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排烟管末端的烟尘消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9428阅读:784来源:国知局
用于排烟管末端的烟尘消除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烟尘消除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排烟管末端的烟尘消除器。



背景技术:

针对内燃机组在运转时,由于受燃油(柴油、重油)的品质以及在燃烧不充分的限制,其在燃烧时会排放出大量的烟尘颗粒物,并随机组排烟管扩散到大气中,给周围环境及人员健康带来一定影响。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相应的环保法规日益严格,降低内燃机组烟尘颗粒物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消除内燃机组烟尘颗粒物的方法有很多,如:废气循环,增压中冷,微粒过滤,电离吸附等技术。但是,由于这些方法都比较复杂、占用空间较大,且雨水或异物容易进入到排烟管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用于排烟管末端的烟尘消除器,其利用物理分离法,不仅能够有效防止雨水或异物进入到排烟管中;而且,其结构简单,易于维护,解决了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排烟管末端的烟尘消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排烟管的最末端的筒体、分别安装在筒体上的上挡板、下挡板,其中,上挡板、下挡板将筒体分隔成后腔室、中腔室、前腔室;筒体的底部设有数个烟气的排烟孔,筒体的入口端外侧安装有与内燃机组的排烟管相匹配的安装法兰。

所述后腔室、中腔室、前腔室分为封闭式和非封闭式两种,其中,封闭式是利用惯性力机理,将含有颗粒物的烟气流冲击在上挡板、下挡板上,气流方向发生急剧转变,借助烟尘颗粒本身的惯性力作用,使烟尘颗粒与气流分离;非封闭腔室是利用重力沉降机理,烟气流通过上挡板、下挡板进入到非封闭腔室,由于流动截面积的扩大,而使气体流速大大降低,经过上挡板、下挡板惯性分离的烟尘颗粒逐渐聚结,在重力的作用下向装置底部沉降,并通过排烟孔排出。

所述上挡板、下挡板分别安装在筒体两端的1/3处。

所述数个排烟孔的大小是由后腔室、中腔室、前腔室逐渐变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利用物理分离法,不仅能够有效防止雨水或异物进入到排烟管中;而且,其结构简单,易于维护,解决了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与内燃机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封闭式腔室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非封闭式腔室原理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筒体、2.上挡板、3.安装法兰、4.下挡板、5.第一烟孔、6.第二烟孔、7.第三烟孔、8.排烟管、9.后腔室、10.中腔室、11.前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安装在排烟管的最末端的筒体1、采用焊接方式分别安装在筒体1上的上挡板2、下挡板4,其中,上挡板2、下挡板4将筒体1分隔成后腔室9、中腔室10、前腔室11;筒体1的底部设有数个烟气的排烟孔,本实施例按烟孔的大小分为:第一烟孔5、第二烟孔6、第三烟孔7;筒体1的入口端外侧采用焊接方式安装有与内燃机组的排烟管8相匹配的安装法兰3。

上述后腔室9、中腔室10、前腔室11分为封闭式和非封闭式两种,其中,封闭式是利用惯性力机理,将含有颗粒物的烟气流冲击在上挡板2、下挡板4上,气流方向发生急剧转变,借助烟尘颗粒本身的惯性力作用,使其与气流分离。

如图4所示,当含尘气流冲击到挡板B1上时,惯性大的粗尘粒(d1)首先被分离下来。被气流带走的尘粒(d2,且d2<d1),由于挡板B2使气流方向转变,借助离心力作用也被分离下来。若设该点气流的旋转半径为R2,切向速度为ut,则尘粒d2所受离心力与d22*ut2/R2成正比。回旋气流的曲率半径愈小,愈能分离捕集细小的粒子。

如图5所示,非封闭腔室是利用重力沉降机理,烟气流通过上挡板2、下挡板4进入到非封闭腔室,由于流动截面积的扩大,而使气体流速大大降低,经过上挡板2、下挡板4惯性分离的烟尘颗粒逐渐聚结,在重力的作用下向装置底部沉降,并通过排烟孔排出。

通过模拟分析,非封闭腔室内的烟气为湍流形态,在每个横断面上烟尘颗粒是完全混合的,不规则分布于烟气中。

考虑宽度为W、高度为H和长为度L的模拟装置,在一个长度为dx的单元中,假如dy代表边界层的厚度,在气体流过距离dx的时间dx/v0内,边界层内粒径为dp的粒子都将沉降至装置底部而从排烟孔中除去;被除去的粒子分数可以简单地表示为dNp/Np。在时间dx/v0内,粒径为dp的粒子以其沉降速度us沉降,在垂直方向上沉降的最大距离dy=us·dx/v0,因此dy/us=dx/v0。对于粒子完全混合系统,比率dy/H是进入边界层且被从气流中除去粒子所占的分数,因此,粒径为dp的粒子的分级除尘效率为:

ηi=-Npl/Np=-(-UsL/vH)=-(-UsLW/Q)

烟尘颗粒的沉降符合斯托克斯定律,可认为分级效率与粒径dp成正比。所以,本发明的烟尘消除效果主要取决于烟尘颗粒物的直径。

上述上挡板2、下挡板4分别安装在筒体1两端的1/3处。

上述数个排烟孔的大小是由后腔室9、中腔室10、前腔室11逐渐变小,其目的是为了排烟、排尘以及降低本发明的背压。根据烟气在本发明内运动的流态,烟孔的直径从烟气入口方向依次增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其是利用档板的分隔,改变了含尘烟气的运动状态,使气流方向发生急剧转变,烟尘颗粒相互碰撞、聚结,并形成较大的颗粒物,最终,在重力的影响下,从本发明下部的烟孔中排出;而从内燃机组的排烟管8排出的烟气,首先通过前腔室11,在上挡板2的干扰下,气流方向转为向下,一部分烟气通过前腔室11的第三烟孔7排出;剩下的烟气从本发明下侧进入到中腔室10,在下挡板4的作用下,烟气中的灰尘相互碰撞,并聚结成更大的固体颗粒,进而,从烟气中分离出来,通过中腔室10的第二烟孔6排出;余下的烟气则从本发明上侧进入到前腔室9,这个腔室设计了很多的第一烟孔9,主要起到缓冲的作用,烟气在里面运动逐渐趋于平缓,流速降低,夹杂的烟尘颗粒逐渐在重力的作用影响下下沉,并连同烟气一起从前腔室11的第三烟孔7中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