侧部设有检修口,检修口上封装有封板。
[0035]实施例2:
[0036]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出风口 12位于除尘箱I的侧部,在出风口 12的外侧固定有所述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的引风端3a与出风口 12对接,出风端3b与排放管3d对接。本实施例中,除尘箱I顶部固定有位于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正上方的吊装滚轮lb,从而能够通过吊装滚轮lb,便于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方便地进行吊装,降低了安装难度,易于对现有设备的改造。其余均与实施例1类同,本文不做赘述。
[0037]实施例3:
[0038]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出风口 12上连接有引风管12a,在引风管12a上连接有设置在地面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且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的引风端3a与引风管12a相连,在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的出风端3b连接有排放管3d。由于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设置在地面,因此无需进行吊装即可方便地进行安装,易于实施,特别适合于对现有设备的改造。本实施例中,引风箱31的引风端3a呈自引风箱31向该端端部逐渐收缩的缩口状,引风箱31的出风端3b呈自引风箱31向该端端部逐渐收缩的缩口状。更具体地说,引风管12a和排放管3d均为圆管且引风管12a和排放管3d的尺寸小于引风箱31中部的尺寸,弓丨风箱31的引风端3a呈自引风箱41向引风管12a逐渐收缩的缩口状,引风箱31的出风端3b呈自引风箱41向排放管3d逐渐收缩的缩口状。这种结构实现了风机42安装空间的增力口,有利于风机42的布局。其余均与实施例1类同,本文不做赘述。
[0039]实施例4:
[0040]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净气室22位于含尘气室21上方,出风口 12设置在除尘箱I顶部,在除尘箱I顶部设有与出风口 12连通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且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的引风端3a与出风口 12贯通,在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的出风端3b连接有排放管3d。其余均与实施例1类同,本文不做赘述。
[0041]实施例5:
[0042]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转轴322a的一端穿出电机322壳体外,在转轴322a穿出电机322壳体外的一端固定有风叶322b。其余均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或实施例4类同,本文不做赘述。[0043]实施例6:
[0044]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引风箱31呈方体。其余均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或实施例4类同,本文不做赘述。
[0045]实施例7:
[0046]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转轴322a的一端穿出电机322壳体外,在转轴322a穿出电机322壳体外的一端固定有风叶322b。其余均与实施例6类同,本文不做赘述。
[0047]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48]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进风口 11、出风口 12、除尘箱1、吊装滚轮lb、布袋除尘组件
2、含尘气室21、净气室22、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引风端3a、出风端3b、引风箱31、风机32、定位结构4、出风管3c、排放管3d、风筒321、电机322、气流间隙323、转轴322a、风叶322b、第一空隙5、第二空隙6、第一定位板41、第二定位板42、供电接线装置Ia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包括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的除尘箱(1),所述的除尘箱(1)内设有布袋除尘组件(2),且布袋除尘组件(2)将除尘箱(1)划分为含尘气室(21)和净气室(22),所述的进风口(11)与含尘气室(21)贯通,所述的出风口(12)与净气室(22)贯通,其特征在于,本除尘设备还包括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该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在除尘箱(1)上且与出风口(12)连通,所述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⑶包括周向封闭且两端敞口的引风箱(31),引风箱(31)的一端敞口为引风端(3a),另一端敞口为出风端(3b),在引风箱(31)内设有若干风机(32),各风机(32)在引风箱(31)内横向排列设置,所述的风机(32)通过定位结构⑷固定在引风箱(3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口(12)位于除尘箱(1)的侧部,在出风口(12)的内侧固定有所述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的出风端(3b)上连接有出风管(3c)且出风管(3c)穿出除尘箱(1)的出风口(12),在出风管(3c)上连接有排放管(3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口(12)位于除尘箱(1)的侧部,在出风口(12)的外侧固定有所述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的引风端(3a)与所述的出风口(12)对接,所述的出风端(3b)与排放管(3d)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口(12)上连接有引风管(12a),在引风管(12a)上连接有设置在地面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且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⑶的引风端(3a)与引风管(12a)相连,在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的出风端(3b)连接有排放管(3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气室(22)位于含尘气室(21)上方,所述的出风口(12)设置在除尘箱(1)顶部,在除尘箱(1)顶部设有与出风口(12)连通的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且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的引风端(3a)与出风口(12)贯通,在组合风机式引风装置(3)的出风端(3b)连接有排放管(3d)。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32)包括周向封闭且两端敞口的风筒(321),在风筒(321)内通过固定结构固定有电机(322),所述的风筒(321)内壁和电机(322)外侧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气流间隙(323),所述的电机(322)的转轴(322a)上固定有风叶(322b),各电机(322)并联在供电接线装置(Ia)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筒(321)呈圆筒状,且风筒(321)的长度不超过引风箱(31)的长度,相邻设置的若干风筒(321)之间形成第一空隙(5),风筒(321)与引风箱(31)内壁之间形成第二空隙(6);所述的定位结构(4)包括第一定位板(41)和第二定位板(42),所述的第一定位板(41)固定在第一空隙(5)内且形状与第一空隙(5)相吻合,所述的第二定位板(42),固定在第二空隙(6)内且形状与第二空隙(6)相吻合;所述的第一定位板(41)和第二定位板(42),均位于引风箱(31)的同一横截面上或者所述的第一定位板(41)和第二定位板(42),分布在引风箱(31)的不同横截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322a)的两端分别穿出电机(322)的壳体外,在转轴(322a)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风叶(322b)且两个风叶(322b)产生的风力方向相同,且同一风机(32)的两个风叶(322b)中朝向引风端(3a) —端的风力小于朝向出风端(3b) —端的风力;或者所述的转轴(322a)的一端穿出电机(322)壳体外,在转轴(322a)穿出电机(322)壳体外的一端固定有风叶(322b)。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风箱(31)的长度为风筒(321)长度的三倍且风筒(321)设置在引风箱(31)长度方向的中部,在引风箱(31)的至少一端侧部设有检修口,所述的检修口上封装有封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能环保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风箱(31)呈方体、梯台形、圆筒形、圆锥台形中的任意一种形状;所述的引风箱(31)的引风端(3a)呈自引风箱(31)向该端端部逐渐收缩的缩口状,所述的引风箱(31)的出风端(3b)呈自引风箱(31)向该端端部逐渐收 缩的缩口状。
【文档编号】B01D46/02GK103961948SQ201410210316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6日
【发明者】林陈花 申请人:林陈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